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强顶层设计,谋求科学发展今年是“十一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研制之年。认真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分析未来五年面临的形势与环境、机遇与挑战,对于理清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研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本人作为学院“十二五”规划起草小组办公室成员之一,与其他同志一道,通过到召开研讨会、兄弟院校调研等形式,了解了学院现状、条件,明确了学院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理清了未来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发展的信心。一、关于学院发展的发展现状与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我院发展史上发展最好、发展最快的时期。五年来,学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
2、改革,以评估、整改、创建示范为契机,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学院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十一五”期间,学院顺利完成预评估、评估、评估整改和争创市级示范校工作,五年上了三个台阶,进入首批市级示范校建设行列,争取到首都高职教育大格局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深化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与政法部门、企业等 80 多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课程与教材开发、职业标准引进、实习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资源共享。在校生规模达到 4300 人,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与“十五”末期相2比均有新改善和新发展。学院年办学经费达 1.1 个亿,固定资产总
3、值 1.9亿,教学仪器总值增加到 5000 余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 40 万册,校内实训室 43 个,校外实训基地 85 个,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主动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新增专业 5 个,专业总数达到 21 个。取得市级示范专业 3 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 1 个,市级示范实训基地 2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市级和部级精品课程 5 门,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专任教师 208 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 32%,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为 79%,兼职教师比例 1:0.87,获市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3 个,
4、北京市教学名师 1 人。形成了“立德明法、重能强技”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有百人次学生在北京和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平均 99 %,社会及用人单位认可度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政法干部、司法干警、基层法律工作与服务人才等培训,年均培训近 3000 人次。开展法律适用等方面研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中政委和市、区政法部门的重视,年均取得科研成果 230 项,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和转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逐步完善,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特色党支部建设、党支部量化考核等活动,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5、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瓶颈与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职理念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具化,师资队伍能力素质需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3体制机制建设和对外拓展相对滞后,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浓厚的校园文化亟待形成,办学条件不适应发展新要求,内部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办学质量、水平与学院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学院事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任重道远。 二、关于对未来形势背景的基本认识与分析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起步阶段。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
6、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基于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的科学判断。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基本稳定,欧洲发展保持较强后劲、稳定增长,亚洲成为新的增长极,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随着国内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和互动,对未来中国建设小康社会更加有利。2009 年经济总量 335353 亿元人民币,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国人均 GDP 超过了 3700 美元,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五年,我国继续转变经济
7、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初步预计未来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保持 8%左右,在世界上仍然是比较高的发展速度,预计到 2015 年末,预计人均 GDP 将达到 4900 美元。中国经济增长将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因此,4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实现经济发展目标,随着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越来越突出,可持续的发展更依赖科技创新
8、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未来国家的发展对人才特别是高级职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也对人才的综合与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 显然,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高等职业教育担任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需要高素质的职业性人才,让更多的群众子女上学、接受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就业和民生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要紧紧抓住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现代化
9、建设全局,也要立足首都建设发展。结合首都北京,市委把建设世界城市、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目标。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是北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其中,人文、科技都与教育有关。首都的政治地位,建设平安北京成为政法系统的工作主题和主线。作为政法类职业院校,在平安北京建设中责任重5大。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要强化“四个服务”功能,打造国际活动集聚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学习型城市,都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学院在“十二五”期间,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市委市政府对学院建设极为重视,已经把大兴校
10、区的建设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将为学院的未来发展,形成良好的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学院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一是学院举办高职时间不长,基本办学条件、办学力量相对薄弱,教育教学改革、专业优化调整、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任务艰巨繁重。二是生源竞争压力加大,今后五年,北京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逐年减少,2011-2015 分别预计为63192 人、60644 人、60000 人、59000 人、57000 人,2010 年北京考生为 80241 人,高考录取率达到 85%,本科录取率也将达到 53%,即使今后保持这个比例,考生选择大学的余地更大,选择高职的考生将出现连年递减的情况。
11、因此,未来学院规模即使不扩大,如果仅仅在北京招生,要维持规模也非易事。三是就业竞争压力,近年来全国每年毕业高校学生 630 余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历年未就业的人数,总量接近 1000万人。但全年新增就业岗位 1100 余万个,除去农民工岗位、转业复员军人、失业再就业等,真正能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远远少于毕业生的需求。多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 5%左右的高位,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学生产生巨大的就业压力。三是高职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全国有 1215 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今后几年,随着全国性生源的减少和持续严峻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必将重新洗牌,高职院校之6间的竞争态势已经显现
12、。 三、关于学院“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关于指导思想 政治方向方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规律方面。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育人为根本。 结合学院实际方面。贯彻“建示范、创品牌、强服务”这一主线,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大力提升办学综合水平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关于发展战略 1. 质量战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办学的生命线,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以质量为中心,实施质量工程,持续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
13、 2. 特色战略。特色是学院存在的价值,也是赢得竞争的优势所在,必须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加大外宣力度,树立社会良好形象。 3. 人才战略。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加强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学院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4. 开放战略。面向国际国内,积极对外拓展办学空间,整合各种办学资源,办有政法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相结合的开放发展之路。 (三)关于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把学院建成一所办学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规模适度、7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国内知名高水平国际性的政法类高等职业学院,办学水平与各项办学指标均达到国家骨干校标准,学院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具体目标
14、初步建议如下: 1. 办学规模。到 2015 年办学总规模控制在 5500-6000 人之内;专业数量达到 25-30 个。 2. 人才培养。质量很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 90%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 60%。 3. 师资队伍。专任教师总数达到 260-300 人,高级职称达 35%,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 90%以上;兼职教师达到 300 人以上,承担的专业课和实训课学时达到 50%以上。 4. 教学条件。增扩建教学行政用房 10 万余平方米,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训基地或示范性基地 2 个,全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将达到 8000 万元以上,办学基础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5. 社会服务。全
15、面提升面向首都政法及社会基层人才培训、法律服务能力。 6. 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办学经验、模式,办好 2-3 个与国外合作教育项目共建专业,在校留学生规模达到 400-500 人左右。 四、关于“十二五”学院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一)推进思想解放,不断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党历史证明,思想大解放就会推动事业大发展。 “十二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难得的重大机遇,学院要实现大发展,首先得靠思想大解放。学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理念。要通过学习、调研、8考察、讨论等途径和形式,推进思想的解放,从而强化大局意识、竞争意识,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进一步学习现代高
16、职理念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学习国家关于高职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深化对高职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努力在体制机制、内部管理、整合资源、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二)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是学院的生命,也是学院建设发展永恒的主题。今后的发展,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把内涵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上抓紧抓好。内涵建设的标准就是国家骨干校的标准,要按照国家骨干校建设方案,精心组织、加快实施,推进学院骨干校建设。通过五年建设,学院达到国家骨干校发展水平。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继续开展质量年活动,坚持
17、不懈地抓好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建设优良校风、学风。 (三)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专业是学院的支撑,办特色学院的基础就是要多办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北京市的产业调整方向,学院要认真研究,按照北京市未来发展的要求新设专业。如北京市进入老年社会,老年服务专业人才肯定供不应求;北京建设第二国际机场,航空商务、民航服务人才会形成新的需求;北京以超过 500万辆汽车,汽车维修人才大量增加;北京要提高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人才如宾馆管理与服务、旅游管理与服务、家电维修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
18、更为重要的是,北9京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市民终身学习平台,开发教育产品,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院要积极参与、争取主动。总之,学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四)整合办学资源,集聚发展能力。办学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整合资源能力,一是注重利用行业优势,争取行业资源共同办学,建议与市、区、镇(街道)三级政法单位开展合作,特别是建立与整个市级、区级政法单位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行业面向。以为行业服务来赢得行业的支持;二是注重与学院周边区、街道的合作,建立紧密型的关系,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为周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是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在“四合”方面取得实质
19、性的进展;四是建立学院校友会,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争取校友对学院发展的支持。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抓好质量工程,抓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核心环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高质量人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更好局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试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验、办学体制综合改革试验、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验,使改革成为学院发展的持续动力。 (六)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流队伍。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校以才立,业以才
20、兴。师资队伍是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十一五”期间,虽10然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与国家级示范校、骨干校中的先进院校相比,学院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能力不适应学院人才培养的新任务新要求,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素质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骨干教师数量不足、比例偏小,教学名师、教改专家偏少,教师实训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师资素质能力结构需要进一步转型,优秀教学团队、教学管理队伍、校外兼职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 (七)加强形象建设,提高学院声誉。加强宣传工作策划,密切结合国家形势和学院中心
21、工作、重点工作和重要节庆,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电子宣传屏幕、宣传展板等阵地,进行宣传,注重环境宣传,营造浓烈氛围。建立对外新闻发布制度,充分利用首都政法网、综治网等政法类网站和中央及市级媒体,宣传学院建设、改革、发展成就,不断扩大学院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校报改为半月报,适时进行改版,校报面向学生家长征订。建立网络、电视、照相、短信于一体的宣传媒介平台和舆情监测、分析、发布、引导中心,办好校园网,及时更新信息。每年组织新闻信息队伍业务培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景荪同志强调,做好规划制定工作是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学院今年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我们要按照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加强学习、加强调研,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规划的研制任务,为实现学院“十二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