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视角述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24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视角述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视角述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视角述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视角述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视角述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视角述论摘 要:人性问题历来是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点和出发点,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性的解读内容和方式不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无论是古希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性的哲学审视,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性自然性的追问,以及启蒙运动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的理性的彰显,都十分关注人的存在,注重以人性的视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其中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 关键词: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人性;世界观;国家观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7-0093-04 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从来就存在着思想政治教

2、育。在教育过程中,对人性十分关注,以人为出发点展开其教育历史画卷。古希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强调在哲学思维中对人性的审视;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注人性自然性的存在;启蒙运动时期,高调彰显人的理性,这都表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古希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性的哲学审视 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奴隶制国家,十分强调人的政治性存在,认为只有参与政治的人才是道德的人,国家才能成为道德的国家,国家是实现2美德的伦理共同体,政治伦理共同体与个体的善密切相关。但道德人、政治人的造就必须依靠教育,只有依靠教育才能“维护这个政体实力” 。 1由于“伦理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政

3、治科学。这决定了在政治思想上必然把城邦、国家等共同体看成是伦理的共同体,这也是古希腊为什么把教育看成是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2古希腊之所以创造了世界文明,就在于他们对智慧的热爱,对民主的觉悟,对人性的觉醒;在于承认物性论的同时,并没有将物性与人性对立起来。人具有物性,同时更具有超越性。自从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 ,标志着古希腊由以自然为研究重点走向以人为研究中心,特别注重对人的探讨,展现了多视角的人性曙光。 1.审视人的价值尺度。希波战争后,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较为成熟,许多自由民只要拥有以修辞学和演讲术为基础的公共表达技能,就可以参与政治和文化活动,不再依赖旧的权威。在这种背景下,希腊城

4、邦极端重视个人的政治技艺教育,并且使教育对象突破门第、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人凭着自己的各种技能取得城邦生活的话语权,个体成了教育者和政治家关注的中心。这一点最著名的结论莫过于普罗塔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353 以人的思维和意志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此前城邦中一直奉为先天价值评判标准的“神”拉下了神坛,代之以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体的“人”作为评判的标准。 普罗塔哥拉公开声明:“我承认自己是一名智者和教育家。 ”4437就是表明,人可以教人以智慧,而且人都是可以教的德行可教。人3的“这种美德并非天生的或自然而然拥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接受

5、教育获得的” 。4444 通过学习和教育而成为有教养的人,而且他把道德规范存在与否看作是根据“人”这个尺度衡量而定的,提升个体人在知识中的地位和价值,知识习得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智者这种德行可教思想在现代似乎没有了什么惊人之处,但在智者时代,却反映了旧贵族与伯里克利民主制下新阶层之间的教育思想间的冲突,以及当时雅典智慧治国、民主立国和人性觉醒的社会进步。 2.凸显人的理性曙光。自从智者创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产生事业产生以来,却遭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批评,他们认为智者主要教授修辞、辩证和诉讼等知识内容是伪知识,因而辩论不是教人以知识和追求事物的真伪,而是力求说服他人,引导人们走向感觉主义、相对

6、主义和诡辩论。人们通过辩证、演讲,彰显自我。 “这一切都不错,但有人觉得这一切辉煌显赫,对于雅典人来说并非好事。雅典人变得消极、懒散、饶舌和贪婪。实际上缺少一样东西,这就是人们没有受到任何道德教育。有谁向希腊人指明正义之路,教导人们分辨各种善行的价值,揭示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呢?”5苏格拉底既反对把自然物性作为万物尺度,又不满足于智者将人的感觉看作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思维和理性是万物的尺度。他的灵魂说已把物质性灵魂变成精神性灵魂,精神灵魂中特别重视精神的理性方面。这样“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人的理性精神本质。通过理性反观自己,便可获得灵魂的美德,并且提出“德性即知识”命题,明确肯定理性知识在人们道

7、德行为中的决定作用。 “善出于知,恶是出于无知” 、 “无人自愿作恶”是苏格拉底著名的推论命题。尽管有其局4限性,但它却使西方的伦理道德建立在知识论基础上,在西方德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然“美德即知识” ,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为“假定美德就是知识,则无可怀疑美德是由教育来的” 。372 于是,苏格拉底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因此,手工业者、政治家、艺术家、妓女都可以成为他的教育对象。正如他说的:自己愿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的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都乐意奉陪。 柏拉图教育是立足于人的本性,以人的心灵天赋来观照教育,在他看来,教育是心灵转向,人的灵魂不沉溺于物欲,而是

8、潜心追求真善美,使人把追求最高的善善的相作为人生重要目标,维护人的最大利益。在发展苏格拉底德性主义人性论基础上,提出他的人性三分说: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理性在灵魂中居于统治地位便造成智慧;激情执行理性的指示,帮助理性控制欲望而达到勇敢;有效地控制快乐和欲望是节制的美德。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造就理性驾驭情感、控制欲望的人,使全国人民以“理性”处世,以“公道”行事,为理想国服务。理性就是要起到“引导”人的灵魂的作用。但这种“引导”不是强制灌输。他说:教育不是“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6说明灌输式教育方法有违人本性。主张教

9、育由灌输走向引导,由独白走向对话,由统一走向个性。有这样可靠的教育制度作为保证,正义的国家就一定能够实现。 亚里士多德肯定人是理性动物,理性是人的决定性形式或思想。他的灵魂说不同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灵魂肉体二元论的思想,而是以他的质料说来说明灵魂与肉体的关系,质料和形式是任何事物不5可分割的两种因素,只有形式才能使它成为现实的存在。灵魂不能离开身体而存在,他把灵魂分为营养灵魂、感觉灵魂和理性灵魂。与此对应的是植物、动物和人。正是人的理性灵魂的能动性对情感、欲望的“过滤”和德化,使人通过教育获得高尚情操,成为具备完满德性的“善良之人” 。这是亚里士多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10、内涵。亚里士多德强调思想教育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并且提出“人是政治动物” 。他和老师柏拉图习惯于在政治学的框架内思考教育问题,认为教育是实现人的完善的重要手段,并通过个人的实践和内在的吸收、消化,获得城邦政治生活的价值认同,实现个人的美德和城邦的正义。 3.诉求人的非理性存在。在古希腊崇尚理性的同时,从来就交织着人的非理性存在。自从巴门尼德划分意见世界和真理世界,柏拉图划分现象世界和理念开始,就有了非理性与理性的相互交锋与交融。巴门尼德承认了人的非理性的存在。而感觉论者普罗塔哥拉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至于柏拉图人性说中的激情和欲望以及亚里士多德人性说中的营养灵魂和感觉灵魂,更是强调了人的非理性

11、的存在。这都说明古希腊在强调理性为核心的同时,情感、意志和欲望也不断冲破理智的藩篱,表现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显示出人性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因此,统治者要维护其城邦稳定,实施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划分层次,区别对待,尊重人性。柏拉图关于灵魂转向和锻造的道德教育就是主张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使教育起到灵魂引导的作用,并且认为这种引导不是强制灌输,而是需要在灵魂自身发生作用基础上进行的。亚里士多德的质料说承认人的肉体质料是构成人的基质,肉体先于灵魂成熟,非理性成6分在理性部分之前萌发。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说“我们是为了心灵的缘故而注意身体” 。7教育就是要使人的身体、道德情感和智能

12、三者协调、和谐发展。亚里士多德还首次提出教育应“效法自然”的思想原则,即教育要顺应人本身的自然发展,人的发展变化也源自于他的本性。他根据自己的人性灵魂说,认为人的发展就是灵魂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先是身体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而后是非理性的发展,情感、意志处于显著的地位,最后是理智的发展,表现为道德把人的情感、欲望导向良好的方向。非理性部分的情感、意志、欲望本身无所谓天生的好坏,关键在于如何得到理性的指导,使其正确地发展。这是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在对灵魂非理性部分认识上的不同。他的这种立足于人本性的教育效法自然思想为后来教育家探讨教育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具有人本化的教育意蕴 古希腊思

13、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其历史局限性,他们在强调教育是培养人性的时候,又缺乏人性维护的制度保护和对人性败坏的制度约束,从而出现道德沦丧和价值崩溃。他们在强调人性时,却又在现实中把人定位在社会等级秩序中。由于时代的限制,其思想带有神秘性和笼统性,缺乏科学的、综合的把握。 二、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的自然性的追问 任何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脱离社会基础和历史进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处在社会转型的文艺复兴时期,从城市市民中分化出来的新兴资产阶级随着经济活动中地位的提升,要求取得政治上的话语权,因而这一时期的思想7政治教育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的生活需要,彰

14、显人的自然性。 1.强调世俗性,反对宗教性的精神统治。中世纪,宗教精神统治一切领域,人生活在虚幻的上帝统治的世界里,要求人应当蔑视自己,贬低理性,自觉服从上帝及其在人间代理的统治。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贬低人性及对世俗生活的感性欲求,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世俗生活的合理性。 “以满足人的自然欲望的名义反对禁欲主义,以意志自由的名义反对教会独断,以个性自由的名义反对封建奴役,以多才多艺的人反对循规蹈矩的人,以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的名义反对超自然势力。 ”8冲破了长期笼罩下的基督教纱幕之后,人们思想政治觉悟极大提高,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政治观念获得社会普遍共鸣,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人

15、民文化和道德的提高、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幸福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2.崇尚个体性,反对依附性的人的生存方式。在中世纪基督教观念中,人只是上帝的工具、附庸,是封建贵族奴役的对象。人的个体性在总体性中失去了其独特性,人依附于上帝而存在、依附于统治者而生活,人是“器物”性的存在,甚至连古希腊以前人的“器物”性还不如,因为人被剥夺思考、思想和探索,造成人格极大的依附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新兴资产阶级论证人高于一切,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灵长,要求人们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地位和能力,恢复人的主体地位。在政治思想上首先确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彻底破除人在神面前无知、无能、无助的谬论。人文主义者为了维护其政治经

16、济上的利益,和新兴资产阶级一道从古典文化中寻找思想武器,开展反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8拉伯雷在巨人传中通过艺术形象阐述人本主义教育观,他认为人性天然向善,道德教育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顺应人的天然禀赋而进行。 3.关注生活性,反对禁欲性的人的生活方式。中世纪宗教神学否定此岸世界的世俗生活,追求彼岸世界的精神宁静。思想教育既不追寻理性的自由,也不关注世俗性生活,完全湮没在宗教教育之中。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人们日益关注世俗性生活,开始以人性、理性和经验的眼光观察世界。人文主义者、新兴资产阶级由经济上的富有者向政治上的统治者转变。他们不回避财富的正当性和生活享乐性。人性论上,强调人的

17、感性存在的合理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为生活服务,不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普遍、永恒的“理念世界”为基础进行道德教育和实践。他们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现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政治为经济服务,为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财富和扩大再生产服务,教育就不应该脱离实际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更不应该脱离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这样才能获得人们对国家政治观的认同,人们不再把人类的希望寄托于上帝,把人生的幸福寄托于彼岸世界。为此产生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甚至发展为对于君主专制的臣服和王权的崇拜。特别是 15 世纪,人文主义者政治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如果用去生活性来进行空洞的思

18、想政治说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说服力、感染力。 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的自然性同时也有它的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一是在强调人的物质欲求合理性和现世生活享乐性过程中,人们理性规范缺失,导致财富追逐、贪欲满足、情感放纵等极端利己主义的产生。在摆脱“神学”9束缚时,却陷入到精神无家可归的困惑之中。二是在尊重人的价值、地位、尊严的时候,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缺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去理解,以人的自然德性代替人的社会本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思想性的关注降低为对生活性诉求。三是关注人的个体性的存在,忽视人的实践存在方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忽视人们在一定思想意识影响和支配下调节自己行为

19、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造成社会道德沦丧。 三、启蒙运动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的理性的彰显 如果说中世纪人们以信仰方式崇敬神,文艺复兴时期以感性方式诉求现实生活,那么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则是以理性方式探求世界真知,追问人生真谛。在理性的主导下获得自由、平等、正义和爱。由于对人类理性的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1.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具有历史性。近代新兴资产阶级能以较多的实验科学成果充实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在驳斥宗教神学、经院哲学和论证新的世界观方面具有强大的说服能力。近代史上,世界观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阵营。唯物主义

20、始祖、经验论者培根主张世界的物质性存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强调人理性的伟大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在认识论上,他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要将实验和理性能力结合起来。霍布斯把机械论思想贯彻到阐释人的精神活动和社会生活领域中去。但他也十分重视人的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只有依靠理性和推理才能发现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坚持了反映论思想。10唯物主义经验论集大成者洛克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出著名的“白板说” ,完全否定当时人们相信知识源于某些天赋的先于一切经验的基本原则或“原理” ,坚定自己的任务就是解放理性。 在同一历史时期,还出现了唯理论哲学世界观思想。笛卡尔在本体论上提出二元论世界观,提出心灵

21、实体、物质实体各自独立、彼此平行的二元论思想。认识论上,他属于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在理性的审判台前接受理性的无情的审判。认为理性是“人人天然均等的” 。9感觉不仅是靠不住的,而且不能获得普遍性、必然性知识。斯宾诺莎通过实体说构建了他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体系。认识论上他坚持唯物主义唯理论,他把求得与自然相一致认识的真比为人生圆满境界,即“至善” ,看到感性认识的局限性,认识到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必然性。 启蒙运动对人的理性彰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就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强调科学实证、向外开放和理性逻辑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历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在世界观和人的图像方面显示了与传统思想观点的彻底决裂,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突出强调了一切从社会现实、人的生活状况出发,坚持联系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国家观教育。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对人性、人的本质、国家等问题的思考,表现出更多的理论自觉和思维抽象。霍布斯从抽象人性出发,以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的逻辑推演说明国家的产生。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像狼一样, “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