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运用及监管问题摘 要:浅析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养老保险基金亟待增加投资、投资风险问题及监管问题。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 投资 监管 一、引言 国家养老保障制度历经了近 60 年的发展,国情发生的重大变化,而养老保障制度仍处于不断的调整与变革状态。随着养老保障体系的人员不断增多,制度也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职工养老金的积累和运用,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政府需要予以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行,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不断改善,人均寿命普遍延长,为此也正步入老龄化的社会,进而也引发了养老保险金的收支不平衡问题。在此,就职工养老
2、保险金的筹集及运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二、养老保险基金亟待增加投资 养老是社会、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和现实。为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稳定,国家以养老保险的形式筹集养老保险基金,最终以养老金(退休金)的形式返回到参加养老保险的受益者。但是,养老也具有风险性和社会性。其偿付能力的充足性与否,就成了该基金的根本问题,投资就成为了迫切需要。这些筹资问题出现的矛盾,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亟待逐一解决。 1.社会老龄化问题需要逐步化解。21 世纪,国家 60-65 岁以上人口占到全部人口的 7%-10%,人口老龄化已步入新阶段。预测老年人在 2015年前后将高达 2 亿,高峰时将在 4 亿以上。现国民
3、经济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 3.8%,却要负担世界 20%乃至 1/4 的老人。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例:2001 年为 4.1:1;2020 年将达 2.2:1,2030 年 1.8:1。2030 年左右的退休高峰将达 33500 万,约占总人口的 27%,退休费将占工资总额的 36%,高出国际公认的 26%的警戒线。可见,不断扩大的老龄化危机,正施压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上。 2.需要增加投资来化解基金管理方面存在的矛盾。一是养老保险基金与财政密切相关,以致造成了大量的养老保险基金流失。表现为基金挪用、隐瞒截留收入、福利奖金等非正常支出,近几年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现象有所控制。二是征缴力度不足。
4、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这几年才扩展到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从业人员和一些灵活就业人员。片面追求覆盖面的做法,应付眼前的基金支付,还会造成基金管理行为的短期化,并出现“优惠征收” 、 “打折征收”现象,给以后的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留下隐患。矛盾需要化解,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就迫在眉睫。 3.巨大的隐性债务需要解决。国家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筹集模式,社会统筹账户则由企业缴费;个人账户按职工工资缴费比例建立。企业缴费率由各省自行确定,不超过工资总额的 20%。实行该体制前,已退休职工和现收现付时已工作一定年限的在职职工,都没有时间或足够的时间为个人账户积累资金。显然这就造成了如今基本养老保险收
5、不抵支和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现象。统计表明,退休人员以每年 6%的速度递增,基金缺口从 1998 年后以每年 80 多亿的速度递增。巨大的隐性债务日益加剧。退休年龄偏低和待遇水平的偏高是造成基金缺口的根本原因。 4.基金投资需要扩充。政府财政拨款、企业和职工缴费及基金运营收入,这是基金的来源。为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需要财政继续保持适度的支持。在确保财政当期支付缺口补助和做实个人账户补助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但财政收入来源于纳税人,用于补充的财政资金是有限的,抽空财政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和职工的负担已经较重,加上医疗、工伤等缴费,再加重也不可能。显然,通过缴费扩充基金是有限的。缴费
6、比例和覆盖面饱和的情况下,缴费则不能再带来基金的增长。对此出现的缺口,可通过两个渠道弥补:财政资金提高补充养老金的比例(按 30%提取,每年可增加 3 万亿元以上) ;决定指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 年提到 30%,则可缓解此矛盾) 。2012 年国企利润达 2.2 万亿元,国有控股银行利润 1.2 万亿元,两项达 3.4 万亿元,按 30%上缴红利就是 1 万亿元,且还会提高。这两项每年就可补充资金 3 万多亿元,完全解决了该缺口问题。可见,基金只能通过长期不断的投资解决。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问题 从养老保险基金的形成到支付,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其中投资是实现基
7、金增长最核心的一环。巨额的养老保险基金投向资本市场,在追逐基金收益的同时,风险也并存。国家社会保障部门需要对此基金加强监督和日常风险管理,以专业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机构,指导基金的投资战略和方针。而专业投资机构(管理人)通过具体投资战术的运用,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政府从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对投资的风险持谨慎态度,并对基金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关键是完善的投资监管体系及各个主体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职责安排问题。 四、投资的监管问题 1.社保为核心,相关部门配合实施基金运营的监管。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涉及多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直接负责基金的征收和发放,政府财政拨款补充基金。基金的投资是由专业基
8、金管理公司操作,通过银行托管和流转,最终受益人从个人银行养老保险账户上获得养老金。该流通过程是通过委托代理管理联系起来的。所以对整个基金运作的监管,应以社保部门为主,财政、证监等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社会保障部门是基金投资监督的核心力量,其他则是本部门范围内的监管者。责权明晰,才可保障监管的效率与效果。 2.健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机构。基金数额大,专业性强,投资又是讲究专业的,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机构监管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健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机构,社会保障部门也可把投资的管理任务独立出来,委托由社保、企业和职工代表、专家组成的养老保险基金理事会管理。管理职能为:审核批准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的进入
9、和退出理事会负责下的养老保险基金业务。限制投资组合与投资比例,严格防范投资管理人的冒险行为。 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性和资本市场的高风险性,应在证监会的监管下设立投资监管机构,专门行使监管职能。职能包括:与社保部门共同确定基金运营机构的基本资格,并对监管机构的任职审核;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投资管理人进行检查;接收定期报告,对基金的投资风险评估;协调基金与其他基金、证券等关系,保障基金的安全稳健和增长。托管银行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身特点,也能有效对基金投资运作进行监督,并及时发现和报告投资管理人的异常交易或异常行为,督促投资管理人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3.强化投资管理人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部门的监管是通
10、过外部力量作用来约束投资管理人的,内控制度在于通过自身的风险管理,实现基金的稳健与安全。职责包括:制定风险管理办法;收集整个投资业务的风险信息;评价投资组合的风险;协调公司内各部门的风险决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内部风险控制好了好,也会减轻上层监管的压力,并对基金的稳健发展有利。 4.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比如建立审计师事务所、精算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风险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对基金运营机构的外部监管体系,可为监管机构、基金投资人、管理人提供客观、公正的监管信息,实现对基金管理的外部监督。加强审计力量很重要,可对基金有必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其运作实施审查,从帐上发现问题,强化监督。当前,中介正处于发展时期,媒体已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监督作用,利用媒体对基金问题进行监督,这也是很直接有效的监督手段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阴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 (2). 2香伶.养老社会保险与收入再分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