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重建及其历史作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52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重建及其历史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重建及其历史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重建及其历史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重建及其历史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重建及其历史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重建及其历史作用摘要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道德危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从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体系、理想人格、伦理关系和道德治理等方面进行道德重建,从而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新的凝聚力和精神动力,铸就了党和革命队伍的先进性与革命性,并为社会主义时期的道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 命道德危机 道德重建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3-0052-05 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论思想与其他伦理思潮不同。它不是仅仅停留在少数知

2、识分子头脑中的思想观念,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观实道德的东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道德危机的背最下构建新的道德体系,使之成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内化为公民的伦理信仰和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的道德重建是中过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深入分析这一道德重建的过程、内容、作用和当代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真实图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夜的道德危机 近代以米,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中国古代传统道德2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传人加剧了传统道德的危机。儒家文化的大一

3、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儒家知识分子群体产生分裂,分化为维护儒家文化传统的复古派,宣扬全盘抛弃儒家文化、接受两方文化的激进派和主张中西文化结合的折衷派。与此同时,传统道德规范也日益丧失约束力。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他指出,三纲五常这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早已名存实亡,封建社会的五伦关系开始解构:“此父子之伦何在?” “君臣之伦何在?” “夫妇之伦何在?其他兄弟阋墙,朋友相卖,此更常事,不足深责。 ”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洋枪洋炮面前,传统道德甚至无法起到凝聚民心、鼓舞民众同仇敌忾的作用。例如,当时的一些洋务派官僚直言不讳地对儒家的忠信礼义的道德功能表

4、示质疑,他们讥讽顽固派:“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十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更为可悲的是,当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时,京城居然呈现“联军入北京,而顺民之旗,户户高悬,德政之伞,署衔千百!” 面对道德信仰的缺失和道德沦丧的局面,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转向对传统道德进行反思。严复将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教体制和文化视为华夏积贫积弱的根源,他说:“中国之弱,非弱于财匮兵窳,而弱于政教之不中。 ”谭嗣同将矛头直指三纲五常这一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他说;“独夫民贼,固甚乐三纲之名,一切刑律制度皆依次为率,去边已故也。 ”谭嗣同认为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最为黑暗,他号召人们勇敢地“冲决

5、君主之网罗” 、 “冲决伦常之网罗” 。事实上谭嗣同的观点代表了先进知3识分子的一种普遍看法,即君主专制与纲常礼教是国人救亡图存、民族振兴必须打破的两个主要牢笼。政治变革和包括道德革命在内的思想解放始终是贯穿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主题。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梁启超甚至提出了:“凡社会一切事物莫不有革命,政治有政治之革命,道德有道德之革命。 ”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极大地撼动了国人的政治价值观,此后民主共和成为人心所向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新文化运动尤其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对封建道德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

6、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鲁迅抨击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 。陈独秀指出:“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度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因此,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先进知识分子的激烈批判导致了封建道德信念的彻底解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重建 在旧的道德信念已经解体、新的道德信念尚未确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对革命队伍进行道德治理的实践中构建起新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完成了重建道德的历史任务,为新

7、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价值观基础。 (一)核心价值观的重建 作为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儒家宗法集体主义在民主革4命时期遭遇解构。现代中国社会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新文化运动以来出现了众多的价值观思潮,但都停留在学理层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使自身的核心价值观被中国人民广泛认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代史上中华民族价值观信仰的真空。 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党的奋斗目标和总的行动纲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四位一体的体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

8、奋斗目标,而社会主义则是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只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才能从被剥削、被压迫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它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同时这一日标必须依靠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来实现,任何无产者和劳动人民都不可能依靠个体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摆脱剥削和压迫。这就要求革命队伍中的任何一员都要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因此,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又必须经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9、这就意味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是和民族的独立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中华民族成员的存在发展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因此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是有机统一的。在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成为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又要5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中国共产党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奠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与党内“左” 、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也是对长期的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引领广大人民进行革命的一面旗帜。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它能够站在爱国运动的前列,团结广大

10、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二)道德理论的重建 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对封建伦理纲常进行严厉批判的同时,也不满意自由主义等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想。早在五四运动之前毛泽东就曾经指出:“吾国思想与道德,可以伪而不真、虚而不实之两言括之,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吾意即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道德问题,建构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体系。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某些论著对这一伦理思想作了专门的论述,如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 ,毛泽东的纠

11、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 为人民服务 、纪念白求恩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少奇的论人的阶级怊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 ,陈云的怎样做个共产党员等,都闪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光辉。此外,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谈论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其他著作中也包含许多精辟的观点。在这些经典著作中,无产阶级革命家回答了“革命时期应该提倡什么道德?应该怎样进行道德建设?”等一系列新民主主义革命亟待6解决的道德问题,同时还深刻阐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如共产主义道德的宗旨和原则,无产阶级功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善恶观、生死观与修养观等。 (三)道德规范、理想人格与

12、伦理关系的重建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伦理关系是建立在孟子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 )五种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制度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封建主义为革命的对象之一,它在革命队伍和根据地建设中建构了一种新型的伦理关系,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对这一伦理关系的基本特征作了简明扼要的归纳,他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在这段论述中,毛泽东将革命队伍的伦理关系看成是类似于革命的大家庭,它

13、以共同的价值观和革命目标为纽带,这一家庭的所有成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是平等的,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尽管他们不一定有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但是都要像亲人一样相互爱护和帮助。 革命队伍的新型伦理关系必须依靠道德规范体系来维系。这一道德规范体系是革命实践的产物,是在同革命队伍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中形成的。这一道德规范体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爱党爱人民、忠诚革命事业、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艰苦奋斗斗、团结互助、爱憎分明、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7密切联系群众等为行为准则。它体现了革命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与封建主义道德和资本主义道德具有根本的区别。 革命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

14、成为革命队伍提供了判断美丑善恶的基本标尺,也为革命理想人格的重建奠定了基础。关于革命理想人格,毛泽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建树。毛泽东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作为革命领导人人格的标准,认为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认为由于困难的环境、群众的觉悟状况以及党在统一战线的领导责任等原因, “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 “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 。毛泽东指出,在共产党员中,领导

15、干部的模范作用尤为重要。他在 1937 年为陕北公学的题词中提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襟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 ”在实践中他非常重视推动榜样的示范作用,亲自为张思德、白求恩、刘胡兰、雷锋等人的英雄模范事迹撰文、题词,号召人们向他们学习。 (四)道德治理的重建 德治作为一种治世方式在中国具有优良的传统。然而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道德治理与古代德治在道德治理的内容、目标、对象、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等方面都有本质区别,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实现道德治理路8径的创新和重建,才能

16、用新型的道德来治理好革命队伍和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不仅重建起新的道德体系。而且在道德治理实践中实现了道德治理的途径、制度、方法和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首先,道德治理途径的创新。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建设推动全局性的道德治理,从而实现道德治理路径的创新。党是革命队伍和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党必须将自身建设成群众性的大党,才能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因而不得不吸收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到党的组织里来,这就势必会将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带进党内,党为了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就必须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以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早在 1929 年

17、毛泽东就强调要与党内各种不正确的思想作斗争,加强对党员的路线教育。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党一贯重视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党的卓有成效的建设是民主革命时期进行道德治理的基本经验,也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其次,道德治理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实行道德治理的制度保障。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不久,就把思想教育作为一项专门的制度确定下来, “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党代表制度,这项制度确保了道德治理向革命队伍中的基层组织延伸,对于将部队建设成革命军队具有重要意义。 “三湾改编”还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保证士兵

18、的民主权利,初步形成了新型的官兵关系。1929 年的古田会议9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一些基本制度和措施。在长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党还建立了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等。党还注重党内生活民主化,建立了党的会议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等,在扩大党内民主的同时,党还着眼增强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六大第一次明确规定党的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党的七大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作为民主集中制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党还注重将道德规范以法令、法律、条例、训令等形式确定下来。 最后,道德治理方法和形式的创新。由于党从中央到基层始终贯彻思想道德教育的方针,形

19、成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风气,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古田会议提出了办报、办训练班、看书看报、个别谈话、开党内会议和政治讨论会、上政治课、组织政治训练委员会、教授方法、集合讲话、游艺、改良待遇和对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等十八种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此外红色文化,如诗词、对联、歌谣、标语、戏曲、故事等,也是普通党员和革命战士喜闻乐见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 在诸多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中,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处理革命队伍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也是对古代德治的发展。古代德治注重“为仁由己” 、“慎独”的个体修养路线,而批评与自我批评则把自我解剖和群体其他成员的帮助有机地结

20、合起来,这就弥补了自我修养方法的不足之处。整风运动也是党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道德重建的历史作用 1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重建对于铸就革命队伍的战斗力,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为民族独立和复兴提供新的凝聚力和精神动力 近现代以来的价值观信仰危机是在中国社会发生民族危难和社会基本矛盾严重冲突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的,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主义和思潮,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们就“中国出路何在?” “怎样才能救国救民?”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2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实际,正确解决了中国的出路问题,这就是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并在将来走上共产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正确选择,提出了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它的确立不仅在党内统一了党员的思想,明确了奋斗目标,而且在党外被广大人民和国际友人广泛认同,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思想的新的精神力量。在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这一核心价值观鼓舞了无数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同时,它还成为团结广大人民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关系,延安时期全国各地仁人志士争先恐后涌向革命圣地,无不体现了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的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