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生物肥料促进有机农业摘要:由于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的环境污染、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等问题已受到各国的关注。生物肥料能高效固氮、高效溶解钾、高效溶融磷、高效促生,对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化肥;微生物肥料;粮食;土壤改良 中图分类号:S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16-1 21 世纪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使得粮食生产成为各国研究与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少,占世界人均水平偏低,且每年还在递减中,届时人均耕地更少,而且耕地品质不断下降,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 70%,耕地后备资源短缺,
2、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坚持提高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才能满足国计民生的需要。而吉林省耕地面积 400 万公顷,素有“黄金玉米带”之称,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但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有机质还田不足、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作物需要的营养缺乏,化肥利用率下降。如何寻找新的方法去解决 1 传统作业中的问题,提高粮食产量就是关键。生物肥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生物肥料的重要性,就在于保证粮食安全的长期性。而利用我省丰富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制作生物肥料可有效解决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问题。 通常我们所说的生物肥料主要是指微生物肥料,其生产原料为:有机基质+微生物菌种。按制品中微生物种类可
3、以把肥料分为单纯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单纯微生物肥料一般含有一种有效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从而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而导致增加产量。复合微生物肥料有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现代微生物肥料已经趋向于复合微生物肥料。按营养物质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微生物有机物质复合;第二类为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及无机元素复合。生物肥料是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配以多功能复合菌剂发酵加工而成的,含有一定量功能性微生物的有机肥料,生物肥除了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外,还含有改善肥料或土壤中养分释放能力的功能菌,既能向农作物提供多种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又能增
4、肥土壤,既具有无机肥速效性,又具有有机肥的长效性、蓄水性和保肥性。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是“黑土地之乡” ,素有“黄金玉米带” 、 “大豆之乡”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大力减少施用化肥的负面效应,使农业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今后必须在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的同时,大力发展为生物肥料。我省农田每年的作物秸秆可达 1000 万吨以上。除部分秸秆直接还田,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外,还造成碳氮比失调;大部分被当作烧柴处理,浪费了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当前我市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之势,畜禽粪便是良好的肥料原料,但如不能及时处理,会造成空气和水源的污染,在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
5、农村的形势下,也存在如何解决农村环境(粪堆、柴草堆、垃圾堆)的问题。城市的发展“垃圾围城”已非“奇观” ,填埋处理要占用地,污染环境和地下水。上述 3 种有机废弃物皆是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原料,完全可以变废为宝,也是新型生物有机肥的产业化建设的有利条件。使用微生物肥料将促进吉林省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加快吉林省农业的发展。 长春市农委组织长春市农机研究院和推广站等单位两次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及环太湖地区的生物肥厂进行了实地考察,重点考察了工厂的建设、菌种和设备的使用情况,获取了不少相关信息和有益经验,通过调研,对在我省发展生物肥提出几点建议: (1)调查和筛选适合
6、我省地域条件的系列菌种。因我省处于北方地区,土壤和气候特征与南方不同,土壤微生物具有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各地的菌种不一定适应,应积极筛选适应我省地域的优良菌种,是发展生物肥料的前提条件。 (2)建立完善的微生物肥料应用模式。为便于广大农户更好地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在施肥前,要对土壤的性状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状况、土壤酸碱性、土壤熟化程度进行测定,以确定合适的肥料品种,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法。制定鼓励生产和应用微生物肥料的政策,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对基层农民来说还是比较新的技术领域,为此要广泛升入选材微生物肥料的技术措施及质量标准,政府加大投入,建立示范点,使农民亲眼看到其施用效果,促进引导农民从被动
7、接受到主动购买施用。(3)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乡村组建生物肥加工厂,这是快速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总之,微生物肥料以其明显的促进作物生长、增产、增收、防病、改善品质和改良土壤、保护环境的巨大优势,以及投入产出比高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将担负极其重要的角色,发展生物肥料的目标就是要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全国化肥的总消费量,使得磷钾资源能够更长远地使用下去,继而长期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对我省农业、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增加粮食产量、解决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爱民,黄为一.生物肥料应用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宋乃波(1970-) ,女,汉族,专科,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