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辅导员在中医学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摘要:不断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必然要求。中医药院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肩负起重要责任。通过分析中医学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科研创新现状,探讨从辅导员角度出发,在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发挥与实践办法。 关键词:辅导员;中医学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 一、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0 年7 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
2、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高等教育部分中明确指出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和造就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摇篮,如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兼具积极、乐观、向上的创新人格的创造性人才,这对中医药院校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2009 年在对我国中医院校考察调研过程中指出:“中医药学是实践性强的科学,要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科研、医疗结合;中医院校要体现中医药特色,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2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
3、。 ”2 延续传统中医药文化,并不断加以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中医专业本科生是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加强中医药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提高中医本科生科研素质成为新世纪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3。本科生从事科研学习,可锻炼和培养其以下重要的科研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对研究对象及其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能力;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结果的能力;对科研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表达的能力。科研经历将影响学生的未来学术和职业发展,现代社会需要更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创新思维培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
4、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点。 二、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及部分对策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中,出现了许多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中医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的不足。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中西医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急、危、重症”的临床型人才,而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缺乏科研实践锻炼,对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实验技能和撰写论文的规律方法等了解不够深入,学生科研水平普遍3不高,科研意识不
5、强,科研创新能力薄弱。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多数中医院校偏重中医传统理论和临床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现在中医院校在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教学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特性化培养。 三是大多数中医院校科研条件有限、经费不足,加之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入学人数的大幅度提高,造成短期内高校教育软硬件资源严重不足,难以给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提供良好条件2。 广州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在学生科研教育改革中尝试提出:1)加强专业教师对中医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培养;2)建立科研师资队伍,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3)定期举办学生科研论坛,
6、设立学生专项科研基金,对学生科研项目进行资助;4)开放重点实验室,让本科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希望通过上述多途径培养中医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本科生科研薄弱的局面3。 三、结合院校实际剖析中医学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科研现状及学生需求中的突出问题 结合本校实际,根据中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学制特点,一二年级定位为低年级。尽管教务部门在学生科研教育方面做出了相当努力,但在一线学生工作中,发现中医学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科研领域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41)缺乏系统科研课程;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在教学计划设置上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科研课程,目前仅有一门中医药文献检索 ,且为限选课程。而七年制学生需必修医学统
7、计学 、可限选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等课程,对比之下,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教育显得不够系统和欠规范化。 2)缺乏本科生导师制;我校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数量目前维持在 500人左右,基本为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中青年师资力量少,现阶段配置一对一或多对一本科生导师不现实,学生科研缺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3)本科生进实验室年级名额受限;学校教务部门牵头开展多年“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活动” ,条件规定“申请进入实验室的同学必须是三年级(五年制专业)以上并且以往各科成绩合格的本科生。 ”基于此,中医学专业只能三年级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进入年限较晚,一二年级的科研基础基本空白,
8、且名额有限,不能满足广大低年级学生的现实需求。 4)缺乏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硬性科研要求;中医学专业本科为临床方向,与基础研究不一样的是毕业考核为医学理论部分和临床技能操作,不包括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硬性科研要求,故部分学生的科研意识模糊,认为科研创新工作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不需要本科阶段的接触与积累。 四、辅导员工作角度切入开展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探讨 5科技学术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工作者,自身缺乏学术专业背景,故不能取代专业教师在学生科研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但可从其他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想启蒙和学术服务。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员,虽不
9、承担直接的教学任务,但长期处于教育的第一线,较之专业任课老师和学校其他行政人员,与学生的联系更为紧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征与心理需求这种天然的密切关系有助于辅导员能在学校学院和学生之间架起“桥梁” ,搭建对学生“口味”的“舞台” 。因此,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最基层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学生情况,有效组织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科技活动,达到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目的。类似这样的活动,可以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营造全民参与的科研氛围,不断强化低年级学生的科研意识。具体做法: 一是按照常规化、品牌化的模式,开展专家学术报
10、告活动,请有声望的专家教授和科研骨干举办科研方法讲座,使学生了解开展科研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在充分调动学生科研积极性的基础上,从辅导员角度还可以对大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科研习惯进行指导。有条件的学院可考虑科研班导师配备制度,聘请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辅导员与班导师一起针对所带学生特点,训练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思想,开展科研方法和科研习惯的指导。 二是举办学生科研经验交流会,让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高年级学生介绍经验,帮助广大低年级学生树立科研信心。科6研榜样可选取本专业高年级的师兄师姐,采取科研专题交流会、课题陈述答辩会等形式,把已毕业或者高年级在科研学术领域取得
11、较好成绩的师兄师姐请过来,利用“现身说法”的榜样示范教育,增强学生接触科研的信心,介绍低年级入门的有效经验。 三是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海报、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学生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宣传,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术参与意识,打破他们对科研的神秘感。对在学术科技活动和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和精神鼓励。按照学校规定,获得省级国家级学术课题立项或者竞赛获奖的学生,将会获得学年综合测评奖学金评比智育分相应加分和研究生推免加分。除此之外,需要在精神层面加强对上述学生的表彰鼓励,如通过“十大校园人物”评选等活动,将在科研工作中不畏困难潜心钻研的学生事
12、迹做成宣传材料,予以肯定,并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新研究。 四是大力扶持科研小组或科技社团,让创新人才在小组社团活动中孵化成长。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成立和扶持科研团队,开展和参加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的锻炼, 充分发展个性, 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扩大学生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积极创造条件, 组织指导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 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
13、神和创新潜质、能相互配合和7协作的创新团队, 加强指导、重点培养, 力争产生有形成果, 通过对这些典型的宣传、表彰, 在年级形成带动作用4。 五、结合院校实际在某中医学专业本科年级中开展科研实践情况介绍 与全国其他中医药院校一致,专业学术教育方面,科研教育一直是笔者所在学院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弱项,这与上述长期以来重视不够、本科生参与滞后、本科生科研条件薄弱等原因密切相关。例如,学院创新基金学生科研项目目前已连续 11 年开展,参与的一年级本科生寥寥无几。 笔者自所带年级入学以来,深入思考低年级本科生科研启蒙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探索实践,取得一些成绩。 2012 年,笔者借助学院科研创
14、新基金招标通知的契机,辅导员先行重视,广泛宣传发动,开展科研创新启蒙教育活动,邀请高年级科研方面优秀学生给一年级新生做讲座,尽早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早日投身科研课题设计活动。开始实施为数不多的低年级科研创新教育的尝试之举。经努力,笔者年级 2012-2013 年(表 2)共获得国家级课题 3 项、省级课题 6 项、院级课题 37 项,在学院过去 10 年中七年制中高年级占据多年科研立项的局面中,以本科生低年级学生的姿态突围,成绩亮眼。 六、对中医学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尽管在笔者年级尝试低年级本科生科研教育取得一些微小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学生科研素质的整体
15、提高,仅靠辅导员一人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借助学校学院各方力量的支持与帮助。 8中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根据本科生的特点,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具有科研创新意识为核心,以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目标,熟悉掌握科研创新流程,发挥医学生自身知识潜能,提升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并通过自身升华,最终形成一定的科研素质,从而不断激发科研创新精神并形成创新能力。因此本科生科研教育着眼点应侧重在“科研创新意识” 、 “科研创新能力” 、 “科研创新精神”三个方面。除了学生工作者的积极主动外,还需要学校层面、学院层面的科研技术支持,包括良好的专业师资、各级实验室、创新团队的项目支持等,涉及学生
16、处、教务处、科研处、二级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坚持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及早的引导学生进入科研探索,规范科研学习教育,及时搭建足够宽广的深入学习平台,才能全面提高学院学生整体的科研素养,并让在科研方面有天赋有特长的学生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 李成仁,李红丽等.以早期科研实践活动促进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53 2 苏永华,朱德增.中医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体会和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837-839 3 叶其鑫,黎壮伟.中医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512-513 4 刘燕.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角色定位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