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绩溪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探索摘 要:位于皖南山区的绩溪县,素以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荟萃、文化底蕴厚重著称,但由于地处山区及历史的原因,一直以来产业层次不高,结构单一趋同,经济基础薄弱。在新时期,绩溪县紧紧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结合县情特点,以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扭住“绿色发展“不放松,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高歌猛进,各项经济指标连上台阶,县域经济出现了跨跃式发展势头。本文通过对绩溪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调研,深刻感受到绩溪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是理念上的升华和思路上的创新。通过园区集约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绩溪这个山区小县转
2、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强工富县“的必要选择;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乡村建设同步推进,是实现农业转型必须坚持的着力点;发挥自身作为古徽州发源地的历史文化生态优势,积极融入省政府规划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是绩溪县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手笔。绩溪县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始终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引领转变,以城镇化推动转变,以开放招商加速转变,以特色农业助力转变,以文化旅游深化转变。从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战略性转型,实现了全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皖南山区 绩溪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践与探索 2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
3、)09-0029-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实际上,从新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绩溪县,这个只有 18 万人口的皖南山区小县,在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中,就始终致力于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引领县域经济走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时代,走上了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新征程。全县财政连续七年呈几何式快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和社会事业同步快速增长(见表一) 。从 2009 年开始,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评定的 20 个科学发展先进县中,绩溪作为皖南山区的一个小县,榜上有名。绩溪县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探索中
4、,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园区集约发展绩溪县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方式 无工不富。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工业化是县域经济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绩溪县经济发展不够,说到底是工业化发展不够。新世纪以来,县委县政府在对如何“强工富县”的实践探索中,逐步提高了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园区集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必要性的认识。 1.坚持新型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 坚持新型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就是要主攻新型工业。强工才能富县。只有主攻新型工业,才能彻底改变山区农业县的落后现状。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位上,要始终不渝地把新型工业置于整个3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不动摇。 绩溪县正
5、是坚持这个理念,紧紧围绕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资本转移示范区,举全县之力扎实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跨越。逐步实现了工业经济实力稳步壮大,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产生了“工业经济三年倍增”的奇迹。该县“生态工业园区”的黄山恒久链年产 3 万吨异型链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于去年正式投产。小小科技、泰昂电力、大鹏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合一电气、明雁齿轮、浙南管业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以来稳定运营。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65 亿元左右,增长约 4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5 家;实现工业增加值 17 亿元以上,增长 22%以上。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县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完成技改投入 2.54
6、亿元。黄山恒久链公司被认定为中国非标异型链生产基地。7 个项目获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基金支持,13 个产品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达 12 家,民营科技企业达 16 家。黄山实业、家德钢构等老企业“退二进三”扎实推进。省级不锈钢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体工程完工,新增省名牌产品 1 个、著名商标 2 个。绩溪县坚持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实现了县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 2.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最佳载体。工业园区使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资源共享、管理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发展新型工业的集中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体制改革的先导
7、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依托工业园区上项目,是发展现代工业的有效途径。为此绩溪县重点把握好两个环节: 4一是着眼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布局。绩溪县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产力发展状况,集中力量办成有地方特色、能发挥“带动、示范、辐射”作用、能产生“规模、集聚、洼地”效应的工业园区。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现象的发生,特别注意选择好入园企业,引进那些对本地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技术含量较高、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的企业,形成自身的主导产业。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绩溪县政府着重选择培养不锈钢制造、异型链生产、机械电子、汽摩配及低速汽车四大主导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这四大主导
8、产业大多已初具雏形,其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以年均 20%的速度递增。一鼓作气,趁势而上,就一定能把这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是规范招商引资,坚持科学选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既要强力招商,更要科学选商。绩溪县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在园区建设之初就定位为“生态工业园区” 。 “宁要蓝天绿地,不要急功近利” 。该县坚持以制度和机制作保障,把好入园企业环保准入关,大力建设环境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一路走来,该县否决了一批“两高一资”项目,关停了一批重污染企业,坚持突出“青山绿水、徽风古韵”特色不放松。不仅把住了入园关,而且招商成绩效著。比如,2010 年引进省外项目 162
9、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17 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86.14 亿元,增长 117.2%;利用外资 425 万美元,增长 26.6%,荣获“浙商投资全国最佳城市” 、 “浙商投资最佳工业园区”和市招商引资工作进步奖。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 200 强” 。 二、特5色农业提质增效,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绩溪县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着力点 结合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绩溪县推动山区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利用、有效实现山区农业经济转型的正确选择。 1.重视龙头企业发展,突出品牌效益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绩溪县在培育
10、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提出了“科学布局、科技支撑、壮大龙头、做强品牌、标准化生产、优化环境”的正确思路。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绩溪县重点扶持劳模实业、五蜂园、丰润生态、山里佬等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基地,新建优质茶园 6000 亩、优质烟叶 500 亩、油茶 1 万亩,巩固发展出口型徽菜原材料基地 1.5 万亩,扶持发展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培育绩溪黑猪、菊花、中药材等特色农业。高标准规划、高科技支撑、高效益经营、高水平创建了 3 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其中板桥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已列入国家级有机水稻标准化示范区予以重点扶持和发展。发挥科龙、登峰、五蜂
11、园三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全县长毛兔饲养 30 万只、商品猪 20 万头、蜂群8 万群的新目标,建设一批具有循环经济示范效应的重点村、重点户。加快绩溪县山核桃、竹笋、籽用瓜萎、金山时雨茶叶等第二批安徽名牌农产品申报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山里佬牌山核桃、徽岭山居牌吊瓜子获首届安徽十佳特产,上庄“金山时雨”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6并在“2010 年第十七届上海茶文化节(中国名茶) ”评比中获金奖,在“世界绿茶协会(日本) ”2010 年名茶评比中获最高金奖;绩溪县黑猪列入国家地方品种保护目录目前,绩溪县农产品注册商标达 60 个,拥有省级著名商标 4 个,市级知名商标 4 个;拥有有机食
12、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 14 个,省级名牌农产品 8 个。随着精品不断涌现,绩溪县农业产业化已稳步进入全省领跑方阵。 安徽日报曾报道:绩溪县特色农业正以迅猛发展的态势领跑安徽。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效转化农、畜、禽废弃物,实现变废为宝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它包涵了清洁生产、环保产业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它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不是等污染排放后再去治理,而是从源头开始到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治理。从而有效解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尖锐矛盾。绩溪县的农业循环经济已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已向节约资源、能源型的生态经济迈出坚定的步伐。 比如,为实现农村资源的节约利用、综
13、合利用、循环利用,他们积极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连续 3 年争取到国家的户用沼气建设项目,现已投资 1000 多万元,到去年底全县的户用沼气池总数可达5000 多口,占全县总农户的 15%。在大力发展户用沼气的同时,还积极筹建大中型沼气项目。登峰农业有限公司万头养猪厂的国家沼气发电工程已于 2012 年 9 月 21 日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建 400 立方米的厌氧发酵罐两座,300 立方米的贮气柜一座,日产 18 吨的有机复混肥生产线一条。建成后,可日处理猪粪 70 吨,日产沼气 500 立方米,年发电 14.4 万千7瓦,年产有机复混肥 6300 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300 多万元
14、,创利税140 万元左右。 3.将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与新农村、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 绩溪县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安徽最美乡村、 “三江”最美源头、全国文明县城三大目标,着力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以点成线、以线带面,全面建设美好乡村。几年来,该县结合生态、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通过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改徽、河道整治、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等项目,着力打造登源河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和215 省道生态特色产业 2 条示范带,建成了仁里、龙川、孔灵、高迁、郎家溪、湖村等一批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美好乡村精品村。他们充分发挥美好乡村建设示范带沿线村庄特色产业优势,逐步形成了示范带特色农业迅速提质
15、增效的良好势头。其中,徽菜原料、大棚蔬菜、经果林、山珍、蜂产品等产业优势,在美好乡村建设示范带尤显突出。全县特色产业基地超过 30 万亩,其中示范带沿线村庄占 60%,有徽菜原料基地 11万亩,大棚蔬菜 450 亩,经果林 300 亩,竹笋两用林 6 万余亩,蚕桑2000 亩,培育了一批特色专业示范村。同时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业,成功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龙川成为全市首家国家 5A 级景区,湖村、水村、仁里、孔灵分别创建了国家 4A、3A 级景区,规范化农家乐发展到 130 家,仁里村成为全市“农家乐”旅游示范村,2012 年示范带沿线“农家乐”接待游客 71.2 万人次,仅此一项
16、增加示范带沿线农民收入 1300 元,成为农民新的增长点。 三、彰显历史文化生态大优势,打造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绩溪8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格局 绩溪县位于黄山与天目山的过渡带,也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自然禀赋独特。绩溪县徽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众多。颇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砖、木、石三雕精妙绝伦,是正在开发崛起的文化旅游胜地。古往今来,绩溪县以“邑小士多,代有闻人”著称于世,涌现了许多名人,近代就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 “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大师胡天注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绩溪县积极抢抓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历史性
17、机遇,以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为重点,着力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旅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旅游服务向人性化、标准化、信息化转变。积极创建旅游产业转型示范区。 1.坚持政府主导旅游,推进徽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绩溪县发挥政府应有的职能,为推进徽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做了好大量的基础性普查和抢救工作。一是全面调查、清理现有具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文化遗址、遗存,尤其是保护好明清两代品相基本完好的古民居、古祠堂、古水口、古牌坊、古廊桥。二是制定抢救性文物保护规划,列出县保、省保、国保申报名单,分批分片采取不同的措施。三是筹资征集、收购、接受散落民间的三雕物
18、件、族谱、契约、图书、民俗物品等。为展示灿烂的徽文化,增加城市文化内涵,绩溪县面积为 7000平方米,总投资为 4555 万元的“绩溪博物馆”即将建成。旨在通过博物馆的建设,着力整合绩溪丰富的徽州文化资源,促进以博物馆为核心的9古城区文化旅游的跨越发展。 2.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完善品牌发展机制 文化产业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品牌的竞争。绩溪县高度重视发展徽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创立徽文化品牌。一直致力于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绩溪县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总体思路,抢抓国家实施节假日制度改革、扩大内需等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旅游产品开发、产业培育、品牌打造、宣传营销、管理创新
19、等方面大胆探索。他们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化发展为主线,全面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加快旅游六要素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绩溪县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大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有效缓解了旅游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人才瓶颈问题。利用优势资源招商,采用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多种方式,创建了龙川 5A 级景区、障山大峡谷、太极湖村、徽杭古道等国家 4A 级景区景点等,还有 3A级景区 4 个,其他景区(点)6 处。旅游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近年来通过举办徽菜美食文化节、徽菜进京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成功打造了“和谐之源、名人故里、文化名城、徽菜之乡”等旅游品牌,并获得了国家生态县、全国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县等荣誉。该县旅游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中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