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壮欢”融入视唱练耳教学初探摘 要:柳州“壮欢”在广西民歌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并且保存得比较完好,堪称老祖先为我们留下的音乐宝藏。为了更好地完成课题与“壮欢”传承开发相结合的音乐学专业教学特色研究的工作,笔者将其引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壮欢 视唱练耳 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67-01 俗话说:广西民歌看柳州,柳州民歌听“壮欢” 。 “欢”是柳州山歌的一种,广泛流行于壮族聚居地区,因用壮语歌唱而名“壮欢” 。 “壮欢”作为壮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
2、何将本土民间传统音乐融入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是值得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广西科技大学位于柳州市,其地域优势为笔者研究“壮欢”融入视唱练耳教学的问题提供了便利。以下是笔者在视唱练耳课中进行探索与实践的一些教学构想。 一、 “壮欢”专题练习 视唱练耳是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一门需要系统学习的科目。按照调式调性的分类来进行视唱、听写训练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针对本土民歌的练习可以作为教材的补充,按照调式调性分类穿插在日常训练中,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专题进行专项练习。笔者采取第二2种方式,将“壮欢”专题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在“民族调式的视唱” 、“二声部视唱” 、 “简单的二声部听写”等章节完
3、成之后,约占 4-6 课时。这是根据“壮欢”的音乐特点制定的。 “壮欢”具有明显的五声调式特点,演唱形式以对唱为主,也有主唱与伴唱的配合。如果过早引入这一专题,学生的基础练习积累不够,民族调式感不强,或者欠缺基本的二声部听辨能力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 “壮欢”旋律视唱 视唱“壮欢”是听记其旋律的基础,学生可以在这一环节中感受并分析它的基本特点,为听记做好准备。 “壮欢”采用五声调式,柳州“壮欢”尤以徵调式居多。乐句和段落都不长,旋律较为简单,节奏也比较自由。在实际演唱中为了配合每段字数基本相同的歌词,演唱者通常采用对相同曲调的多次反复,来达到对唱的效果。 视唱
4、时应首先练习徵调式的上行、下行音阶,建立调式感。其次对曲中的自由延长、跨小节连线、附点等节奏特点进行练习。第三将节奏与旋律结合进行视唱,保证音高、节奏的准确。在实际演唱中有许多富于地方色彩的倚音、下滑音的处理,要予以充分重视。此外,还要注意感受曲中自然随意、简洁明朗的山歌风格,在练习视唱的同时了解壮族人民纯朴、乐观的性格特点。 与其他本土民歌不同的是, “壮欢”除了单声部旋律,还有二声部演唱的形式。两个声部采用支声性复调织体,这对于学生的视唱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练习这类“壮欢”之前应当完成二声部视唱教学环节。在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视唱常用的音程和二声部练习曲后,再引入主3唱与伴唱相互配合的“
5、壮欢” ,这样能够减少学生在这一环节学习中的困难。只有当他们不再为唱正确、唱和谐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体会“壮欢”独特的和声效果上,得以唱出原生态的韵味,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三、 “壮欢”旋律听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进行本土民歌采风活动所做的铺垫。在课堂教学中不用钢琴弹奏,直接用“壮欢”歌师演唱的音像资料进行听写训练,要求学生用简谱记写。其唱腔一般属于简单乐段的重复,音高听记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山歌的节奏自由,尤其是乐句末音的时值、乐句之间的停顿比较随意,在节奏听记上有一定难度。可视实际情况,采用附点、跨小节连线、变换拍子、自由延长等记号来解决这一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记谱
6、必须是录音的真实记录,只能是“壮欢”演唱的原音、原貌再现。在听记的乐谱中不应对第一手资料做任何加工、改编,否则就失去了记录“壮欢”的意义,极大影响其传承的完整性。 四、 “壮欢”的简单改编 这一环节是视唱练耳教学的延伸,也是“壮欢”专题训练的亮点。教学融合了听音记谱、歌曲写作、曲式分析等学科的内容,既是这几门课程的有益补充,又为学生传承和发展“壮欢”的创作实践做准备。在整个专题的最后一次训练中,笔者安排了一课时进行改编练习。教学设计和时间分配如下: 1.单声部“壮欢”乐段听写:10 分钟 2.改编:20 分钟 4由于任教班级的学生分为声乐、电脑音乐制作两个选修方向,笔者设定了三种改编要求:为该
7、乐段编写二声部伴唱、用变奏手法改编该乐段、为该乐段编配钢琴伴奏。声乐选修生可任选第一或第二种改编方法,电脑音乐制作选修生可任选第一或第三种方法。 3.学生习作视唱(弹奏):15 分钟 在选择三种改编方法的学生中各选取一名,将三人的习作抄于黑板,由全班学生集体视唱,其中钢琴伴奏编配习作由教师弹奏。课后可布置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习作,力求扩充成一首完整的歌曲。 在地方高校的音乐学专业教学中,本土民歌的渗入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更是传承、推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实践表明,笔者的上述设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师生双方都受益良多。视唱练耳教学是一项系统、具体、细致的工作,只有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深化、创新教学理念,才能确保教学多途径、多角度健康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樱.民歌在视唱教学中的重要性.音乐时空,2011(7). 2冯建华.本土性民歌融入视唱教材探析.艺术教育,2011(5). 3尹熙洙.民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音乐周报,2006 年 6 月30 日. 4何欣.壮欢的艺术色彩与科学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 作者简介:鲁果(1981) ,女,南京艺术学院硕士,高校讲师职称,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原广西工学院艺术与设计系教师,现就职于衢州5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