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能带来就业增长,两者是正相关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经济快速稳步发展,而另一方面就业问题却日益严峻起来,因此加强对我国经济增长下就业问题的研究,倡导建立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此问题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文献综述、实证分析、最后政策建议论述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对我们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就业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民生之本 安国之策 就业弹性 就业效应 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而今,就业成为了困扰各国政府的世界性难题。
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就业的增长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能带来就业增长,两者是正相关的,而且,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是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 国际上,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三个首要目标。如何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更好的结合起来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经济快速稳步发展,而另一方面就业问题却日益严峻起来,最新消息说未来五年我国为就业最严峻时期。因此加强对我国经济增长下就业问题的研究,倡导建立就业导向
3、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不能实现就业的增长。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失业问题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多为实证性分析。其研究方法包括:(1)采用计量模型,估计就业率或失业率对 GDP 增长率的回归系数,以研究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失业率的变动情况;(2)计算平均就业弹性,说明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3)通过对劳动人口参与率的估计进一步估算我国的真实失业率,从而说明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4)通过对各产业就业弹性的估算,研究不同产业产出的就业效应。 二、经济增长就业效应影响因素的实
4、证分析 在劳动力资源富裕的情况下,资本驱动的经济取得了几十年的长期发展,GDP 增长率一直属于较高的速度。在此过程中,经济的不断繁荣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但是这种依靠要素投入的发展不会是经济的常态,而是常常出现在一个国家的初步发展阶段。长期看来,生产要素总是稀缺的,生产最终以来的只能是技术。经济发展最终会向高技术高产率转化。但是这个转化过程是曲折风险不断的,而且受一国的具体条件限制。资本、劳动、技术、制度、资源等因素均可能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约束条件。而我国目前正是走到这样一个过渡时期,经济起飞时一个很大的挑战。国家正在引导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调整,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式生产转化。经济增长与失业正是矛盾的
5、突出表现,究竟如何解释这一矛盾,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 (一)变量与模型。 根据就业弹性的含义,它是指每增长 1%,对就业增长的带动效应。一般认为,影响经济增长和对就业需求的因素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变化和资源禀赋条件。以下的分析将撇开人口因素,凭借逻辑推理就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就业弹性的应先展开分析,为构建计量模型创造理论起点。 变量选取、数据口径及模型设定: 被解释变量 Y:用来表示 GDP 的就业弹性。 结构因素 X1:选取历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构成比例。 制度因素 X2:选取有一定难度,这里选择两个指标,一个是经济在社会固定资产中的比重,用 X21 表示;另
6、一个为国有部门的就业人数,用 X22 来表示。 资源禀赋 X3:也选取两个指标,一个资本要素稀缺性以资本价格即利率来表示,这里用 X31 来表示一年期的实际存款利率;另一个指标 X32表示劳动的价格即工资。 X4 选取历年的人均 GDP。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的,解释变量 X1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技术进步程度,因此技术进步未被列入模型。 (二)计量结果。 从回归输出结果来看,说明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良好。 (三)计量结果分析。 1.关于资源禀赋 从理论上讲,实际利率是资本的真实价格,反映了资本的稀缺程度,从而影响微观经济活动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选择行为,进而对
7、形成产业或产品生产的不同就业需求效应。 2.关于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关,代表社会居民的生活富足状况。收入水平对就业弹性是有一定影响的,较为可行的解释可能是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社会人口获得教育的范围扩大和受教育时间延长,收入水平提高还带来居民休闲时间增加,这些方面,对于就业弹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3.关于结构因素 回归输出结果较为满意。这预示着我国当前时期,经济结构剧烈变动,特别是工业化的持久推进,会对就业形成巨大压力。 4.关于制度因素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制度或体制因素变革对就业的重大影响是毫无怀疑的。 三、政策建议 由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一些有助于我们解决就业的一些措施: (一)调整
8、经济增长以创造就业为导向,保证就业与经济的同步增长。我国的失业并不是短期的摩擦型、周期型,而是长期的菲自愿失业。相对于我国比较低水平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经济的容纳能力有限,在过去及未来的几十年中,失业问题恐怕是我国发展中最大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到战略地位上来,把我们以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造就业为目标的经济增长。 (二)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创造新的增长源泉。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不只与其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有关,还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和质量有关。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的投入,而资本的就业弹性却在不断下降,其对就业的拉动越来越弱,我们应该把经济尽量转换到依靠劳动
9、力资源和技术要素上来。 (三)增强政府考核的全面性。政府在解决失业问题上不仅要用经济政策同时也要用政治手段。国家应该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 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以此激励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对增长与就业问题兼而顾之,从而对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我国目前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就业结构转换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就业的增长。因此,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双重目标的最有效捷径。 (五)调整分配收入政策,提
10、高消费比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出发点。消费需求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就需要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国地区之间、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要逐步加大政府转移支付,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降低积累率,逐步带动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趋于协调,引导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我们要建立统一完善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改变社会保障的分割局面,考虑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筹全国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对福利公积金等进行统一管理,在全国范围而不是地区发挥再分配功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社会统筹范围,把农村、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均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尹秀娟.青海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压力问题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1). 2杨淑华,鄂咏红.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相悖矛盾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6, (06). 3卢顺霞,陈义华,张艳娟.重庆市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