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商贸城发展的比较分析与启示摘要:系统比较国际国内商贸城形成、发展的基本经验或规律,结合山东省临沂的实际,临沂国际商贸城发展应从促进交通、产业、服务、城市的“四大联动” 、推动经销商转型、促进科技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创新、精心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与进口商品交易平台、推动商贸城科学管理、优化公共服务七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国际商贸城;临沂市;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03-02 一、引言 国际贸易中心一般是指能够参与全球分工,分享全球市场和资源,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或城市体系;它有商品交易市场、要素交易市场、科技研发中
2、心、品牌管理中心、市场开发中心、高端消费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航运服务中心、口岸服务中心、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信息会展服务中心、交易中介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CBD) 、专业化人才、跨国经营主体、政府、行业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和政策等要素。 临沂地处鲁东南,因濒临沂河而得名。全市现辖三区九县,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纵横交错,覆盖全市,临沂飞机场已开辟了国内二十多条航线。临沂是全国著名的商贸物流城,全市有各类交易市场 1002 处,年交易额达 600 亿元,其中临沂批发城由 46 个专业市场组成,商品成交额连续 12 年居全国同类市场前 3 名,商贸物流成为临沂重要的支柱产业。2011 年临沂市提出,在
3、“十二五”期间要建设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城。 建设国际商贸城在国内外早已有之,但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楼国华(2003)认为国际化战略是义乌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应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功能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市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黄国雄,宋丕丞(2010)基于比较分析,北京向国际商贸中心城市迈进过程中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不断完善商贸服务体系结构,提升档次,强化特色,优化政策,从而实现同世界的接轨。青舟(2011)发现,传统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发展由国家所处的全球经济、政治现状和区位优势所决定,新兴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4、更依赖科技、信息、物流的体系保障,以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完善城市商业规划,扩大城市经济规模,优化城市政策环境,强化科学智慧主线,提升城市品牌效应,挖掘城市特色文化。 如何才能够建设好国际商贸城,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系统比较、总结国际国内商贸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或规律,以期为临沂商贸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二、国际商贸城市的国际比较 根据城市的辐射力和吸纳力等综合影响力,可以将国际贸易城市分为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两类。目前,前者是指承担一国实施资源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城市,其中大量聚集着本土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并将商品销往各国市场,如
5、美国纽约州的曼哈顿地区、英国的伦敦市、日本的东京市等城市。后者是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吸纳力的重点城市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枢纽,深刻影响周边国家和整个地区的商贸活动甚至于经济和产业,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 (一)国际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商贸城的产生与发展 工业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原始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而且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交易方式。机器和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不断介入,使少部分工业先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生产的效率越来越高。伴随着资本和财富的不断积累,工业国家持续提高的供给能力远远超过了其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到 19 世纪中叶,工业化所带来的自然资源消耗和
6、逐渐上升的劳动成本,已经使少数工业先发国在本国内面临严重的供求失衡和资源瓶颈。寻求和开拓全球市场,并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成为资本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大量商贸和金融要素在这些国家中具有明显贸易区位优势的地区迅速得以聚合,产生了国际贸易城市。伴随着贸易距离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方式不断翻新、金融产品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工业先发国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形成。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国际城市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路径。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国际贸易城市的体系。此外,区位优势往往具有区域文化的包容性、多元化,居民能够以宽广的胸怀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和谐发展。 (二)具有理想的区位优势
7、 从分布来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落地布局,一般都处在具有良好区位的通商口岸的港口城市。从历史上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前身一般都是制造业最为集中和发达的城市,为了方便原材料的运输和商品的集聚,以及向国际市场延伸和拓展,船载海运是最为经济实惠的货物运输手段之一。因此,制造业的基地往往选择面向国际市场的沿海港口城市。通过理想区位的港口城市,向外辐射国际市场,向内辐射内陆各地。一国选择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落地城市,一般总是根据全球货物贸易占贸易总量 50%以上客观的普遍规律,总是选择在区位上具有一流通商口岸条件的城市。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庞大和贸易量的迅速增长,为了满足货物内外集散的需要,由港口城市通往内陆
8、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的各项设施日臻完善,为产业的升级和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由此,中心城区逐渐演变成了以商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集群。卫星城则成为了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具有发达服务产业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除了具有雄厚的制造业的基础和悠久的产业渊源外,现代商贸产业及其配套服务业也相当发达。不仅拥有发达的对外贸易和对内的批发和零售及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而且还形成对全球贸易具有掌控力的大宗商品要素交易市场,同时在配套服务业方面还拥有庞大的中介类服务业,还有具有规模的签证类服务业,另外还有各种专业类服务业。 各类服务业之间横向连结,互相融合,从伦敦、纽约和东京三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来看,商贸
9、产业及其配套服务业的产业比重,一般都占到城市全部产业的 70%以上。在周边卫星城工业基地的支撑下,形成了中心城区商贸产业极强的国际辐射力和吸纳力。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卫星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发展。 (四)高度集聚的国际商贸要素 以伦敦为例,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的五十年间,伦敦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的迅速崛起,使商贸产业不断壮大,并促进了金融业和航运业的国际化,逐渐使商贸、金融、航运,以及商贸中介服务业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又形成了以牛津街综合商贸功能区和城市中其他街区若干个主题功能区,由此又完善了伦敦以国际贸易中心为主体特征的城市功能,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力和吸纳力,本土和国际企业纷纷
10、进入,从而使城市中商贸资源高度集聚。这进一步刺激了伦敦周边地区的制造业繁荣发展。诸如伦敦周边的伯明翰大型纺织工业基地、利物浦电子电器制造业基地、设菲尔德钢铁工业基地,以及格拉斯哥食品和服装工业基地等。 (五)具有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 从历史上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市场体系,都是围绕本国的全球战略和市场经济的规则,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一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引导而缓慢建立起来的,并在上百年来国与国之间利益的不断博弈中,形成了全球大部分国家大多能接受的商业规范和准则,以及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又符合本国利益的市场体系,从而进一步形成资源集聚的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要素交易平台,以此进一步增强对全球贸易的影
11、响力。当然,从百多年前到今天,国际规则的制定者是先发的强势工业国,至今他们在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订中仍然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市场经济法则和本国利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工业强国,建立国际商贸规则和本国市场体系的内核。 (六)开放自由的国际商贸环境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提供一系列配套的支持性政策,使这一城市整体成为自由贸易区,营造一流的商贸便利化环境,是推动全球性国际贸易城市的发展必要条件。以美国为例,20 世纪初,随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崛起,美国政府也把建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作为获得国家利益的重大战略选择并选择了纽约作为其本土的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随后吸取英国政策经验的同时,还采取了一
12、系列的支持性措施。如 1934 年颁布了互惠贸易法 ,以此来进一步推动多边贸易互惠格局的形成。逐步形成了快速便捷的进出口商品通关条件,拥有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成了与各种贸易结算方式相对接的金融服务条件,发展期专业服务业。政策的合力使纽约在 20 世纪初成为了商贸资源集中、贸易环境宽松、极具贸易便利化的、在全球范围内少数几个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三、国际商贸城的国内比较分析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际贸易城市不断发展,上海、北京、广州等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也涌现出一批新兴的中小型国际商贸名城,成为我国走向世界,扩大商贸交流的重要方面和平台,如浙江义乌、福建福州、四川成都
13、、山东临沂等。 (一)相近之处 1.地方政府主导,政产学研协同推动。每一座城市都根据自身的区位特征、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国际商贸城的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构建完善的激励措施,形成明确的组织机构,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比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意见”和“北京市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20112015 年) ”,从指导思想到总体建设目标,直至“十二五”末期建设目标、重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都进行了明确说明;并通过实施方案详细准确地分配了相关部门、组织、单位在推进国际商贸城建设过程中的具体任务和职责。 2.从发展机制角度分析,各地国际商贸城发展的内在集
14、聚机制已经初步形成。首先,城市的商业贸易平台已经建立起来,并通过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其次,国际商贸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战略性转变,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进国际商贸城建设的核心动力。再次,政府与市场,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内在关系已经得以理顺,企业逐渐成为国际商贸城发展的主导力量。 3.从推进过程和建设结果看,各地取得了显著地成就。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服务业、国际贸易协调互动发展。对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而言,它已经成为引领传统集散型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市场飞跃,具有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特色的国际商贸城市,有数
15、以千计的义乌商人活跃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截至 2011 年底,已有超过 40%的义乌市场经营户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全市 2011 年的快递发件量超过 1.2 亿单,居全国第 10 位,在县级市中名列前茅。乌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数百亿元。2 (二)主要问题 虽然各个国际商贸城市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性商贸城,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城市在国内进行比较也能够发展明显的不足,下面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进行说明。临沂国际商贸城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产业体系不完善,本地制造产品的比例较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导致区域资源的集聚能力远没有达到世界水平;虽然经过多年的
16、发展城市的产业服务水平已经显著提高,但是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相比,还很不相适应,消费性服务、中介性服务、专业服务等急需提高;区域内的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消费者的协同创新机制还很不完善,经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加深,城市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品牌效应、人才高地还没有形成;本地企业的国际化和外地企业的本土化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数量和质量以及效应等方面仍存在很长的路要走。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发现国际商贸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促进区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形成于优越的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市场体系、自由开放的外部环境
17、、包容性的区域文化,发展于区域资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国内市场体系的拓展、服务水平的提高之间的内在互动发展。 (一)加快推进大交通、大产业、大服务、大城市的“四大联动” 首先把临沂建设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的中心城市、现代产业技术新城、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交通次枢纽以及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形成七大贸易平台,即国际交易平台、时尚购物消费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国际口岸平台、出口基地平台、国际结算中心平台、贸易便利化平台。 (二)以经济园区为基础,加快推动经销商转型,使之成为制造商 帮助那些善于学习的中小商户,慢慢从销售商向加工制造商过渡。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将开拓完善的加工配套基地,完善小商品的加工产业
18、链,带动临沂及周边省市小商品制造业升级。有了市场,又有制造,将催生非常多的“临沂制造” 、 “山东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商品品牌。届时,这些中、小商户便可摇身一变就成为制造商了。 (三)促进科技创新 大规模引进各种科技创新人才,以绩效评价为标准,进行激励。国内外创新人才可以免费入驻临沂国际商贸城的创新大楼,搞发明创造,为“临沂制造”的小商品提档升级。让真正的人才能得到最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让商贸城拥有更多的资源,为产业还是人才创造出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专门划出 500 亩土地,与国际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临沂科技创新的实验区,使之成为临沂国际商贸城发展的发动机。 (
19、四)强化金融服务创新 在商贸城开设了金融一条街,与全国各大商业银行签下了战略合作协议。不仅包含急需创业资金的贷款公司,也有汽车、汽配等大型企业所需要的担保公司,甚至连能够处理商家余下资产的典当公司等,目的就是争取为所有入驻临沂国际商贸城的商家提供一个良好的、高效的、全能的融资配套服务平台。在民间融资、供应链融资等领域进行重点突破。 (五)精心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与进口商品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品交易“两翼齐飞” 特别组建了几十人的专业电子商务团队,组建了“电子商务城” 。电子商务平台将最大范围帮助商家开拓网络营销,为商家和世界之间架起了一条无障碍的商贸通道。具体来讲,电子商务平台为商城内每
20、一个商家均开通免费的一对一空中网络商铺,是一个集信息发布、产品展示、电子交易、在线物流等环节为一体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融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供需交流、服务咨询、新闻资讯、视频语音、全景技术、即时通讯、订单处理、在线支付、在线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门户网站。 (六)推动商贸城科学管理,突出“市场环境商场化、市场服务标准化、市场配套便捷化”的运营方针 按行业类别对市场进行功能分区,同类商品相对集聚,集中经营,提高展示成效和采购效率。实施有利于快速发挥市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促使经营主体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集聚商品信息,有利于客商了解商品信息和价格水平,迫使批发商不断提高商品档次和组织货源的效率,不断提高竞争的有效程度。要强化划行归市的意识,以强有力的政策为先导,相应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以引导,努力实现相同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