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五个新引擎.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978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的五个新引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经济的五个新引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经济的五个新引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经济的五个新引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经济的五个新引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经济的五个新引擎谈及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弗朗索瓦丝?尼古拉至今还能原文复述中国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过的一段话:“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依然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问题。所谓不稳定,就是投资增长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大,外贸和国际收支不平衡。所谓不平衡,就是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所谓不协调,就是一、二、三产业不协调,投资与消费之间不协调,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投资和外贸出口。所谓不可持续,就是我们还没能很好地解决节能降耗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

2、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而且是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 ”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各大经济体受到严重冲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被中国超越。为了带动经济复苏,中国出台了 4 万亿的刺激计划,也让投资、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指出:“这些钱投到正常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去了,变成了房地产、资产和全球大宗商品的泡沫。这些泡沫导致国内非理性的繁荣,并大量进口,而进口欧美国家的商品则带动了发达国家的复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过去的 5 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2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

3、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处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全球经济震荡加剧,各个国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当此之时,中国是否还执着于发展速度?“保八”是否是中国的“速度底线”? 2013 年第一季度,中国 7.7%的 GDP 增速低于很多国际机构的预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美洲前接受拉美国家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说,我们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亚欧四国期间也多次表示,对于中国这样大的经济体来说,保持年均 7%左右的增速很不容易

4、。 5 月中旬,李克强在一次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会上表示,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有经济学家指出,相比一季度表现,今年二季度经济仍处弱势徘徊阶段。从“三驾马车”来看,出口在外部环境没有大的冲击下挤出水分、回归真实,投资受制造业低迷影响略有下滑,消费增速稳中有升,经济并未出现明显企稳回升态势。而今年以来,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困难、PMI 指数走低、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都为经济回升带来了不确定性。 人民日报总编辑杨振武指出,中国根据当前的世情国情,在进行一3系列重大战略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经济转型谋求长

5、远发展,以和平发展谋求对世界的更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现中国经济的新动力,如何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就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一论断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上,国内外官员、专家、学者论及这个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提到了改革、实体经济、城镇化、扩大内需和提高开放水平,而事实上,这 5 个关键词是一脉相承的:改革是前提、是基础,发展模式不改变,结构不调整,金融改革不深化,改革不落在实处,产业便难言活力,便很难找到新的增长点。 实体经济要淘汰落后产能,要获得资金支持,要培养能够成为新引擎的产业

6、。而不论是服务业、公共产品,还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都需要市场培育,而不是政府指定。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转换经济结构的体制改革和配套现代产业的形成,有助于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拉动内需,将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转为消费驱动。 强大的内需和更加开放的对外经贸,所打造的内部稳定、外部融合、民富国强的中国经济,将更加独立自主、更能引领世界。 新引擎 1 改革 中国必须通过改革释放新的增长潜能 2013 年,是新兴经济体由正常增长到开始减速的转折点。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双速增长

7、” ,美日欧的经济陷入危机,新兴经济体正常增长;第二阶段为“双速减速” ,美日欧经济陷入低迷,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开始减速;第三个阶段是“倒双速增长” ,美日欧经济开始恢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却在回落。 张燕生认为,2013 年就是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转折点,而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点,可能在 2017 年前后,世界经济进入第三阶段。 “金融危机是美欧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寻租的结果,他们负债消费的模式导致了自身巨大的贸易逆差,也带来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全球金融危机时,他们却把危机的责任推到穷国身上。 ”张燕生指出,“2013 年,穷国也到了拉不动这辆大车的时候。此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模式需要调

8、整,否则再过 5 年,富国有可能通过再工业化等创新手段将经济结构调整过来,而穷国却由于忽略调整,光给富国拉车,自己陷入泥潭。 ” 此时,中国政府主动放慢 GDP 的增速,既有主动调整的考虑,也有客观经济形势的压力。张燕生认为,当下中国最紧要是做好新的调整,即改革。 与相对悲观的张燕生不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对中国经济潜力的判断是“中国经济 8%的增速将维持 20 年” 。 但林毅夫的判断有同样的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发挥5比较优势,做到深化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克服人口红利过早消失,以及提高人力资源来补偿增长的不足等。 改革,已刻不容缓。 中国

9、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寻找中国经济的新引擎,要先思考经济结构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去调整、去改革。 有观点认为,中国必须通过改革释放新的增长潜能,再造增长新引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周期。 而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看来,改革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改革的重点是转方式和调结构 中国前 30 年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支撑未来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改变。转变发展方式,首要任务是调整结构,而不是关注 GDP 的增速。 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阵痛,而经济增速的放缓也带来产能过剩的压力。面对社会上对于降低增速的不同声音。张燕生说:“追求速度的人说增速下

10、降很快,应该用刺激方案将速度升上去;而另一种声音在说,如果用短期经济刺激政策去搞极限增长,中国经济很快就会到达增长的极限,长期增长潜力下降,最终中国经济将为此付出代价。 ” 张燕生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坎上。当 GDP 降到 7.8%的时候,经济结构在优化,就业在增加,城乡和区域的差距在缩小。那么,为什么不能把速度进一步降下来,降到 7%和 7.5%,使工作重点真正放在调结构、转方式和促改革上?” 近年来,中国结构调整的成效已经显现。张燕生表示:“2012 年中6国的 GDP 增速是 7.8%。其中,消费的增速是 51.8%,高于投资;内需的增速是 102.2%,远大于外需;服务业占 GD

11、P 比重达 44.6%,今年 1 月份上半年增长到 47.8%;而研发经费已经增加到 GDP 的 1.97%。去年,我国创造了 1266 万人的就业,创十年新高。 ” 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要素价格改革、公共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户籍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国有资本经营改革和金融领域改革等,被认为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而在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上,金融改革被一些专家和企业代表着重强调,并被视为中国经济新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弗朗索瓦丝?尼古拉认为,改革要有先后顺序,金融改革最为重要,应放在日程表的最高位置。 霍建国表示,改革中最重要的是企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要为企业提供

12、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按照市场化标准规范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理清监管者、银行、企业之间的关系,下一步,金融改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 7 月在上海举行的 2013 陆家嘴论坛上,监管层表达了要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提出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当前金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涉及面广,难度极大,因此应由相关部门设计改革的总体方案,加速改革向纵深推进。 央行对“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的表态,便被视为深化金融改革的信号。 7有专家指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推进利

13、率市场化、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丰富金融市场投融资产品将是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金融改革将成为放开垄断管制的突破口,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而在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看来,在金融方面,谈增长新引擎之前,还应首先解决一个重大问题:国际资本流向可能发生逆转的风险。 “多年来,国际资本持续流向新兴经济体。 ”李向阳如是说,未来出现资本流向改变的一个可能性风险点,就是 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 “如果发达国家退出 QE,意味着实体经济已经可持续复苏了。紧接着他们就有可能提高利率,从而触发资本流向逆转。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新兴经济体资

14、产价格上升的空间已经基本没有了。在中国,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资产泡沫经历了很短时间的调整后又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而实体经济层面,产能过剩因为大规模的信贷投放,进一步加剧。 ” 李向阳认为,必须要在风险真正成为现实之前,把中国的资产泡沫尽可能压缩,为宏观经济政策创造更大的空间,同时经济增长速度适当地调低也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控制资产泡沫,防范资本流出的风险,是寻找中国经济新引擎的一个前提。 改革的关键还是要落到实处 弗朗索瓦丝?尼古拉认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不是纯粹的经济改革,更大程度上是机制改革。中国现在对改革的方向和方案都非常清晰,但8执行上有问题。 “很明显,现在各级政府都倾向于短期利益

15、,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改革会涉及一些领导者,我们就要从机制改变,使执行者了解到,改革短期内可能会付出一些代价,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会受益。 ”尼古拉说。 “中国经济现在必须要为转移升级创造条件,而不为保持高增长速度创造条件。 ”张燕生对记者说, “我个人认为,东部哪个省的 GDP 增速超过 7%,哪个省的省长、省委书记就要做检讨。这说明你没有把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旧方式转向新方式,用以追求质量和效益。 ” 此外,樊纲认为,政府应该学会放权,尊重市场,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减少对微观行为的干预。政府应该尽快让种子基金、股权融资等这类直接的投融资机制成熟发展起来,去支持那些有新想法的人

16、去进行可持续的创业。 “如果千百万人的创造力都能发挥出作用,新点子都能落地,那么中国的市场价值一定会得到体现。 ” 新引擎 2 实体经济 哪些产业能成为新引擎?制造业、公共消费品、服务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无形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毫无疑问必须来自实体经济,而不是金融的运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指出。 但矛盾的是,在当前中国经济的所有困境中,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困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实体经济最9为明显的苦难就是三大产能过剩。一是重化工和装备制造产能过剩,二是外向型经济形成的外贸产能过剩,三是过去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

17、比如光伏、风能的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是过去 10 年的投资泡沫形成的,未来也“只有用时间来调整,且是相当长的时间。 ” 未来如何保持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推动实体经济的繁荣?哪些产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呢? 转型后的实体经济动力无限 “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为实体经济的企业减负,要想叫马儿跑得好,必须叫马儿轻装上阵。第二个就是改革,改革就是要让马儿有动力,什么是最好的动力呢?竞争。第三个就是从供给层面来讲,要想叫马儿跑得好,现在马还比较弱小,就要帮一把。 ” 要帮实体经济一把,就要解决实体经济最大的困难“五缺”缺技术、缺人才、缺订单、缺资金、缺规范。 张燕生认为, “现在,我们把企业转

18、型中的技术问题都交给了市场,让市场来做技术应用、转让、咨询、服务,但如果市场不提供给企业技术或做不到呢?这就需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研发机构来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这在当前是空缺的” 。 人才问题也是如此。 “30 年前,中国不缺人,社会使用的大多是低成本、没有经过基本培训的农民工。如今,社会需要初级技工、中级技工和高级技工,如何建立职业教育的技术培训体系?谁来出钱办?” 当前,大量社会资金融入股市、房地产等虚拟经济,而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却面临资金紧张,无处贷款。张燕生认为,必须让资金进10入到实体经济。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改革调整来完成实体经济的转型,那么,中国经济新 30 年的黄金时期

19、将到来” 。 公共消费品、服务业最有希望? 张燕生表示,中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有 2 亿,他们将带动养老、医疗、保健产业发展,而城镇化尤其是城市群的发展将给中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创新、创意、设计等一些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农业,这些都将是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李稻葵认为,从短期来看,当前最应该马上投资的是公共消费型产品,也就是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的一些公共消费,空气、水、交通、对自然灾害的应对等等。 “比如说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未来能不能做到 6 级地震零伤亡,7 级地震几乎无伤亡,财产损失降低到占当地GDP0.5%的水平,这些可以通过投资来完成,是对民生的一大改善

20、。 ” “再比如空气质量,空气是最大的公共消费品,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重大问题。怎样提高空气质量?也可以通过投资来完成。比如加快折旧,以高排放标准汽车来替代低排放标准汽车;提高油品质量等等。这些都需要投资。 ” 而在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前院长蔡旭看来,服务业的改革升级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寻找新引擎的切入点。 “中国服务业在 GDP 中所占的比例真的太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经济增长的潜力没有办法释放。 ” 2000 年,中国人均 GDP 不足 1000 美元,服务业占 GDP 比例达到40%;现在,中国人均 GDP 提升到 5000 美元,服务业占比仍只有 44%左右。“经济增速如此快,人均 GDP 增长如此高,但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却依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