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扬州市机械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发展的对策思考机械产业是扬州市的传统优势行业,也是工业规模最大的基本产业,2013 年,全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 857 家,开票销售和入库税收分列全市工业第一和第二,产值占全市工业的三分之一。新形势下,依托机械产业的基础潜能,发掘机械产业的发展张力,推动产业特色化、高端化、链式化、集聚化、绿色化提升,对于全市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在新的形势下,机械产业面临着特殊的机遇和挑战 前景机遇:机械装备产品需求依然较大。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汽车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石化、冶金、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将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国
2、家高度重视机械产业发展。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出台智能制造装备、机械基础零部件、铸造等专项规划,一直是国家扶持的重中之重。智能制造变革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由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以 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正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机械产业创新升级带来新的动力。 压力挑战:装备制造业面临双向挤压。一方面美国、日本和欧盟加紧从技术、标准和市场等方面提高门槛,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重新获得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凭借更低生产成本优势,积极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装备制造业正面临高端不足、低端流失的双向挤压。国内市场环境日趋严峻。资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劳动力成
3、本优势逐步削弱,产能过剩造成市场竞争激烈,制造业进入微利时代。我市机械产业整体实力有待提升。产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较弱等问题。 二、在未来定位上,机械产业需开拓转型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扬州市机械企业和服务部门必须坚持政企携手、 “八化并举” ,加快推进创新转型和内涵提升,实现机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品牌特色化 机械装备产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必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化品牌战略。一是培育品牌的差异特色。引导企业围绕蓝海市场开发首台套重大装备,加快培育高速飞剪线、随车起重机、旋压机、宠物
4、食品机械、节能灯管自动生产线、大型转盘轴承、航空航天电缆等特色化、差异化产品,新增认定首台套 20 项以上。二是打造品牌精品特色。开展重点装备领域质量攻关,不断提高伺服数控转塔冲床、高速精密压力机、冶金凤凰炉、自卸车液压系统、篦冷机、脱硫设备等传统特色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数控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 30%,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彰显特色。 (二)产品智能化 必须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加快培育智能化产品,重塑我市机械产业的新优势。一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国家高档数控机床和智能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组织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创新能力,力争在多轴联动、新型传感与识别、模块化控制系统、实时网络通信、
5、功能安全、故障诊断与维护 6 大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二是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实施重大新产品研发计划,推动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可编程控制器、网络传输等模块嵌入装备产品,不断提高装备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力争机床数控化率达 90%以上,智能冲压成套装备、多轴联动复合机床、激光切割机、冲激复合机、热模锻设备等高端产品进入世界一流企业关键工序。三是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以行业专用机器人为切入点,引导数控技术优势企业加强对码垛、锻造、钣金等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培育规模,做出品牌,力争到 2015 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 10
6、 亿元。 (三)装备自动化 生产装备优劣决定产品质量高低,我国数控设备比例仅 28%,而日本为 83%。要广泛使用数控装备。充分利用进口设备退税、技改项目设备补助等政策,鼓励企业购置数控装备,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力争全行业列统企业主要设备数控化率达 100%。要鼓励应用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和 3D 打印技术将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形态,要鼓励企业在快速精密成形、工业设计、焊接、喷涂等单调重复性工序上采用 3D 打印和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和重复精度,力争每年智能装备增加 15%。 (四)模式高端化 要加快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企业模式。一是柔性制造模式。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应用自动化、物联网、云计算等技
7、术,加速构建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从大批量生产转为大批量定制,加快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响应速度,实现敏捷制造和柔性制造。二是精益研发模式。虽然 CAD、PDM等以提升效率为主的软件得到很好普及,但与世界一流装备企业相比,还需要引入 CAE、CAI 等研发过程管控平台,建设“人+流程+技术”三位一体的精益研发体系和过程管控能力,构建新一代精益研发模式,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三是多元商业模式。要抓住经济启稳回升势头,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国际营销和海外投资,力争培育跨国公司 12 家、上市公司 3 家以上。 (五)产业链式化 要不断完善上下游贯通、附加值提高的新型机械装备产业链。一是
8、延伸供需链。打造“配套+整机+用户”的产业链,要突破上游。积极招引主轴部件、导轨丝杠、精密液压、伺服驱动、数控系统等关键部件项目,实施“三基”强基工程(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 ,改变“重整机、轻配套”的局面,力争“三基”和关键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 40%。要紧跟下游。帮助更多企业为需求量大、竞争力强的央企外企配套,实现靠大靠强发展。二是扩展价值链。国际先进制造业中服务创造价值占 2/3,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工程总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机床 4S 店、机械再制造等服务型制造业,从单纯销售产品向提供完整系统解决方案转变,增值区间向制造业价值“微笑曲线”的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打造覆盖产品
9、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力争培育服务型示范企业 50家以上。 (六)布局集聚化 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并引导现有企业进入相应产业集聚区。一要优化块状集聚。引导区域同类企业整合市场、商标、信息、人脉、设备等优势资源,形成产品互补、品牌共建、装备共享、产业共赢的协作机制,打造区域品牌,重点发展金属加工机械、电气机械、液压机械、粮食机械五大制造基地,以及脱硫设备、水处理设备、储能电池、电动工具、高电压试验设备、泵阀管件六个特色机械产业集聚区,力争 2015 年产值贡献达 2600 亿元。二要加强链式集聚。吸引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先进基础加工等配套企业向装备制造基地和集聚区集聚,减少原材料物流成本,
10、提高协作效率,细化供应链分工,提高产业整体劳动生产率。 (七)制造绿色化 要大力发展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循环再生的绿色制造业。一是采用轻量化设计。鼓励产品设计中采用高性能合金、高强度钢等轻质化材料,薄壁、空心、带筋等轻量化结构,以及高效电机和变频技术,不断减少装备重量、体积和功率消耗。二是倡导绿色制造。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控制淘汰低端铸造、含氰电镀、铅蓄电池等落后产业,提倡使用无污染的焊料和涂料,采用干式切削、真空热处理、近净成形等先进工艺,不断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三是发展环保装备。未来我国环保产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期,要充分利用脱硫脱硝、能源回收、污水处理等良好的装备基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水、气
11、、固、声、热、仪 6 大环保装备,形成先发优势。四是鼓励机械再制造。我国已经进入机械装备报废高峰期,引导企业研发拆解与超声清洗、剩余寿命评估和零部件缺陷修复等回收技术,推动工程机械、机电设备、机床等再制造。 (八)服务专业化 要按照市政府推进机械产业发展、培育规模骨干企业、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集中区发展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为机械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一是规划引导。建议及早谋划江广融合带现代制造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中心,与苏南合作共建数控机床、智能电网等产业跨江融合区,工业机器人研发孵化功能区,以及机械再制造集聚区等空间布局,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二是人才招引。期盼尽快出台“扬州英才计划”
12、 ,从住房、待遇等各方面吸引产业急需的机械与软件设计、电气与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等方面研发人才,以及数控操作、精密加工和质量控制等技能型人才。三是载体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园区的研发设计、成果孵化、质量检测、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和商务居住等全方位承载能力,力争建成省级数控机床、水泥机械、脱硫设备检测中心和国家液压元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四是政策扶持。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扶持资金,用好用足我市历史上首次、全省金额最大的机械装备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五是要素保障。要优化行政审批,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要实行差别化供地,重点保障机械产业集聚区和高端主机、核心零部件项目用地;要加强金融创新,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应急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科技金融等政策,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成立扬州市机械行业协会,在价格形成、质量规范、行业自律、信息共享、中介服务等方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作者单位:扬州市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