1、道路桥梁防治跳车措施浅析摘要:桥头跳车成为公路建设与运营中普遍且复杂的问题,它涉及路堤沉降,引道填筑材料,桥台及其基础类型,桥梁的结构型式,桥梁与路基工程接缝段的处理,桥头搭板,路面以及施工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了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然后重点阐述了如何在施工中防治桥头跳车的现象。 关键词:桥头跳车 产生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 A 1、桥头跳车的危害及产生原因分析 1.1 桥头跳车的危害 (1)降低行车的速度 当车辆行至桥头搭板纵坡转折处,为防止车辆的剧烈冲击跳动,司机被迫刹车减速,同时车辆颇簸、跳动也影响了行车驱动力的传递,引起车辆减速,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功能
2、。 (2)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由于车俩通过桥头搭板区域产生的冲击和顺簸,引起司乘人员的严重不适,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同时对驾驶人员产生相当不利的心理影响,严重时则会影响其对车辆的正常操作,造成车辆失控,引起行车事故。 (3)影响桥梁的使用及车辆寿命 由于车辆通过桥头时产生的跳动和冲击,从而对桥梁和道路产生附加的冲击荷载,加速了桥台、桥头搭板、支座及伸缩缝的损坏,特别是支座和伸缩缝的破坏,同时也加剧了车辆机件、轮胎等的磨损,降低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1.2 桥头跳车的产生原因分析 (1)台后填方路基下沉 在台后路基施工过程中,一般填土较高,按常规施工程序,都是在完成桥涵结构以后再填筑两端路堤,这样就在
3、桥头形成一个填土较高、施工面狭窄、工期紧迫的作业段,大型机械很难进场操作,既使小型压路机,在台背碾压时也会有死角碾压不到,给土方压实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实际施工时,土方往往不能达到最佳含水量,而且台背一定范围内的土方往往辅以人工夯实,压实功较小,以致由于对填筑质量把关不严,致使填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公路运行过程中,在动荷载及自身重力的不断作用下,不密实的土颗挤出水份,缩小孔隙比,填方路基由疏松变密实,体积缩小,造成路基顶面下沉。 (2)台后填方路基基底下沉 天然地基在自身重量作用下的沉降量已经完成,台后路基下卧层是软地质,在未加处理的情况下,当受到车辆动载及路基填方压力的双重作用时,软地层
4、不断排水固结,不断沉降,从而引起台后路基整体下沉或不均匀下沉,使路基受到破坏。且这种沉降变形的大小受路堤填土的土质与其填土高度影响,相同填土高度时,填土的容重越大,地基沉降变形也越大;相同填土容重时,填土高度越大,地基沉降变形也越大。 (3)水毁桥台锥体使路基土体前移及排水不畅填土流失而下沉 桥台锥体由土料填筑而成,外设浆砌护坡,当洪水爆发后,在洪水猛烈冲刷下浆砌护坡被毁,锥体流失,台后路基失去锥体支撑力而前移(严重者前坍) ,最终导致路面下沉;桥涵与路堤的连接部位,由于存在缝隙,雨水会沿缝隙渗透,对路面结构层和路基土产生冲刷和浸蚀,增加路面各结构层和路基土的含水量,造成各种细粒土的流失,随着
5、路基和各结构层的破坏,在外部车辆荷载冲击作用下,必然造成桥头路基沉陷,产生跳车现象。 (4)挖方桥台台后路基下沉 台后路槽开挖后,通常有三个原因使路基下沉,一是地基没有按规范要示的厚度(40cm)和压实度(不小于 95%)进行碾压,就在上面铺底基层;二是地基或其下卧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湿陷性,而施工期以处于无雨季节;三是由于路槽暴露在寒冷的冬季而受冻,在冻土尚未完全融化时即铺筑底基层和路面,待冻融后,冻土体积缩小而下沉。 (5)挖方桥台台后路基隆起 可能遇到膨胀土;是温暖季节修筑的路基进入冬季后土体冻胀而隆起。 (6)桥台下沉 由于桥台地基承载力不足,使桥台基础整体下沉或偏沉,相对低于台后路面而产
6、生桥头台阶。 (7)设计因素的影响 设计方案的选择对桥头跳车有较大的影响,如设计路基穿越软土地基或采用高路堤方案,势必存在较大工后沉降的隐患;桥涵构造物选用桩基或扩大基础等不同型式,其工后沉降也差异很大;对软土地基路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路堤填筑速率和填筑材料的控制不同,其效果也大不一样。这些都是影响桥头跳车的设计因素之一。 2、桥头跳车防治措施分析 2.1 桥头搭板处理方面 从国内外高等级公路的修筑经验来看,在桥台背后设置搭板是防止桥头跳车,使刚性桥台向柔性逐渐过渡的一种有效措施之一。当采用搭板过渡时,须进行合理设计。一般认为枕梁的主要作用是将搭板传下来的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的路基上,其次还
7、可以增加搭板的横向抗弯刚度。在搭板下不设置枕梁,铺设水泥稳定土层,长度超过搭板 1m 既可防止搭板脱空,又可将搭板传下来的荷载扩散到更大面积上的路基上。在枕梁下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层,将枕梁传递下来荷载扩散到更大面积的路基上,防止由于局部沉降过大造成二次跳车的发生。 2.2 注浆加固处理方面 对台背填土讲行注浆加固,可减少台后路某沉降,增大台后路基的刚度,从而有效的减少台后病害的发生,防止桥头跳车。台背填土和桥头搭板完成一段时间后,对台背回填体甚至基底内高压灌注水泥浆,使回填体或基底固结并填满空隙,可提高回填体的整体强度,消除工后压缩沉降,其处理效果较好,但此处理方案经济成本较高,因此建议在台背回
8、填出现差异沉降后,采用注浆加固作为补救措施。 注浆主要有渗透注浆和劈裂注浆。渗透注浆适用于透水性较好的台背填料,一般只适用于中砂以上的砂性土,所用的注浆压力较小。所属的三种典型土质经液塑限及筛分结果分析,紫色土为粉土质砂,属中砂,红土及黄土为粘土质砂,属细砂,因而紫土适用渗透注浆,红土及黄土适用劈裂注浆,采用较大的注浆压力。 2.3 复合地基法处理方面 地基沉降是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消除桥涵台后沉降病害,必须重视地基处治。宜根据不同的地基地质状况,采取不同的地基处治方案,在台背填土较高,软弱土层较厚时,地基沉降变形很大,仅靠换填不能解决问题,需对地基进行深层处治。在工期较紧,容许工
9、期内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方案难以达到工后沉降要求时,则宜考虑复合地基方案。 为了有效消除桥头跳车病害,用复合地基法对路桥过渡段软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地基中若存在较厚的粘土层适宜用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尤其对于混合型地基,用其他方法或难以实施、或造价太高,而采用复合地基方法无论是工程造价还是处理效果都存在着优势。复合地基是由两种刚度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用复合地基处理路桥过渡段的软地基,可使其承载力提高,并减小其地基沉降变形。为了使沉降变形达到递减变化的目的,可以调节桩进入地面以下的长度来控制地基的沉降量,即桩长延趋向桥台的方向递增。路桥过渡段地基中,桩体平面布置多采用等边三角形或矩形。 3 结语 桥头跳车成为公路建设与运营中普遍且复杂的问题,它涉及路堤沉降,引道填筑材料,桥台及其基础类型,桥梁的结构型式,桥梁与路基工程接缝段的处理,桥头搭板,路面以及施工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采取必要措施使桥头两侧的刚度差、沉降差控制在设定的允许范围内,从而有效的消除桥涵沉降病害,达到消除桥头跳车现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守云.探讨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及其对策.西部探矿工程.2004(6) 2关开群.公路桥头跳车原因及处理对策.西部探矿工程.2004(9) 3王丽,胡庆安.通道、涵洞两侧及桥头跳车的病害机理及防治措施.公路.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