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高校哲学教育的反思.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248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民族高校哲学教育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民族高校哲学教育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民族高校哲学教育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民族高校哲学教育的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民族高校哲学教育的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民族高校哲学教育的反思摘 要:哲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各民族大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理性的思维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都离不开哲学教育。真正的哲学教育应是抛开功利,崇尚智慧的教育,是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开发。 关键词:哲学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民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284-02 “哲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 1 民族高校哲学教育是对各民族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民族高校十分重视哲学教育,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作为哲学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塑造各民族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

2、生观。但中国民族高校哲学教育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影响了民族高校哲学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民族高校哲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哲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体现了人类对智慧的向往,是人类思想成果的体现。哲学既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哲学教育应秉承崇尚智慧的理念,体现出睿智、思考、智慧和灵性。但现实中的哲学教育却在走向偏颇。主要表现在: 1.哲学教学效果的功利化。中国民族高校的哲学教育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把它归类为政治理论课,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仅仅局限于此,就使哲学教育的功能简单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流派,它既不能取代东西方哲学,也不能取代民族

3、哲学,更不能取代全人类的哲学思想。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和悠久的哲学文化遗产,彰显了各民族人民的智慧,民族高校的哲学教育有义务传承和发展民族哲学文化,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时,应辅助介绍一些主要民族的哲学思想,以提高各民族的自信心和传播民族哲学思想,哲学教育应去功利化,因为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如果哲学仅强调其政治性,就会遮蔽哲学家的视野,限制哲学的批判精神,使哲学教育失去广阔的思维空间。哲学教育要有大胆的质疑和思想的碰撞,哲学的长青藤才会常绿 。哲学教育必须重于提升智慧、端正品行,修养身心,培养大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打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

4、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学生塑造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有道德操守的人。 2.哲学教育目的的抽象化。目前民族高校哲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目的,教育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怎样培养?具体操作的程序、实现目的的指标等都不明确。在实际哲学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材过于概括和抽象,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不足,教学内容演绎不够,经典引证不足,案例教学不生动,对时事热点的捕捉不及时,不利于体现哲学教育求真、反思和批判的本性。 3.哲学教材体系的教条化。民族高校现行的哲学教材体系基本是沿用前苏联 20 世纪 50 年代教科书体系和中国

5、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教科书模式,虽经历次修改,但基本框架如旧,教材内容缺少时代性、针对性和趣味性。教材内容古板而陈旧,学生学习索然无趣。哲学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教材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学生没有被教材内容吸引,教学方法必然是灌输式的,哲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哲学教材应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所思所想。中国社会已跨入新的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民生诉求不断产生,学生必然有许多迷茫和困惑,哲学教育应为学生答疑解惑。 4.哲学教育方法的单一化。近年来哲学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革,讨论式、案例教学、经典著作导读等教学方法不断被尝试,但理论教学仍然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当今社会发达的媒体,信息化

6、的网络空间,给大学生提供了接受信息的广阔平台,丰富的视听世界的诱惑,利用好网络空间的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的捷径。哲学教育不应仅抱守自己传统的模式,应转变教学方法,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独立的思考者,避免刻意的说教,回归真实,注重平等讨论,真诚交流,以理服人。5.哲学教育考核方法的程序化。哲学教育既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也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时局的审视、对是非的判断、对利弊的取舍,这些实际能力的培养,往往不是分数所能评定的。传统的以主客观命题的考试方式,以分数来衡量学习成绩的方法未免妥当。改革考试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创新型人才的需

7、要。 二、对民族高校哲学教育改革的对策 1.对哲学教育的目标要重新定位。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教育的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可替代的。哲学教育,可以使学生从理性高度辨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事物的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实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在快节奏的工作和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极度贫乏,道德在缺失,公德被践踏、精神在萎靡。 “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精神家园却日益荒芜”3。我们的社会应反思,哲学教育应告诉我们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存在的意义,要通过诚实劳动去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8、快乐的生活态度,每个人都成为有尊严的人。 2.对哲学教育教材体系的改革。哲学知识的广博性,决定了哲学教材要建立复合型的教材体系。中国长期强化哲学意识形态的功能,哲学教育偏重政治性和官方性,使各个时期的哲学教材几乎千篇一律,要鼓励学术研究上的百家争鸣,教材建设要有多样性,名家观点、学派争论、权威解释、经典导读、流派分析,甚至是标新立异。可以互相借鉴,互相争论、互相质疑,这有利于发现真理,澄清事实,提高认识。现代哲学的发展已与多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大量交叉性哲学,这说明哲学已应用于各门具体科学中,推动了各门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是人类的理性思考,哲学经典名著是哲学圣殿中的瑰宝,哲学教

9、育应展示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彰显人类文明的精华,引导学生去研读、品味、吸收,启发学生与古今先哲们心灵对话。真正的哲学思想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应借鉴国际上优秀的或权威的哲学教材,促进东西方哲学思想的交流,供学生研读和选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快餐文化已渗入中国,现代西方思潮已像关不住的闸门,涌入我们的生活中,时尚的青年学生已深受其影响和熏陶,各种励志类人生哲学书籍、快餐文化读本、心灵鸡汤读物,已在学生中传播和阅读,我们应给以正面引导。应允许民族高校编写适合于民族教育的、与主导教材相配套的民族哲学教育的辅助教材,体现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丰富民族高校哲学教育的内容,积极与时代对接,理性地吸收

10、、批判、选择和借鉴当代世界哲学文化。 3.对哲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哲学教育是探求事物的真谛,古代东西方哲学家采取的对话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启发学生思考,寻求事物的真解,起到了积极作用。哲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是教师内心的理性独白,也不能是教师话语权的垄断,而应该是师生之间理性的对话和讨论。通过对话和讨论,澄清事实,辨析真伪,发现真理。哲学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辩论等方法更能体现哲学的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是哲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互联网系统扩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实现师

11、生互动,使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平等交流。 4.对哲学教育考核方式的改革。哲学教育的特殊性,要采取多样式的考核办法。传统的对话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新的完善,可采取课堂上的问答式,也可以是网络上的对话、博客等,根据学生参与的次数和质量打分;针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以论文形式表达观点看法,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调查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可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完成调查问卷和规定项目;笔试考试可出客观性和主观性考题,考核所学内容的知识点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可按百分制评定;口试测评可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运用分析、临场发挥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可采取抽签选定考题,教师组成评审小组进

12、行考核。这些考核方式可以分别或综合运用,使哲学教育的考核方式更趋近于全面和客观。 5.对哲学教师的管理机制的改革。哲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各项教学改革必须由哲学教师来完成,应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保证哲学教育的质量。现行高校教师管理机制,使教师不能真正潜心于研究,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难以产生独立思考的精品,还会败坏学术作风、影响教学秩序、甚至造成不公平、扼杀创造力。哲学研究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不能月月出好文章,年年出好作品,好的学风要靠引导,好文章要靠时间的积淀,虚心、静心、潜心、精心才能熬出精品。科学的管理机制应该尊重哲学教育的特殊规律,激励教师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广博深奥的哲学见解,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滋养学生的人格品性。 总之,哲学教育既不能是抽象的说教,也不能是死板的教条,而是有情感的、有智慧的、有深度的思考,是具有最高精神层面的教育。哲学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进入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 曹向兰.高校哲学教育功能、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2):39-4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3 黄晓红,俞成义.反思哲学教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 (6):42. 责任编辑 魏 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