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价值诉求与动力机制摘要: 我国社区学院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确定其应然的价值诉求,对于加快社区学院发展、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以及创建学习型社区具有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作用。我国社区学院应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教育资源、教育机制、社区建设、终身学习等方面彰显其价值诉求,并构建相应的动力机制,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期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社区学院;价值诉求;动力机制;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型社区 中图分类号:G5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1-0031-005 社区学院发展的价值诉求是其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的把握与诠释,是自身逻辑与
2、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目前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和动态变化的教育环境,使社区学院的发展面临诸多的矛盾冲突和挑战制衡,迫切需要确定其应然的价值诉求,明晰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加快社区学院发展、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以及创建学习型社区具有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作用。 一、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诞生基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使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同时科2技的日新月异使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既有技术理论知识又有现场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应对经济全球性竞争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区域经济的崛起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区域竞争成为国际竞争
3、的主流,区域的形象也将超越大企业形象并在全球化国际分工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区域化特点十分明显的中国经济必然呼唤教育的区域化、个性化和人才结构的多元化。由于区域高等教育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了“动力源”的支撑作用,因此可以说,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综合需求,而要满足这个需求,个性化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只有通过个性化发展,区域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和经济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地方政府发展区域高等教育的愿望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地方政府发展区域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充分的激发和
4、鼓励,这样就为社区学院的创建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终身学习理论提供了思想指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始被导入并逐渐得到推广,并最终作为一项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原则。与此同时,我国的终身教育法制化的进程也在稳步推进。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相继制定了教师法 (1993 年) 、 教育法 (1995 年) , 职业教育法 (1996 年) 、 高等教育法 (1998 年)和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2 年):尤其在教育法的第 1 条、第 11 条3和第
5、 19 条中,明确规定了现代中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终身教育的制度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1999 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两个国家层面的文件,对终身教育在我国开展的目标和要求作出了政策层面的明确规定。终身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保持较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是终身教育能够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一现代教育思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播已经深入人心。终身学习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人们求生存、求发展、追求自身完善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终身学习也必将成为创造新人类、创造新世界的伟大社会
6、实践活动。社区学院正是在终身学习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酝酿而生的新型教育发展形态,社区学院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充分实践了“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时代的宗旨。 (三)社区功能强化提供了实践平台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推进,我国城镇居民角色也正逐步地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社区人”转变,城镇单位的功能和角色也处于不断变换之中。伴随体制改革涌现出大量如外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自由职业者和外来务工人员等非传统单位的人员群体,他们的社会管理归属社区,这样社区的教育、文化等服务功能就必须加强。因此,在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谋求互动和谐的历史状态下,社区学院便成为社区功
7、能强化的重要体现。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出迫切需要 4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但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供给仍不能满足广大社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在此种情境下,作为我国社会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立交桥的社区学院教育应运而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生力量。社区学院能够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方便灵活、费用低廉的高等教育,有效提高区域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的,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素质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体现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进步的成果。 (五)电大模式实践提供了成功经验 近年来,广州、青岛、宁波等城市在原
8、有电大的基础上建成市级社区大学,并在所属的各区、市电大分校推广这种模式,建立起相应的区、市社区学院或社区学校。目前,这种依托原有电大资源创建的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崭露头角,成为建设社区学院成功的范例。电大具备进行各层次的学历教育和短期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它还拥有举办各种层次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教学实验和实践基地,并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能胜任日常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电大模式的社区学院具有以下特点:办学学制的灵活性、办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总之,电大这种教育资源整合模式为创建和发展社区学院提供了成功的范式和有益的探索。 二、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价值诉求 (一)经济发展的
9、呼唤与回应 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必然联系。生产5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发展规律和速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影响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入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入手。 ”1教育的发展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教育能把作为潜在的生产力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被劳动者掌握的现实的生产力,教育还可以生产出新的生产力和科学知识。因此,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重点,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前提,教育和经济应是一种在发展过程中寻求动态平衡和逐渐互生的状态。 我国自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现代的“企业制度、
10、劳动就业制度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各行业的结构变化更是十分突出。其中,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及发展,使我国现有教育结构发展的现状难以适应”2。教育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它们关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结构在此种结构中起着制约教育结构的作用,而教育结构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且为其服务。同时,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结构,使经济结构与教育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得以协调发展,最终促成我国的经济和文教事业的和谐发展。社区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社区学院能够优化我国传统教育体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二)社会进步的要求与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11、社会结构的最根本的变化是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变,这一历史的必然现象表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促成农村社会结构6发生变迁,并推动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这种工业化进程导致农村原同质均等的社会结构发生剧烈的分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体发展的追求逐步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由依赖到自主转变。 “人的生命通过实践性的生命活动和历史性的生成过程,实现着人类自由自觉的生命本性和每个人丰富完善的自由个性。 ”3这也是主体人的内在自由(人的全面发展)和外在自由的互化、生成和展开的过程。而人的充分、全面且自主的发展,是人的本性之一,也是
12、人的终身发展目标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要求。社区教育实质是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并最终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发展的需要。社区学院在社区内满足人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多种教育需要,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提供环境与必要条件。 (三)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在我国教育资源中社区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呈现分立和非一体化的格局。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利用必须讲求效益,而讲求效益就必须对资源进行整合。因此,要通过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社区教育资源挖掘和开发的力度,积极鼓励和吸纳现有的和潜在的教育资源投入到社区教育中来,对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必须进行合理的
13、配置和积极的协调。可由政府牵头,建立具有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功能的社区学院,制定支持社区各种教育资源向社区学院开放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建立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合理的资源配置制度和积极的协调机制,以充分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 7(四)教育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当前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的形成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区域经济落后状况导致其地域内的教育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而此问题只能通过各地域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才能逐步得到解决。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将教育对象看作一种实体,把一系列既定事实的属性视为其本性,而没有将他们本身存有的可能性筹划置于我们的
14、视野之中,但主体人的存在“从不满足周围现实,始终渴望打破他之此时此地如此存在的界限,不断追求超越环绕他的现实其中包括他自己当下的现实”4。因此,倡导社会成人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有机融合的社区学院教育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而长期存在的制度性因素导致不平等,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平衡和教育政策的不公平。政府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不同或偏差,常会导致现实中的教育状况不公平的加剧,因而,认识和调整这一因制度性原因形成的教育不公平状态,通过教育机制的改革完善和政策调整来逐步地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增进社会公平,应是我们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 (五)社区建设的探寻与型塑 在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
15、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社会组织形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1991 年,我国社区建设由民政部发起并试点、推广。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8量的过程。5在政府给予社区建设极大的关注和强有力的支持下,我国现代城乡社区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全球建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而我们要建设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创建学习型社区,因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这就要求我们以大教育概念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16、。以社区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学院,正是大教育概念的集中体现,它是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有效途径。 (六)终身学习的应然与匹配 作为一种未完成的、非特定化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存在物,主体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在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做出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6。这种未确定性使人不满足于其实然的存在状态,而要创造出一种应然的存在状态。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7。人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动态地生成自身,使自己成为一种“类存在” 、自由的存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
17、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指出:“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社区学院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人的一生发展学习需要的满足,从优化教育资源入手,面向社区全体居民,提供时时能学、人人能学的环境与资源,社区学院的产生是对终身学习思潮的回应与满足。 三、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动力机制 9(一)政府引导提供环境动力 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具备了适应的发展动力机制,教育组织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社区学院也不例外,它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具备配套的动力机制,为其提供动力的来源方式和途径。8目前我国社区学院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办学资质” ,不具备“合法身份” ,不能颁发“社区
18、学院”字样的任何文凭。尽管在 2006 年 4 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服务的意见 ,在推进文化、教育、体育服务部分中提出,要“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市民学校的作用。积极创建各种各类的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9,但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还是没有彻底解决社区学院“名分”问题,使得社区学院权责不清,师出无名,缺乏明确的办学目标和要求,缺乏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依据。基于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应制定社区学院的引导政策、终身教育资源的调控政策,要把社区学院建设和发展纳入到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总
19、体规划中,把社区学院的发展考虑在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中。另一方面还要在区域教育资源的重组、经费投入、设施保障和师资配备等方面对社区学院予以支持。政府要通过行政优势和影响力扶持社区学院的发展,在课题研究方面,由社区学院牵头开展社区调研,编写社区教育教材和科普知识教材;在培训方面,开展社区工作者理论与技能培训、市民文明教育培训、生活艺能培训、区域流动人口培训、区域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等。总之,要通过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为社区学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居民学习需求提10供调市场动力 成人居民是社区学院的主要学习对象,其学习特征与儿童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成人的特点是能朝不同能力方向的发展,而不是能
20、力的高低。由于成人居民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职业水准、收入水平等差距很大,这就决定了成人居民的学习动机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如何准确掌握社区成人居民学习的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特征,设计相应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成人居民的学习需求,这些都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深度挖掘和思考。社区学院应以满足多元化的社区学习动机为教育指导原则,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因素,科学设计适合本社区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成人居民参加社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要根据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定期对成人居民的社区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及时准确地把握成人居民学习需求的变化,进而调整相应的课程结构和授课方式。 社区学院要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以终身学习者为中心、提供“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柔性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10 (三)社区发展提供外驱动力 在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倡导和推动下,社区发展成果明显,人们对社区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也日趋深化。从 20 世纪 90 年代在中国大城市兴起的社区建设,是适应中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事物。中国的社区建设是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来设置的城市基层体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