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盛,出版有责.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81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兴盛,出版有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兴盛,出版有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兴盛,出版有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兴盛,出版有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兴盛,出版有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化兴盛,出版有责摘要出版的根本功能是为民族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兴盛,出版有责。中国出版业为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精神写下了辉煌篇章。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要更加自觉、更加充分地发挥出版业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文化建设 出版业 十八大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出版业在文化建设中有特殊优势和特殊责任,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要更加自觉、更加充分地履行出版业的责任,发挥出版业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特殊作用。 一、出版的根本功能是为民族文化建设服务 中华文化是中

2、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在世界上曾经长期居于物质文化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过特殊重大贡献。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有“两个唯一” ,第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的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国家;第二,中国也是唯一的历经数千年沧桑而始终保持国家统一大势和疆域基本稳定的大国。其他所有古文明都出现了大的断裂,或者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连续性,只有中国文明生生不息,传承不衰。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若干大帝国,如马其顿帝国、贵霜帝国、2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拿破仑帝国、不列颠帝国,后来都土崩瓦解了。中国大禹时万国,商时三千余国,周初 1 800 余国,春秋 1 200 余国,战国七国,公元前 221 年秦

3、统一,从此虽然也有过短暂的分裂,但总是很快地被更大规模的统一所替代。在各个时期,统一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这“两个唯一”同时存在于中国是互为因果的,反映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特性。如果没有中华文化的维系作用,很难想象多民族的中国能历经五千年风雨而依然保持疆域的基本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大势,很难想象遍布世界的几千万炎黄子孙对祖国有这样强大的向心力,今天海峡两岸的局势也会更加复杂。有一首两岸四地同胞都爱唱的歌叫把根留住 ,根就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采众长、各个民族共同创造并一致认同的中华文化。至于说“血浓于水” ,水是台湾海峡,血就是流在两岸同胞血管中的共同的传统文化。 所以,说到出版的根本功能,就是为

4、民族文化建设服务,出版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服务,具体是通过为文化服务来实现的。离开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弘扬,离开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出版没有价值,也不可能获得发展。 二、中国出版业为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精神写下了辉煌篇章 时光匆匆,文化不朽。在人类所开发和利用的各种力量中,文化力是最深厚、最强大也是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力强大的奥秘在于“传”字。文化产品横向可以跨越空间传播,竖向可以穿越时间传承,从而,一个人的思想可以变成千百人、千万人乃至亿万人的思想,一代人的思想可3以变成几代、十几代、几十代人的思想。正是这种特有的“传播”和“传承”效应,使文明的力量不可战胜、不可磨灭。没有

5、这个“传”字,文化所蕴含的力量不可能发挥和延续。也因此,作为为传播和传承提供主要载体的出版业和编辑工作,在民族文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有着特殊作用和特殊优势。编辑工作者就是传递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火炬的人。一部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出版史。在科技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尤为直接和明显,回顾一下 500 年的近现代科技史,就会发现,科技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往往是以某一新著作的出版作为标志,科技发展的许多新阶段是以出版物作为里程碑来划分的。 与崇尚读书的传统相关联,中国有特别悠久和卓越的编辑出版传统。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代表性贡献四大发明,有两项(造纸术和活字印刷)与出版直接有关绝非偶然。中国之所以拥有世界上的“

6、两个唯一” ,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中国文化重视编辑出版的传统。拿第一个“唯一”来说,世界学者公认的文明发展连续性的标志有两个,一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 ,二是学术传统尤其是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这两项都与出版有关。论文字,中国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线索清晰,一脉相承。论历史记载,从尚书 、 春秋 、左传 、 国语 、 战国策到二十四史,首尾相接,一线贯穿, 史记以后,每朝每代都有纪传体断代正史,五千年的历史,都有文字记载。从共和元年(公元前 841 年)起,直到清朝,2 800 多年中,中国史书的

7、历史纪年从未中断。这在世界各国是绝无仅有的。黑格尔就钦佩地说过,4中国人是特别重视记录历史的民族。对比之下,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字公元前就被人遗忘,由于缺乏传世的历史著作,历史也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只留下了金字塔之类的遗迹和若干传说。古印度河流域和古希腊的克里特文字也早被遗忘,至今尚未解读成功,整个爱琴文明只是在荷马史诗之类的希腊古籍中留下了某些片断的神话传说。在玄奘取经的七世纪,印度的文献都还著录在贝叶上,佛教创立于印度,但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比尼,印度最大寺院那烂陀的所在地,都是依靠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 ,在 19 世纪才发现的。欧洲人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只能在莎草纸和羊皮卷上记事,造

8、纸术和活字印刷这两项发明经阿拉伯人分别在 12 世纪和 14 世纪传入欧洲,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重要条件。 而设想没有出版业,没有编辑工作,文字的承继和发展,典籍的形成和流传都将无从谈起。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的典籍,其数量之多和水平之高都堪称世界之最。从先秦开始,中国的许多思想家、文学家都曾献身于编辑工作。孔夫子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位名编辑。刘向父子、司马光、解缙、纪晓岚都是编辑巨匠,近现代许多文化大师都有过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践中,出版人应当全面总结祖国编辑出版业的光荣传统和丰富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造中国出

9、版业的新辉煌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出版载体经历了多次重大更新,但出版业与文化之间的基本关系,即出版是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变。相反,5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出版业为人类文明服务的职能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强大。可以说,出版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 当今的民族和世界大局,使文化建设具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的意义。经济可以全球化,文化不能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古老国家的重大课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要以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但不能仅仅以经济指标翻番作为标志,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必须

10、有强大的现代化出版业。出版业已有的发展还只是序幕。 说到出版业的新发展,有三点应特别强调。 1. 当今中国出版人应当有更高的文化自觉 一个出版单位之所以被人们记住,之所以留下足迹,说到底,不是因为它挖到了一座金山或者银山,而是因为它贡献了站得住、留得下的出版物。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出版单位的文化追求要更加自觉。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有句被无数炎黄子孙传诵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天出版人应该说:文化兴盛,出版有责。如果一家出版社没有尽到对祖国对民族的文化责任,是根本的失职。 出版行业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最深刻、关键的阶段,绝大多数出版社已经转为企业。在更全面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尤其要

11、牢记把对民族的文化贡献作为主要目标,在不忽视“文化快餐” 、 “浅阅读”的同时,要重点贡献五类出版物:原创性出版物;能够成为国家文化骨干工程项目的出版物;反映当今时代精神、能传之后代的出版物;与当代科技最新6成果相联系的出版物;能代表中华文化形象“走出去” 、为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出版物。 为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一定要守住我们文明传承的 DNA,又要高度重视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才能真正地继承。正因为历史特别悠久,遗产特别丰厚,更要重视与时俱进,更要有危机意识,一些文明古国“两烂” (“古代很灿烂,当代很破烂” )的教训非常值得汲取。中国的每一个时代都把特有的文化高峰留给了历史(如有楚辞

12、、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置身于今天这一传播手段空前发达、各国文化交流空前广泛的时代,出版人更应当志存高远,力促创新,推出更多只有本时代才有的精品佳作,服务当代,传向世界,并惠及后人。 2. 进一步建立“大媒体”理念,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一切可能,创新出版手段 当今媒体日趋丰富多样,对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利用,走“大媒体”的道路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既然文化力的奥秘在于“传”字,所以,文化力是和传播力成正比的。而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人类文明史,就会看到一个基本事实:文化产品的传播力与传播工具的科技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出版载体从青铜器、帛书、竹简、贝叶、莎草纸、羊皮发展到纸质印刷品

13、,再到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每一次重大更新,都给传播力插上了更加有力的翅膀,甚至以传播工具的变革为标志划出了人类思想史的新阶段。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部出版史或传播史就是一部科技史。 更要看到,今天,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的迅猛发展,所带来7的,不简单是传统传播功能的延长和扩大,而是传播途径和传播载体的革命性变化。其影响比以往几次出版手段的变革可能更加巨大。纸质出版物毫无疑问地将长久地拥有广大的读者,但是,数字出版代表着出版业的方向和未来,已是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使用过网络搜索引擎的人,都体会过什么叫海量资源和极速检索。使用过各种类型移动终端阅读器的人,对什么是便携式阅读及其巨大的

14、好处自有强烈的感受。以PDA、3G、TD、电子纸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出版业态,由于具有方便、快捷、互动和内容海量、服务高度个性化以及低碳环保等优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汹涌大潮,改变着亿万人的阅读生活。在大陆,就阅读可以说三句话。第一,在争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段,中华民族悠久的阅读传统将获得空前的弘扬和提升;第二,新世纪阅读的最大特点是全民阅读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的群体都要加强阅读,也都有权利从阅读中获得更多文化营养和更好文化享受;第三,全民阅读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全媒体阅读。现在已经有数以千万计而且数量正在继续扩大的读者,只通过数字出版物获取信息;传统形态出版物的读者,也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同时兼读数

15、字出版物。不列颠百科停止纸质出版,是世界范围内的突出事例。据中国出版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国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2009 年,我国 1870 周岁识字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报刊时间为 50.12分钟,上网阅读和手机阅读为人均 40.15 分钟,两者的差距已不到 20%,由于新媒体出版业正在以远远高于传统出版业的速度发展(2009 年图书业增长 25%,新媒体出版增长 42%) ,这一差距还在加速缩小。工信部2013 年 2 月 25 日发布数据,截至 2013 年 1 月底,我国手机用户达 11.28亿户,移动通信普及率已达 83%;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3 年 1 月15 日发布的第

16、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 2012 年12 月底,我国网民已达 5.64 亿人,有 8 个省市超过一半常住居民转化为网民,其中手机网民已达 4.2 亿人(也就是说,超过 7 成的网民用手机上网) 。数字阅读的天地可说无限广阔。中国移动公司经营的手机阅读业务从 2011 年 9 月起在 8 省试运行,用户已突破 1 200 万户,已经有 93本书的下载和点击量超过 1 000 万次,最畅销的一种书达到了 2.3 亿次,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开始。 出版人历来是人类文明新成果的宣传者和新传播方式的促进者。面对传播工具如此巨大的变革,不单要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更要转变理念,满怀激情,站

17、到潮流前头主动设计和引领,而不是被动适应,更不能因为缺乏起码的敏感和远见而被边缘化。在继续做好纸质出版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利用网络,以及手机、手持阅读器等各种移动终端,最大幅度地扩大出版成果的覆盖面,缩小各种载体传播的时间差,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阅读服务,同时不断拓宽编辑出版业的发展空间。 3. 加强编辑工作和编辑学研究,加强编辑人才培养和编辑人才学研究 文化产品的生命在于质量,而作为内容产品,出版物的质量首先是内容质量。因而,决定内容质量的编辑工作是出版活动的中心环节,无论科技发展还是文化体制改革,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编辑工作的这一地位。在国家和民族对文化产品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

18、编辑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因而,要加强编辑学研究,在研究成果指导下,严格编9辑规范,强化编辑质量保障体系,纠正部分出版单位中出现的急功近利、违背规程、出版物编辑含量下降、差错增多的现象。 文化的兴盛必须以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作为条件,也应当以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作为标志。出版业是需要人才而且能够造就人才的行业,编辑出版业是对从业者品格和素质要求都很高的事业。为此,不仅要加强对编辑理论、编辑史和编辑实务的研究,还要特别加强对编辑人才学的研究,包括对优秀编辑人物实践和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对总编辑、主编工作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强化编辑职业资格制度,并组织编辑出版包括编辑家在内的出版家传记系列,就是相关的一部分措施。 我们期待编辑出版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