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964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摘要:低碳心理意识、企业形象预期、成本效益预期、制度技术情境、社会公众引导这五大因素对企业低碳化运营模式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低碳心理意识属于意识范畴,企业形象预期、成本效益预期属于行动范畴,制度技术情境和社会公众引导属于环境范畴。依据意识环境行动之间的联结关系,构建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影响因素整合模型并挖掘各影响因素对企业低碳化运营的作用机制,为企业低碳化运营提供了政策思路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绿色转型;低碳产业;低碳经济;漂绿 基金项目:F天津市 01 重点调研课题“天津市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现状调查及实现路径研究” (14) ;

2、天津市 01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天津制造型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建设的战略选择与运营模式研究”(JL103) 作者简介:F王丹丹,女,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 300) ;张英华,男,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013)03003606 收稿日期:F0130 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是指在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组织在确保其2主体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策略组合,不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收益(包括经济和社会收益)的过程1(P548-570) 。从内涵来看,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既包括企业直接的碳减

3、排活一、文献评述 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焦点问题有两个:一是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二是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如何实现。 JP3对于第一个问题,lassen 等早在 1999 年就提出低碳技术包括环境保护技术(如产品和工艺的低碳化)和污染控制技术(如末端处理技术)对企业生产绩效及环保效果的重要推动作用5(P599-613) 。itazawa 等指出积极引进 ISO14001 项目有助于企业进行环境管理6(P5-84) 。Markard 等认为减少气候变化需要社会技术系统的转换,这就需要低碳技术创新7(P506-615) 。Batisti 等发现政府强制性的制度安排是企业采取低碳相关生产行

4、为的重要驱动力8(P-31) 。Frantzeskaki 等进一步指出企业低碳化运营是社会规制、规范及认知等深层假设的反映,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及各种节能减排的强制性规定,企业低碳化运营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企业适应社会情境的能力3(P84-98) 。综上,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已有研究缺乏就其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理的探究。 对于第二个问题,Corbett 等认为企业运营的着眼点应从客户端延至利益相关者,并指出基于低碳理念的生产流程全周期设计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实现十分重要9(P68-83) 。Parrish 等发现利用新能源等低碳技术,并将这些技术植入企业战略,就能

5、使企业在低碳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3(P47-61) 。Engau 等在指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不确定性的主要方法是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最大程度地增加企业战略的灵活性10(P766-777) 。Butner 等认为企业应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和废弃回收各个环节实行低碳化,以建立企业竞争优势11(P1-16) 。张英华等提出线状发展模式、网状发展模式及环状发展模式等,认为企业应通过内部自我调节、内部多元化扩展及内部治理等实现低碳化运营1(P7-78)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丹丹,等: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 从现有研究来看, 虽然很多文献与企业低

6、碳化相关(如生态友好, 循环经济,绿色消费,能源保护等) ,但专门研究企业低碳化运营的文献较少,对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模式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的探讨。因此,本研究拟针对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探索其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的作用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实现企业低碳化运营提供思路。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由于衡量企业低碳化标准的缺失,目前没有成熟的变量范畴和理论假设来界定企业低碳化运营。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主要研究步骤如下:(1)确定分析单位,常用的分析单位一般有关键词、主题;(2)抽取分析样本;(3)统计分析,通过常用的统计指标如频次、百分比、平均数等对某种分析单位出现的频次进行计量;(4)根据统计分析结

7、果,进行分析和推断可能的结论与关系13(P41-76) 。 通过发放“制造型企业低碳化运营”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制造型企4业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随机抽取的 196 家企业中,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布数量如下:小型企业(0-99 人)79 家,占抽样总数的 4031%;中等规模的企业(300-999 人)58 家,占抽样总数的 959%;大型规模(1 000人以上)的企业 59 家,占抽样总数的 301%ZW(BFJP调查问卷按企业人数将企业规模分为五个层次。其中,0-99 人为小型企业,300-999人为中型企业,其他的三个规模范围(1 000-1 999 人、 000-4 999 人及 5 000

8、人以上)都属于大型企业。JPBFQZW)。问卷填写人员主要是制造企业中负责具体环境工作的管理者(如果企业没有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员,那么其中高层管理者是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 ,因为这部分人员了解企业低碳化运营的态度及具体实施情况,又对国家政策规定有一定程度了解,可以保证问卷的信度。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50 份,回收问卷 11 份,回收率为 844%。其中有效问卷数共计 196 份,问卷有效率99%。 在问卷处理中,首先使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 196 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借助统计软件提供的频数和百分比分析,汇总企业在低碳化运营方面的基本信息,获得影响企业低碳化运营因素的层次和分布特征;然后,依据统计

9、分析结果,对调查问卷中出现频次最高的陈述语句进行筛选和讨论,得到影响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初始概念;第三,提炼各影响因素并构建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影响因素整合模型;最后,探求各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及对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机制。 三、范畴提炼和模型构建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5本研究采用 SPSS 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出主要影响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四个层面:企业层面、政府层面、企业间层面和消费者层面。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就每一类别下面的相关条目节选部分呈现: 企业层面:企业的低碳化意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实施,企业的低碳理念、企业内部的管理支持、可行的技术和方法、知识型人才、明确的环境标

10、准等都对低碳化运营的实现产生影响。企业层面上低碳化运营影响因素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JP 从统计结果来看,税收减免及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对企业低碳化运营作用较明显。在列出的 6 种政府约束企业高碳行为的管制政策中,被调查企业认为设置高碳处罚标准对约束企业行为最为重要,其次是设立市场准入机制。 3 企业间层面:企业间合作是企业低碳化转型可以采取的一种方式。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密切的联系建立一个“碳网” ,通过这个网络每个企业可以实现其诉求,达到“多赢” 。企业间的合作对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如表 3 所示。 已经采取企业间合作形式发展低碳环保的企业只有 64 家,占抽样总数的 37%。可见,大多数企业

11、还没有采取企业间合作的形式来开展低碳运营。 4 消费者层面:随着消费者低碳意识的逐步增强,其购物行为会发生变化,而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又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因此企业应该更加关注消费者向低碳产品转型的消费倾向。消费者层面对企业低6碳化运营的影响如表 4 所示。 表 4 消费者层面对企业低碳化运营的被调查企业是否因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而感到低碳转型的压力非常有压力,必须马上进行低碳转型有一定压力,但可暂缓实行低碳转型不确定没有压力,短时间内不用实行低碳转型完全没有压力合计 从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消费者的低碳消费倾向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有 184 家企业认为消费者低碳意识的提升会给企

12、业带来压力,占总数的 94%;仅有 1 家企业认为没有压力。 (二)初始概念分类与归纳 依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对调查问卷中出现频次较高的陈述语句进行筛选和反复讨论,得到影响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初始概念。由于问卷中的陈述句数量庞杂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经筛选和反复讨论,最后得出 34 条描述性统计分析中频次较高的陈述句(如表 5 所示) 。 依据上述陈述句的基本语义,对其进行归纳和分类,得到以下初始概念:低碳概念认知、低碳建设意愿、低碳意识培训;行业内形象、社会公认度;成本预期、效益预期;制度建设、技术建设;政府推动力、政府约束力、公众期望。 (三)影响要素的提炼及模型构建 对以上初始概念进行

13、系统整合,提炼出影响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的五大因素:低碳心理意识、企业形象预期、成本效益预期、制度技术情景和社会公众引导。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低碳心理意识、成本效益预期、企业形象预期和制度技术情境这四个因素,本研究采取对问卷数据分析7的方法来发掘它们对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作用;而对于社会公众引导三个因子,则是从文献中加以提取和归纳,采用理论推导的方式解释该因子对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作用。 低碳心理意识属意识范畴。制造企业实现低碳化运营,首先需要有低碳理念上的认知。只有企业对低碳理念认同,形成一种特定的企业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低碳化运营。企业形象预期、成本效益预期则属于行动范畴。通过行动才能将认知

14、转化为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度技术情境和社会公众引导属于环境范畴。环境既为认知和活动提供发生的背景,同时也对其产生影响。依据意识环境行动之间的联结关系,构建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影响因素的整合模型 王丹丹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影响因素整合模型 根据归因理论,把行动的产生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认知、态度、努力、能力等,外部原因包括社会环境、气氛等。内部原因具有稳定性,可导致行为的产生;而外部环境属不确定因素,主要是对行为起调节作用。由此进一步挖掘模型中各影响因素对企业低碳化运营的作用机制。 低碳心理意识(由对低碳概念的认知、低碳建设意愿和低碳意识培训等因子决定) ,是企业产生低碳化运营动

15、机的内部因素并促使低碳活动的发生,因此在企业低碳化运营模式中是诱导因素。低碳心理意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环保宣传,包括视听、图片、宣传册等对环保概念的认知;二是企业对员工进行低碳管理方面的培训,包括低碳技术的使用、日常管理的低碳意识等;三是企业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拥8有的低碳建设意愿。这三个因子在低碳心理意识中所占比例的强弱会影响从意识到活动的一致性。当出于社会责任考虑的低碳建设意愿居于主导时,低碳心理意识对企业低碳化运营效果有显著影响;反之,企业的低碳心理意识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图片、视听等概念的认知,会降低其对企业低碳化运营的效果。 成本效益预期(由成本预期和效益预期等因子决定)与企业

16、形象预期(行业内形象和社会公认度等因子决定)是企业低碳化运营实现的内部因素,决定着企业低碳化运营能否实现,属于活动范畴。只有将低碳心理意愿付诸行动,才可使其外在化进而实现企业低碳化运营。 制度技术情境(由制度建设和技术建设等因子决定)和社会公众引导(由政府推动力、政府约束力和公众期望等因子决定)是影响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外部因素,在从低碳心理意识到低碳活动的关系中,起到强化或减弱的作用。当企业低碳化运营模活动主要受低碳心理意识中低碳意愿或社会责任的影响时,意识与行动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结关系,那么上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微弱;而当企业低碳心理意识仅是停留在对低碳概念的认知时,意识与行动之间的联结关系较弱,

17、则上述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就会大大增强。因此可以得出:外部因素对企业低碳化运营模式的调节效果与低碳意识有关,当企业的低碳意识较强时,外部因素对企业低碳化运营模式的影响较强,反之较弱。J 四、制造企业低碳化运营实现路径 通过探索低碳心理意识、企业形象预期、成本效益预期、制度技术情境以及社会公众引导等五大影响因素对企业低碳化运营的作用机制,9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企业间层面、消费者层面提出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具体实现路径。 (一)政府层面 政府应出台企业低碳转型的激励管制政策,对低碳企业实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措施;组建环境监察组织,对企业实施碳评估,碳审计和碳披露,量化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由于

18、低碳技术的开发、低碳产品的生产、新能源的利用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可通过组建融资担保机构为低碳转型企业担保申请贷款并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资源,为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二)企业层面 企业的首要职责是将低碳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使其在企业长期的生产或服务中逐渐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制造型企业要努力实现原材料采购方式的低碳化和原材料选择的低碳化,在生产环节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减少不必要的销售费用和能源消耗,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另外,在日常管理中也要贯彻低碳理念,比如采用目标管理思想,实现低碳节能的具体化;应用细节管理思想,实现低碳管理的细节化; 应用 5S 管理思想,实现低碳

19、运营的习惯化;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实现低碳管理的全面化。 (三)企业间层面 企业间层面的低碳实现路径可以通过构筑行业联盟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来实现。借助行业联盟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企业间不仅可以实现低碳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还能够实现低碳技术合作、低碳项目研究、低碳10产品的协同开发,同时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所间的联盟过程管理、知识管理和信息交流,为低碳技术的开发提供知识援助,形成有效的价值网络体系。 (四)消费者层面 提倡低碳消费与提高公民低碳意识是建立低碳发展模式、推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企业产品最终必须在市场上接受消费者的挑选,公民低碳意识的提高必将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内容

20、包括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多方位开展低碳教育活动;实行企业低碳标识化,引导消费行为等。 参考文献: 1 Z(#Andersson,LM,SBateman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Championing natural environmental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000, (4) 2Parrish,BD,JFoxonSustainability entrepreneurship and equitable transitions to a lowcarbon economyJreener Ma

21、nagement International,006, (2) 3 Frantzeskaki,N,JSlinger,Vreugdenhil,et al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governance:From paradigm to management approach,nature and cultureJBerghahn Journals,010, (1) 4 Fremeth,AR,BRichterProfiting from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uncertainty:Integrated strategies for competitiv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