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58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综述收稿日期:2013-04-3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BCDJ0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53 批面上资助(2013M530964)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2BS048) 。 作者简介:董树彬(1982-) ,男,河北滦南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吉林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创造,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必将

2、做出有益贡献。鉴于此,对已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独特实践,虽然借鉴了西方协商民主的一些研究成果,但主体内容是自己的经验,与西方协商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而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发挥着重大而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3)06-0045-06 一、基于中国知网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文献分析 在中国知网2(http:/)以“协商民主”为篇名进行文献检索,能够显示相关文献 152

3、3 篇(截至 2013 年 2 月 26 日)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所以,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文献分析,放在我国学术界对协商民主研究的大背景下进行显得更有意义。根据年度出版文献的篇数走向、主要数据库的篇数、研究机构的篇数分布、不同学科的篇数分布、文献来源的篇数分布、作者的篇数分布、被引用次数、下载次数等 8 个指标,对 1523 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文献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一)年度出版文献的篇数走向 据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分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最早出现在 1980 年,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中首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一词。

4、之后,伯纳德曼宁和乔舒亚科恩真正赋予协商民主动力。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协商民主理论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罗尔斯、吉登斯、哈贝马斯等人都是协商民主的积极倡导者。而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传入中国,则是在 2001 年哈贝马斯来华讲学期间。此后,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协商民主。2003 年,俞可平发表的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较早介绍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这才真正引起我国学术界对于协商民主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捧。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对“协商民主”进行文献检索,文献的逐年分布同我们的结论高度吻合。2003 年之前,能够检索到 7 篇协商民主论文,但是这些论文所谈及的协商民主,在内涵上基本等同于协商政治。自

5、2003 年发表的协商民主论文,开始赋予中国协商民主以西方协商民主的3内涵,这是因为中国学者找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西方协商民主的契合点。自 2006 年俞可平主编的一套协商民主译丛出版后,协商民主理论成为学术研究热点问题,每年都有上百篇有关协商民主研究的文献出版。通过图 1 可以清楚地显示 2003 年和 2006 年这两个重要节点。 图 1 年度出版文献的篇数走向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在国内再次掀起了协商民主研究的巨大热潮。由于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通过中国知网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这一趋势,但是截至 2013 年前两个月就能够检索到 42 篇

6、协商民主文献,这种研究热潮可见一斑。 (二)主要数据库的篇数 分析年度篇数走向后,接下来对 1523 篇文献所归属的主要数据库进行统计,具体如图 1 所示。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到 998篇学术论文,占协商民主文献综述的 65.6%,比例最高;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有 345 篇文章,占 22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100 篇相关硕士论文,占 6.6%;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有 31 篇会议论文,占 2.0%;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有 12 篇以协商民主为选题的博士论文,占 0.8%。另外,其他的数据库还有 37 篇协商民主论文。通过中国知网对 1523 篇

7、有关协商民主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期刊和报纸是主要来源之一。 (三)研究机构的篇数分布 我们对发表 1523 篇协商民主文献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其中,吉林大学共计发表协商民主文献 41 篇,是国内发表协商民主文献最多的研究4机构,之后,南京大学发表 31 篇,具体如图 2 所示。而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翻译和介绍到我国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中央编译局,也发表了 13 篇协商民主文献。 图 2 研究机构篇数分布 (四)不同学科的篇数分布 我们对 1523 篇协商民主文献的学科分布进行统计(参见图 3) ,发现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学科发表协商民主文献最多,有 1048 篇,占文献总量的 68.8%;政治学学科有

8、 199 篇;政党及群众组织学科有 115 篇;中国共产党学科仅有 57 篇。除了这些学科外,其他学科仅有 47 篇协商民主文献,占 3.1%。实际上,排名前 5 位的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政治学、政党及群众组织、中国共产党、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等 5 个学科都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这说明协商民主最主要是集中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进行研究的。 (五)文献来源的篇数分布 我们对 1523 篇协商民主文献中发表文献篇数相对较多的报刊进行了统计, 人民政协报发表的协商民主文献最多,达到 76 篇之多, 中国政协理论研究发表 39 篇,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发表 26 篇, 学习时报发表 24 篇, 人民日报

9、发表 18 篇。由此可见,报纸类的人民政协报 、 学习时报 、 人民日报和杂志类的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是宣传和研究协商民主成果的重要阵地。 图 3 不同学科的篇数分布 (六)作者的篇数分布 为了明晰我国学者对于协商民主研究的持续关注程度和研究效果,我们对作者发表协商民主文献的篇数进行了统计。统计发现,辽宁师范5大学的高勇泽发表协商民主文献共计 14 篇,紧随其后的是陈家刚发表 13篇,齐卫平和戴激涛各发表 12 篇,童庆平发表 10 篇。这说明我国部分学者一直长期从事协商民主研究,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 (七)被引用次数 在分析不同作者发表协商民主文献的篇数的基础上,为

10、了更好地明确协商民主文献的社会影响程度,我们又对中国知网 1523 篇协商民主文献的被引用次数进行了统计。统计发现,陈家刚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发表的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被引用次数高达 272 次,并且陈家刚的另一篇协商民主引论也被引用高达 252 次。被引用次数排名第 3 位的是陈剩勇的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 ,瓦拉德兹和何莉的协商民主被引用 172 次,朱勤军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协商民主探析被引用 148 次。这意味着,在 1523 篇协商民主文献中,这几篇文章是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学术文献,为其他学者从事协商民主研究奠定了知识基础。 (八)下载次数 同被引用次数紧密相关是下载次数,如果说

11、被引用次数证明了这篇文献的社会影响,那么下载次数就说明这篇文献的社会关注程度。通过对 1523 篇协商民主文献做进一步统计,发现马奔的博士学位论文协商民主问题研究下载次数最高,总计被下载 2504 次。下载排名前 5 位的文献中,有三篇文献是博士学位论文。这就说明,从事协商民主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对于协商民主理论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研究现状 尽管社会主义协商民6主制度在党的十八大才首次正式提出,但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协商民主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实现形式、主要渠道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为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协

12、商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不仅如此,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后,我国学术界对这一全新概括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独特实践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后,贾庆林在参加北京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 , “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一届政协的成功召开是协商的结果,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与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协商,已经形成一种制度。目前,协商民

13、主已经广泛渗透到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而且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1这就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伟大创造。毋庸置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就是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独特实践。 在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刘佳义在界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时,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除了具备协商民主的一般含义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协商民主的特殊规定性,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7的发展。 ”2(p.204)通过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初步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

14、的轮廓有了清楚的印象。由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党的十八大上第一次正式提出,所以刘佳义在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所给出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定义,还有诸多值得商榷和推敲的地方。但是,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展开全面而系统研究之际,能够有这样一个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初步界定,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际上,早在十八大召开前,学术界就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例如,李君如在接受人民日报关于“协商民主”问题采访时指出:“应该讲,协商民主并不是现在创造出来的,而是我们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提炼、概括和总结。追根溯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重视协商民主,能够创造出人民政协这样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

15、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也紧密相连。 ”3又如,庄聪生在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认为:“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创立和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丰富和发展的结晶;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创造性继承的产物;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 ”4再如,齐卫平撰文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内生源简论指出:“协商民主不是舶来品,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紧密相结合,独立探索民主道路和建构民主制度的创造性成果。在近代中国,选举

16、民主没有生长起来,8协商民主则得到较快的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国情的特殊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政党联盟的反专制斗争形式,构成协商民主生长的社会资源、理论资源和组织资源。中国的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特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 由此可见,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就是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独特实践。这为我们进一步更好地理解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西方协商民主具有本质不同 要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就需要明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西方协商民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

17、系。对此,李君如认为, “协商民主”这个概念,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一些学者提出的概念,他们意识到选举民主存在不足,好多问题解决不了,便提出要推动协商民主,重视公民对话。我们在研究民主的实现形式时,注意到民主研究的这一最新进展及其成果。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在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时,只是借鉴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主体内容是我们自己的经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本质上也是对话和协商,但具有中国特色。而且严格地讲,西方在这个问题上还仅是理论讨论范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已通过人民政协在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这就充分说明,尽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协商民主的研究成

18、果,包括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主体内容是自己的经验。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西方协商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西方协商民主中的“协商” (Deliberation) ,从词义上看,实际包9含着“慎思” (Consideration)和“讨论” (Discussion)两个方面的含义, “协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适当讨论之后,个人依据其学识和良知在对相关证据和辩论进行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决定支持某一集体行动的过程。它不仅反对不假思索的决策,更反对为了个人或团体利益而进行讨价还价。从这一意义上讲,Deliberation(或 Deliberative)这个单词在此前的译著中,多被翻译成“审议”或“

19、慎议” ,意为“审慎地讨论” ,这基本上符合“协商”两个方面的含义。但自 2001 年陈家刚将其翻译成“协商民主”之后, “协商”的译法开始流行起来,而误解也就开始产生。与之相对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行的翻译一直是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CPPCC) 。Consultation(或 Consultative)意为咨询,这符合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政治安排中的实际角色和作用,但咨询与西方“协商”民主的理念明显不同。另外,西方的“协商”民主更多的是一种理想追求,属于价值层面的信念;而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明显为实际运行的

20、制度安排,属于经验层面的设计。因此,协商民主中的“协商”并不同于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中的“协商”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制度安排中同样包含了一些协商民主所追求的理想因素,正因如此,才有利用中国政治的本土资源和按照中国的政治习惯,将“审议”(Deliberative)翻译成协商的事情6。实际上,官方对于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译法为“Improving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nsultative Democracy”。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强调的是“Consultative Democracy”,而西方协商民主强调的10

21、“Deliberative Democracy”,这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民主形式。 俞可平认为,协商民主,简单地说,就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协商民主是建立在发达的代议民主和多数民主之上的,它是对西方的代议民主、多数民主和远程民主的一种完善和超越。离开这样一个前提去看待协商民主,就可能会偏离历史的真实。换言之,协商民主不是一种孤立的理论或实践,它深深植根于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现实。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7。陈家刚也指出,20 世纪后期,西方政治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协商民主是公共协商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对话、讨论、审视各

22、种相关理由而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一种治理形式。协商民主不是民主模式的创新,而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其理论渊源是自由主义和批判理论。在现代社会中,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决策合法化,培育公民美德,平衡自由主义的局限,以及控制官僚自由裁量权。但是,协商民主的实践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8。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西方协商民主具有本质不同。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 纵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协商民主同选举民主相结合来进行理论阐释,并且学术界也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两种重要形式展开研究。 江泽民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