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精神的部分缺失及其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08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性精神的部分缺失及其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理性精神的部分缺失及其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理性精神的部分缺失及其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理性精神的部分缺失及其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理性精神的部分缺失及其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理性精神的部分缺失及其应对策略(山东政法学院 新闻传播系,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理性的历史发展所锻造的理性精神既反对一切迷信、盲从与偏执,也反对一切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理性精神缺失现象,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理性精神的支撑和弘扬。弘扬理性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彰显理性精神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理性;理性精神;和谐社会;社会变革;科学发展观 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时期,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由此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基本特征显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一种理性社会,和谐社会是理性精神的高度体现。然而,我国目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反理性的迷信、盲从和偏执现象以及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思想。这些现象和思想的存在,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决抵制反理性思想,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一、理性与理性精神辨义 2“理性” (reason,Vernunft)这个概念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

3、,甚至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有着不同的意义。不过,从哲学层面来看,理性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在存在论意义上,理性或与物质性相对应,或与动物性相对应,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实体,这种实体具有非凡的特质;在认识论意义上,理性主要指人所特有的超越一切动物水平之上的认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总和;在价值论意义上,理性主要指的是人类对世界的反应不仅具有生存的作用,还希望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因此人们必须为自己设立一定的理想目标,从而引入善恶、美丑、好坏等评价标尺,并且自由、平等、正义、博爱也必须纳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引导我们的行为;在人的行为方式意义上,理性表现为人的自我约束能

4、力。理性这个概念存在着这么多含义,它有没有一个基本的含义呢?不同的学者对之也有不同的界定。韩震认为:“理性是指人们在信念上应追求使现实逐渐趋向合理的目标,信赖人类主体的理智、认知能力和道德良知,坚持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的进步应以科学知识为参考,顾及整体利益和未来目标,慎重行事,拒绝盲目冲动与本能、冲动、狂热和感性是相对立的。 ”也有学者认为:“理性体现于对既往得失的审慎反思,对当下抉择的利弊权衡,对未来变化后果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对社会规则的论证和遵守,对不同意见者有理有据的论证的尊重并经认真审思后的包容。 ” 还有学者提出:“理性一词通常是指人具有的一种本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它常常在

5、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一种是在哲学的认识论中,理性是指人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思维活动的能3力。它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所独有的一种特性,其作用在于使人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的规律性。理性这一概念还常被看作是人类独有的用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 ” 尽管理性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学者之间有不同的认识,但综合而言,笔者认为理性具有如下特点: 理性首先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的特点。理性是人类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理性总是在人类意识的作用下,带有自觉性和目的性的特点。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作反思和审视总是由某种目的和理由引起的。 理性还具有普遍性的

6、特点。人类追求理性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普遍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并受到逻辑规律和规则的制约。人类可能每一次理性活动的内容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的形式,从而可以用共同的方法重复地进行逻辑思维。对同一个问题或现象,人们在理智的前提下,可以用普遍的逻辑规律和规则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 可预期性和稳定性特点是理性的另一个特点。理性活动可以用共性概念来表达,所以它们遵循逻辑的基本规律和规则。在逻辑基本规律和规则的指导下,理性活动从开始、发展到结束都是可以预料的,而且理性思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旦形成某种思维或知识体系,它不太容易变化。 此外,理性在思维过程中主要以反思、权衡、推理和论证等表现出来,所以反思

7、、权衡、推理和论证既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又是理性的特4征之一。 以理性为基础,就形成了理性精神。由于理性概念的多义性,导致了理性精神概念也具有多义性。一般而言,所谓理性精神是“特指在古希腊文明中孕育出来的,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得到张扬的一种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其基本品质是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具有经济核算,讲求信用,追求实际的成效与利益,以及推崇自主、自觉、敬业、进取的价值观等等。 ”理性精神具有如下特点: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推崇自主、自觉、敬业、进取的价值观;富有经济理性,注重经济核算,采用严格

8、的簿记方式;追求实际的成效与利益;提倡法治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 历史表明,一个文明开放、自由民主、和谐稳定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尊重理性和崇尚理性精神的社会。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既是一个理性经受炼狱和洗礼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理性规约的时代。我们目前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转型构建和谐社会时期,也正是一个呼唤理性精神的时期,所以更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 首先,构建“民主法治”社会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 。而要构建以“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原因在于: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的确立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社会主义民主法

9、治制度的确立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之上的,诚如有学者所说:“民主5制度的要义并不只是各种多数决策机制,而必须是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的多数决策机制,同时要在制度上保护少数自由论证的权利。 ”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论证、决策之中,必须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不能妄想愚昧落后的民众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论证和决策,我们更不能妄想愚昧落后的民族能够拥有良好的民主法治制度。此外,理性精神与法治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没有遵循理性精神的法律不可能形成有条理的法律体系,更不可能有条理的规范社会。立法、执法、守法都必须以拥有理性为前提;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的完善需要理性

10、精神的支撑。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需要广大国民具备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等理性观念。没有这种理性观念,人民就不可能真正的当家作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需要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公民法律意识的成熟。 其次,构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化的情景,因而“公平正义”这个概念亦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诚如有研究者所说:“由于公正是关涉到价值判断的问题,人们往往因为主体尺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由于社会分层、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不同利益群体、阶层的人们因社会地位、主体需要的不同,对何为公正的理解必然存在差

11、异。主体尺度不同所造成的理解差异势必会影响人们对党和政府采取的各种改变不公正现象措施的认同。 ”虽然公平正义因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有不同的理解,但公平正义的本质是不同利益群体和阶层对利益的追求,因而是利益问题。由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在我国做6到公平正义是有保障的。 当然,要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公平正义社会建设需要建构各种利益表达论证机制和容纳利益表达论证的制度安排,如何建构各种表达论证机制和制度、怎样判断所建立的表达论证机制和制度是合理的、有效的、这种表达论证机制和制度的效果怎样等等问题需要理性的人去建构、分析和评价,这些都离不开理性精神的作用。

12、 建设诚信友爱的社会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其基本要义是要求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就诚信和友爱而言,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重承诺,守信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友爱就是遵守公共规则,爱护公共财物,文明礼貌,乐于助人。 ”诚信和友爱是相辅相成的,即诚信是友爱的前提;友爱是诚信的结果。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内在要求。由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使整个社会呈现出诚信友爱的氛围是需要通过构建诚信友爱的信用体系来保证的。而构建诚信友爱的信用体系需要发挥理性精神作用,诚如有学者指出:“对于社会信用体系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13、相互作用机理的把握,均需要形式理性与辩证理性相结合的逻辑智慧。 ”既然建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形式理性和辩证理性相结合的逻辑智慧,无疑离不开理性精神的支撑。再次,构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基本特征,这两者形成一对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紧密关系。如何协调好、处理好这7样一对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两者关系而言,笔者认为安定有序的社会是充满活力社会的前提条件,安定有序的社会为充满活力的社会提供运转的保障和平台;充满活力的社会有利于安定有序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理性精神为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提供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造

14、活力主要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力展现出来的。“经济活力表现为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和保障,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增加;政治活力表现为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引导和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文化活力表现为发挥先进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活力表现为以合理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设定,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 不过,经济活力、

15、政治活力、文化活力和社会活力的核心字眼在于“活力” ,而活力的核心是创造,创造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工具是各种以理性为特征的逻辑知识和方法。其中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为创新提供程序化和合理化依据,辩证逻辑以动态平衡为特征为创新提供方法论,所以说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需要理性精神提供支撑。 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也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 “安定有序”意指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8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定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稳定以及人心安定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其中政治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核心;经济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秩序稳定是政治稳

16、定和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人心安定是社会稳定的综合体现。 ”当然,仅有安定还不够,安定还要与有序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得到伸张、社会矛盾才会及时有效的得以调节和解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才能和睦相处。只有在良好的秩序下,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才能使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个人各得其所、和谐共处。要达到安定有序,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法治。法治的核心思想是理性精神的展现,所以理性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 最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和谐社会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人与

17、自身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我国由于长期采取粗放型经济,此种经济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十分激烈。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以理性精神为代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国情,树立科学的生态自然观。 三、弘扬理性精神的基本路径 9我国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理性精神缺失现象。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

18、持续问题突出,经济发展模式以粗放型为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问题突出,有的不顾社会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政治上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文化上受西方后现代思潮影响,出现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生态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发展迅速,草

19、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环境污染向农村逐渐蔓延等。这些问题和困难都是理性精神缺失的表现,更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容。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理性精神为支撑、弘扬理性精神。 当前,以理性精神为支撑、弘扬理性精神的基本途径有: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

20、中体现,10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由此表明,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观,具有根本的科学理性。此外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基本内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具有根本的科学理性。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精神实质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具有根本的科学性。而且科学发

21、展观强调科学发展,也是对不科学、反科学等非理性的反对,科学发展观是理性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使理性之光普照神州大地。 第二,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研究者认为:“理性精神对经济活动固然有极大的反作用,但是它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笔者很赞成这样观点,我们知道理性精神的萌芽、发育到建立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自然经济是伦理经济、计划经济是行政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不是理性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理性经济,因为它是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的,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就是从理性上对市场经济的把握;此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也充分表明市场经济是理性经济, “市场经济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开拓创新理念、民主法治观念和平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