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城乡征文-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幸福和谐宝鸡.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74259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城乡征文-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幸福和谐宝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宝鸡城乡征文-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幸福和谐宝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宝鸡城乡征文-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幸福和谐宝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宝鸡城乡征文-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幸福和谐宝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宝鸡城乡征文-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幸福和谐宝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加快城乡一体发展 建设幸福和谐宝鸡【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一体化是一种高级的经济社会结构形态。笔者归纳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效用,剖析了宝鸡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六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 乡共同繁荣。【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效用 进程评析 对策建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

2、根本途径。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效用分析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 筹谋划、 综 合研究,通 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 场信息、政策措施、生 态环境保 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平等、产业发展上互补、国民待遇上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城乡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

3、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城乡人口、技术、 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 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破解“ 三农” 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 进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 、社会 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 “三农” 问题一直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

4、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改革开放 35 年来,由于政策偏向和历史条件制约,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导致工农关系不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 农 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最终有效解决“ 三农”问题。(二)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只有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才能加快城市化进程。如果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得不到加强,就不可能提高城市化水平,

5、也不可能最终实现城市化的目标。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城市发展很快,而农村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较大。农村生产能力不强,消 费水平低下,与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就是要使城市和农村站到同一起跑线上,使城市和农村具有平等的地位和发展权利,做到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合理布局、优化分工,才能促进城乡共同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三)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农村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保证国家和社会全局的稳定

6、。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目前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一些农民权益受到侵犯导致诱发上访等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因素。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促3进城乡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均等化,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能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使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广大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形成和谐相处的新局面。(四)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十六大以后,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

7、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就目前来看,我国“ 小农业大工业、小城市大农村” 的格局仍未根本改 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木桶”中, “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 短板” 。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使城乡生产要素充分流动,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农 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既能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业效益;又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打牢坚实基础。二、宝鸡市城乡一体化进程评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

8、观为指导,按照“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典型引路” 的工作思路,以创建统筹城 乡示范市为目标,坚持全域谋划、城乡联动,突出改革融合,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的成效1.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我市在高新区、蔡家坡开发区和凤县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并探索出“ 以城统乡”、 “产业集聚” 与“板块推进”等发展模式;在蔡家坡镇、 汤峪 镇、周原 现 代农业园与千阳海升现代农业园,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打造了四个统筹城乡综合示范区。在全市确定 25 个试点镇,鼓励在农村产权、金融服务、社会保障、户籍改革等制度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9、,城乡发展进入互动融合的新境界。推进缩差共富“ 六大扶贫工程”,加快以北部乔山、南部秦岭和西部关4山三大区域为重点的连片扶贫开发。2013 年共实现 11.8 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较上年增长 64.5%。2.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镇化作为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的意见,着力构建“一主、三副、县城和省级示范镇、市级重点镇” 为支撑的四 级城 镇体系,形成了大城市、 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一体发展,大中小结合,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思路。截至 2013 年底,市域已形成中心城区、3 个市域副中心城

10、市、7 个县城和 4 个重点示范镇、86 个建制镇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全市城镇常住人口 177.5 万人,城镇化率为 47.4%,同比提高 1.8个百分点,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3.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凤县进入全国西部百强县,凤县、凤翔、陈仓、渭滨 先后进入全省“ 十强县”或“ 五强区” 。2012 年,宝鸡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在全省 2012 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中,凤县再次荣获“陕西省县域 经济社会 发展十强县” ,陇县、太白县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县”,麟游县、千阳县荣获“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名”。2012 年,全市县域实现生产总值 6

11、71 亿元,较上年增长 16.2%,高于全省县域增速 2.7 个百分点。县 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7.6%,较上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4.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 2008 年推行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以来,累计建成五星村 195 个、四星村 505 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 40.5%。涌现出一批变化大、实力强 的明星村,各类村在晋星创建中得到发展提升,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千阳新 农村建设、凤县统筹城乡、眉 县农 村环境整治经验在全省推广。通过分类施策,举 措到户, 实 行产业、 创业、就业“ 三 业并举”,农民增收实现了“ 十连快”,基本完成由务农为主

12、向多渠道增收的转变。2013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76 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1873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6725 元,增长 13.3%。55.城乡制度障碍逐步消除。自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全市取消农业户籍和非农户籍的区别与限制,实行户籍在居住地登记,自由迁徙的户籍登记制度。整合农民进城落户、城中村改造、失地农民安置、移民搬迁等政策,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向市区、县城、重点镇与中心村转移集中。2013 年全市共有 13.45 万农民进城落户。建立了制度统一、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和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医

13、疗保险制度的融合并轨,建立了市级大病统筹制度,做到制度标准统一,大病保险试点启动实施。(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约因素总体来说,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三农” 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带动“三农” 进入城乡 一体化发 展的新阶段。但由于受城 乡二元体制机制的约束,我市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严重影响着“三农” 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1.现代农业发展明显滞后。全市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滞后,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规模普遍偏小,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传统农业仍居主导地位,农业内部结构不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综 合效益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农业高成

14、本、高风险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民兼业化、农业 副业化、村庄空心化的现象突出;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普遍采用粗放经营方式,对资源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削弱了农村持续发展的能力。2.城镇化率总体程度不高。城镇化发展理念落后,重城轻乡、重物轻人的倾向依然存在。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土地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还不到位。从发展结构来看,宝鸡中心城市城镇人口占市域城镇人口的 57%,缺乏中小城市,小城镇数量偏少, 综合实力不强,部分小城镇还达不到建制标准。从 发展程度来看,2013 年宝鸡市城镇化率为 47.4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 6.32 和 4.12 个百分点。城

15、镇规模总体偏小,产业聚集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63.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下。我市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偏远山区和部分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90%以上的村庄排污没有管网与设施,30 万 农村人口饮水尚未达标;农村学校布点不均衡,师资、生源大量流失,幼儿教 师严 重短缺:大多数镇村卫生院、医务室人员工资待遇低,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年轻父母大量外出务工,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怀,空巢老人生活无人照料,养老问题令人堪忧。 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低是我市城乡发展诸多难题的关节点。纵向比较,就收入增速而言,近三年

16、我市农民收入分别高于城镇居民 8.1、0.9 和 3.0个百分点,增长势头较好;但就绝对值而言,近三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3.52:1、3.5:1 和 3.4:1,收入差距分别为 15997 元、18404 元和 20133 元。收入比虽呈逐年缩小之势,但绝对差距却呈逐年拉大之势。横向比较,2013 年我市农村居民收入达到 8376 元,排全省第 6 位,比最高的西安是少 4554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520 元。三、加快宝鸡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富民,关键在发展。宝鸡立足建设关天副中心城市的市情定位,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工

17、 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 乡 关系,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一)坚持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规划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龙头和基础。一是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从城乡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出发,对城乡发展方向、目标、主要步骤和重大措施进行通盘设想,在宏观上加以科学规划,作出城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引 导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繁荣城乡经济,缩小城乡差别。二是注重配套,城乡衔接。 在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上由二元化向一元化转变,注重加强城乡规划的统筹和农村内部规划的协调,做到纵向覆盖和横向衔接有机统一,形成布局合理、7管理有序的规

18、划体系。统筹安排城乡建设、产业园区、生活居住、生态涵养等功能分区,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三是面向农村,形成体系。 坚持以规划引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努力把县乡交通规划、水利建设规划、农村社会事业规划、农村环境整治规划等纳入全市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体系。进一步编制和完善中心镇、村区域布局规划,致力于形成城、镇、村三位一体、整体规划、同步共建的发展载体。(二)坚持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一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

19、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 二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乡镇、 专业村建设,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大型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推进涉农工业集团化、农业产业集团化,鼓励龙头企业横向联合、纵向开 发、配套 协 作。 三要加强工业园区建 设。进一步理顺县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形成封闭管理、独立运行的管理服务机制,把工业园区建成项目建设的载体和平台。注重应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产品升级换代,拉长加工产业链条,形成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培植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四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视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通过统筹规划

20、、政策引导、体制创新和加大投入,推动商贸物流、旅游文化、 现 代服务等行业的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三)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尽快形成城乡系统配套、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安排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通过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确保城乡要素流动渠道畅通。加快公路改造,提高道路等级,实现城区至各乡镇干线公路交通圈,切实抓好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其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活8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通 讯、中低 产田改造、农村电网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全面开

21、展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村庄绿化“ 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 农村 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水平。 再次,要探索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标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体化的服务和价格标准,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让更多农村居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得到实惠。(四)坚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发展城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优质资源共享的教育体制,研究制定城乡师资优化配置和相互整合的办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共享城乡

22、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公平教育。二是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整体推进城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健全城乡卫生监督网络;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三是推进文体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 三网融合”,逐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行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创建活动,重视城乡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五)坚持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统筹城乡政策体系,着力

23、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管理制度、就业服务平台、就业服务制度、就业政策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二是完善土地政策。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建立全市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和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土地收益的二9次分配,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三是完善金融政策。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四是完

24、善财政税收政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农业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收益用于农业农村部分足额落实到位。(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一是发展生态工业。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培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引导企业和园区建设走循环经济之路,着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走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之路。二是做优生态农业。大力完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倡导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 、节电,推行动植物共育、混养和种养殖、沼气池配套组合, 发展有机肥和无公害农产品,建设生态农业园区,逐步实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副 产品无害化,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三是构建生态旅游。积极 发展以原生态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项目,把旅游产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防止超越环境承载力的过度开发,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四是建设美丽村庄。以生态家园建设为突破口,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