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大连工业大学教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 (试行) ( 征求意见稿 ) 为进一步完善对教师教学业绩的量化考核工作,激发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正式聘用的教职员工。对兼职教授、各种特聘教授或专门有合同约定的教职员工,由人事处提出具体意见,参照本办法进行专项计算和考核 。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 教 研工作量计算范围包括:( 1) 教学改革项目 ( 2)教学建设项目 ( 3) 教学 获奖 ( 4)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5) 外语四级考试过级率 ( 6) 教学 讲座 ( 7) 优秀教研室活动
2、第三条 教研 工作量计算 (一) 教学改革项目 工作量 包括教改立项、教材立项、题库立项 、教改论文 ,工作量 计分标准见表 1,工作量分配见 表 9。 表 1 项目 类别 工作赋分值 (分) 备注 教改 立项 国家级 300 第一 类 国家级 200 第二 类 省级 100 第一类 省级 50 第二类 校级 20 教材立项 校级 20 题库立项 校级 0.5/套 按实际试卷套数赋总分 教改论文 中文核心 期刊 20 省级一般期刊 10 说明:( 1) 由教务处审批或推荐上报 获批项目,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等级,其中 教改立项 国家级 第一 类 系 指教育部批准的项目, 第二类 系 指由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项目;省级 第一类 系 指省教育厅批准的项目, 第二 类 系 指由省高等教育学会、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项目。 2 ( 2)题库立项每套题库赋 3 分,计算总赋分则按照实际试卷套数赋分值。 ( 3) 教师发表教学改革论文的等级认定同科技处认定标准一致。 ( 4) 新引进人才在原单位主持的国家、省级教改项目, 按项目合同规定在研究期内, 如 项目转入大连工业大学 ,按照 表 1 计算工作量 。 ( 5) 由项目审批单位直接下达、我校为参加单位的子课题项目, 按照表 1 计算工作量。 (二) 教学建设工作量 1. 专业建设工作量 包
4、括 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重点支持专业、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联办二级学院、 新增专业申报、 试办专业评估、学士学位评估 等,工作量计分标准见表 2,工作量分配见 表 10。 表 2 项目 类别 工作赋分值(分) 备注 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重点支持专业 国家级 500 省级 100 校级 50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国家级 500 省级 100 校级 5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00 联办二级学院 100 新增专业申报 50 试办专业评估 50 学士学位评估 30 2. 实践教学建设工作量 包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
5、赛项目等 , 工作量计分标准见表 3,工作量分配见 表10。 3 表 3 项目 类别 工作赋分值(分) 备注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 500 省级 100 校级 50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 500 省级 100 校级 50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 500 省级 100 校级 50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 省级 50 校级 20 3.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量 教学团队 、教师发展中心 建设 工作量计分标准见表 4,工作量分配见表 10。 表 4 项目 类别 工作赋分值(分) 备注 教学团队 国家级 500 省级 100 校级 50 教师发展中心 国家级 500 省级 100 4. 课程
6、建设 工作量 包括 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优秀)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 精品实践环节、 精品(优秀) 教材、网络课程等, 工作量 计分标准见表 5,工作量分配见 表 9。 4 表 5 项目 类别 工作赋分值(分) 备注 精品视频公开课 国家级 500 省级 200 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级 500 省级 200 艺术、体育 、军事理论优秀课 省级 50 精品(优秀)课程 校级精品 50 校级优秀 20 通识选修课程 校级 核心 50 校级 精品 20 精品实践环节 校级 30 精品(优秀)教材 国家级 200 省级 100 校级 20 网络课程 校级 20 教师新开(或开新)通
7、识教育类选修课,工作量计 10 分,若多人开设一门课, 工作量分配见表 9。 (三)教学 获奖 工作量 包括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奖、 教育软件奖、 讲课大赛等, 工作量计分标准见表 6,工作量分配见 表 9。 表 6 获奖类别 名称 一等 二等 三等 其他 备注 教学 成果奖 国家级 2000 1000 500 第一类 国家级 500 200 100 第二类 省级 500 200 100 第一类 省级 100 50 30 第二类 校级 100 50 30 教学 国家级 1000 5 名师奖 省级 150 校级 100 教育 软件奖 国家级 50 30 20 10 省级 30 20 10 5 校
8、级 10 5 3 / 讲课大赛 国家级 200 100 60 40 省级 100 60 40 20 市级 60 40 20 10 校级 20 15 10 50 说明: 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 第一 类 系指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奖;第二 类系指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颁发的 成果 奖 ; 省级第一 类 系 指 省 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奖 , 第 二 类系指省高等教育学会、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颁发的 成果奖 。 (四)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体育比赛 的 工作量计分标准见表 7,工作量分配见 表 9。 表 7 获奖等级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9、三等奖 其他 竞赛类型 课程 竞赛 其他 课程 竞赛 其他 课程 竞赛 其他 课程 竞赛 其他 课程 竞赛 其他 国家级 50 500 35 300 25 260 20 220 210 地区 /省级 /行业性 25 200 20 100 15 30 10 20 15 市级 15 50 10 20 5 15 / 10 5 校级 / / 10 15 5 10 3 5 / 说明: 具体可参与计算教研工作量的竞赛项目见每年学校审批认定的结果。 (五) 外语四级考试过级率 外语四级一次通过率工作量计分标准见 表 8, 一次性通过率每超过一个百分点,工作 赋分值增加 5 分。 6 表 8 类别 教学班类型
10、 参比标准 一次通过率( %) 工作赋分值(分) 理工类 A 级班 CET4考试达到 425分以上 95% 20 B 级班 CET4考试达到 425分以上 65% 20 C 级班 CET4考试达到 355分以上 65% 20 教改班 CET4考试达到 425分以上 80% 20 经管类 A 级班 CET4考试达到 425分以上 95% 20 B 级班 CET4考试达到 425分以上 75% 20 C 级班 CET4考试达到 355分以上 75% 20 国强班 CET4考试达到 425分以上 95% 20 艺术类 A 级班 PRTA 考试达到 60分以上 95% 20 B 级班 PRTA 考试达
11、到 60分以上 80% 20 C 级班 PRTA 考试达到 50分以上 80% 20 ( 六 )举办教学讲座 校内教师举办 学校讲坛 讲座, 给主讲人每次计工作量 5 分。 ( 七 )优秀教研室活动 获评“优秀教研室活动”的教研室每人每次计工作量 5 分。 第四条 教研工作量分配 对涉及到多人、多单位合作时, 工作量分配参照 表 9、 10。 表 9 人数 /单位数 2 3 4 5 人以上 排 序 1 2 1 2 3 1 2 3 4 1 2 3 4 以后均分 系 数 0.6 0.4 0.5 0.3 0.2 0.5 0.25 0.15 0.1 0.5 0.2 0.15 0.15 表 10 人数
12、/单位数 3 4 5 人以上 排 序 1 2 3 1 2 3 4 1 2 3 4 以后均分 系 数 0.5 0.3 0.2 0.4 0.3 0.2 0.1 0.3 0.25 0.15 0.3 7 说明: ( 1)合作者中有外单位人员时,以大连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 项目 全额计算工作量,否则按照 表 9、 10 扣除外单位人员的相应工作量 。 ( 2)如果合作者超过 4名,则由 4 名后的人员(含第 4 名)共同分配系数 0.15 或 0.3。 ( 3)以立项建设的项目(包括教改立项、教材立项、题库立项;校级专业建设项目、教学团队、精品实践环节、网络课程等),需在项目结题验收通过后计算相应工
13、作量。 ( 4) 教学建设工作量( 课程建设除外)可由 项目负责人依据团队成员的实际贡献认定排序,需在项目获批或结项时及时上报教务处备案 ,一经上报不得更改, 并 作为教研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审的依据。 ( 5)重复获奖时以就高原则计算。 第五条 教研工作量化考核的基本程序 1. 各 教学单位 进行审核、统计, 并将 汇总结果送交 教务 处。 2. 教务 处在完成全校统计后,把最后结果反馈给各 教学单位 ,核实无误后作为当年最终量化考核结果。 第六条 教研工作量化考核及使用办法 1. 根据本办法计算出的教研工作量经本人、 教学单位 、 教务 处审核确认后作为教师本人年度教研工作 量,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等的参考依据。 2. 教研工作量 要求 教研工作量每年考核一次,不同级别教师的教研工作量要求见表 11。 表 11 级别 专业教师额定工作量(分) 基础课教师额定工作量(分) 教授 30 60 副教授 20 40 讲师 10 20 3. 基础课教师由学校认定。 第 七 条 本办法由 教务 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