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产业革命下的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内容摘要:技术经济范式是因科技产业革命引起的技术创新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进行变革后所形成的经济格局。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及转型过程中,科技产业革命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关键生产要素”的变迁实现的。最深刻的技术经济范式变革是传统的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由信息技术革命促成的。 关键词:科技产业革命 技术经济范式 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范式 21 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正处于以信息与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关键要素。但目前理论界对科技产业革命的理解还停留在政策层面,从
2、深层次挖掘科技产业革命与技术经济范式内在相关性的文献还比较少,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技术经济范式到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过程,以及科技产业革命在该转变中的作用,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模式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 (一)对技术的经济学分析 对技术重要性的讨论贯穿经济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亚当斯密(1776)等古典经济学家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促进国民财富的增加可通过两种途径,即增加劳动数量和提高劳动效率。罗伯特索洛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研究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但把技术看成是外生给定的,忽视了长期增长的关键要素。在 20 世纪初期,演化经济学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模式,技术进
3、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步被认识到。熊彼特(1926)在分析发展问题时,将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金融创新,提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尤为重要。多西、弗里曼(1986)等人在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后全面论述了技术进步在宏观与微观经济中的作用,并提出用技术经济范式来解释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格什克隆(1962)在研究了落后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的经验后认为,落后国家可以利用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等方式获得发达国家的新技术,实现技术变迁和经济腾飞。(二)范式与技术经济范式 “范式”一词是托马斯库恩(1962)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被大部分社会成员认可的
4、方法。从本质上说,范式是一种模式和框架,而范式的转变就是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一种全新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路径。技术的重要性随着“技术范式”概念的提出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多西(1982)将其定义为“解决所选择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 。佩雷斯(1983)认为“技术经济范式”是技术革命技术上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制度变迁,并以此划分了近代经济发展史。 弗里曼(1986)利用“技术经济范式”来描述技术通过经济系统影响产业发展与企业行为的状况。他认为技术创新包括增量创新、基本创新、技术体系创新与技术经济模式变革四类。增量创新类似于斯密的劳动效率,更多的是在干中学的过程中实现的结果,而缺乏深思熟虑地研究。基
5、本创新往往是在深思熟虑地基础上对某种产品、工艺的创新。技术体系变革往往是多部门的协同创新,是增量创新与基本创新结合的结果。而技术经济模式变革也就是技术革命,它是在前三者量变的基础上完成的质变,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技术体系,不仅对技术自身产生影响,甚至撼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换句话说,每次技术革命会超出原有的技术部门,而会扩散到其他领域,使整个生产体系进入现代化,并深刻重塑了社会形态。因此,我们将技术经济范式定义为“因科技产业革命引起的技术创新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进行变革后所形成的经济格局” 。 科技产业革命 (一)科技产业革命的内涵 科技产业革命是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包括科学技
6、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其中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共同构成了科学技术革命。科学革命是正在成长的新科学传统取代旧科学传统的过程,这种转变是人类认识的跳跃。技术革命则是正在成长的新技术传统取代旧技术传统的过程,这种转变是人类实践手段的飞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与实践的方法,他们的广泛运用最终促成了产业革命的形成。产业革命是一种正在形成的新产业传统取代旧产业传统的过程,该转换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二)传统科技产业革命对技术经济范式的影响 科技产业革命与技术经济范式是通过关键生产要素联系到一起的。关键生产要素是一种或一组特定的投入,它需要满足生产成本的下降性、供应能力的无限性和运用前
7、景的广泛性三种特征,它可以是某种自然资源,也可以是某种工业制成品。科技产业革命通过关键生产要素的变迁促成了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关键生产要素也成为划分不同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历史上曾出现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电子革命三个科技产业革命,它们分别通过蒸汽、电力等不同的关键生产要素对整个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最终形成某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技术经济范式。 例如,在蒸汽革命时代,煤炭、生铁、棉花等关键生产要素以海陆运输为辅助,形成了煤炭采掘业、机械制造业、棉纺织业和铁路运输业等主导产业部门。这种工业化的产业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手工作坊的局限,人们开始到工厂上班参与劳动分工,利用火车轮船运送货物。受资本限制,工厂规模
8、普遍较小,合伙制盛行,自由竞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形态。总之,工业革命通过这些关键生产要素潜能的释放,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社会财富。 技术革命不仅能提高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还能够通过技术的不断渗透,最终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经济体系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创造出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科技产业革命、关键生产要素和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范式的形成一般遵循了科技产业革命到关键生产要素,再到主导技术群落,最终形成技术经济范式的过程,并且这种范式一旦形成将会长久地影响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运行。 但是,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只有在上一周期的关键生产要素对提高生产率的潜力已经接近极限时才会确立。例如,蒸汽动力
9、的技术范式的能源潜力在难以提升时,必然会被更有潜能的电力的技术经济范式所取代。同样,当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工艺愈加复杂时,生产过程中对自动化的需求更加迫切,经济活动中信息的获取、储存和传递成为一种新的难题,此时电子计算机及相关产业引领的技术经济范式取代传统的电力技术经济范式也是一种必然。 对人类来说,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蒸汽和电气革命主要解决“如何获取便捷高效的能源以生产更丰富的物质产品”的问题,因此这两种范式是物质能量型的技术经济范式。当物质与能量得到满足时,信息就成为更值得关注的对象。 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 (一)信息技术革命对信息技术范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革命主要包括
10、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20 世纪80 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依赖廉价的能源进行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向依赖微电子与通讯技术来实现信息廉价投入的增长方式进行转变。英特尔公司发明微处理器后,一系列关于信息处理和远程通讯的创新不断涌现,互联网的诞生更是使信息整合平台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伴随互联网与电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合,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和手机终端设备产业出现跨界竞争现象。移动互联网使互联网不再被办公场所限制,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物质能量型的技术经济范式演化为信息技术范式。尽管弗里曼等人预料到信息技术革命的未来价值,但是受时代限制,对信息技术范式的研究工作主要由曼
11、纽尔卡斯特(1996)完成,他也成为研究信息技术范式的集大成者。卡斯特认为信息技术范式作为构成网络社会的物质基础,具有如下几大特征: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要素;信息技术有非常强烈的网络化特征;信息技术重塑了经济与社会;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整合性。这些特征先后在美国及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体现和验证。 在传统的技术经济范式中,机械化、电气自动化依赖蒸汽能和电能,主要解决物质产品的生产方法问题,在规模化生产和垄断竞争过程中加工制造业变成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但信息沟通仍是存在许多难题。在信息技术范式中,芯片是起到核心作用的关键生产要素,围绕产供销等环节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物质生产效率,传统的三大产业(农
12、业、工业、服务业)中又加入了信息产业,网络技术使得微观的组织结构开始向网络化、扁平化发展,并出现了信息垄断等新的垄断形式。 (二) 由技术经济范式到信息技术范式 信息技术范式是由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引发微观与宏观经济结构与运行规模发生重大变革后形成的经济格局。与传统的技术经济范式相比,信息技术范式对经济的重塑效果更为显著。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各经济部门大规模投资于信息技术行业,导致社会经济活动更加依赖信息技术。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信息在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以及利用过程中的效率,减少了企业的成本,加快了事务处理速度,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从宏观角度看,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产
13、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信息技术在其它产业的应用也提高它们的效率。同时,许多新出现的、独特的经济规则(例如摩尔定律、信息垄断)等开始主导经济发展的态势。在这种范式中,一个新的网络社会开始崛起,一个信息主义、全球化、网络化的新社会结构逐渐形成,一种技术与组织创新加多样化的职业世界新就业模式逐步显现,一种以多种传播模式的数字化整合的沟通系统更是蔓延到整个世界。 准确地讲,从技术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是由将实物作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向以虚拟信息作为基础的经济形态的转变,传统的技术经济范式都是在实物经济内的转变,而目前由技术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更彻底和复杂。与此同时,以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为核
14、心的新技术经济范式正在与信息技术范式同步发展,这些新技术与信息技术范式的融合将会是未来科技产业革命的趋势。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发展以及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型是科技产业革命的最终结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格局转变的基本动力,一定的经济结构是由特定的技术结构作为支撑条件的。信息技术范式是在技术经济范式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发展趋势,极大提高了技术经济范式在能源利用与物质生产方面的效率。但是,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变非一蹴而就,信息技术需要通过在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逐步应用,最终促使经济社会体系逐步变化,也就是“信息化”的过程来实现信息经济。目前,信息技术在经济增
15、长方面的贡献作用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有所显现,但是,无论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在经由这场科技产业革命向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于市场化、工业化程度高,国民素质高,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来说,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已经顺利过渡到适应信息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的实现就已经十分困难,由技术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更需要发达的工业经济为支撑。 因此,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认识到科技产业革命和信息技术在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变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并借鉴发达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紧跟科技产业革命的浪潮,抓住机会,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启动信息化,才能够有效地缩短由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型过程,实现国家富强。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译.商务印书馆,1990 2.曼纽尔卡斯特.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M.夏铸九,王志弘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鄢显俊.从技术经济范式到信息技术范式论科技产业革命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及转型中的作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