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生态园林设计策略摘要:当下现代生活环境的恶化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园林设计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本文运用生态的观念来指导园林艺术设计,在地形、植物、水景、建筑等规划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生态园林观点,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代园林设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当代社会给予环境问题以突出地位的视点下,生态园林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开始从征服自然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转变,园林设计也向着合理利用土地的方向发展。现代园林不再局限于以某一群人为服务对象,而是将人类视作一个与其他物种相依
2、存的自然系统中的一分子,现代园林设计的视野拓展到了整个人类文化圈与自然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与持续发展上。 1 设计生态园林应考虑的方面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木、藤木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大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一个城市设计生态园林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 1.1 规划方面:要科学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从城市园林绿地
3、系统规划讲,一般分为 5 个规划层次,即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这里说的是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此外,在建设中,要根据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生态量和系统的恢复力,要符合人与自然的比例关系;符合当地环境与自然群落特点;符合自然的演变与更新的规律,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目前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1.2 绿量方面:要尽可能地保持较大。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平面上要有一定
4、的面积,二是立面上要有复层的结构,来提高绿量。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藤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在符合植物生态特性的前题下,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来增加氧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污染程度。 1.3 细部方面:要进行精细的设计。 方案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木” ,要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味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美景往往
5、要“不经意拈来” ,细部却要“娓娓道出” 。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是至关重要,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因此,对作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及严谨工作作风是重要的基础。 2 生态园林观念下的园林植物设计 植物是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它可以根据当前地形与人们的需要来进行选择,在不失生态环境的保护下又供人们欣赏。所以,园林中的植物的选择与摆设,不是可有可无、随意遣置的摆设,而是深寓含义和颇具匠心的。山西普遍分布着黄土,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在这样得地貌特征下,我们在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的选择更应该符合当地的现实状况。从长远的角度,从整个环境景观去考虑,做到宏观的把握,以生态学为指
6、导,植物为主体,使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融,建立一个完善、多功能、良性循 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环境,使“回归自然”成为现实。 现代植物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当今对植物景观功能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工再现自然和经济上的多面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在视觉和心理上的需求。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对环境的抗性强,不易爆发病虫害,因此无需使用农药及杀虫剂,这对不太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而言,比什么都更可贵。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栽培得以肯定的、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单、也具有极高的观赏 价值。只要通
7、过科学的配植和植保防护,完全可营造繁花似锦的美化效果,实在是极其优良的营造城市园林的材料。 3 生态园林观念下的园林水景设计 水体在园林中是最为活跃的构景要素。在现代晋北地区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由于晋北地区多是黄土分布,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我们在晋北地区的园林设计中更加着重的处理好对水资源的安排。塑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反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满足功能需要,符合环境生态安全并且节约资源、经济适用的“作品” 。 我们应该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在园林设计中建造符合生态美学、和谐、健康的水体景观。 3.1 和谐。即人工与自然的和谐,人工与人的和谐。 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互
8、惠共生,各有所得,相互支持以造就人工水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之美。对于理水而言,和谐不仅是感官上的融洽,更应包含物尽其用、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而以人的本为设计价值取向的做法在当前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衡量标尺未必是符合自然逻辑与生态需求的。 3.2 健康。水景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因而使其具有生命力,使其与自然与人和谐也只是前提,最终目的是设计出使人身心健康,满足人类现在将来需要的健康生存空间。现代大多景观水体的治理采用传统物理过滤方法,不能保证水体有机物污染的降低,只能短时间内改善水质,难以彻底净化水质。为了节约水资源,解决景观环境水体采用中水等水资源作为补充水源而带来的水质富营养化、藻类繁殖、水体
9、恶化等重大问题,以生物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景观生态水处理,通过强化水体环境的生态自净能力,辅以人工处理措施彻底改善水质。 4 生态观念下的园林建筑设计 在园林中,建筑元素处于一种点缀的地位,用于增进景色,因为“主” 、 “宾”地位的不同,建筑物就必须强调和景物协调及配合。随着地形起伏,依着山水曲折,前提并不完全在于求得建筑设计本身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保持总体设计的精神,使人觉得事事都顺乎自然。现代大都市高楼林立,人们生活在其中离开了熟悉的自然环境。如何使建筑朝着更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能既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又能保护好周围的环境,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从
10、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设计,应建立生态美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并将建筑节能意识贯穿于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以目前的现代科技,想要设计一个“零能耗、零污染”的生态建筑已经不是一个梦想,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利用室内循环体系来避免建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减轻环境负荷、减少资源消耗,创造舒适、健康、高效的室内外环境是生态建筑的核心思想。节地、节能、节水、节约资源及废弃物处理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特别关注的技术内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建筑涉及的技术体系则更为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
11、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材系统等。 5 结语 目前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园林的视觉景观设计与环保生态设计之间的矛盾还较突出,园林舒适性与美观性设计的矛盾尚需改善,物种之间“互惠共生”理念的贯彻与实践尚有距离,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也还不够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士,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坚持进行深入思考,并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努力实践与探索,创造更好、更优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祁玮.现代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分析探讨J.价值工程,2010(36). 2张学军.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山西建筑,2007(22) 3傅海丽.浅析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