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02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的内涵界定、意义探究、现状描述、现实根源及应对策略等方面。食品安全的研究关系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及民生安定,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隐忧繁多,其症结主要在于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管理监测不力、消费者安全意识不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强化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者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防范体系与机制。为了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与前瞻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加大对企业伦理道德的研究,深入探讨消费者行为分析,加大食品安全危机公关、食品安全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在

2、深化国际绿色营销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营销道路。 关键词:食品安全;伦理道德;绿色营销;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416.82;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3-0046-07 从福寿螺致病事件到肯德基苏丹红事件,从安徽埠阳的大头婴儿事件到 2008 年吵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食品安全的丑闻层出不穷。面对如此危机四伏的食品行业,消费者对其忧心忡忡乃至缺失信心。不容否认,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普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基于现实,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也显得更为紧迫。本文通2过梳理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以期为

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有所裨益。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食品安全内涵的科学界定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任务是正确把握食品安全的科学内涵,它是一切工作的源头和出发点,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不同研究。刘宏伟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食品安全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狭义的食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对供人们直接食用的各种食品的营养、质量卫生、检验、价格、市场供应等诸多方面能否满足社会运转和消费者正常生活需要程度的衡量;广义是指一个国家对可供人们直接食用的食品和各种原料性食品的生产、储存、加工、保鲜、营养、质量、检疫、卫生、价格、库存、市场等诸多方面能保证社会正常运转和消费者需求程度的衡量1

4、。李晓安、钱星则通过举例说明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是不一样的,比如吃一样的食物,表面有细菌导致人体生病和食物本身有毒导致人体生病,最终寻求的依据是不一样的;由此得出:食品安全是指包括食品的原料、添加剂以及与食品生产过程相关的用具的安全;而食品卫生仅指食品中的细菌标准是否达到相关法律的要求2 。 由此可见,在科学界定食品安全内涵时,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是两个最为接近并容易混淆的概念,不能科学界定食品安全的范畴就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泛化及其解决措施的不力乃至无效。 (二)食品安全研究的意义探究 从文献分析得出,食品安全的研究意义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 3一是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按照许辉的说法,随着

5、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社区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由此可见,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食品的安全、卫生和必要营养是食品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自然成为了关系人体身体健康和国民昌盛的头等大事。二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性。王中亮认为其危害主要有四点,即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制约食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影响我国外贸出口4。葛晓春则从其危害中直接提出了食品危机的概念,所谓食品危机是指因食品数量和质量对人

6、群、组织、社会和国家产生的重大危害事件。同时,葛晓春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不可预知的食品危机和人为食品危机;根据其存在形态,将其分为显性食品危机和隐性食品危机;根据其种类,将其分为物理性质食品危机、化学性食品危机和生物性食品危机: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四级,即:级(特别严重) 、级(严重) 、级(较重) 、级(一般) ,并指出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非线性、敏感性等特征5。 三是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性。王志振从经济角度出发,认为食品安全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大计6;刘宏伟则从政治、经济、社会多个角度阐释食品安全的相关性,认为其既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又关系到我国外贸的发展以及农产品

7、的国际声誉等1。 4不难看出,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系统问题,其重要性、危害性以及相关性等特征的演变都直接维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以及民生安定,探究食品安全问题本身不是一个学科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三)食品安全现状的概况描述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存在各种复杂现象,因此不同学者对其描述呈现纷繁芜杂的局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雷方华从六个方面比较全面准确地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概括起来主要有:产业起点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污染严重、重金属和水污染日趋严重、食品企业违规生产加工食品、少数不法分子参加制假以及

8、无证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同时指出,我国当前传统工艺制作食品也暴露了不少问题7。许辉则在和雷方华有重合的基础上,揭示了食品安全存在的另外两个问题: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新出现的生物技术产品以及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3。 (四)食品安全隐患的现实根源 对于食品安全的隐患问题,众多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而这些研究中以政府角度出发的居多。李晓安、钱星认为,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症结所在是法制建设存在着突出问题:第一,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整,食品安全保障制度还存有空白,现有法律法规难以概括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第二,管理监测职责不够清晰,管理监测主体过多且混乱;第三,现行法律对相应违法行为所规

9、定的行政处罚缺乏相应的力度,法律救济制度运行成本过高2。王中亮认为,食品安全问5题凸现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足和缺乏,反映了监管体系目前存在的诸多弊端,主要有: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多头监管,无法形成合力;处罚不力,难以根治违法之本4;肖平辉、阎志刚同样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出在行政管理上,认为其主因是食品监管部门多而杂造成的8。周杰红、姜励卿则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和探讨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态度、知识和行为的特征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互动联系,研究影响消费者态度、行为等决定因素9。 总体而言,上述研究从不同层面给食品安全的隐患带来了一定的解决方案,但并未引起食品安全全新的变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上述

10、研究多半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生活中缺乏针对性与操作性;另一方面是上述研究的视角比较单一,而且侧重于对政府的政策研究而忽略对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乃至媒体行为的研究。事实上,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安全意识、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公众与媒体的危机公关非常重要,只有将政府、企业、消费者和媒体四者相结合,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作用于食品安全,才能从根本上促使食品安全有一个根本的改观。 (五)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是本研究的重中之重,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王中亮主张,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科学构建并完善五大体系,即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和

11、监测体系、创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及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监测、预警体系4。李晓安、钱星主张,防范食品安全隐患应建立政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社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的机制2。6雷方华建议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综合保障能力7;刘宏伟主张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体系1;许建军、周若兰则从美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研究中得出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启示,并对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若干参考性意见10。 不难看出,以上策略的提出均是从政府角度出发的,这体现了政府作为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宏观调控作用。同样,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食品安全上也起着同等重要的作

12、用。江应松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现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层不成熟、食品安全管理人才匮乏造成的,因此对食品行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11;任渝婉则认为应加强食品行业者的伦理道德建设12。事实上,食品安全管理绝不仅仅是食品供应者或者政府相关机构的职责,食品消费者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邱重直、杨焱通过对食品安全的消费行为分析,将消费者分为漠然形、实惠型、理智型和鉴定型四种类型,并提倡注重媒体信息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推动科学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形成13。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有学者指出,在强化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者相结合的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的重点是:要完善一部法律,即食品安全法 ;把好两个关口

13、,即生产加工关和市场准入关;增强三个意识,即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诚信意识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4。 二、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绿色壁垒愈演愈烈,同时食品危机的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下乃至今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有关7食品安全的研究在逐步增强。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今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七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加大对企业伦理道德的研究;深入探讨消费者行为研究;加大食品安全危机公关研究;加强食品安全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深化国际绿色营销研究以及探讨中国特色的绿色营

14、销道路。 (一)加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构建的研究 纵观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现状,由食品卫生法为主导, 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 、 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数部单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传染病防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构成的集合法群形态,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框架的现状3。不得不承认,其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存在着诸如“角色不清” 、 “权限不清” 、 “定义不清”等众多弊病。因此,要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 李晓安、钱星认为,要完善这一体系,必须在食品安全法的基本法律框架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

15、规和规章等的配套,建立若干具体完整的法律制度,且这些制度应着力于食品安全监督、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服务(检测、鉴定)等方面2。王中亮主张重新制定一部食品安全法 ,对包括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食用消费各环节,即从农用到餐桌整个过程实施调节和规范;并且以这部法律为核心,建设多层次分门类的各种法律的法规配套组合,囊括立法、执法、监管、行政处罚以及刑罚的综合性法律体系4。雷方华8主张以统一性和完整性为立法原则,本着降低执法成本和守法成本、加大违法成本的要求,进行科学理性的基本制度的设计,构建覆盖和规范整个食品链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7。刘宏伟则从国际出发,认为我国需积极开展对外交

16、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制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次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1。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其必将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对企业伦理道德的研究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其重要原因在于部分企业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短期、微观的经济效益,忽视市场需求的变化及企业的发展前景。茅于轼先生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提出应该构建一种“自利但不损人” 、 “诚实、敬业、守信”的市场

17、经济道德底线,在“民以食为天”这个中国传统饮食观念下,我们更应该发挥道德规范作用,构筑坚强的道德支撑,将“利己但不损人”作为道德准则来限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14123。陈杰认为,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坚持自律和生态伦理原则;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全面性,包括对健康安全、无害产品的需求,对美好生存环境的需求,对安全、无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需求以及对和谐社会关系的需求15。袁武林认为,企业应将绿色文化作为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绿色文化的建设9中,企业目标与环境目标相融合,企业营销理念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同时,更要在企业内部培养员工的绿色理念

18、,建立绿色管理制度,形成人人具有绿色理念,人人宣传绿色理念的绿色文化氛围16。王奇、秦效宏则认为,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承担起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职责,通过法律法规的建设、行政机构的管理、奖惩机制的设置等多项措施促使企业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保证食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17。综述而言,目前对于此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尤其是在现代文化的大力冲击下,更应该加强对于伦理道德的研究,并且应更多地从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等多角度进行研究。 (三)深入探讨消费者心理行为的研究 浙江大学周洁洪、江励卿认为,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管理过程的最终目标指向,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所体现的态度与消费者倾

19、向会对政府和食品行业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而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态度也决定着食品安全的效用程度9美国食品市场研究机构在 1996 年的消费者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态度处于变化之中,且男性消费者比女性消费者更容易采取风险行为,其风险偏好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而增加。Brewer 等研究表明,有六种主要因素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化学因素(例如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 ) 、健康因素(营养平衡性等) 、污染因素(微生物污染) 、政策因素(食品检验和标签管理)等。 但是,国内在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王向阳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阶

20、10段,并对此作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分析18。周静、周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消费者选择绿色食品的原因各不相同:出于“营养价值高于普通食品”考虑的占 11%;出于“保护环境”的占 19%;出于“性价比”的占 11%;出于“其他原因”的占 6%;其中最高的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占 54%19。黎建新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消费者绿色购买的因素有:价值观、环保态度、环境生态知识、人口统计变量、生活方式等,并得出了开发绿色产品的启示20。邱重植、杨焱的研究表明,食品信息对称是影响食品安全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对于安全食品的价格支付意愿往往会根据自身情况全面衡量效用最大化13。而戴春山则从博弈论角度出发

21、,通过建立消费者策略与企业生产策略模型,研究消费者购买欲对企业生产产生的理想状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1。由此观之,关于食品安全领域中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今后应多加强对某种具体食品的实证研究;加强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研究;加强消费者风险意识研究以及其支付意愿的研究。另外,在研究方法上要学会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及思路,例如结合分析法、假设评价法和实验拍卖法等,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国情与实践相结合。 (四)深化食品安全危机公关的研究 近年来,从苏丹红一号、劣质奶粉、有毒大米、孔雀石绿到毒豆奶、毒饺子、毒奶粉事件,我国食品安全危机不断。因此,食品安全亟需加大对公关危机的研究。 关于危机管理的具体程序,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三阶段模型、芬克的四阶段模型和米特若夫的五阶段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