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环境下公务员信息素养模型初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63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社会环境下公务员信息素养模型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信息社会环境下公务员信息素养模型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信息社会环境下公务员信息素养模型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信息社会环境下公务员信息素养模型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信息社会环境下公务员信息素养模型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信息社会环境下公务员信息素养模型初探摘要: 信息社会环境中,公务员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进程,关系到各国公民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信息素养参差不齐,能力水平令人担忧。为提高我国公务员信息素养,优化其信息行为,CKA 模型创造性地将公务员应具备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态度等综合为信息文化素养能力;CKA 模型以信息文化素养、信息知识素养和信息能力素养为主干内容,并结合信息素养发展的规律和标准,为我国公务员全面提升信息素养提供了正确的参照,也为公务员在招录、培训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升其信息行为给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信息社会;

2、电子政务; 公务员; 信息素养模型 中图分类号: K8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2-0008-07 一、前言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公务员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各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进程,也关系到各国公民对信息服务满的意度1。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正处在由强调信息服务供给逐步过渡到注重用户体验的时期,其顺利过渡的核心关键是公务员的信息素养水平能否及时跟上,甚至超越公民和企业的信息服务的期望水平。不容置疑,公务员信息素养已成为影响我国电子政务纵向深度发展的决定性因2素。 在我国公务员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体现出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获

3、得了广大网民的认同和支持。如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云南红河州宣传部长伍皓、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以及“上海发布” 、“成都发布” 、 “广东省公安厅”等一批信息服务人员。但是,不可否认,一部分公务员的信息素养水平较低,出现了一些滑稽可笑、令人发愤的网络事件。如对”郭美美事件”严重反应滞后的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误将微博当作私密聊天工具的卫生局局长、三位政府领导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时空交错的“悬浮”照片、长期不予更新或者表面功能齐全但实际使用错漏百出的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敷衍、封堵、拉黑网民诉求的行为等等。以上事件或行为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不仅严重挫伤了我国公民对政府的公信力,更侵犯了公民的知情

4、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结果导致官民对立,也必将导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严重后果。 面对公民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的信息化社会,我国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亟须提高和改善信息素养水平,提高信息社会环境下运用各种信息工具沟通理解并服务公民的意愿和能力。因此,加强建设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信息素养,强化政务公开、公民共享等信息行为,对加强政府与公民和企业的”零距离”连接和沟通,提升政府公务员服务广大公民和企业的意愿和能力,并最终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3从 1974 年至今,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1974-2000年) 、起步阶段(2

5、001-2006 年)和迅速发展阶段(2007 年至今) 。2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教育、新闻传媒等多个领域,不仅不同学者研究的关注点分布广泛,而且研究的重点也各不相同。笔者研究对象为公务员,重点探析公务员的信息素养,因此,研究综述将围绕信息素养定义、内容、标准以及公务员信息素养四个方面展开。 (一)信息素养定义 1974 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 Paul Zurkewski 首先提出了“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并指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得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至此,关

6、于信息素养定义的研究一直从未停止。1989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指出:“具备信息素质的个人应能够判断需要信息的时机,并能够快速查找、评价和有效地利用有关信息。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出版总库中搜索 1990 年以前的文献,我们只找到了 2 篇与“信息素养”有关的论文。1990 年后信息素养的概念才被广泛引入中国。从此以后,国内开始了“信息素养” “信息素质” “信息文化”的研究。1997 年之前,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概念的研究多参考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到 1997 年,我国学者马海群率先指出信息素质应是信息化社会中个体应具备的以信息主观品质为重点的各种信息品质的集合。1999 年,王吉庆指出信

7、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修养和能力,具体包括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开发信息的能力。2 42000 年以后,关于信息素养定义的研究在国内外有了进一步深入的发展。2001 年,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协会指出信息素养是个人应具备的识别、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理解力和能力。2003 年 9 月,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确定、获取、评价、组合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共享信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4 年徐晓东在文章中指出,信息素养不仅指包含利用信息工具、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用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用于解

8、决信息问题和创新思维的综合能力。2005 年,NMC 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听觉、视觉和数字的综合能力和技巧,主要包括理解图像和文字的能力,识别、熟练使用和转换创新的能力,以及有效传播和适应新信息的能力。2007 年,Andretta 认为信息素养是包括众多影响信息的素养的综合,包含各种处理信息的方式和技巧,并产生革命性效果的能力。2008 年 Achieve 提出,信息素养是一种运用研究方法来描述总结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同年,Michael B. Eisenberg 在有关文章中也指出信息素养不仅仅指获取、评价和利用我们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和技术,也包括过滤无用信息的能力。32009 年姜新在信息素

9、质概念析论一文中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逐渐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具体包括解决实际问题或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观念和信息能力。 (二)信息素养内容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所具备的基本能力。由于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解释角度不断变换,信息素养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51. 萌芽阶段 1992 年 Christina Doyle 采用循环问卷的方法,收集整合了美国各地 136 位受访者的观点,将信息素质划分为以下十个方面的能力:明晰个人信息需求,意识到完整准确的信息对决策的重要作用,有效地表达信息问题和需求,熟悉基础的信息资源,制定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和方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客观评

10、价信息,组建实用性信息,融合贯通新信息,在思考及解决问题中应用信息。 1994 年 Bruce 从现象学的角度总结出,具有信息素质的个体应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意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掌握信息技术和系统,具备有关信息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技术,并培养个人的信息风格。 1996 年,Jeremy J. Shapiro 和 Shelley K. Hughes 从信息素养的艺术角度提出信息素养应包含 7 个维度的素养:技术操作素养,辨别资源素养,理解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运作结构的社会结构素养,研究素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布信息的素养,及时更新信息技术的素养和批判性评价素养。 1999 年王吉庆在文章中指出

11、信息素养是一种多层次的、综合性的和社会性的评价,具体应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他将信息素质分为公民信息素质、应用信息素质和开发设计信息素质三个层面,指出不同层次信息素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 2000 年桑新民指出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应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过滤和筛选信息的能力,6多样性表达阐述信息、进行信息创新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自主、高效的学习与交流的能力,以及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形式下公民自我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的能力。 2. 起步阶段 经历了 30 年的萌芽阶段,信息素养的研究进入了起步阶段。在

12、信息素养的起步阶段,关于信息素养内容的研究百花齐放。 2001 年,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协会在明确了信息素养的定义后,也指出了具有信息素养的个人应具备以下能力:认识信息,确认信息的范围,有效获取信息,评估和选择信息及信息资源,有效利用信息完成任务,理解有关经济道德社会和法律常识,合情合法地获取和使用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利用和创造信息,以及意识信息素养这一终身学习的概念。 2002 年,Karin Dejager 和 Marynassimben 根据南非的信息素养项目,综合考虑了不同阶段的信息素养特征,得出了信息素养应包含 21 项具体内容:确认信息,对信息初步限定,选择信息主体的概念,确

13、认信息的关键因素,理解需要的信息的范围,理解与主题有关的普遍信息,理解与主题有关的专题信息,选择适当信息,不同目录、指数、网络资源信息进行分类,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明确研究阶段,明确如何说明,具有逻辑思维,明白信息如何运转,比较和评估信息资源,理解实时情况,有效组织、利用、传播信息,正确利用他人工作成果,了解版权和抄袭等问题,发表工作成果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能力。4之后, Goad 简化了信息素养的内容,提出信息素养应包含 16 步,即:建立需求,7分解主题,确认关系,认识信息来源,辨别复杂资源,选择策略,建立问题清单,管理研究,判别信息真伪,筛选过滤信息,分析信息,总结信息,选择信息,模拟信

14、息,运用信息和评价信息。 2006 年,Klusek and Bornstein 认为,信息素养应包括有效的沟通技巧、口头和书写技巧、分工协作能力等;The Conference Board 指出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技术素养和交流传播技术。 3. 发展阶段 2007 年,Hannelore B.Rader 在有关文章中指出,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 6 个方面:确认信息属性和范围,有效获取所需信息,客观评价和筛选信息,利用信息完成任务,熟悉有关经济、社会、法律而后道德规范和合情合法利用信息的能力。5同年,吕庆阳和刘孝文在对国内外信息素质概念的诸多说法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后,给予了信息素养新的内涵,即信息素

15、质是信息社会基本信息水准的测量尺度,包含信息意识素质、信息知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等要素。62009 年,Sarah A Baker 和Polly D 在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中指出,目前总结学者研究表明,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学习意愿、评判性思考、信息处理技巧、现代信息技术和图书馆信息检索技术。同时,他们也指出,知道和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并不等于信息素养。 同时,国内学者关于信息素养内容的研究也在日益丰富。2001 年,梁文斌提出了信息素养应包含信息情感素养、信息认知素养和信息技能素养等三个方面,钟志贤提出了信息素养应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和信8

16、息免疫等八个方面的能力。2002 年祝智庭、顾小清也提出了包含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的信息素养内容。2003 年 2 月,我国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素养的内容应包括: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信息的基本技能;评价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的能力;共享信息、积极创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建立社会责任感等四个方面。2004 年徐晓东提出信息素养应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22005 年,孙平、曾晓牧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系统知识结构,不仅应包括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观念,还包括信息潜能、信息心理、信息智慧、信息觉悟等多个方

17、面。 纵观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信息素养的内容都包括信息需求、获取、评估和利用,并都涉及到社会、经济、法律和道德问题。 (三)信息素养标准 在信息素养领域,世界各国都在从内涵研究向标准体系研究深入,而且会持续更新换代以满足新环境中各种人才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在国外, 近 30 年的信息素养教育产生了大量的信息素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成果。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作为研究重点,在各个国家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影响最为深远,其标准的主要内容如表 1 所示。 1998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与教育传播协会首先以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为出发点制

18、定了中小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的九大标准,为美国的中小学描述了信息素养教育概念性的框架和宽泛的指导方针。91999 年,美国阿拉斯加教育厅和州立图书馆合作颁布了阿拉斯加信息素养标准,该标准包括 5 个一级指标和 23 个二级指标,规定了每个阿拉斯加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1999 年,英国高校与国家图书馆协会提出了著名的英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即 SCONUL 标准。该标准以高校图书馆的领导性联盟文件形式颁布,在英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影响深远。7 2000 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在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 5 项能力标准、22 个表现指标、87 项成果指标的

19、“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即 ACRL 标准,为高等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和评价提供了指导方向。2000 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提出了包含强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相关的法律和道德因素的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倾向于对思想的拓展性描述和信息技能的培养。 2000 年 10 月,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协会在修改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澳大利亚的信息素养标准 。2001 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高校信息素养联合工作组(ANZIIL)正式发布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及实践 ,即 ANZIIL标准,并在 2004 年修正了部分内容。 20

20、04 年,ACRL 的科学与工程技术组 STS 提出了包含 5 个标准、24 个表现指标和 104 个成果指标的科技信息素养标准,用来培养、评价高等教育中各个层次学科和工程技术的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2007 年,ACRL 的英美文学组 LES 提出了包括 7 个大类、34 个具体指标的“英美文10学专业研究能力指南” ,该指南注重学生的英美文学专业领域的知识创造和学术活动所需的信息素养能力及评级标准。2008 年,ACRL 的人类学与社会学组提出了包括 4 大类的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信息素养标准,这一标准重点关注学生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评价。8 我国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起步

21、比较晚,规模也较之甚小。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出台任何形式的国家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1999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权威性文件,该文件提出了培养高中、初中和小学生的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为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2000 年,教育部也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创新、信息利用、信息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2000 年,陈文勇和杨晓光在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中提出了 9 达标准40 项指标的评价指标。2005 年,北京图书馆学会制定了北京地区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 ,目的在于协调构建北京地区高校通用层次的信息能力指标。2005 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也提出了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级指标体系,以便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建议。我国学者也提出了众多关于信息素养标准的有关研究,例如陈延寿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翁美春的大学生信息素质评级量表的编辑,刘志军、祝明慧和牟凤端提出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等。9 国外的信息素养指标不仅有一些国家标准和地区性标准,还有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