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提要 本文着重分析现今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并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认识到管理学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新思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管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 年 12 月 24 日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被安排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普通知识和一般原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人才的培养标准也越来越高,以及独立学院办学的特殊性和培养人才的定位
2、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外,如今大一学生大多是 90 后,授课对象的特性在发生变化,使得管理学原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明显落后,教学效果显著不佳。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环境,故而一方面在学习前人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传统化、单一化,缺乏实践教学。大多独立学院在讲授本门课程时,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把握,讲解管理学原理时,主要以黑板和粉笔为媒体,以课堂面授为主,由于教学条件较差,未引入诸如多媒体、视频、场景模拟等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以抽象理论为主,缺少必
3、要的启发式教育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就业反馈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全面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传统的仅仅是高分多证的学生。然而,这门课过于偏重于理论讲授,结合理论的校内外实践教学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外,在课程考核方法上形式单一,有的学校全部是闭卷考核学生,部分学校采用闭卷笔试和平时成绩的形式考核学生。在闭卷考试内容上缺乏创意,好多高校的考试题目中仍然以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等抽象而缺乏活
4、力的题目为主,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以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最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 90 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作为高校教师,讲授课程是其重要的工作,了解授课对象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只有了解授课对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效率。现今 90 后是大学的主力军,其有着 80 后大学生的共性,但是也有着其独特的个性。凸显为:第一,追求个性。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造就了这一代人敢于释放个性的一面,他们思维活跃,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乐于表现;第二,学习观务实。90 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主要是基于现如今的社会现实
5、,学习的目标也相对务实,他们把学习的内容和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也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性,促使他们对与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手段感兴趣;第三,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90 后学生习惯于一遇到问题,不动脑筋思考,直接去网络上寻找答案,这些学生往往感到离开了网络很多事情都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学生则不喜欢看书,满足于了解网络上面的一些知识片段,不重视系统知识结构的构建及高效学习方法的养成。所以,网络一方面可能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禁锢了他们的创新,削弱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
6、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填补了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种办学类型之间的应用型本科层次高校的空缺,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就应努力在这种“挡”之中找寻答案。这样看来,独立学院应该敏锐地捕捉到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对弱势,而这种弱势恰恰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在这种定位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
7、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上注重管理学基础概念、原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较为抽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应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 作为基础课程,这门课通常安排在大一上,这门课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的特点,即学生从高中对管理专业课一无所知的状态过渡到熟悉了解的阶段,尤其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授课模式上如何突出“应用型”就显得尤为关键。 三、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
8、方法新思路 传统教授管理学课程是老师从理论角度教授书本知识,后期案例教学引入管理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引入后就被广泛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真正按照案例教学法的要求组织教学,存在许多困难,如教学资源不足,案例讨论不充分,学生对案例理解不充分、参与度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使得案例教学有时候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故而在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尝试过的方法,并且也是在实践中应用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管理游戏。管理游戏是企业培训和管理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采取参与互动的方式进行。将管理游戏运用于教学中,使它成为
9、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男女互动的环节,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自我探索,最后自我总结,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运用时,教师需要创设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将参与的学生按照团队分成若干个“竞争企业” ,通过学生模拟一系列的管理经营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时,加入管理游戏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理论学习的实践体会,深化理论本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领导”与“沟通”内容时,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传球游戏,教学效果较好。传球游戏可以在教室讲台进行,大约 57
10、人一组,每组传一只小球。要求小球在小组内传递,球不能传给自己相邻的组员,每个组员至少一次接到球,球最后传回发球者手中,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的小组获胜。小组中需要有一个人领导团队讨论商量,并指挥协作,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其目的是考察学生的领导、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围绕任务展开游戏时,对领导、沟通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会“三思而后行” ,并不急于动手,而是结合游戏规则,根据队员的人数,确定最佳传球方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接受领导指挥,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取得竞赛的好成绩。而对该部分内容理解不够的学生,往往手忙脚乱,各自为阵,竞赛时处于下风。竞赛后,需要教师巧妙地总结,使完成较好的学生更有兴
11、趣学习,同时激发完成不好的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更用心地学习。 总之,通过学生间这种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 (二)分享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它是一种双向沟通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就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常讨论还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活性。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与 90 后学生渴望交流的特点相契合的。但在讨论之前,选好讨论的主题是很关键的。结合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过渡性特点,笔者选择的讨论主题主要包括这样的两类:一是经验分享类的主题,这类主题主要用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
12、,即首先让学生分享一些实际经验,然后让他们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引导他们对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比如,笔者在讲决策过程的时候,先让几个学生来分享一下自己印象深刻的或重大的决策事件,然后让他们总结出这几个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共同点。在讲到领导者特质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们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领导,及为什么喜欢他,以引导他们对优秀领导者特质的总结;二是在将知识向纵深引申时,让学生开动脑筋分享一下自己的分析思路,讨论一下其可行性。比如,在讲到激励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讨论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和临时工。在采用这种方法时,笔者认为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在学生发言时,要求教师和其他同学能专注倾听,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引导他们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简要复述讨论过的观点,把争论的本质问题理清楚,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这两种方法应用后,教学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学生对管理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学习关于管理类方面的书籍,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范启东.四川省工科院校“90 后”大学生学习观的调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朱元双.游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3. 3宋宏.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高等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