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激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382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激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神激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神激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神激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神激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精神激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摘 要】文章首先对精神激励的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对A、B、C、D 四个实验班进行简单介绍;接着论述了 C、D 两班分别采用了榜样激励、目标激励、任务激励以及情感激励法四种精神激励法;最后从课堂测验、出课率、学生主动上台发言比率和课堂满意度比率四个维度对分别对 A、B、C、D 四班的教学效果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精神激励;管理学原理;教学效果 对于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的研究古以有之,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种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被引入课堂。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才能使其主动求知, 以一种饱满的精神、 极大的热情投入

2、到学习中?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文献主要从:教师的教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手段、教学责任心以及科研水平五大方面展开论述,另也有学者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方法众多, 而精神激励不乏为其中的一种。而目前对于精神激励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论证其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作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在本文中,笔者尝试把企业单位在员工管理上所运用的精神激励法引进到课堂教学管理中。 一、精神激励的含义 2“什么是激励?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了如下的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

3、力等构成了对人的激。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为激励。 ”“激励”一词在英文中的对应词是“Motivation” ,该词中文含义是“动力、内在要求” 。同时, “Motivation”一词的动词形态“Motivate”被解释为“是的动机,给以动力、引起、驱使” 。这个概念至少包含下面这些意思:激励系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degree of readiness) ,也包含确定诱发愿意程度的力量和性质。我国学者杨锡山教授在他所著的西方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是

4、这样定义激励的:“从动态角度探讨行动的激发,即激励的心理过程。组织行为学所指的激励主要指企业工作中的激励,也就是管理工作中的调动积极性问题” 。在 P.荷西和 K.H.布兰查德所著组织行为管理学(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一书中,认为“激励的状态,也即是一个人的动机如何被导向目标的达成” 。理查德.L. 达夫特(Richard L. Daft)在领导学原理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激励(motivation)是指引发人们的热情和坚持去采取某些行动的内部或外部力量。对员工的激励会影响产量,因此领导的部分工作就是找到渠道去激励员工,实现组织愿景和目标。 综上

5、所述,对精神激励的大多数都是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在本文中,笔者尝试把企业广泛推广应用的激励方式借鉴到课堂中,因此,3本文中的精神激励作定义为:精神激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认识和理解学生内在心理动力系统的内容与特性为基础,采取非物质手段为特征的、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其学习作热情,并将其行为目标与课堂目标进行协调的过程。可以说,精神激励是满足学生高层次心理需要的根本性激励,它是一种持久的、主导的激励形式, 是真正的激励源泉,并且具有持续的内驱动作用。 二、管理课 A、B、C、D 四班情况介绍 A、B、C、D 四班的学生都是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生自由选课而组成,由电脑系统随机分配而成,学生

6、的学习成绩,年级,年龄基本上是一致。A 班与 B 班实行的是传统教学方法,C、D 班在 A、B 班已有的教学方法上加上精神激励法。A 班人数为 48 人;B 班人数为 50 人;C 班人数为 49 人;D 班人数 50 人。 管理学原理课程采用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国外高等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一门课程采用两种教学方式:大课(Lecture)和小课(Tutorial) 。大课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以讲授新知识为主,上课人数较多,通常是 150 人以上,小课人数较少,一般 50人左右,不讲授新的知识,以巩固大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为主要教学目的。 三、C、D 班精神激励方法 根据尊重人的主体性、引导人的自利性、设立可行的目标以及倡导自我管理四大精神激励操作模式得出以下四种课堂精神激励方法。 (一)榜样激励 4常言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可以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树立正确目标。正确的目标, 是人生的灯塔, 一个人有了正确的生活目标, 就会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目标奋进; 正确的目标又是人的精神支柱, 当困难、挫折来临时, 因为有了正确的目标, 就能激发起奋斗的勇气和巨大力量, 战胜困难和挫折。对于大学生的榜样激励法,最好的就是用他们身边榜样例子激发。例如,在一次管理学原理课堂中讲到作为一名成功

8、管理人员所必备的素质这一部分内容时,在讲述完书本内容后,继续延伸到社会中各行各业中成功人士所必备的素质。最后再巧妙地插入大学生应如何有效渡过大学四年才能为将来的成功作准备。这时,有一名学生小声地说出了他的质疑“老师,请问像我们这样学校毕业的学生以后怎样跟中大毕业的争啊?”这名学生话一出,就很多学生跟着附和,这时老师就直接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说明, “比如你们的师兄吴海威和你们一样是本校毕业的,利用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上不断的努力,现已创建自己的公司,并且取的初步的小成功,如果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我相信不用多久他们足以可以请中大毕业的学生当职员了。你们这位师兄从大一开始就是很认真学习的人

9、,大学四年期间从不旷课,学习成绩也很好,也是由于其扎实的基本功,才有他今天的成功。所以说,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并不是看在哪所学校毕业,主要的还是看他自身的努力程度,如果自己下定决心,坚定目标,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做起,我相信将来你们是可以比名校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做的更加好。 ”一般在教师这样一番言论的激励下,学生会深受感触,主动认真听课。当然学生这股学生热情很快会慢5慢消减,这就需要教师在一段时间后,又对学生进行榜样激励,不断的如此重复,尽量让学生的学习激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二)目标激励 给学生设立合理的目标,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其学习动力的前提。例如:在管理学原

10、理这门课的学习中,不少学生好高骛远,目标不明确或不切实际,认为学习了这门课程自己的管理能力马上就能会提高,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调动。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确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督促和帮助其目标的实现。如:在讲授领导艺术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节课内容较长,新词汇较多,如果教师直接提问:作为一名领导者,管理好本组织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请问需要具备哪些领导艺术才能领导好本组织? 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没多大兴趣的,认为这个教学目标离他们太远,不切实际,学习动力不强。但如果教师换一个角度提问:请同学们现在以自己所在班级为单位,为自己的班级形象作一个设计,就像是明星的经纪人

11、为自己的明星策划怎样才能以最好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眼前,然后再给你所设计好的方案中安排人员,分清楚哪一位同学负责什么内容。在教师这一问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他们急于找到答案,从而认真研读课本相关知识,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就产生了探求目标的动机与兴趣,这就是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某一层次的目标后,还要继续向高一层次的目标冲刺,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始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 。 6(三)任务激励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鼓励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因材施教,帮助层次差异比

12、较大的众多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课堂中首先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员控制在 67 名左右。各个小组在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从选定主题,明确分工,收集资料,讨论到汇报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例如:在管理学原理这门课中学习到组织形象这一块知识点时,在教师讲授完理论知识点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组进行一次组织形象策划,组员们可以自由畅谈,最后形成一份策划书,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出来站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组的理念设计,由教师为评判,设计最好的组有奖励,不合格的组要重新设计,直到完成任务。 “任务型”教学所具有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际功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全部的学习

13、资源,把他们各自的知识运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四)情感激励法 情感激励是指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对学生进行鼓励的其中一种,是指以积极情感为手段或中介,对学生实施教育激励,调节学生的意向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端正动机,引起 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情感激励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对学生真切的关爱、平等对待学生、了解并信任学生、相应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只对学生进简单的、生硬7的、命令式的教学,从而使沟通局限于从上到下的单向沟通。而现代的教育要求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学生为主,学生为

14、中心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彻底摆脱了传统的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主要依赖于被教育者的心理过程。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之间的友好关系,倾听学生的建议,在此过程中,双方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比如,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没精打采,尤其是当教师提问题时,学生们都没什么反应时,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情感激励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管理学原理这门课中,当学生不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说:你们选择上这门课很多同学都是抱着通过学习这门课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管理技能,使自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慨然是这样那么就更加应该参与到课

15、堂提问的环节中来,你们每次站在讲台回答问题一次就是对你们自身公共场合语言表达能力一次很好的锻炼。然后再给学生们说说以往一些师兄师姐的例子,就是因为经常抓往每一次上台发言的机会,从一开始上台发言时的紧张不安到泰然自若的转变。而且,你们挤破头都想选修领导学 、 口才与演讲这类型的课,目的是为了什么?你们都想参与一些学生团体,目的为什么?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想自己的能面对一群人说话时有条有理,不紧张不害羞,能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那现在就是很好的机会了。往往经过老师这样一动员,学生们就会变的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A、B、C、D 四班结果对比分析 (一)课堂测验 8在管理学原理 这门课中

16、,一个学期一共 17 个教学周,第一次测验按排在第 2 周,第二次测验安排在第 8 周,第三次测验安排在第 16周。根据表一所示 A、B、C、D 四个班的课堂测验成绩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第一次课堂测验时四个班的成绩基本上差不多,都是在 74 分左右(实行百分制) ,第二次测验成绩可以看出 C、D 两班已经开始比 A、B 高,已经开始看出差距,到第三次测验时,C、D 两班已经是明显比 A、B 两班的成绩高,高出的成绩山已超出 10 分。 通过平时课堂的测验结果分析可以看出, 表一 A、B、C、D 四班课测验成绩(平均成绩) 第一次测验 第二次测验 第三次测验 A 班 74 76 75 B 班 7

17、3. 5 72 73 C 班 74 78 85 D 班 75 80 87 数据来源于笔者在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任管理学原理这门课时收集的数据。 (下同) (二)出课率 出课率是指已到课堂上课学生人数除以每班学生总人数。笔者分别对第 1 周、第 5 周、第 10 周以及第 14 周的学生出勤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图一的柱形图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A 班和 B 班的出课率都是呈阶梯下降的;而 C 班和 D 班就没有这种下降的趋势。 图一 数据来源于笔者在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任管理学原理这门9课时收集的数据。 (三)学生主动上台发言比率 学生主动上台发言比率是指上台发言人数

18、除以班总人数。分别对第1 周、第 5 周、第 12 周以及第 16 周学生积极主动上台发言人数作统计。从图二可以看出,A 班和 B 班的学生主动上台发言比率基本上是维持在 0.1左右;C 班和 D 班的学生发言比率是呈上升趋势,如 C 班由第 1 周的 0.1上升到 0.32,比例足足提高了 3 倍。 图二 (四)课堂满意度比率 课堂满意度调查比较简单就是让学生用一个数字表达出对这门课的满意程度,数值范围是“0-10” , “0”是最底分数表示相当不满意,“10”是最高分数表示相当满意。为了防止学生因担心表达出真实的想法而被老师记过,本次调查受用不记名方式,学生只需在纸条上写上一个数字就交上来

19、。经过统计,C、D 两班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是普遍比A、B 两班高。如表二所示: 表二 课堂满意度 班级 A B C D 分数 7 7.7 9.4 9.1 五、课堂精神激励误区 精神激励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教师千万不能让走入误区的精神激励变成了学生的精神折磨,那样就适得其反了。在课堂上应用精神激励法主要有以下三点误区。第一,只重短效式的激励,其实激励10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早就表明,精神激励的方法更要注重它的长期性,否则激励对学生就不能起长期效应了了。第二,太过关心隐私式的激励。当代的大学生自我隐私意识是非常强的,有很多不愿老师接触的地方。而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精神激励,就是要对他们给予全

20、方位的关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身体、家庭甚至情感,这种过度关心的精神激励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浑身不自在:拒绝,怕老师失望;接受,又从心底里不愿意,最终可能会使这种精神激励演变成一种精神折磨。因此,激励也是需有分寸。第三,过高期望式的激励。期望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期,期望过高,会导致学生心身负担过,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挫败感;期望过低,学生会感到没有被老师重视,会伤害学生自尊心。因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各项情况,提出期望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并经常关注学生发展,及时调整期望,促进积极的期望效应实现,优化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邵珠艳,孔繁之.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3(9). 2 齐善鸿,刘明.精神激励的内在逻辑及操作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7(7). 3 邸芬平.精神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理论研究, 2007.09. 4 史明娜.浅析情感激励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人文教育,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