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转型思路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管理思路探讨【文章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管理思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然后探讨了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思路转型的原因、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思路实现转型的目标与要点,最后分析了基于转型思路下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管理思路。 【关键词】 转型;发展方式;经济;管理 1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管理思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社会发展指的是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社会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社会质量也得到相应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此也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就业问题得到了大幅改善,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此外,医疗以及
2、教育行业的总体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然后,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下,我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却稍显迟缓。这个现象导致了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等收入尤其是低收入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反而更大。最后使得我国经济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社会发展出现了分歧,分层化更加严重,社会矛盾反而增加。因此,在这样的情况,国家必须通过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管理思路的转型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继而弱化社会矛盾,实现全民的发展与进步。 2 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管理思路转型的原因探讨 2.1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有限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经济增长数据的一味关注,使得国家忽视了传统能源消耗量
3、的激增。如果在没有找到新的替代能源之前继续保持这样的能源消耗速度,我国就会出现资源紧缺的局面,进而导致社会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有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自然资源经过等值折算以后大约有三万亿,占经济增长总量的13.5%。这个数据向我们清楚地反映出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社会带来的高能耗后果。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警醒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2.2 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呈现严重的两级分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我国城镇与农村的两极化发展,具体体现在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差异上,并且不同市场领域以及不同地区的收入也有比较大的差异
4、。而这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不仅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有关,同时也与国家的相关管理政策有关。由此可知,对于国家来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管理思路的转型是非常必要的。 3 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管理思路实现转型的目标与要点 3.1 凸显出公平的原则 经济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有了更多的公共资源,因而公共资源的分配过程也就更加复杂。在经济发展方式与管理思路的转型下,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只有遵守公平分配的原则,才能达到实现转型的目的,弱化社会矛盾并改善两极分化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公平原则的时候,既要避免由于公共资源的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分配不公问题,同时还需要避免由于公共资源投入的不当所导致的分配不公问题
5、。公共资源作为全民共享的福利,应该避免将其当做安抚性手段用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在利益矛盾逐渐复杂的情况下,只有始终坚持公平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与管理思路转型的目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 3.2 以政府为主导,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实现转型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经济发展方式与管理思路的转型应该在国家的主导作用下实现。虽然一味依赖国家的力量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但以我国目前的国情看来,至少转型的初期还是离不开国家的主导作用的。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国家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政府在调配社会资源以及把握发展方向上有着企业自身所无法企及的前瞻性,因此在国家的主导作用下实现经济
6、与管理思路的转型可以更快更好地建立新型发展方式。 4 基于转型思路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管理思路 4.1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一步步实现生产要素从粗放向集约形式的转变,市场需求从出口向拉动内需的形式转变,经济结构由不平衡向平衡的转变,发展动力由外部引进的方式向自主创新转变。而要一步步实现这些转变进而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管是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经济结构还是发展动力的转变,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转型思路下,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作为基础。只有将相关经济转型的措施执行到位,才能彻底
7、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4.1.1 生产要素从粗放向集约形式的转变 生产效率偏低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而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与经营的粗放性。我国国内的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只有 5%,而每年消耗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以及煤炭等资源却占到世界资源消耗总量的 30%,有的甚至达到了 40%,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严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是生产方式过于粗放的结果,同时也少不了管理弊端的影响。要想改善投入与产出的这种不平衡状况,首先需要实现生产要素从粗放向集约形式的转变。 4.1.2 经济结构由不平衡向平衡的转变 收入结构的不平衡问题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方式下诸多不平衡现象中
8、最典型的问题。收入的差距使得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受到制约。2007 年,按基尼系数计算,我国国民的人均收入差距系数已经达到0.475,超过了合理界限 0.4。深入分析的话不难发现,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一系数偏高的主要原因。收入差距的偏大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阻力,还可能对追求经济效率主动与创造性造成负面影响。缩小国民收入的差距,改善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是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目的。 4.1.3 发展动力由外部引进的方式向自主创新转变 我国近 30年来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虽然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发展助力,但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应该归结于外延数量的扩张所产生的
9、驱动作用。2008 年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调整好投资、内需与出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主创新来增强企业的实质竞争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通过从外部引进向自主创新的方向转变。 4.2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下管理思路的转变 4.2.1 管理思路从创新管理措施向加强执行力的转变 管理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内容,其实施过程会受到国家所有权制度的约束。所有权主体所占权利以及份额的不同以及所选管理者的不同,都会影响到管理模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情况下,管理思路应该从所有权制度出发。在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一步步实现生产要素从粗放向集约形式的转变,市场需
10、求从出口向拉动内需的形式转变,经济结构由不平衡向平衡的转变,发展动力由外部引进的方式向自主创新转变等。因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执行力强的管理制度来不断加强国家制定的各项策略。因此,管理思路应该从原来的创新管理措施向加强执行力转变,只有利用强大的执行力,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完成其转变。 4.2.2 管理思路向网络性的转型 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的层级、子系统,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下,管理思路需要通过不同职能部门的弱化与强化来完成,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组织关系网。管理思路向网络性的转变可以全方位地影响经济发展,促进管理模式与经济技术之间的结合。网络性转型的实
11、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满足经营方式、业务流程变化的需求。 5 结束语 出于缓解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矛盾的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有限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以及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呈现严重两级分化等原因,我国需要从完成生产要素从粗放向集约形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由不平衡向平衡的转变,发展动力由外部引进的方式向自主创新转变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另外,还需要从管理思路从创新管理措施向加强执行力的转变以及向网络性的转型来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下管理思路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单德朋,郑长德.经济发展方式贫困减缓效应的微观机制与影响因素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 2李翀.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3) 3侯赞华.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治动力基于地方政府动力缺失的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12(04) 4姜国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障碍及其跨越J.社会科学家,2012(05) 5张保胜.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03) 【作者简介】 赵建宁(1965-) ,男,汉,江苏常熟市人,副教授,研究生,学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