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网络恶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摘要:“网络恶搞”已成为当下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人们借助网络媒体,通过复制、拼贴、转载等技术手段进行“网络恶搞”作品制作或传播,然而“恶搞”作品鱼目混杂,水平高低不一,肆意“恶搞”名人伟人、英雄楷模,消解和颠覆历史,甚至对古典名著、经典影片也进行嘲讽和解构,对大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在思想方面的危害尤甚,需引起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恶搞;思想教育 一、 “网络恶搞”的含义及分类 “恶搞”是一个新词,它最早来源于日本流行语 KUSO,音译为酷索或库索,最初源于日本游戏界 SS 主机上的一款超级经典游戏死
2、亡火枪中的主角越前康介遭受敌人攻击时的惨叫声(KUSO) ,在日文作“可恶”的意思,也是“粪”的发音。通常也拿来当成骂人的口头禅,后来传入台湾,经由香港传入大陆,在港台的网络环境中渐渐演化成“恶搞”之意。 “网络恶搞” 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通常以讽刺或嘲笑为手段,以热点新闻事件或名人、名作为目标,进行解构或是颠覆性解读。它充分利用图文、音频、视频等丰富的信息元素,采用诙谐、调侃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借此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根据“恶搞”对象的不同, “网络恶搞”可以大致分为:文字类、文学类,这类“恶搞”多利用移花接木、篡改词句等手法,将名著经典、2历史名人等作为“恶搞”主要对象;图片
3、类、照片类,这类“恶搞”多利用东拼西凑、夸张联想等手法,将名家名画、名人肖像等作为“恶搞”主要对象;影视类、视频类,这类“恶搞”多利用配音剪辑、角色反串等手法,将经典影片、影视剧集作为“恶搞”主要对象;歌曲类、戏曲类,这类“恶搞”多利用歌词串改、混唱曲风等手法,将经典音乐、流行音乐作为“恶搞”主要对象;游戏类、动漫类,这类“恶搞”多利用联想替换、剪辑重组的手法,上述历史名著、文学作品、经典名画、甚至游戏本身等等都能成为“恶搞”的创作对象。 二、大学生“网络恶搞”成因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 年 1 月 15 日在京发布第 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
4、,截至 2012 年 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64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5090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2.1%,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这些新媒体往往最先受到青年人的青睐和追捧,这与他们喜欢追求新鲜刺激事物不无关联,这一群体还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如好奇心理、发泄心理、跟风心理、求名心理等等。具体来看,首先,当代大学生多为 90 后,经历了中国人从来没有过的物质条件,形成和上一辈完全不一样的物质态度。其次,大学生出生在自由、宽松的空气当中,思想空前解放,文化更加多元,社会更为包容,他们更倾向于在娱乐中生长,追求轻松生活,试图颠覆老一辈的思想。再次,大学生生活在科技高度
5、发展的社会当中,技术日新月异,竞争与日俱增,生活节奏加快。最后,大学生所面临的包括学业、爱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轻松娱乐的方3式来化解烦恼、排解苦闷, “恶搞”文化的幽默、诙谐为他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大学生感受到放松的同时还可以肆意宣泄。 因此, “网络恶搞”文化之所以能在大学生中快速成长,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给了年轻人太多的拘束与规范,大学生所受的无形压力比从前大,意志力却远没有过往几代人强。长期以来的情感压抑在当今这个情感速食的时代,己经成为了一种障碍。压力日积月累的积淀,积攒到一定程度便会爆发,使得大学生不得不寻求一种安全简单的发泄方式。这是大学生追捧“网络恶搞”文化的直接
6、目的,也成为一种吸引外界注意、表达观点、宣扬自我、展现个性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三、 “网络恶搞”对大学生的思想危害 当“网络恶搞”逐渐风靡网络、社会浮躁的娱乐化氛围渐浓,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阅读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使得大学生与传统文化越走越远,失去了可贵的阅读习惯和思考的耐心。 “网络恶搞”对大学生思想方面产生的危害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优秀文化成果的篡改。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三国演义等历史名著和蜀道难等著名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在这些名著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然而近年来网络上对名著、名
7、片、名剧的“ 恶搞”不绝于耳,把经典亵渎为庸俗不堪的段子。今年 4 月,著名诗人杜甫也不幸中箭,一时间以语文课本杜甫像为基础的“恶搞”涂鸦风靡网络,有网友甚至调侃说“杜甫很忙” 。这不仅是对作者和相关人员的不尊重,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轻视和侵蚀,甚至是道德上的4一种流失。长此以往,社会庸俗文化的风气渐长,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传统道德教育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2.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 铁道游击队 、 地道战 、 小兵张嘎 、刘胡兰等经典的革命题材影片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红色经典影片取材于革命题材,有的是根据历史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对于人们理想信念的教育,特别
8、是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和积极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今网友对红歌、红剧以及革命英雄人物进行“恶搞” ,肆意损害英雄榜样形象,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亵渎,这对老一辈革命前辈以及对红色经典怀有深厚感情的观众造成了极大伤害,也对大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的确立造成冲击,也从某种角度上颠覆了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不利于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弘扬,长此以往,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易陷入混沌之中。 3.对法制意识的削弱。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思想上普遍不太成熟。“网络恶搞”不仅对历史优秀文化成果进行篡改,对传统教育价值观进行颠覆,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亦受到冲击。比如,有的“网络恶搞”作品屡屡碰触法律的底线,容易对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著作权等造成侵犯,这些“网络恶搞”作品在匿名、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得以广泛传播,对大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大学生上网主要靠自觉意识规范其行为,而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以至于“网络恶搞”作者即便出现肆无忌惮的行为,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制裁,大学生法律意识便日渐淡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