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57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摘要:过去的 64 年,两岸关系的发展极不平凡,经历了从冷战对抗、隔岸对峙,到僵持对立、政冷经热的“冷和” ,直到当前的两岸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新局面。这一历史最好时期的局面,既离不开前人种树绿荫,也离不开后人继往开来。对此,本文从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立场、政治基础、根本保障、强有力靠山和有效途径五个方面,对 64 年来大陆对台工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阐述。 关键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4)01-0024-05 回首过去的 64 年,两岸关系发展极不平凡

2、,经历了从冷战对抗、隔岸对峙,到僵持对立、政冷经热的“冷和”局面。2005 年以来,尤其是2008 年到今天,两岸关系实现了重大的历史转折。随着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日趋紧密,两岸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繁荣,两岸政治互信初步建立,两岸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往格局,开创了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新局面。这一历史最好时期的局面,既离不开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解决台湾问题所奠定的原则、方针和策略基础,也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矢志进取和梦想坚持,有许多成功的历史经验值2得总结。 一、 “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是中国政府坚守的

3、基本立场 “宜将剩勇追穷寇” 。渡江战役胜利以后,毛泽东着手进行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进驻台湾海峡,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任务被迫搁置。战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签署与中国大陆缺乏强大的海军、空军的国情下1,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适时提出了解放台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的重大决策,表示今后“除了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以外,还必须在宣传工作、政治工作、经济工作等方面同时加紧努力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孤立美国侵略集团,最后达到解放台湾”1412。这就为毛泽东在 1955 年正式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方针并逐渐形成“一纲四目”奠定了基础,为联蒋抗美,制止“两个中国”阴谋,维护中国主权

4、,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虽然直到两岸老一辈领导人相继溘然长逝,两党最终亦未迈出历史性和谈的一步,但毛泽东“一定要解放台湾”与蒋介石企图“光复大陆” ,继之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与蒋经国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针锋相对但又旗帜鲜明地维护“一个中国和中国统一”的政治求同表现了惊人的双边政治默契:即台湾问题已远远超出了意识形态对立和阶级斗争,攸关一个中国问题而刻不容缓。 毛邓之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继往开来,面对外国干涉和岛内“台独”势力的阻挠,一贯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反对将台湾问题无限期拖延。2002 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3出,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

5、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了” 。2003 年中国政府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中指出, “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 ” 历史表明,中共的五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多次倡议台海两岸尽快展开平等和平协商,拖延只会给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提供借口,给台独势力狐假虎威制造“台湾独立” 、 “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图谋创造机会。2005 年 3 月 14 日,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

6、法 ,提出采取“非和平方式”制止分裂国家,将中央有权“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主权完整。因此,中国政府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的基本立场决不动摇。 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基本现状。 “1949 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

7、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2这不仅是中国党和政府的基本立场,而且见之于台湾现有的规定和4文件,有国际法依据,且得到国际社会公认,是对两岸关系现状唯一合法的解释。 我们历史地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毛蒋时代两岸关系缓和的政治共识。1958 年震惊世界的“金门炮战”就是毛泽东为“联蒋抵美”而进行的一场神奇的炮战, “就是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3,维护“一个中国”的严正立场,粉碎美国“划峡而治”的分裂阴谋。1959 年毛泽东公开表示, “我们并不想一下子把台湾等地拿下来,可以把它们放在蒋介石的手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没关系。金门、马祖可以不拿,并不想为此而打仗。 ”41

8、960 年毛泽东又说, “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中,也不能落在美国人手中,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人去办”5。只要台湾当局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关系。1971 年台湾代表退出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在无情的政治和外交斗争背后,是割不断的“中国真情”蒋介石断然拒绝了美国抛出的“绣球” ,即联合国接纳北京和台北“双重代表权”方案。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反对两个中国 ,蒋介石也反对两个中国 ,我们有一致之处,有共点。 ”6毛蒋时代的两岸关系就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的内战敌对状态开始走向缓和,走向新时期。 经过祖

9、国大陆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两岸关系早已走出冷和对立阴影,迎来了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新时期。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统一的政治基础。谁否认和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就是两岸关系乃至亚太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5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郑重呼吁, “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7。党的十八报告再次强调,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 、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 ”8这既显示出中国政府制止分裂、维护统一的坚定决心,又表

10、达了中国政府尊重台湾同胞感受、与台湾同胞共享中国主权的拳拳心愿。 三、抓住机遇,实现对台政策的战略调整,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 64 年来,中国政府对台大政方针历经三次战略性的调整,即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转变,从“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的转变,从“长期僵持”到“暂搁争议、求同存异”的转变,而且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开创了良好局面。 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中国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轰轰烈烈地建设社会主义。为此,1955 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不失时机地阐明了中国党和政府的“和平解放台湾”方针。3 年以后,毛泽东又抓

11、住炮击金门引发的美蒋矛盾日益尖锐的有利形势,敦促美国回到被其单方面中断长达 9 个月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美大使级会谈从 1955 年 8 月一直谈到 1970 年,历时15 年,谈了 136 次,核心是台湾问题,其中“美国从台湾撤兵”谈判奠定了中美建交的三个重要条件之一。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还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最终形成了 1963 年的“一纲四目” 。它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思想渊源。 6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且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部分。为此,邓小平创造性地

12、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的基本点促进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两岸两会达成了“九二共识”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外国势力频频干涉中国内政,岛内“台独”势力兴风作浪,一度使两岸关系降至冰点。对此,“江八点” 、 “胡四条”和反分裂国家法向世人明确表达了中国党和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的立场和意志。2005 年中共先后邀请岛内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的领导人访问大陆,并实现了政党领导人之间的直接对话,尤其是 2005 年 4 月 29 日的“胡连会”上国共“第三次握手” ,双

13、方共同发表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为国民党重新“执政”台湾、两岸以“九二共识”为基础重开政治对话预留了伏笔。2008 年国民党赢得台湾大选,说明岛内的政治结构已经发生了有利于改善两岸关系的积极变化。党中央抓住时机及时地调整对台政策。在第四次“胡连会”上,胡锦涛提出了两岸双方“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箴言。同年 12 月 31 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0 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即“胡六点” 。它被外界评为“最全面、最善意、最包容地照顾台湾人民利益的政策路线” ,是“更具有新内涵的对台新思维” , “其开放度是前所未见的”9, 是

14、新时期对台纲领性文件。 7中国大陆对台大政方针的三次战略性调整,是在坚持“一中”原则下实现的,离不开党对两岸关系发展形势的正确判断和英明决断,并抓住了历史机遇,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对于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真诚愿望,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必将把祖国统一事业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充分体现了两岸爱国力量崇高的民族责任感。 四、紧密团结和依靠全体中华儿女,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坚强依靠和保障 “一纲四目”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和平解放台湾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政策等重要思想的理论总结,在其形成和具体实施的进程中,特别是包括“爱国一家亲” 、 “爱国不分先后” 、 “和为上计”10、 “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以照旧” 、台湾

15、高度自治、国共平等商谈、外国军事力量必须撤离台湾和台湾海峡等思想11以及欢迎台胞来大陆“省亲会友” 、 “考察” 、“来去自由” 、 “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 “妥当安置有代表性人士参加中央政府领导工作”12,强调“同”不强调“异”的外宣工作等一切有利于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策略和措施,无论在岛内还是在寓居海外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中间都引起共鸣。 这一时期,张治中、廖承志、傅作义、陈立夫等著名人士跳出党派恩怨,呼吁两岸和谈;章士钊、曹聚仁、宋宜山等爱国人士奔波两岸,牵线搭桥;原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 1955 年 3 月自香港回到广州并发表告台湾袍泽书 ;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 196

16、5 年 7 月携同夫人慨然回到北京;宋庆龄、陈香凝等民主人士在海外侨胞中不住地呼唤和平统一这些都显示出党的“一纲四目”方针紧密团结了海内8外中华儿女,为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启和平统一祖国大业的伟大构想产生了积极的成效和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冷战背景下,毛泽东等还巧妙地利用国际舞台表达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1955 年 4 月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十项原则,建议与美国谈判以缓和远东与台湾海峡局势。这不仅为新中国赢得热爱和平的国际舆论支持,而且拉开了中美谈判的帷幕,为中国政府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铺平了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府

17、确立了新的对台方针政策“一国两制” 。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成果,和平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一国两制”框架内实现台海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为此,需要台海两岸同胞、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等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携手努力,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其一,中国党、政府、民间都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增强民族认同,筑牢发展基础。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所有中华儿女都应尽最大努力做好。 其二,我们要寄

18、希望于台湾人民,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不仅要“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而且要“中国人的事中国人自己办” ,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其三,我们要诚邀台湾任何政党及其代表人士来商谈两岸的和平统9一问题。只要他们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只要不主张“台独” 、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应该也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以此为基础,两岸通过平等协商,促成两岸和平协议的签订和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结束敌对状态,稳定台海局势。 其四,我们还要继续做好海外统促会的工作,形成强大的海外“反独促统”力量,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图谋,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五、深化互利双赢的

19、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中国刚成立之后的 30 年间,两岸冷战对峙,两岸经贸文化和人员往来的大门随之关闭,但两岸的血脉联系是无法断绝的。迫于岛内民生需求的压力,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台“物资局”在中国香港地区、新马泰和越南等地有计划地采购祖国大陆的中药材,70 年代后采购物品扩及到祖国大陆的生果、蔬菜、鱼货等微量农副产品,而祖国大陆贸易公司也偶尔在香港购买一些台货。对峙时期的这些转口贸易的数量和规模,细弱如游丝,常被学者喻为两岸经贸交流史上的“断层带”或“真空” ,其他交流就更少了。1979 年是两岸关系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中国全国人大在告台湾同胞书中不仅提出“和平统

20、一、一国两制”方针,而且倡议两岸“三通四流” ,尽拆人为的藩篱,但台湾方面直到 1987 年才开放大陆探亲,2001 年两岸才实现“小三通” 。 马英九上台后,两岸三通露出曙光。2005 年第一次“胡连会”达成的“和平五项愿景”成为两岸关系融冰的转折点,2008 年第四次“胡连会”则迎来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10础上,两岸开启了交流与对话,实现了直接“三通” ,两会商签了 18 项协议,特别是 ECFA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签署以后,进一步扩大了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提振了台湾岛内经济,两岸民间的交流合作更是蓬勃发展。 据海关统计,2012 年,祖国大陆与

21、台湾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689.6 亿美元,占同期祖国大陆外贸总值的 4.4%,比上一年增加了5.6%。其中,祖国大陆对台湾出口额为 367.8 亿美元,增长了 4.8%,进口额为 1321.8 亿美元,增长了 5.8%。2012 年,祖国内地进口台湾 ECFA项下售汇商品的货值为 84.3 亿美元,增长了 1.05 倍,关税优惠 39.7 亿美元,增长了 3.3 倍13。另据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统计,2012 年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总人数达 197.32 万人次,年增 57.58%,再创新高14,而且两岸民众的旅游互动,带动了台湾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数据表明,两岸已经基本形成了互惠互利、共创双赢的格局,两岸同胞的利益已经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有益于两岸的发展前途和人民的利益,使“台海地区达到 60 年来最和平稳定的状态”15。 展望 2014 年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不明朗,区域 FTA(自由贸易协定)可能冲击 ECFA 的实效,以及两岸内部政策可能调整等方面的影响,两岸应该进一步深化合作和扩大交流,尽快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与货物贸易协议,为两岸贸易增加新动力。只要两岸之间强化互信、真诚合作,就必然造福两岸人民。随着祖国大陆“十二五”规划和台湾“黄金十年”蓝图的对接,只要两岸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