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奥会影响城市发展的效应分析摘要:阿尔卑斯山区、洛基山区分别是欧洲与北美的冬季运动发源地,两个山区内有五座城市成功举办了冬奥会。由于发展策略选择不同,五座城市的发展机遇与发展方向各异,后奥运效应的体现各异。比较建设目标、场馆设施、后期利用、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后发现,发展结果理想的举办城市都注意减少城市建设投入,不把冬奥会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手段。 关键词:冬奥会、城市发展、冬季运动 中图分类号:G811.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进入 21 世纪,冬奥会社会与经济收益达到夏奥会的一半,但是规模较夏奥会却差得很远,这导致冬奥会的申办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一些国家甚至以强力的国家力量卷入并以
2、赤字财政支持,冬奥会成为机遇与风险共存的实践,其结果是更大的城市参与,更远的场馆建设,环境与经济的负效应成为地方政府与议会反复纠结的话题。 研究现代冬奥会必须首先注意其在城市发展、经济振兴等方面的影响效应。本文对欧洲阿尔卑斯山区与北美洛基山区共 5 个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后奥运效应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申办冬奥会的战略决策有所帮助,我国北方城市哈尔滨已经将申办冬奥会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计划中,长春、乌鲁木齐等城市也有了今后申办的打算。 1 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三届冬奥会 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冬季运动的发源地,因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带来很多湿气的影响,冬季温暖多雪,非常适合开展雪上项目。从 1924 年到现在,
3、21 届冬奥会有 10 届是在此举办,有 4 届在 3 座城市举办。 1.1 1968 年法国格勒诺布尔第 10 届冬奥会 格勒诺布尔位于法国东南部山区,历史可远溯到古罗马时期,市内有许多 15-16 世纪的造型优美的古建筑。格市的冬季运动资源对举办冬奥会并不理想,1968 年的国际滑雪杂志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格勒诺布尔太靠南了,大西洋气候和地中海南风,不能发展冬季运动” 。但是格市法国人积极看待冬奥会,将之作为获得国际认同、促进城市进步的手段,期望利用冬奥会影响为其新兴的无线高科技产业建立市场形象。格市在申办报告中宣传自己是阿尔卑斯山区的首府,有发达的工业与旅游业,有坐落在巍峨山脉中的登山中
4、心。 1964 年格市制定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将很多居住、学校、运动、文化设施都作为冬奥会建设的必要。据此,新建了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众多交通基础设施,新建了许多冰雪体育场馆、奥运村等运动服务设施,新建了无线通信网络设施。城市更新工程清单也非常广泛,从高速公路到新的城市中心。冬奥会后不久又陆续建设了许多新的地标如城市广场、火车站、邮局、医院、文化中心、校园、纪念碑等,格市面貌在几年时间内完全改变。 格市在城市规划上获得了成功,但是该届冬奥会争论纷呈。争论之一是传统精神被破坏。冬奥会移到城市举办而不是冬季运动胜地,场馆设施等越来越分散化,缺少内聚力,不同国家的运动员不再混合居住在一个真实的国际社
5、区内,违反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初目标。争论之二是重商主义的抬头,场馆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城市营销,而不是作为社区休闲开放中心。争论之三是冬奥会运动设施的毁坏与丢弃现象,被称为格勒诺布尔综合症,表现如下: 冰上项目场馆只能改做它用,因为维度的原因即使冬天也需要人工制冰。设在公园的速度滑冰场只能改作它用;奥林匹克大厅用于音乐会或其它功能,偶尔也作为冰上展览;Palais des 万人体育场保留下来,徘徊于盈利与城市免费的休闲开放设施之间。位于 Autrans 镇的 70m 北欧跳台滑雪与越野滑雪场成为城郊的高山滑雪场,因为缺少资金支持运营一直不理想。位于 saint nizier 的 90m 跳台滑雪场废
6、弃后改为山地自行车世界杯训练与比赛场。设于 Chamrousse 的雪橇与高山滑雪场后来被废弃,而其它的比赛服务设施也全都毁坏或丢弃了。以后格勒诺布尔几乎没举办过大规模的赛事,地方政府想再次申办 1976 年冬奥会遭到当地人的反对,以后想申办 2018 年冬奥会仍然遭到当地人的反对。1988 与1998 年举行了冬奥会周年纪念,但是却产生了集体失忆现象,当地人不愿意回忆冬奥会。 冬奥会给格市带来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冬奥会之后,格勒诺布尔一直以高科技为城市发展重心,吸引了惠普等大公司驻扎,也吸引了许多中小型高新技术研究机构。每年有大量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此召开,在科研和学术方面形成了国际合作的优良
7、传统。今天它号称“法国硅谷” ,在法国的信息、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领域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冬奥会对旅游业影响较小,旅游产业仍然是 alpexpo 展览中心的会议旅游,法皇太子胜地和 savoy 风景区的景区旅游,三十多年后冬季运动旅游才有所发展。 1.2 1976 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第 12 届冬奥会 因斯布鲁克自 13 世纪开始设市,19 世纪因铁路而繁荣,现在是奥地利西南部交通枢纽城市,蒂罗尔州的首府,交通便利。市内的教堂与城堡类古建筑很多,地处海拔 570m 的阿尔卑斯山下,远处雪峰与城郊古堡交相辉映,景色壮丽。 因市有悠久的冬季运动传统,很早就是奥地利的冬季运动与旅游胜地。因市被认为是非常
8、适合的冬奥会选址地,该届冬奥会被认为是回到原来认为的最好的地方,能保证好的气候、好的设施、好的沟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主办地既有美丽的冬季风景,还有能利用的场馆设施。现代奥运会最推崇的理想是好的运动家精神。吸引业余者参与,尊重其它文化形式,具有国际主义风格,这一切在因市都有体现。 因市举办了 1964 年与 1976 年两届冬奥会,现在该市成为世界级的冬季运动中心。为 1964 年冬奥会特地建造了伯伦纳山口至意大利的高速公路,为 1976 年冬奥会又改进了桥梁、公路等一些交通设施,新修了雪场电梯、索道、无线中继站等。因市认识到历史文脉与传统精神的重要,参照了首届夏蒙尼冬奥会的建设经验,两届冬奥
9、会的重点都放在运动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完善上,注重城市的内在品质的提升而不是外部形象的变化,城市面貌并没有因为两届冬奥会的举办而改变多少。一直到今天,因市仍然保持着中世纪的城市风貌,当年的奥运村以后扩展成为居住区,当年的联合媒体中心成为地方的公共汽车站和教学机构。 冬奥会的举办促进了因市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市举办第一届冬奥会后,就为奥地利输送并培训了大量的体育人才成为奥地利重要的冰雪体育培训中心。从 80 年代起,因市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奥林匹亚冬季运动中心,成为常年大型冬季赛事的举办地。所有为冬奥会建设的体育设施都得到了良好的保养、更新与扩建,主要滑雪区域已经由冬奥会期间的 2 个扩
10、建成 6 个,拥有 59 条缆车随时供游客使用。每次大型赛事都唤起因市市民集体的强力、自豪的回忆,而且市民基本上都同意竞办 2002、2006、2014、2018 年冬奥会。因市的工业产业受冬奥会影响不大,但是旅游业得到较大发展。2009 年,全市人口为 11.8 万人,但是每年到此旅游过夜的人口超过 100 万人,城区 50 公里半径范围内,发展起 100 多家 4、5 星级宾馆,拥有 22000 个床位。 1.3 2006 年意大利都灵第 20 届冬奥会 都灵是意大利工业重镇,欧洲汽车之都,有着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丰富历史遗产。20 世纪初,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的工业中心, 到 70 年代,大量
11、工业企业涌入,以菲亚特与福特汽车产业为首要标志,都灵成为城市工厂,人口由 70 万人扩张到 100 万人,城市负面问题大量涌现,长期有空气灰暗、工厂林立、应绕道而行的城市形象。 都灵申办冬奥会的初衷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变城市负面形象,这一点与申办 1984 年奥运会的洛杉矶相似,希望在保留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山麓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借此完成从汽车基地到旅游胜地的转型。都灵明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大力推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体育场馆建设重建城市和工业区;大力推进相关领域(房地产、能源、交通、滑雪场地的管理和维护等)发展;推动“绿色科技”以保护阿尔卑斯山区环境。运动设施选择在生态贫乏的地方兴
12、建,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用高科技成果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可靠保障。 都灵具有丰富的举办国际大赛的经验,拥有良好的冬季竞赛设施。奥组委减少室内场馆的数量,一些比赛安排在室外举行,比赛需要的 15个场馆中只有 4 个为新建,其余都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或者是临时性建筑。奥组委马上又申办 2007 年大冬会和 2010 年滑冰世锦赛并获得成功,冬奥会的场馆设施得到有效维护。意大利政府、皮埃蒙特大区政府和都灵市政府为冬奥会共支出 34 亿欧元。但大冬会只花费 3000 万欧元,世锦赛则花费更少。 为了给旅客提供四处观光的更好便利,都灵改良了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现有交通量的道路网络,并且扩展公路、铁路、机
13、场这些基本设施,新建了一条地铁线,古老的圣卡尔罗广场新建了地下停车场,新建了连接米兰和里昂的高速铁路,新建了一批旅游接待设施和五星级宾馆,而冬奥会之前都灵只有四家四星级宾馆。城市内的旅游景点设施也普遍改造焕然一新。统计数据显示,冬奥会期间就吸引了 150 万的游客来到皮埃蒙特大区。到 2009 年,冬奥会为都灵带来上百亿欧元的投资数额,5万多个就业岗位,突破千万的旅游人数,城市进入区域经济发展新时期。1.3 阿尔卑斯山区三座冬奥会举办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比较 表 1 阿尔卑斯山区三座冬奥会举办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对照表 2 北美洛基山区的两届城市冬奥会 洛基山脉北至加拿大西部,南部几乎贯穿美国全境
14、,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山脉与北纬 40 度交汇地带的北美洲西北岸,受到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温暖多雪,非常适合冬季运动,是许多冰上运动的发源地,有二届冬奥会都在此地区的两个城市举办。 2.1 1988 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 15 届冬奥会 卡尔加里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是海拔 1000m 多的高城之一。20 世纪初在特纳河谷发现石油、天然气,卡尔加里才繁荣起来,举办冬奥会时,已有 65 万人口,交通、旅游都很发达,是加拿大的冬季运动培训基地。 1976 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夏奥会出现了债务危机,这种阴影一直影响着冬奥会。1988 年,卡尔加里奥组委对冬奥会的无形资产做了激烈讨论和详细预估,无形
15、资产包括举办赛事经验、文化价值理念、不同文化碰撞、大众集体记忆、全球知名度、集体成就与志愿精神、体育创业、教育档案等许多方面,最终形成了将无形资产作为长期遗产的策略。为配合冬奥会,卡尔加里策划了时间最长的无偿奥运艺术节,策划了 600多次演出与展示,18 个领域共 2200 个艺术家参与,1/5 的居民参与。还举办了有偿的艺术活动为 258 次,共售票 19.7 万张,收入 260 万元。奥组委确定公共投资只能用于场馆设施建设,始终小心平衡冬奥会、私营主、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经过了广泛的大众宣传与大众参与之后,政府才开始进入,因此冬奥会被评论为更象一项商业行为而不象政府行为。 卡尔加里充分利
16、用了原有场馆,新建场馆和奥运村与高校的体育设施结合设置,使卡尔加里大学的国际形象得到提升。赛后,奥运颁奖广场变成了城市大厅,每年在此进行国际儿童节的室外演出和其它一些节日庆典活动。1988 年后,卡尔加里大学成为了冬季训练中心,2006 年,校园内的奥运村在政府资助下又增加了住宿规模,参加都灵冬奥会的总数为 20 人的高山与越野滑雪国家队就是在这里训练。校园内的场馆提供了体育运动研究的机会,加拿大运动中心为高校提供训练装备与研究基金,并提供运动员到学校培训,这种激励产生了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奥运会基金一直赞助卡尔加里大学的人类行为实验室和运动医学中心开展冬季运动方面的科学研究。卡尔加里又在肯莫
17、地区成立了冬季运动中心,原有场馆维护利用很好,加拿大 7 个冬季运动国家队、2006 年参加都灵冬奥会的多名加拿大获奖运动员都在这里培训。 借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经验,卡尔加里成立了奥运发展协会(CODA -Calgary Olympic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现在 CODA 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冬季运动私人基金会,也是最大的冬季运动培训机构。CODA 以冬奥会捐款合计为 7.05 千万美元作为基金,到 2006 年基金价值上升到 1.85 亿元。CODA 共投入 4.6 千万美元用于冬奥会运动设施的维护更新,每年只用了利息的 1/5,除此之外还拿出了 2.6 千
18、万美元奖励了上千个运动员。CODA 主席 Susan Veres 宣布截止到 2006 年,冬奥会运动设施创造了 9.25 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2.2 2002 年美国盐城湖第 19 届冬奥会 盐湖城是犹他州的首府。美国犹他州的申奥历史几乎同冬奥会历史一样长,先后 7 次申办冬奥会,终于获得成功。由于过去申办的努力,犹他州早就完成了运动设施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只承诺支持本届冬奥会的基础设施和部分奥运村居住设施建设。盐湖城奥组委(SLOC)完全由地方商业以及个人进行的私人投资组成。SLOC 的主要宗旨是通过赛事运作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提升交通设施水平。主要运作措施为举办艺术节,40 万
19、人观看了展览与演出等活动,40%的活动免费,票价仅为 20 美元。 1998 年政府投入 4 亿美元是用于维护现有的运动设施以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赛后设施的可持续利用,形成奥运遗产。SLOC 重点研究了设施的赛后利用问题,除了这 4 亿美元之外,加上 SLOC 私募的 7 亿美元资金,没有给纳税人增加任何负担。用于场馆建设的费用很节省,约 3.22 亿美元,只新建了犹他奥林匹克速滑馆和皮克斯冰场,这归功于对现有场馆的充分利用,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SLOC 认识到创建基金会的重要性,开始处理场馆责任与基金会的关系,建立非盈利的犹他运动基金组织与管理组织。这是奥林匹克设施首次建立一种资金制度以为赛后
20、利用服务。SLOC 在赛后宣布,冬奥会一亿美元利润的 7650 万美元拨给犹他运动基金会,该基金会负责犹他速滑馆(Utahs Olympic Oval)和奥林匹克公园的赛后经营管理。目标是使场馆在赛后依然能得到充分利用,既要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也能举办各种级别和规模的竞技比赛。 因为有基金支持,现在的奥林匹克公园运行良好,面积扩到 389 英亩,共包括了短橇、钢车和六个跳台滑雪场和 1 个花样滑雪场,用于培养运动员并向大众开放,冬季用于训练,夏季用于比赛。接收基金支持的还有举行速度滑冰的德尔塔中心(Delta Center) ,一直在培训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为了自我经营,有一部分空间开辟出来作
21、为犹他爵士篮球队之家。犹他速滑馆现在每年训练 1.9 万人,1 万名滑冰爱好者,5 千名足球运动员,400 名橄榄球运动员,200 名速滑运动员,200 名曲棍球运动员,冰上溜石运动员。 冬奥会之后,犹他运动委员会(USC)致力于推动全州的体育运动,至 2010 年,依靠冬奥会的场馆设施举办了 200 多场赛事活动,包括 13次国际比赛如 2007 年国际聋哑人运动会、2007 全球全面速滑冠军杯赛。2006 全年,犹他州体委单独策划的赛事活动总经费在 5-6 亿之间。没有犹他运动基金会支持的场馆都致力于多功能经营,75%的活动都不是冬季运动,例如士兵谷滑雪场(Solder Hollow Meadow)面积扩大到 600 英亩,现在进行多种经营,开展登山、野营、滑雪、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等多种活动。举办开闭幕式的体育场(Rice-Eccles Olympic Stadium) ,位于犹他大学,一年后就被大学翻建并多功能使用。鉴于卡尔加里与长野都采用了颁奖广场,盐湖城将颁奖广场选址在城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