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述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378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十年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近十年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近十年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近十年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述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近十年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述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近十年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述评摘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创新发展,研究意义重大,研究空间广阔,研究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近十年来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历史地位,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丰富内涵,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2-0056-007 2003 年初,应中央文

2、献研究室之邀,笔者就学术界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评述,主要涉及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形成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重大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从那时到现在,虽然已逾 10 年,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依然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 10 年间有关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的文章有近 200 篇,一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专著也均把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作为专题加以阐发。这种现象表明,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既是中国

3、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创新发展,研究意义重大,研究空间广阔,研究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历史地位 学术界共同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对于形成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选择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新的水平。首先,在社会生产力方面,改变了以往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倾向,把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第一层次本质,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

4、主义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其次,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区分了所有制和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不再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而是强调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结果,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把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基本原则蕴涵在这样的目标之中,增强了制度的具体内涵和有效性。再次,在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方面,把社会主义和平均主义区分开来,把共同富裕和同步富裕区分开来,强调局部与整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这样就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目标三个层面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完整科学的定位,廓清了以往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的种种偏颇观念。 再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是形成中国特色社

5、会3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没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创新性论断,没有对传统社会主义思维的创新性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可能拓展。从邓小平一系列论述可以看出,邓小平指出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指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由于这样抓住本质的系统思考,才形成了 1992 年南方重要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精辟论断,标志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 第三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立足于现实社会主义,体现初级

6、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有关论述相比,有两个不同: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中的社会主义,是预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崭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共同富裕已经实现,只是还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而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生产力不发达,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共同富裕。二是公有制结构和形式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应该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只有这样的所有制,才能够实现“自由人联合体” ,使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邓小平坚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

7、、同时允许和鼓励其他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现实社会主义这样一种所有制结构和形式,只能保证共同富裕,还不能完全实现“自由人联合体” 。因此4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主要凸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第四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于 1992 年,具有特殊的背景和意义。一是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二是国内改革处于治理整顿时期, “姓社”还是“姓资”问题严重困扰着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去何从处于重大历史关头。正是在国际国内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促使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新的概括。可见,邓小平不是从一般学理意义上来阐释社

8、会主义本质的,而是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针对有些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怀疑和动摇,针对脱离实际教条僵化地固守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来反对改革开放的“左”倾思潮,针对“姓社”还是“姓资”的抽象争论对人们的严重困扰。只有从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出发,才能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作出准确理解。 第五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对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性意义,不是仅仅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位或者仅仅是针对某种倾向的思考。邓小平概括的是“社会主义本质” ,在社会主义前面没有加任何限定词以示特指某个国家、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概括的是“社会主义本质”而不是社会主义现象,本

9、质是同一的,但表现特征可以是多样的。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可以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但是绝不可以因此说它们可以有不同的本质。不论哪个历史阶段、哪个国家、哪种表现形式的社会主义,都不能偏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5富裕”这种共同本质。当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也并非“绝对真理” ,无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相反,需要在已有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炼,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 二、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般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包括社会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目

10、标“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三个层次,囊括社会主义进程各个最本质层面,是一个表述简明但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在这一认识基础上,近 10 年来学术界又从各个侧面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揭示和拓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不少学者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内涵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思想光芒,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回归和创新发展。 有的学者指出,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以人为本”概念,但他对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思考始终是以“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深刻体现着“以人为本”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11、的新概括,更是贯穿着“以人为本”这一主线:“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物质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途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 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蕴涵着丰富的“人学思想” 。首先,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肯定了以人民为目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五6句话,存在着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前一句是后一句的手段和途径,后一句是前一句的目的和结果,而最终目的则是实现人的共同富裕。其次,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肯定了以人民为主体。包括:从规律的视角肯定人的主体性作用。社会主义规律是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着重于从价值的角度肯定人民的

12、主体性作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虽然只有五句话,但每句话都用了一个动词,即“解放” 、 “发展” 、 “消灭” 、“消除” 、 “达到” ;谁来解放生产力?谁来发展生产力?谁来消灭剥削?谁来消除两极分化?谁来达到共同富裕?不是上帝,而是人民自己。社会主义有没有价值,能不能实现价值,关键在于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从过程的视角肯定人民的主体性作用。从过程的主体和客体关系来看,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过程的目的和手段关系来看,共同富裕是人们要追求的目的,怎样达到共同富裕那是手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过程,就是不断更换手段和方式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

13、手段,这就为充分展示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广阔舞台。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产权改革思想。 按照马克思学说,公有产权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属性。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没有提到公有产权,也没有提到按劳分配,这是否意味着邓小平忽视了这个根本问题?对此问题,一些学者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不是回避和否定财产公有制,而是着重强调对传统公有产权必须进行改革;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包含着公有产权为主体、多种产权制度共同发展的思想。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首先要改革7产权制度,就是要改革现行公有制中的具体制度和体制,因为它们已经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有的学者指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

14、质论中的产权改革思想所指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产权制度,既有财产构成上的因素,也有财产组织上的因素。在财产构成形式上,主张大力发展非公有产权,形成在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条件下多种产权共同发展的产权制度;在财产组织形式上,主张在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和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很难真正理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精髓。 有的学者提出,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必须改革传统公有产权。在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的基础上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靠单一公有产权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和共同落后;反之靠走私有化道路,发展纯而又纯的个人产权,只能在旧的贫困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

15、生新的贫穷和两极分化,从而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唯一的选择就是在保持公有产权占主体地位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公有产权。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建立以公有产权为主体、多种产权共同发展的产权制度。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不少学者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角度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揭示。有的学者认为,在理论逻辑上,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有着内在联系。首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社会和谐目标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实现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8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根基,才能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否则社会和谐

16、就会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其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也是和谐社会平等公正原则的直接体现,两者在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有的学者指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我们党根据改革开放新的社会实践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精辟揭示,而就这两大理论的关系而言,社会主义本质论更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内涵。社会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体系,邓小平明确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

17、,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也开辟了认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视角。社会主义之所以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使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适应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和谐社会,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和谐社会。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多个层次上体现出社会主义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反映着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运动的过程,从而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路径。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辩证思维思想。 有的学者指出,运用辩证

18、思维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既是邓小平社会9主义本质论的重要内容,又是鲜明特色。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第一,厘清本质与特征的关系,超越“特征社会主义”的束缚。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只从特征层面来看待社会主义,而不是从本质关系来看待社会主义,这就很容易导致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特征社会主义虽然也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但毕竟不是事物的根本所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之本质,却是更内在的,是社会主义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第二,从社会主义特征深入到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各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将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要素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范畴,并作为首要要素,进而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

19、面的统一要求上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第三,从过程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社会主义本质的展现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表现形式要求有不同的特点。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实事求是思想。 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精辟概括,深刻体现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造性运用。第一,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到排除、否定分析法中,从而把非社会主义性质的东西排除在社会主义本质之外,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集权和专制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

20、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种实事求是的排除、否定分析方法,就为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前提。第二,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到继承、肯定分析法中,从而把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10理的认识和原则继承、肯定下来。其中,一是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强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富裕,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社会主义两大基本原则。这种实事求是的继承、肯定分析法,就为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三,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到抽象、概括分析法中,从而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本质”这一崭新概念抽象出来,并作出系统概括。总之,邓小平最重视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既是他认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

21、又是他分析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也是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坚持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根本遵循。 三、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传承发展 科学理论在伟大实践中产生,又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传承发展。邓小平之后,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在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使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得到进一步坚持、传承与创新、发展。 第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传承发展。有的学者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有着内在一致性,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充分肯定和坚持。主要体现在,两者的内容是一致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本质论一样,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