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205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 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感官享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网络中的双重人格的倾向;价值观呈现多元取向;传统美德受到严重挑战。其原因在于:文化原因网络生活缺少网络文化价值理性的关照;社会原因法规不健全与监管制度缺失;高校原因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位;个体原因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网络道德;大学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68-02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及其引发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网络信息的快速

2、传播,社会形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正逐步形成,与网络社会相适应,人们面临新的道德要求,网络道德也就因此产生。网络社会主体的隐蔽性、交往方式的虚拟性及行为的无约束性的特点,造成了道德他律的下降,使得网络交往中,言语放纵、诚信缺失、行为滥施,背离道德要求,以致造成网络道德失范,这种道德失范对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的影响势必影响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感官享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网络文化中的追求享乐及个人主义等不良信息极易俘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随着网络的发展,西方意识形态

3、不断渗透,各种“西化”的不良信息不断侵袭青年大学生。面对这些信息,思想单纯、缺乏阅历和辨别力较弱的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极易受到网上信息的影响、迷惑,形成严重的感官享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二)网络中的双重人格的倾向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在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时往往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可以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虚拟身份而不必承担后果。网络的隐密性和现实关系的复杂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更愿意选择与网友交往,极力回避现实的人际关系,网络上侃侃而谈、现实生活中却格格不入,表现出网上交流能力与现实交往能力的极大反差。当这两种互动方式同时作用于大学生身上时,由于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两

4、种人格很难在一个心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身上统一起来,直接导致心理扭曲和双重人格。 (三)价值观呈现多元取向 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不同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大学生长期接触网络,极易被网络文化中多样化价值观所动摇并破坏他们价值观念体系,使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初步形成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使道德价值观迷失。西方的价值观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明显,使得他们的世俗3和功利性倾向愈发明显。 (四)社会道德风气受到严重挑战 大学生道德观的养成除了接受家庭及学校的教育外,社会道德风气也对大学生

5、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养成起到一种引领和规定作用,社会所存在的不正之风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美德的生成。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及价值观彼此交汇冲突,加之各方面制度的不完善及法制不健全,造成了金钱、人情交易等腐败犯罪现象严重,个人主义及享乐主义背景下拒斥道德、人际关系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讲求奢侈排场、沉迷低俗文化等不良社会风气。这些社会上的不良社会风气在网络上不断蔓延传播,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处于道德观尚未稳定的形成阶段,是非观点、荣辱意识淡漠、界限不清,还很难抵挡网上的歪风邪气的腐蚀,难免受到这些不正之风的影响,因此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缺乏诚信、虚荣、法律及秩序意识淡漠等道德问题,甚至因

6、在网上肆意谩骂,而将矛盾转移到现实生活,引发打架斗殴事件的频频发生。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文化原因网络生活缺少网络文化价值理性的关照 直观地看,网络生活展现的纯粹是数字信息之间的关系,但实质上,他所遮蔽的无疑是数字信息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数字化生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蕴含着复杂的伦理文化问题。如果缺乏积极的网络文化价值理性的关照,那么,大多数个体就会在面对多种行为选择时茫然不知所措,只有借助于网络文化准则提供的行为指导,网络主体才能比较容易地做出何种行为正确、何种行为错误的道德判断。个体在反复4践行外在的伦理文化要求过程中,会逐渐将其内化为自身自觉的道德意识,网络主体一旦

7、将基本的伦理准则化为自身自觉的道德意识,它就可能推而广之,即使在没有现成的具体准则指导的行为选择中,也能根据那些已熟知的基本伦理准则,推断出何种行为合理、何种行为不合理。 (二)社会原因法规不健全与监管制度缺失 高度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环境,是以现实社会法律规范为基础。虽然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办法 、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1,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网络犯罪,维护了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有序传播,但还不够全面,且可实施性不强。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网吧”也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由于网吧数量多、通宵营业、价格便宜、适合玩群战游戏,

8、去网吧自然就成了大学生娱乐的首选。一些商家受利益的驱使,为长时间留住顾客有些“网吧”经营者除了公开向客户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反动等内容的网络游戏,甚至有提供毒品和非法服务。 (三)高校原因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位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缺陷的德育内容。目前的高校课程中,与网络有关的不过是简单的网络知识,较少强调如何高效利用网络,很少涉及网络道德问题;二是于形式的道德实践。教育者所传授的道德实践内容离了现实的生活基础,与学生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导致受教育者很难产生共鸣,更难于主动落实到具体的道德实践中;三是远离现实的德育目标。学校德育教育过5分片面地追求“高、

9、大、全”的标准,眼光只着眼于高标准,而忽视了应从低处起。四是落后的德育理念。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动摇了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学生们能早于学校查到各式各样的信息,而有些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陈旧、保守、落后于时代,面临“信息素养”危机,更为被动的是相当多的教育者对于网络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网络技术的水平还远远低于教育对象大学生,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德育难度,削弱了网络德育效果。 (四)个体原因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困境 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社会心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心理是整个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是大学生群体共同的心理困境,具体表现为:自主学习生活的时间、空间以

10、其所带来的自由增多与监管不到位造成的松懈及放纵;好奇心不断增强与缺乏敏锐的辨别能力;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自制力的薄弱;性别发展趋于稳定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与道德、法制意识的薄弱;社会化需求的迫切与社会化程度不高等等。这些无法有效排解的心理困境使得部分大学生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或无法实现的自我精神诉求转移到网络中,因此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中的道德责任缺失现象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 三、对策分析 (一)弘扬网络文化的主旋律,陶冶大学生的高尚网络道德情操 针对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以及西方网络异质伦理文化的侵略和渗透,最有效的战略措施就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一方面,6在宏观上,

11、国家要积极组织中华优秀文化内容上网,挺进世界网络文化阵地。积极开发和建设健康向上、有实用价值、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网站,通过网络传播主流价值文化,陶冶大学生的高尚网络道德。另一方面,高校应大力加强校园网建设。要建设好校园信息网站,精心设计网页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学生所需的信息,设置学生喜爱的栏目,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还要针对网络违规、失范行为,开展网上大讨论,使学生在开放、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明辨网络行为的是非善恶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要求,增强其接受道德教育的自觉性。 (二)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 高校应借鉴国内外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和制定

12、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网络伦理规范。同时,要保证网络道德规范的切实执行,必须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一是要发展对网络行为的技术监督系统。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网络监控部门,利用各种手段剔除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限制调阅互联网上的不健康内容。同时,还要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加强监督和检查,定期不定期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检查,对违规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处罚。二是要加强对网络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高校应把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教学中。通过法律课程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树立和增强大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并通过网络法制教育,调整、控制、矫正其在网上的行为2。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网

13、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教育队伍作为组织保障。在网络7条件下,为了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网上的矛盾和冲突,防患于未然,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一支高效能干的网络负责政治工作队伍,但这支队伍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计算机操作技能较弱,理论水平较低,工作作风和方法不甚适当。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上下功夫。 (四)倡导网络道德自律,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 网络主体道德责任意识的高低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道德责任培养必须面对双重任务:即“既要成为主体的催生剂,又要成为个体的解毒剂”3。其关键在于使用

14、责任来论释主体,以责任为核心来看待其他人格。网络的个性化、虚拟化更需要网民洁身自好,更要注意自身修养、自我提高,加强道德自律。要引导大学生培养网络公德意识,努力做到不看、不听、不传播黄毒信息,不抛信息垃圾,不在网上进行恶作剧,不乱放电子炸弹,上网用文明语言,严格遵守网络秩序。通过实践、学习、思考,明确自己的道德权利、责任和义务;通过自省,克服自己的恶念和陋习;并在实践中改造自身,躬行、践履道德规范,把它化为自己内心的自我完善的追求,达到道德自律。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苏振芳.网络文化研究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冯建军.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8教育科学版,2005,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