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 MGM(1,2)模型的海洋经济就业效应实证分析【摘要】 鉴于海洋经济数据样本量少,海洋经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及灰色模糊性,本文拟采用多变量灰色模型对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进行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变动趋势,实证结果表明,根据目前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末,劳动力需求将达到 3800 万人,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和扩大就业有关政策建议。【关键词】 MGM(1,2)模型 海洋产业 劳动生产率 就业弹性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劳动力就业带来契机,而丰富的劳动力资
2、源也将助推海洋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因此,将海洋产业与就业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为扩大就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目前,把就业理论和海洋经济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海洋经济就业的专题研究还比较少。张万鑫对海洋产业发展对经济影响与就业弹性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研究海洋产业与就业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提出了发展策略。孙昭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制度政策等因素对各地区海洋产业吸收就业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到各因素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就业吸纳水平的影响程度。周洪军对全国涉海就业
3、人员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沿海区域涉海就业进行调查分析,阐明了全国涉海就业人员的特点,指出了存在问题,给出了发展建议。崔旺来、周达军、刘洁等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海洋产业是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周井娟以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弹性和单位岗位贡献两个角度出发,对主要海洋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做出分析。上述文献均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涉海就业互动影响,但由于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的不完善,导致统计计量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且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比较大的误差。 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所需的样本量较
4、少,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状况。鉴于上述文献中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拟采用 MGM(1,N)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是灰色 GM(1,1)模型的多元推广,旨在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对相互影响关系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几年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以及吸纳就业人员总量,并测算出未来几年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的走势,希望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一、海洋产业发展与就业状况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从 2001 年 9518.4 亿元上升至2011 年 45570 亿元,年均以 16.95%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8.81%提
5、高到 9.67%,产业贡献度不断增强,涉海就业人员从 2107.6万人上升至 3420 万人,年均增长 4.96%。然而,由于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以及技术条件等差异,因此相应的产业活动及其就业分布各具特色。2001 年到 2010 年,海洋产业的增加值与从业人员变化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可以发现,虽然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起步较晚,增加值不大,对海洋经济的贡献度不高,但其增长率较高,发展前景巨大,并且海洋生物医药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也比其他产业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较大。 从 2010 年来看,主要海洋产业就业吸纳主要集中于海洋渔业、滨海
6、旅游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几个海洋产业,占海洋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 66.38%;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总增加值的 89.32%。从 2001 年到 2010年的演变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主要海洋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在下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人数比例在逐步扩大。 二、海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是地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一定时期内某产业实现的产值与该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的比值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值(万元)/劳动
7、力人数(人) 。劳动生产率越大,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出效应越高,劳动生产率越小,说明该产业的经济效益越低,在研究某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时,不能只看到其吸纳劳动力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应同时考虑到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就业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大小的一个指标,即在某一时期内就业数量的变化率与产值变化率之比。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可以用来反映海洋产业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及其变化趋势,其实质是对海洋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变动幅度及海洋产业自身变动幅度的一个反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产值增长率;新增就业机会=1%*就业弹性*就业人数。就业弹性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
8、力越强;系数越小,说明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弱。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不一定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分析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便于了解海洋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拉动的能力。涉海就业机会的增加不仅与海洋经济增长的百分点与就业弹性有关,还与当期的涉海就业人数规模有关。 从图 1 可以看出,海洋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国民劳动生产率,并且其差距有增大的趋势,说明海洋就业增加 1 个单位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国民就业增加一个单位所创造的产值,如果国民经济中剔除了涉海的部分,那么非涉海部分与涉海部分两者的差距还要大一些。该图也从一定层面说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就业会继续呈现出趋海性移动的态势。 虽
9、然,海洋经济从业吸纳总量不如国民经济总量的吸纳总量,但从图 2 可以发现,海洋就业弹性明显高于整个国民就业弹性,说明海洋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比国民经济吸纳能力强,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来支撑。 三、海洋产业吸纳就业人数预测与分析 多变量灰色模型自提出以来,应用到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从业人数两个指标所受影响因素较多,相关因素复杂且数据信息难以获取,自身数据也较少, 模型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通过上述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和涉海就业人数预测,以期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从表 2 中的海洋生产总值的拟合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
10、E)为1.61%,涉海就业的 MAPE 为 0.11%,误差很小,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很好地从动态的角度展示了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发展变化,该模型可以用来作预测,得到表 3。 从预测结果看,到“十二五”末期,海洋生产总值规模将达到近 10万亿元,涉海就业人数将达到 3800 万人,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系数的测算发现,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系数在未来几年将持续上升,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前述新增就业机会计算公式得到 2007 年至 2015 年我国新增就业机会如图 3 所示。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利用 MGM(1,N)模型从系统的角度,动态分析并预测了我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未
11、来发展趋势。根据目前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末,劳动力需求将达到 3800 万人,劳动力的增长也为海洋经济的继续发展带来契机,2015 年,预计生产总值将达到近 10 万亿元。为了保障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需要有力的对策来支撑。 第一,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影响就业水平的根本因素。上述分析中,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提高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保持海洋产业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第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上述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特别是滨海旅游
12、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这几个产业的增加值每增长 1 个百分点,将带来的就业机会高于其他海洋产业所带来的。 第三,加强海洋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培训制度与体系,促使海洋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劳动力在数量上和结构上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形成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就业力增加的良性互动。 (注:本文获得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大课题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评价及试验区建设研究项目(AOCZDA201102-1)的资助。 ) 【参考文献】 1 张万鑫:我国海洋产业与就业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 孙昭君: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海洋产业
13、就业状况及趋势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 周洪军:全国涉海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D.天津大学,2005. 4 崔旺来、周达军、刘洁、汪立、朱婧: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8). 5 周井娟: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3) 6 栾维新、宋薇:我国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 7 翟军、盛建明:MGM(1,n)灰色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 8 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0. 9 肖新平、宋中民、李峰:灰技术基础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5. 10 蔡勤禹、张家惠、霍春涛、庞玉珍:海洋开发对中国涉海职业变动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8(10). 11 池碧云:从就业弹性系数来看我国的就业增长J.统计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