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清东陵祈福文化考【关键词】清东陵;福文化;吉祥题材;祈福 【摘 要】清东陵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而祈福文化则贯穿在各种文化表征之内,构成了清东陵的核心文化。本文从中华民族传统的祈福文化入手,通过清东陵的风水内涵、帝王谒陵史迹以及陵寝建筑图案等几个视角,论述清东陵蕴涵的祈福文化。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园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麓,共建有 14 座陵寝,其中皇帝陵 5 座,皇后陵 4座,妃园寝 5 座,埋葬着帝、后、妃等共 157 人。清东陵现存各类建筑物(构筑物)508 座(组) ,是中国目前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2
2、000 年 11 月 30 日,清东陵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被誉为“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 清东陵这一气势恢宏的陵寝建筑,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观念、民俗等紧密联系,包含了大量的传统风水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宫廷文化和人文文化等内容,博大精深。而祈福文化贯穿在清东陵各种文化表征之内,构成了清东陵的核心文化。本文拟从中华民族传统的祈福文化入手,通过清东陵的风水内涵、帝王谒陵史迹以及陵寝建筑图案等几个视角,论述清东陵蕴涵的祈福文化。 2一、中华民族福文化的历史渊源 关于“福”字的涵义,从其字形来解释,是由“衣” 、 “一
3、” 、 “口” 、“田”几部分组成,因此,福字的意思就是“一口田,衣禄全” 。也就是说,有衣服穿,有一块田地,能吃饱饭,那就是福气了。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福乃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 “福”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为两个“只”字捧着一个酒具的形状,是向神明或祖先奉献的意思。金文中, “福”字变为形声字, “示”形“”声, “示”字旁,具有祈福的意思,而“”字在金文中的写法表示器皿中的东西是满的意思,与“示”字合起来就是盛满供品供奉祖先或神灵,祈求得到庇佑。 关于福字的释义,自先秦开始,在各种古籍中多有阐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 ”1“全寿富贵之谓福。 ”2“安利之谓
4、福。”3“福,佑也。 ”4在古人心目中,福就是圆满、富足、高寿、平安、顺利、得到庇佑的代名词。总之,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不仅是物质满足,而且包括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祈福,即人们有意识从事的趋吉避凶活动。古往今来,中国人但凡逢年过节、春种秋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建筑新居等,都要伴随举行一些具有祈福纳祥意义的仪式和行为,图个吉利。久而久之,这种源于本能的祈福行为就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时代,也是政治、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作为皇权物化重要载体的清东陵,也蕴含着浓郁的传统祈福文化。 3二、清东
5、陵的吉祥风水环境契合 封建帝王的祈福心理 风水术是我国独创的一门指导建筑选址、规划、营建活动的学问,已有数千年历史。据文献记载,至迟在商周时期,风水活动就已经出现,诗经中有“公刘择地于豳”的记载。随着历史不断演进,各种讲求风水的著述不断涌现,并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选择阴宅墓地,以晋代郭璞所著葬书为代表,影响深远。 葬书内称:“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在具体选择过程中,又强调“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 ,达到“葬者藏也,无风、蚁、水三者侵体之害”5等等。其中的许多思想观点,迎合了人们朴素的趋
6、吉避凶心理需求。 古人非常重视对身后事的安排,讲究“事死如事生”6。封建帝王身为万民的主宰,其高度关注的两件大事就是如何王朝稳固和子孙兴旺,于是受葬书中宣称的“地美则神灵安,子孙盛,恶则反是”7的影响很深。历代皇帝在经营其陵寝时,非常在意风水优劣与否,将其视为关乎王朝命运的头等大事。所以,自秦始皇以来的 2000 余年漫长岁月中,只要条件允许,为皇帝相度万年吉地无不精挑细选,所谓“三年看山,十年点穴” ,费尽无数心力。营建山陵更是举全国之力,无不修建得规模宏大,如山如皋,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慨。 史载,清东陵的陵址是顺治帝钦定的,后又经钦天监官员杜如预、杨宏亮等进一步论证确定。此说见于清史稿和清人
7、笔记中。 清史稿4卷 86 记载:“康熙二年,相度遵化凤台山,建世祖陵曰孝陵。先是,世祖校猎于此,停辔四顾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至是陵成。”在清朝皇帝和风水官眼中,清东陵就是一处吉祥风水宝地,非常契合帝王们“巩万载之金汤,开亿世之统绪”的祈福纳祥心理(图一) 。 首先,风水师们认为清东陵的风水景观是传统风水理念的杰出典范,是天生福地。 传统的风水理念通常从龙、穴、砂、水、向五个方面考量陵寝风水,讲求龙要真,穴要正,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经过风水师们详细踏勘,认为清东陵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谨瞻仰得东陵龙脉,自雾灵山至琉璃屏分为三枝:中枝结聚土星,名曰昌瑞山,面朝一大金星,仰见五行
8、相生,天地相朝之象,随龙水自乾方而出巽位,当中以水为界,分为阴阳,合全局观之,是天生太极,有生生不息之机。 ”8 昌瑞山万年统志这样记述东陵风水:“恭维昌瑞山,原名丰台岭。一峰笏,万岭回环。北开幛于雾灵,南列屏于燕壁。含华毓秀,来数千里长白之源;凤舞龙蟠,结亿万年灵区之兆。且其间百川旋绕,势尽朝宗,四境森严,众皆拱卫,实为天生福地,以巩我皇清万载金汤之基者也。 ”9“后有善青鸟者视丘惊曰: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 ”10 清东陵以风水家所说的中国三大干龙之一的北干龙燕山为龙脉,风水源头为燕山主峰雾灵山。雾灵山一路逶迤南来,截止于昌瑞山,东西横置,似锦屏翠帐,为各陵后靠。整条龙脉屈
9、曲盘旋,顿挫有力,状若游龙, “内则涵天盖地,外则斗拱星环,云蒸霞蔚之奇,虎踞龙盘之势” 11,不可殚述。清东陵陵区内堂局亦是雍容5坦荡,内接堂气,外蓄生气, “东面鹰飞倒仰山,千岩错落,文笔插天,势尽西朝,俨然左辅;西面黄花山层峦飞翠,叠嶂腾辉,势皆东向,宛如右弼。昌瑞山南面,金星山特起一峰,丰而不浊,形如覆钟,巍然端峙,有执笏朝天之势,形家目如金星,夜间有仙灯行列数对,冉冉而下,由红门御路来朝。 ”12金星山以南,象山、烟墩山两山对峙,形成一个天然门户,名曰“兴隆口” ,又取鲤鱼跃龙门之意,称“龙门口” 。在昌瑞山、金星山中间,更有一座天造地设的影壁山,圆巧端正,可凭可依,似玉案前横,秩序
10、天然。陵区东西两侧,左有马兰河,右有西大河, “两水分流浃绕,俱汇于龙虎峪,崇龙巩固,为国家亿万年钟祥福地。 ”13总之,在风水师们看来,东陵风水是“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可谓尽善尽美(图二) 。 其次,清朝皇帝认为清东陵的好风水能够保佑大清朝万世一系,子孙兴旺。 雍正皇帝就认为,是清东陵的好风水使得大清海宇安,皇室人丁兴盛。史载,雍正二年(1724 年)二月初五日,雍正帝的谕旨内称,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慈驭升遐,于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安奉梓宫于孝陵之南,为暂安奉殿,迄今 30 余年, “自孝庄文皇后安奉以来,我圣祖仁皇帝历数绵长,海宇安,子孙蕃衍,想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
11、极为安妥”14。这道上谕明白指出,正是孝陵大红门外暂安奉殿处的风水好,才使康熙朝强盛兴旺,四海生民乐育。 乾隆皇帝在御制恭谒孝陵诗中,这样夸耀东陵风水:“松柏守宫阙,星辰侍礼仪。鼎湖亲卜吉,昌瑞万年基。 ”15从诗句中可以看出,6乾隆皇帝也认为是世祖福临钦定的这处万年吉地,庇佑着大清的万年基业。 在清东陵的相关典籍中,记载着清东陵兆域内呈祥“灵芝献瑞”的故事:“景陵东暖阁内尊藏五本灵芝二匣(系雍正六年、十年景陵宝山所产) ,三本灵芝一匣(系雍正八年景陵宝山所产) ,独本灵芝一匣(系雍正七年神路两仪树行内所产) ,共灵芝四匣。 ”16隆恩殿是皇陵中的重要殿堂,为供放墓主人神牌和举行朝拜、祭祀的神
12、圣场所,而这几本灵芝却堂而皇之地供奉在了康熙帝景陵的隆恩殿内,因为它们被视为祥瑞之物,是陵寝吉祥的征兆。灵芝,又名灵芝草,古人喻为仙草,能治万症,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故称“不死药”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中,就有蛇仙白素贞盗取灵芝仙草,将许仙救活的精彩情节。珍贵稀有的灵芝在清东陵内却屡有发现,正好印证了清东陵是一处上吉上利的风水宝地,所谓“圣水深壑,灵山翠微,亿年安宅,巩我丕基”17。 清东陵蕴含的风水文化,反映了古人祈福纳祥的美好心理追求,而清东陵的吉祥风水环境,又正好契合了封建帝王的祈福心理。 三、清东陵是清代帝王心目中的祈福圣地 中国古代讲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8,这里的祀即祭
13、祀。古人祭祀的目的大致有三种:一是用祭祀弭灾,弭灾即消灾。灾指狂风、暴雨、久旱、山崩、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和战争、盗贼、政变等人为灾害。遇有灾害发生,人们常常进行祭祀,以达到消灾之目的。二是用祭祀祈福。祈福的内容很广,如农业丰收、畜牧旺盛、渔猎多获、战争7胜利、生儿育女、健康长寿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祈求丰收,古人称为祈年。三是用祭祀报谢,报谢神灵的恩赐。不论弭灾还是祈福,事过之后,农业已获丰收,战争已取得胜利,灾害已经停息,人们就要再一次祭祀神灵,献上供品,表示报答恩惠。从这些祈福目的看,祭祀祈福是古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清朝的皇帝非常重视陵寝祭祀,大多勤于上陵修礼,借以展孝报本。“凡遇大庆典
14、,命礼部诹吉,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百神,并举行谒陵之礼,或遣官致祭,所以答神贶于无穷也。 ”19今天分析,清朝皇帝上陵修礼的心理动机有二:一是宣扬孝道,风世励俗,所谓“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 。二是祈福纳祥,希图祖宗荫佑,江山永固。 有清一代共开辟了盛京祖陵(永陵、福陵、昭陵) 、东陵、西陵三大陵区。入关的十位皇帝,除顺治和宣统两位皇帝未行谒陵礼外,其余八帝均曾至东陵谒陵祈福。据统计,八位皇帝共来东陵 125 次,其中康熙47 次,雍正 8 次,乾隆 26 次,嘉庆 27 次,道光 9 次,咸丰 1 次,同治2 次,光绪 5 次。 这里,摭拾康、乾二帝的部分谒陵祈福史料,用窥全貌:康熙
15、二十年十一月癸亥,上以云南报捷,诣孝陵躬行昭告;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子,上以平定海寇,亲往孝陵祭告;康熙三十五年正月乙酉,上以亲征噶尔丹,谒暂安奉殿、孝陵;康熙六十年二月丁酉,上以御极六十年大庆,诣暂安奉殿、孝陵、孝东陵;乾隆十四年三月甲子,上以金川平定,恭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行礼;乾隆十五年八月庚寅,上以册立皇后礼成,奉皇太后恭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行礼;乾8隆四十一年二月,上以金川荡平,用展告功之礼,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行礼,诣孝贤皇后陵酹酒20。 通过史料可以看出,只要发生关系国家命运的大战争及遇有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如上面提到的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云南报捷) 、收复
16、台湾(平定海寇) 、亲征噶尔丹、御极六十年大庆,以及乾隆帝两次平定金川、册立皇后等发生在康、乾两朝的大事件,皇帝们都不惜奔波数百里,亲至陵寝虔诚地向祖宗神灵祈福,正如乾隆皇帝所言“以展孝忱,以资福佑” 。 清朝皇帝上陵祈福的思想,在其谒陵诗中也表露无遗。如昌瑞山万年统志中辑录的乾隆帝谒陵诗,就充分反映了他祈福的愿望。乾隆十四年三月十三日,乾隆帝以金川归命,起驾谒孝陵、景陵。在燕郊行宫,乾隆欣然命笔,赋五律一首,内有“远服归王化,宗功实式凭”句,认为战争胜利是山陵王气葱郁,列祖笃祜垂庥使然。乾隆二十五年,清廷平定西北大小和卓叛乱,开疆二万里,昔日烽火连天的战场变成了牛羊遍野的乐土。乾隆帝对底定新
17、疆的功绩,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是年二月恭谒孝陵的五律诗中,就写到:“隔岁我来东,朱邱敬告功。衣冠天浩渺,松柏岁青葱。凡此封疆拓,永维庇荫蒙。荩臣皆努力,幸与创时同。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乾隆帝再次恭谒景陵,成五律一首,诗中写到:“开创承先烈,觐扬继后图。灵山永呵护,圣迹仰虚无。路人云霞表,天垂星斗区。伞松万年茂,庇阴视兹乎。 ”在后面的诗注中,他写到:“孝陵隆恩门外,碑亭神路正中有松一株,高仅及寻,荫周十余丈,形如张伞,视其干逾一围,似植立数百年者。是盖上苍眷佑我朝,预培神9树,以拱护桥山,丰茂郁葱,实为国家亿万年景运洪长之征矣。 ”21这首诗将他至东陵祈福纳祥的思想表露得一览无遗。 通过以上
18、史料,我们不难看出,清东陵既是清朝皇帝展孝报本的朝圣地,也是他们眼中祈福纳祥的风水宝地。 四、清东陵建筑中的吉祥题材是 皇家祈福的生动写照 吉祥,亦作吉羊, 庄子人世间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 说文云:“吉,善也;” “祥,福也。 ”唐朝成玄英疏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寓意吉祥的题材和图案古已有之,早在7000 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已出现刻有双头鸟和双凤图案的骨雕,而普遍出现始于三代的青铜器上,至秦汉已是屡见不鲜。在清东陵的 14 座帝、后、妃陵寝中,尤其是在大量的石雕、砖雕和彩画作品里面,就有许多突出表现吉祥题材的建筑元素和装饰,成为展示人们祈福愿望的生动写照。 1
19、、石雕品中的吉祥题材 清东陵建筑中蕴涵的祈福文化,以各帝、后陵寝内的石雕吉祥图案最为典型。清东陵的石雕作品主要有石象生、华表、门坊、拱券桥、殿座栏杆、丹陛石、石碑、石祭台、券脸石等门类。这些石雕中具有吉祥寓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龙凤题材。 礼记礼运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又孔丛子记问中记载:“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里,龙和凤均寓意吉祥。 10清东陵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一个缩影,在它的各类建筑中,龙凤题材理所当然地被大量使用,既突出了皇家的尊贵,又彰显了帝王们祈福纳祥的心理诉求。据统计,清东陵石雕作品中的正龙、行龙、升龙、降龙、坐龙
20、、蹲龙、靠山龙等共计 2587 条,主要雕刻于桥梁、殿座栏杆、华表、石碑、石牌坊、丹陛石、石象生人物和动物的装饰等部位。其中,仅慈禧陵大殿栏杆就雕有升龙、行龙 310 条,真可谓龙的世界。另外,清东陵石雕艺术作品中的凤有 758 只之多,其中石桥 176 只,殿座栏杆567 只,丹陛石 11 只,券脸石 4 只。特别是在景陵皇贵妃园寝享殿前的丹陛石上,雕刻的是“丹凤朝阳” ,内容生动活泼,技法高超,是乾隆早期石雕中的精品。在孝陵大殿栏杆上以及慈禧、慈安陵小碑楼券脸石上,亦雕刻有鸾。凤凰的数量虽远少于龙,但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数字。 二是宗教中的吉祥题材。清代皇帝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在保留其满族宗教信仰萨满教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了佛教、道教。在清东陵中,就有许多富有吉祥寓意的佛教、道教题材石雕,尤其是在各帝、后陵的石五供和乾隆帝裕陵的地宫内,可谓比比皆是。如景陵石祭台上雕刻八卦钟,孝东陵石祭台上雕刻八卦图和太极图,昭西陵石祭台上雕刻八卦炉和属于暗八仙中的葫芦、宝剑、团扇、花篮和阴阳板等。咸丰朝以后修建的定陵、慈禧陵、慈安陵和惠陵,各陵石祭台下枋上均雕有完整的暗八仙图案。以上八卦、太极符号和暗八仙(葫芦、宝剑、团扇、鱼鼓、横笛、阴阳板、荷花、花篮) ,是道教中广泛使用的符号,象征神通广大,是震慑邪恶的利器。 同时,佛教中的八宝在清东陵也大量使用。八宝亦称八吉祥,指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