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加固处理技术研究摘 要:湿陷性黄土是指在 200kpa 压力下,浸水在核试验的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大于 0.023 的黄土。在受压状态下,常造成地基下沉等风险。黄土的湿陷性有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两类。在我国 60%以上的黄土地区为湿陷性黄土,而且大多出现在地表浅层,黄土地基的湿陷性特征会给即将修建的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可能会使结构物出现大幅度的沉降、裂缝、倾斜、甚至影响其安全和寿命。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另外湿陷性黄土隧道多位黄土土质结构疏松,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地基承载力不高,具有湿陷性,在遇水侵蚀或较大荷载的作用下,隧道则产生较大沉降。其基底承载力
2、很难满足要求,通常需对基底进行加固处理,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水泥挤密桩和树根桩等。 关键词:黄土;湿陷性;隧道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黄土状的湿陷性对挖方渠段影响不大,可不考虑遂道的湿陷变形问题。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中,有强夯,灰土桩,灰土垫层,一般用强夯或灰土桩来消除全部湿陷性,如果湿陷性黄土土层浅,也可用灰土垫层隧道穿越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力学性质,基底的承载力通常较难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建成后的隧道往往产生较大的基底变形,基底变形除压缩变形外,更大的变形是湿陷变形,在隧道使用期内如不对基底加固加上周围水环境的变化,必将会使隧道基础
3、发生较大的湿陷变形,致使衬砌结构环、纵向开裂等较为严重的病害,直接威胁到隧道的运营安全。为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积极探索出一条针对风积砂、黄土类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基底加固技术显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隧道基底的湿陷变形不是以建筑物的类型确定,而是由黄土湿陷特性所决定,为保证运营安全必须对黄土隧道洞口具有湿陷性的黄土地段的基底进行有效处理。 2 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原则 根据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经验,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的原则:内外兼顾,先保护后加固。水是造成黄土湿陷变形的主要因素。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水对湿陷性黄土的影响,必须做好隧道
4、工程的系统排水与防水问题;其次就是做好湿陷性黄土地基土的处理工作,增加地基承载力。对黄土而言,进行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土的工程性质,减少土壤的渗透性,压缩性,控制湿陷性的发生。通过换土或加密等各种基底处理方法加固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或者是消除隧道基底的全部湿陷量,使处理后的基底变为不具有湿陷性;或者是消除基底的部分湿陷量,减小原有基底的总湿陷量,控制下部未处理地层的湿陷量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数值。 3 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加固处理技术 多数湿陷性黄土隧道通过的地层为第四纪松散风积粉细砂和冲积黄土质粘砂土(新黄土) ,垂直节理发育隧底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很厚,地层基本承载力低,围岩条件非常差。按铁路隧道设
5、计规范规定,应用荷载结构模型计算,底板所受的压力亦即基底应具有承载力,计算得出了隧道基底所需承载力,与原地基承载力进行比较,多数湿陷性黄土隧道在墙拱脚及仰拱区域的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隧道基底所需的承载力。得出现有地基不满足满足隧道修建要求的结论,必须对该区域隧道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就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而言,我国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主要的处理方法有:碾压、换填、强夯、动力/振动挤密桩、静力挤密(预制)桩、CFG 桩、注浆、高压灌浆、高压旋喷桩等。这些方法是在隧道以外的土木工程中形成,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尚缺乏在隧道开挖后洞内处理实施的实例。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施工场地受隧道掌子面开挖的影
6、响和洞室的限制,断面开挖一断面稳定一基底加固一开挖面支护之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互影响和干扰。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水泥挤密桩和树根桩等。 水泥挤密桩是湿陷黄土隧道基底处理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水泥土挤密桩的桩体变形模量远远大于桩间土的变形模量及桩间土侧向约束作用,地基承受荷载一半由水泥土挤密桩承担,从而降低桩间土的应力,限制土的侧向移动,使地基更加稳定,不受荷载的影响。施工前进行土方、成孔、夯填和挤密效果试验,确定有关施工技术参数,并对试桩进行测试承载力和挤密效果等。试桩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少于 14 根。通过试桩确定水泥土挤密桩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人员组织、设备选型和操
7、作要点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参数,明确工艺标准和施工配合比,并根据桩体质量、桩间土挤密系数和湿陷性指标以及地基承载力等试验结果验证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为优化设计及施工作业控制提供依据。确定原装土的各种参数,如最大干密度、有机质含量、含水量等重要数据。施工前应先进行工艺试验性施工,确定施工控制参数,同时要严格操作工艺,确保水泥土在初凝时间内完成拌和及回填。严禁使用过时、过夜水泥土。对已成好的孔要及时回填夯实,不得长时间空孔放置。湿陷性黄土由于其大孔隙性和欠压密性而具有湿陷性。水泥挤密桩就是夯击挤密消除其大孔隙进而消除湿陷性,并对地基起一定的加筋作用。桩锤夯扩成孔成桩的过程中,桩孔中原有土被强制性侧向
8、挤出,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被压缩、扰动和重塑。针对道湿陷性黄土地段隧道施工的特点:隧道内施工作业面小、振动对围岩的影响要求有限等,对基底加固技术中挤密桩的桩身材料、挤密桩施工机械的选择、桩间距的选择需做一定优化。通过优化,确定适合黄土隧道基底湿陷性黄土加固处理的方法、措施、施工机械、施工工艺、设计参数、检验方法和标准。 树根桩是一种小型钻孔灌注桩。树根桩是采用钻机在地基中成孔,放入钢筋或钢筋笼,采用压力通过注浆管向孔中注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形成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由于采用小型钻机施工,可在土中以不同的倾斜角度成孔,从而形成竖直的和倾斜的桩,用于加层改造工程的地基加固、在既有建筑物下施工地下隧道时
9、对既有建筑物基础的托换,或用于作为边坡上建筑物以及码头下提高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树根桩的直径宜为 150300mm,桩长不宜超过 30m,桩的布置可采用直桩型或网状结构斜桩型。 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黄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它是利用钻机钻孔到设计深度,然后放入钢筋笼、碎石和注浆管,再用压力灌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的办法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桩。布桩方式可采用垂直、倾斜设置,也可采用网状如树根状布置,故称为树根桩。树根桩凭借其承载力高,沉降量与扰动范围小,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等优点,在既有建筑物的修复和加
10、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穿越、桥梁工程等各类地基的处理与基础加固,以及增强土坡或岩坡的稳定性等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树根桩在隧道基底的加固中开始尝试应用,树根桩施工技术可以在狭小的施工作业空间内最大限度减少开挖对隧道洞身地层的扰动。 参考文献 1贾迎泽.夯扩挤密水泥桩土的实践与探讨J.山西建筑,2004,30(8). 2孟磊.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提速曲线路基基床J.铁道勘察,2005(2). 3刘国庆.树根桩技术在铁路隧道中的应用J.设计与施工,2006,21(3):50-52. 4孙友良.树根桩在涵洞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建设管理,2000, (5):21-22. 5王金庄,邢安仕,吴立新.矿山开采沉陷及其损害防治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Z.2000,5. 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