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4760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摘要: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绝大部分是砖房)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以及次生灾害。抓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最积极、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防震技术;加固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及其成果体现是保证地震灾害一旦发生后降低人力消耗与经济损失的重要控制方式。因此,国家在防震减灾建设工作中所贯彻的“预防为主、防御救助相结合”的政策方针倾斜下,就必须确保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整体抗震性能得以充分体现,要求抗震设计方法与结构加固技术等能够立足实际并合

2、情合理。 1.建筑抗震设计基本要求分析 抗震设计的重要基本要求就是要确保房屋基础构造的延性设计要求得以保证,能够在建筑结构延性问题上设立多道防线,以此才能避免建筑结构脆性过大造成的构造强度失衡、失控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其抗震性能及成果。因此,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把握。 1.1 周全考虑房屋建筑选址问题 在房屋工程项目立项之初,就要周全考虑好能够发挥抗震成果的选址问题,如健全周到考虑好土体结构、地质、地貌等问题,并要预测分析地震活动发生时建筑构造的承受能力,且要记录相关技术资料档案中,待实地考证时能够综合评价。此外,还要避开影响建筑构造抗震效果发挥的不利区域、地段等,当避无可避时应当立足实际采取

3、合理控制措施 1.2 加强建筑构造规划研究 由于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本身会发生应力过于集中、突破塑性变形弹性极限等的可能,进而形成结构抗震薄弱部分。因此,建筑构造设计应能保证建筑结构延性、安全度、以及选取合适的建筑平面、剖面进行设计,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强度稳定,又能避免建筑脆性过大而延性过小的负面现象发生。 1.3 保证地基与基础设计要求 当房屋项目工程的地基土体为粘性土、软土、液化土、以及不均匀沉降土时,应当评估好地基的基础沉降是否在预控范畴之内,是否发生严重不规则沉降现象,从而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 1.4 满足建筑构造体系设计要求 抗震性能价值体现是建筑构造体系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

4、此在构造设计上就要综合分析、周全考虑、能够统筹把握好各项综合因素。如考虑好抗震防御等级、抗震强度控制指标、项目建设场地、以及基础地基处理、供应材料的质量体系要求、现有技术规模等问题。 1.5 确保建筑构造的构件要求 首先,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基础构件设计应当满足相关规程标准、要求,如混凝土的圈梁、构造柱、芯柱、或者配筋砌体等的质量建设体系要求就必须能够保证。其次,要保证混凝土结构合理设计,在建筑的具体结构构件应能具备尺寸合理、纵向承重钢筋及箍筋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目的是控制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发生的可能,以及防止钢筋屈服而引起的构件塑性变形遭受破坏发生。再者,钢结构建筑施工时能够保证其构件尺寸、

5、规格、数量合理,进而才能避免整体构造抗震成果发挥不利、结构失稳的现象发生。最后,还要周全考虑好建筑构造构件之间的链接、衔接性的体现,控制好构件节点的稳定性,保证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塑性破坏能够晚于其他结构构件,进而才能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度。 2.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住宅建筑中,房屋超高或超层时有发生,尤其是底层为“家带店”的建筑,高度超过限值 1m 以上。在“综合楼”建筑中,底层或顶层有采用“混杂”结构体系的,即为满足部分大空间需要,在底层或顶层局部采用钢筋砼内框架结构。有的仅将构造柱和圈梁局部加大,当作框架结构。住宅建筑中为追求大客厅,布置大开间和大门洞,有的大门洞间墙宽

6、仅有 240mm,并将阳台作成大悬挑延扩客厅面积;部分“局部尺寸”不满足要求时,有的不采取加强措施,有的采用增大截面及配筋的构造柱替代砖墙肢;住宅建筑中限于场地或“造型” ,布置成复杂平面,或纵、横墙沿平面布置多数不能对齐,或墙体沿竖向布置上下不连续等等。多层建筑抗震设计中,未作抗震承载力计算的占多数,加之缺乏工程经验,使相近的多层建筑采用的砌体强度等级相距甚远。多层建筑抗震设计中,所采取的抗震措施区别较大。多数设计富余较大,部分设计设置不足;多数设计不完整或未交待清楚,有的设计还采用“一本图集打天下”的作法,不管具体作法和适用与否,全包在“图集”身上。 3.建筑物抗震措施及技术 3.1 隔震

7、技术不仅在新建工程中获得应用,而且已用于现有建筑的抗震加固改造。隔震装置可安装在结构的防火层或设备层,隔震层可设置在结构的不同部位,如基础、中间层等,也可设置在房屋的顶层,同时起到结构加层和抗震加固的目的。由于传统的加固改造技术对结构震后的性能和不可靠程度缺乏准确地了解,故较难达到强度和延性的合理匹配。采用隔震技术对结构进行加固改造,通过在隔震层设置刚度很小的隔震装置,将地震变形集中到隔震装置上,相对于依靠结构本身的较高强度和较低变形来吸引地震能量而言,隔震结构的周期和阻尼都有很多的提高,故加速度和位移反应明显降低。同时,耗能减震加固改造技术,智能材料加固改造技术,以及吸振减震加固改造技术等开

8、辟了房屋加固改造的新途径。 3.2 隔震建筑的形式注意有基础隔震和中间层隔震,基础隔震是建筑抗震新技术家族中的佼佼者,大量试验研究及多次强震实践表明,基础隔震以其极少的投资换取很大的安全系数。基础滑动隔震效果受地面运动频率特性的影响较小,几乎不会发生共振现象。在基础以上的中间楼层设置隔震层,下部结构同普通建筑物一样直接与地基接触,因此它不存在基础隔震建筑的底部体积和墙体数量问题,但隔震层以下的楼层需要做抗震处理。在市区场地不太宽裕时,可把隔震层设计在地面以上,在空中变形有利于节约用地,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地基的挖土量。 3.3 隔震建筑经济性 隔震建筑在振动性能和抗震安全性方面提高了建筑结构的附加

9、价值。因此,与以往建筑比较时,应考虑附加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隔震建筑的造价时,不仅要考虑其初始造价,还要考虑其使用阶段期间遭受地震损坏的维修、重建、内部物品的损坏和经济损失,在此意义上,隔震建筑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4.加固处理的实行措施探索 加固之前应事先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与分析。也就是说,对于老旧、亟需补修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时,应当做好抗震性能鉴定工作。鉴定工作执行应当根据房屋工程地址、地基基础结构、以及对周围土体或地质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加以分析,这样才能衡量地基、基础的补修程度如何,具备的抗震性能是否良好。如房屋构造安全度、梁柱节点抗震强度、以及构件衔接性能、整体建筑延

10、性指标等是否达到行业规程标准。 4.1 加宽基础 加宽基础作用在于提高基础承重性能。采取的方法则有:老旧墙体表面处理后的混凝土浇筑、单双面加宽、以及基础底面的四边加固等,可视具体实际进行合理采用。此外, 4.2 结构加固控制措施 可以采用直接加固法、改善荷载传递加固法、外套结构加固法、以及增设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法等。直接加固强调的是对强度不足或者构造设计不合理的关键部位进行直接加固,该加固方法是在原有的构造设计上进行加固;改善荷载传递加固法所强调的是通过改变构造布置而发挥出荷载传递的效用,进而达到加固目的。而增设加固法所强调的是对原有构造的部分荷载结构层进行改建;外套加固主要指增设钢结构与混凝

11、土结构节点等。 5.结束语 总之,房屋工程或者老旧房屋的基础加固问题应当引起建筑企业以及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地壳运动频率较高的地带或区域、以及房屋使用年限较高的建筑,应当必要做好加固工作,运用合理的加固方法、工艺技术等对其展开针对性加固;而对于房屋在建工程应当保证抗震设计参数指标、工艺技术规程标准、以及房屋构造性能得以充分体现,以此才能保全工程整体抗震成果,创民心、放心工程。 参考文献: 1 戴国莹.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措施初探J. 建筑结构, 2009,(08) 2 熊健. 阐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度问题 J. 江西建材, 2011,(02) 3 白雪霜. 结构抗震加同和消能减震优化设汁方法J.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07,(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