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中的激励性法律制度.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903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生新闻中的激励性法律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生新闻中的激励性法律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生新闻中的激励性法律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生新闻中的激励性法律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生新闻中的激励性法律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民生新闻中的激励性法律制度摘要:民生新闻正发挥越来越大的舆论监督、社会教化功能,在法律建设上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旨在考察民生新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在民生新闻制度设立“激励机制”的构想,并希望能对我国民生新闻的法律构建提供思路与线索。 关键词:民生新闻 激励性制度 法律构建 民生新闻的广泛兴起,使民众化的节目制作理念渗透到了几乎各类型的节目制作之中,媒体传播理念也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过渡。民生新闻正发挥越来越大的舆论监督、社会教化功能,在法律建设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民生新闻的现状 (一) “同事化”现象严重,极端的“本土化”带来狭隘性。 “本土化”策略是民生新闻的一条路线,以此

2、来拉近和收视观众之间的距离。但是,当“本土化”策略无节制地走向极端后,局限性就暴露出来。狭隘的地域性报道让民生新闻的媒体对外地新闻的产生了冷漠的态度,将目光全部局限在了本地。这样的新闻不能引导老百姓去参与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大事或者所处地区发展的大事,而仅仅是沉迷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导致了新闻播报的恶性循环。 (二)片面理解“三贴近”原则,导致民生新闻的低俗和浅薄 从小事着眼做文章确实是民生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所具备的独特视角,但目前部分媒体的民生新闻只是一味地在报道发生在群众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停水停电造成的生活不便。这使得民生新闻的报道偏离了正面报道的轨道,使一些可看性不高的新闻占据了媒体新闻播出

3、的主体。 (三)忧喜比例相差悬殊,造成消极社会氛围 由于部分的采访对象属于弱势群体,这就造成了记者的优越意识,记者在报道中往往会出现因为掺杂了私人感情而导致报道的不客观,这种“解气”心理虽然使收视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上升,但毕竟脱离了新闻报道的真正意义。民生新闻应该尽可能地将能够反映社会新风尚的好新闻展现在观众面前。 (四)城乡报道比例失调,区域兼顾意识不强 目前民生新闻的报道主要关注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小城市次之,而对农村事件的报道甚少。作为媒体,政府的喉舌部门,更应该把城乡报道的比例协调好,展现新时期的农村生活,展示农民的致富发家之路,彰显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谱写民生新

4、闻的“和谐之音” 。 二、民生新闻法律制度建设的多维度思考 (一)民生新闻法律制度建设对行政法的借鉴 行政民主化,作为一种“参与制民主” ,表现为公共行政决策和公共管理过程所呈现的民主状态,它要求:在行政目的上体现公共利益,服务于民;在行政主体上体现公民参与、公民治理的原则;在行政过程中体现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精神。笔者认为,从行政民主化的精神出发,可以为我国的民生新闻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案。 借鉴行政柔性化的思路,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即鼓励民生新闻的创新,鼓励民生新闻的“报喜” ,鼓励民生新闻的“乡土化” ,对报导者予以一定的奖励,体现出充分参与的特征,体现出公开、透明的原则,

5、以提高民生新闻的质量,使其内容风格的多样化、全面化。 (二)民生新闻法律制度建设对经济法的借鉴 反垄断法中,有一项特殊的制度,即“宽恕制度” 。此制度是指“参与卡特尔的公司和个人如果主动向反垄断主管机关揭发卡特尔,或者在反垄断主管机关调查过程中合作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则可以获得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处理。 ”1 借助宽恕制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类似“悔过制度”的存在,即在民生新闻对有关部门进行调查采访的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主动进行配合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的,可以对其进行匿名报道等方式;或者在纠纷处理过程中,一方主动出于良知或其他原因进行“悔过”的,可以减轻对其“舆论制裁”力度。 (三)民生新闻法律

6、制度建设对规制经济学的借鉴 规制经济学是对政府规制活动所进行的系统研究,是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结合博弈论与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激励性规制理论,以平衡监管机构与被监管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 民生问题引起的争议在处理过程中,新闻媒体经常会遇到无从取证或无法取证的困境,这就需要提高新闻媒体的信息能力,平衡有关部门与新闻媒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那么,对规制经济学相关原理的借鉴便是可以考虑的。 (四)民生新闻法律制度建设对信息经济学的借鉴 信息经济学反映了主流经济学范式的根本性变化。信息问题不仅是研究市场经济的核心,而且对一切经济关系都很重要。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搜集以及处理信息都是

7、需要花费成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会出现噪音,信息有可能失真。2 信息经济学从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出发,通过不完全信息理论模型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机制。其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行为规范理论,这点与民生新闻调查采访中当新闻媒体及有关部门间的信息非对称情形不谋而合。那么,参考信息经济学中相关行为理论,也可以对我国民生新闻法律制度建设的完善提供借鉴。 三、民生新闻中“激励性法律制度”的构建设想 综上所述,对于民生新闻法律制度建设,笔者提出了建立一种特殊的“激励机制”的构想。这样的一种“激励机制”将有助于解决以下问题: (一)提高新闻媒体的信息能力 如前所述,新闻媒体出于迎合受众、降低成

8、本等等的考虑,其获取信息其实也是具有一定难度和阻碍的。此种情况下,再要求新闻媒体兢兢业业去获取相关信息,无异于天方夜谭。而私人则不同,其直接利益收到损害后,有极大的热情去获取相关信息,为自己维权。所以此时,借助于私人力量,就信息获取更加便捷,这在客观上无疑是提高了新闻媒体的信息能力。 (二)提高个人维权的行为能力 民生新闻在具体运行时受到如此多的争议,不得不说是因为公众认为许多个人的正当权益并没有因为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获得了应有的保护和解决。设立“激励机制”以提高新闻媒体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具有极大的帮助,也从另一个层面保护和提高了个人的维权能力。 (三)增加违法的防御成本,从而减少侵权行为 从法

9、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违法人在进行违法犯罪行为时会进行一次关于违法的成本与效益的计量。如果其违法成本大大小于其所得到的效益,自然就会跃跃欲试;而如果反之,则违法者就会进行慎重考虑,最后极有可能会放弃违法行为。对于实施相关的潜在侵犯民生利益的人员而言,无处不在的新闻媒体随时监督和提醒,使得其违法成本大大增加,有助于阻却此类行为的发生。 (四)通过对查处率的影响间接对潜在违法者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 法律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威慑功能。但是我们还知道,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没有一定的查处率和严厉的打击手段,法律时不能发挥其作用的。在这里,我们引进民生新闻中的“激励性法律制度”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10、自然就会有一定的曝光率。通过公布较大的曝光率,对潜在的违法者产生影响,使其考虑到被查出的概率,这自然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游钰: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2【美】斯蒂格利茨著,纪沫等译: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年版。 3陈钊编著:信息与激励经济学 ,格致出版社 2010 年版。 脚注: 游钰: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87页。 陈钊编著:信息与激励经济学 ,格致出版社 2010 年版。 作者简介: 1.廖文娟(1989.4 ) ,女,广东深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2011 级经济法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法。 2.简端良(1989.1 ) ,男,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2011 级经济法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