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与前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69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与前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与前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与前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与前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与前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与前瞻一、引言 近年来, 话语分析正朝着多元多维、动态多变的趋势发展。这种发展潮流无论在“语言转向” (linguistic turn)和“话语转向”(discursive turn)等革命性大背景下还是在后现代社会交际的新环境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其中, 比较突出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批评性话语分析。二十多年来, 批评性话语分析家们抓住语言与社会之间存在的辨证关系, 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来研究社会、理解社会的变迁甚至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1432 然而, 目前这一领域还存在许多误区。本文在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理念和历史渊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对其方法论和分析框架进行了总结,

2、 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建议, 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认识。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理念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主流的话语分析相对, 为我们的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或思维模式。它将语言视为一种社会实践, 着眼于语言与权力的关系, 主要研究社会权力滥用及不平等性是如何在社会政治环境中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以期理解、揭露并最终消除这种社会不平等现象。2这里的“批评”一词更多是指将事物之间隐性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来。3为了更加确切地理解语言是如何建构和传播知识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家们不仅强调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大量吸收语言学、文学评论、社2会学、哲学等不同学科的合理内核, 而且遵循一定

3、的基本原则, 如Fairclough & Wodak4271-280 就曾经总结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八大原则: 1)批评性话语分析所关注的是社会问题; 2)权力关系可以在话语中体现出来; 3)话语可以建构社会和文化; 4)话语承载着某种意识形态; 5)话语与历史密切关联, 话语不可能独立于历史而存在; 6)语篇与社会的关联是间接的, 其间存在一定的媒介; 7)话语分析是解释性的, 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8)话语是一种社会行为。 这八大原则为批评性话语分析后来的发展定了基调, 构成了这一领域的基本理念。 三、历史沿革: 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性话语分析 国内学者常将批评性话语分析和批评语言学

4、(critical linguistics)混为一谈, 笔者认为并非这么简单。事实上,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在批评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它们二者之间又有着根本的区别。批评语言学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它的理论基础是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受 Halliday5的影响, 批评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完成三大纯理功能: 意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言是社会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 有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基础。6188-189 但批评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与社会意识形态之3间的关联是直接而固定的, 二者之间不存在什么媒介。 十年之后, 也即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F

5、airclough7和Wodak8等许多学者逐渐意识到了批评语言学的种种缺陷, 例如, 尽管批评语言学在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深度的分析, 但未能关注到互文性等宏观层面的语篇特征, 分析过程也因仅仅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而显得比较僵化, 而且也未能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阐释行为。后来, Fairclough928-29 进一步指出了批评语言学的三大缺陷: 批评语言学过多地将语篇视为静态的产物而很少顾及它的生成和阐释过程; 批评语言学单方面强调话语在再现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过程中的作用, 殊不知话语也是社会斗争的载体, 话语的变化其实也属于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一个方面; 语言与意识形态的接口过于狭窄。在

6、意识到批评语言学的这些缺陷后, 批评性话语分析家们在借鉴语言学理论的同时更多地从社会学和哲学理论中汲取养分, 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做出了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和超学科 这里的“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不同于“多学科” (multidisciplinary)和“跨学科” (interdisciplinary) 。 “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只是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入到一个研究中; 而“超学科”则更深入了一步, 它通过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对话, 彼此将对方的合理内核吸收到自己的研究之中并发展出自己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有关三者更详细的区别请见 Fair

7、clough10和 Chouliaraki & Fairclough11。(transdisciplinary)研究。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大量吸收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评理论、Althusser 和 Gramsci 的新马克思主义观、4Habermas 关于规范和民主政治的论述、Foucault 的话语观和权力观、Bourdieu 对语言、文化和社会的论述、Giddens 的结构化理论(theory of structuration)和当代社会本体论(holistic view) 、以及 Bakhtin的对话理论等。 总之, 批评性话语分析源于批评语言学, 但又高于批评语言学。其实质性的

8、区别就在于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媒介把二者联接起来, 而且批评性话语分析有非常广泛的哲学和社会学理论基础。 四、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如前文所述, 语篇与社会之间是通过一定的媒介联系起来的, 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目的即是研究语言使用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媒介关系。1269-70 由于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媒介, 批评性话语分析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Bell & Garrett137 也曾提出最好将批评性话语分析看作是一种包括不同研究路径的话语分析视角。下面, 我们总结几种比较重要的研究路径和相应的理论框架: (一)Fairclough 的话语实践分析框

9、架 在寻求一种比较全面的话语分析模式的过程中, 为了将语篇导向的话语分析(textually-oriented discourse analysis)与社会导向的话语分析(socially-oriented discourse analysis)结合起来, Fairclough7, 9提出了他的话语三维概念模式, 具体图示如下: 图 1 上图表明, 话语在不同时候可以被看作是“语篇” (text) 、“话语实践” (discursive practice)或“社会实践” (social 5practice) , 语篇是话语实践的产物, 而话语实践往往又受到一定社会实践条件的制约。在语篇这一维度

10、, Fairclough 主要借用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着眼于分析词汇、语法、衔接与连贯、以及语篇结构;在话语实践这一维度, 他主要借用 Foucault 的话语秩序(the order of discourse)和 Pcheux 的话语互文场(interdiscourse) , 着眼于分析语篇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与篇际互文性(interdiscursivity) 国内学者常将 interdiscursivity 一词译为“话语间性” , 武建国和秦秀白1432-36 在追溯这一词的历史渊源后发现它属于“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的一个

11、特例, 并将其称为“篇际互文性” 。有关“篇际互文性”更详细的介绍, 请参见武建国15-18、武建国和刘蓉19。 ; 在社会实践这一维度, 他主要借用 Althusser 的意识形态理论和 Gramsci 的霸权理论展开分析。后来, Fairclough398 又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个相应维度: 语篇分析, 也即描写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 过程分析, 也即阐释语篇与话语交际过程的关系; 社会分析, 也即解释交际过程及其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众多学者将这一三维模式看作 Fairclough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 笔者觉得这一观点稍有偏颇。事实上, 直到 1999 年, 为了通过批评性话语

12、分析解决实际社会问题, Chouliaraki & Fairclough11才明确地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五步走”分析框架, 具体如下: 1)Focus upon a social problem which has a semiotic aspect. 2)Identify obstacles to it being tackled, through analysis of 6a) the network of practices it is located within b) the relationship of semiosis to other elements within th

13、e particular practice(s) concerned c) the discourse (the semiosis itself)DA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order of discourse -interactional analysis -interdiscursive analysis -linguistic and semiotic analysis 3)Consider whether the social order in a sense needs the problem. 4)Identify possible ways past

14、 the obstacles. DA 5)Reflect critically on the analysis (1?4). 其中 2)c)和 4)属于话语分析, 而其它步骤属于社会实际问题分析。不难看出, 这一分析框架囊括了语篇分析、过程分析、社会分析、实际问题分析以及分析者对某一问题的反思。它从某一社会问题出发, 并通过确定、消除解决问题的障碍来完成分析, 可以说, 这一分析框架在吸收三维模式思想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更加致力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 这也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初衷相吻合。但是, 由于其过多地依赖分析者的判断和反思, 整个分析过程显得较为主观、抽象。 (二)Wodak 的话语

15、历史研究路径 Wodak 倡导的话语历史研究路径强调跨学科性, 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为目的, 注重实地调查和民俗研究, 重点考察特定历史语境下语7篇中的互文与篇际互文关系。这一研究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分析: 确立种族主义或民族主义等话语中的主题; 研究其话语策略;考察这些歧视现象的语言表现形式。2044 在此基础上, Wodak21相应地提出了她的“三步走”分析框架: 1)第一步, 确立特定的话语主题, 如下图: 图 2 Selected Dimensions of Discourse as Social Practice 如图 2 所示, 政治、法律、行政等机制性语域都有各自对应的不同

16、体裁, 我们可以从中选取特定的话语主题。事实上, 这些不同的话语主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交织关系, 这样就生成了语篇中的互文和篇际互文关系。2)第二步, 研究语篇中的互文与篇际互文关系, 如下图所示: 图 3 Interdiscursive & Intertext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courses, Discourse Topics, Genres and Texts 从图 3 不难看出,不同的话语、话语主题、体裁和语篇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既有借用、映射, 又有重叠交叉, 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互文和篇际互文关系, 这正是这一步要研究的对象。 3)第三步, 考察

17、这些歧视现象的语言表现形式, 也即通过分析论证策略和修辞手段来研究体裁或语篇。 我们不难看出, Wodak 的话语历史研究分析框架和 Fairclough 的三维概念模式如出一辙, 都涉及到语篇分析、互文性与篇际互文性分析、以及社会分析。只是前者从社会分析到语篇分析而后者从语篇分析到社会分析, 这一相反的研究步骤恰恰反映了 Wodak 更注重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 8(三)van Dijk 的社会认知模式 在 van Dijk2, 22-23看来, 话语与社会结构是由“社会认知”这一媒介联系起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图 4 The Discourse-Cognition-Society T

18、riangle 在图 4 中, 阴影部分表示微观的语篇结构, 而双箭头则表示由社会认知联接起来的语篇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辨证关系。这里的社会认知强调了人类认知的社会性与群体性, 常常指比较抽象的思想观念、信仰系统和意识形态等, 它主要通过语篇来习得并付诸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又不断得以修正。 除了这三大分析模式之外, 还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展开研究。如 Kress & van Leeuwen24的符号分析重点研究语篇中文字和图像话语的交互现象以及图像和声音的符号学含义; Scollon25的媒介话语分析(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是源于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它借

19、助交往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的方法论来研究社会变化中的话语和人类活动, 重点关注基于媒体或文化传播方式的介质活动。所有这些都说明, 批评性话语分析并非基于单一的理论和方法, 相反, 这一领域流派纷呈, 不同的分析模式源于不同的理论背景和方法。 五、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前瞻 笔者认为, 批评性话语分析应该朝着如下方向发展: 1)加强理论研究, 探索新的分析方法。我们已经看到分析者们不断地将认知语言学等领域的新成果推广应用到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中,努力揭示人类认知思维与语言交际之间的奥秘关系, 并取得了丰硕的9成果。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 我们应该敢于做一些跨学科、多学科、甚至超学科的研究。如将批评性

20、话语分析的理念应用在其它学科中, 进行一些类似于“批评文体学”的研究; 我们还可以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不同框架进行嫁接和组装, 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进行改适调节、为我所用。2)立足于社会现实, 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点也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一大原则。我们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语言分析来了解社会的变迁, 甚至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 不断通过实践的检验, 才能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扬光大。需要指出的是, 国际社会变迁、区域经济发展、新型国家的崛起等, 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新动向的驱动力。作为从事语言与社会关系研究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者, 我们须对诸如中东事件、朝鲜半岛局势等国际区域大事密切关注。 3) 国际

21、学者之间应该加强对话、深入合作。我们不应认为西方学者会在这一领域永领风骚, 而应提倡不同学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甚至是国际学者之间的合作。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东西方之间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但我们共同生活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 应该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避免造成东西方批评性话语分析之间的割裂。六、结语 批评性话语分析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尽管经受了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但最终取得了成果丰硕的长足发展, 这主要得益于其广泛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研究方法。时至今日, 批评性话语分析已经成为一个10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和多学科交流的平台, 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等均可以

22、汇聚于此, 离开时却又能各取所需, 这也许就是学术的理想境界。本文仅仅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做了一个简要的述评, 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能够引发更多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武建国, 谢洪. 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新成果J. 现代外语, 2004 (4): 432-435. 2 van Dijk, T.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In Schiffrin, D. , Tannen, D. & H. E. Hamilton (eds. ). 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C. M

23、alden, Mass. :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1a: 352 ? 371. 3 Fairclough, 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 London: Longman, 1995. 4 Fairclough, N. & R. Wodak.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In T. A. van Dijk (ed. ). 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C. London: Sage, 1997: 258-284. 5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6 Fowler, R. , Hodge, B. , Kress, G. & T. Trew (ed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