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亚洲生态城市.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633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亚洲生态城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议亚洲生态城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议亚洲生态城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议亚洲生态城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议亚洲生态城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议亚洲生态城市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亚洲城市以新加坡和日本为突出代表,在城市绿化网络、交通组织、科技手段等方面都有显著成绩。通过对这些国家以及城市的案例和相应生态措施的介绍,归纳出亚洲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生态城市简介 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上讲,是按照生态

2、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最终建成应该达到的五个目标,即:生态景观的完整性,包括绿地的有效性与生物的多元化性;生态安全性,包括环境的质量;生态健康性,对于资源再利用的效益和再用的可能性;生态认同性,与教育有关系,是对自然生态价值的认同和认可;生态经济性,资源再利用,节约与再生。 建成的生态城市可以体现出六个特点:多元化和极大量的绿化元素;功能布局的合理性与协调性;道路格局的生态性;社区生态的环境平台的建设;善用生态能源与重视再生能源;环境管理。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是规划+科技+政策+教育的结合体。 2新加坡生态城市建设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

3、,也是一个城市国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图 1,2)。 图 1:新加坡区位 图 2:新加坡城市鸟瞰 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所以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截至 2009 年 6 月,新加坡人口总共有 4,987,600 人,每平方公里达4000 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 916。地势低平,平均海拔 15m,最高海拔 163m,海岸线长 193 公里,水域率:1.444% 。新加坡距离赤道只有136.8

4、 公里,主要受季风影响,天气较热,无明显的四季之分,湿度大,降雨量适中,日夜温差不大,日照充足,是具有典型热带气候的岛屿国家。 2.1 规划策略 2.1.1 绿化策略 (1)密度高 总体规划阶段划定出中央高自然度地区作为永久保护区,占国土面积 1/5。 (图 3) 图 3:新加坡自然保护区 除此之外的住宅区绿化分级设置:城镇级公园邻区公园小绿地。 从停车场、高速路、人行道、高架桥都会精心设计绿化,并且位置、面积、标准、责任人都以法令确定下来,达到人均 8绿化(图 4) 。其全国绿化密度非常高,其多年之后的成果就是令地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相差 2 度。 如今新加坡市内占地 20 公顷以上的公园达到

5、44 个,0.2 公顷的街心公园达 240 多个,在 264 条公路两旁,种植大量花草树木。如果把这些数字加在一起,那么绿化占地面积约为 420 多公顷。这个城市绿化目标同样非常明确,而且规划设计得十分具体。建房规定绿化面积纳入规划蓝图,作为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法令固定下来,保证实施到位,使房屋与绿化相互衬托。 (2)自然度高 道路绿化层次丰富,草地、灌木、乔木自然搭配。自然蓬勃生长,路中的绿化带也绝少整齐划一,行道树及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 开放空间绿化以乔木和草地为主,提供大面积供人使用的场所。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园林绿化往往给人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感。处处层次丰富,草地、灌木、乔木

6、自然搭配,各种不同树种混种而形成的自然生态比比皆是,包括路中的绿化带也绝少整齐划一,行道树及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极少剪成几何形状的,而是任其自然舒展蓬勃地生长,但又不妨碍人行和车行的交通安全。 这一做法的好处很多,首先,自然且不加修饰的绿化环境吸引了鸟类的聚居,使环境更趋于自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二是满足了都市人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心理需求,使其时时处处仿佛置身于郊野树林之中,领略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身心多方面的享受,同时用自然美而不是几何美的环境缓解现代人的工作压力,重新获得活力;三是减少修剪的人力劳动,降低了城市环境维护的成本。新加坡的绿化除了体现艺术美之外,城市绿化已向网络化发展:

7、新加坡利用雨水渠两侧建绿地,这样的绿化走廊现已有 50 公里。其与步行系统结合,在绿化走廊中设计步行道,以此形成网络联系全国的各个公园和组屋区的中心绿化带,人们可以摆脱机动车交通的喧闹,漫步在绿荫覆盖的步行系统网络中,或骑自行车来往于各组屋区之间,而鸟儿也可以由绿色通道的引导自由往来于各公园之间,在都市环境中的生存空间大大扩展,提高了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质量。 (3)以人为本的总体绿化 图 4:建筑、构筑物立面绿化 图 5:以人为本的绿化 通过以上两点可看出服务于人的功能性是新加坡人赋予城市绿化的重要特性,深刻地表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图 5) 。 2.1.2 交通策略 (1)捷运系统 新加坡

8、地铁又叫大众捷运系统,是迄今世界上最发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也是当地发挥骨干作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地铁拥有 3 条主干线:从滨海湾至裕廊东的南北线,从樟宜机场至文礼的东西线,从港湾至榜鹅的东北线(图 6) 。地铁线路总长 111 公里,将机场、码头、商业中心和居民聚居区连接起来,停靠站点 65 个,遍及新加坡全岛。按照新加坡的交通规划理念,要将地铁建成“一站式”或“户到户”的交通枢纽网络,争取使乘客足不出站就能中转到全岛各个角落。 新加坡从 1968 年开始规划了捷运系统,和公交系统相结合,极大程度方便了居民出行。同时也相应减少了居民对私家车的购买需求。 (2)公交系统 新加坡是世界上设立

9、“公共汽车专用道”最早的国家之一。150m 一停,百 m 之内一个总站,使人们在出行时得到非常大的方便(图 7) 。 图 6:新加坡捷运系统线路 图 7:新加坡公交、捷运示意图 新加坡公交系统以私家车为“竞争对手” ,政府将打造一个有效率、综合治理、以人为本的公交系统作为其未来公交政策的重点。作为世界上最早设立公共汽车专用道的国家之一,新加坡设立公交车专用道、公交车专用街、公交车专用弯道,为公交车辆提供了交通优先权,政府还规定公交车是进入交通限制区优先使用的路面交通工具。政府对公共汽车的站点设置、安全标准、服务收费等也进行了严格的管制,规定在距离住户门口 400m 内必须设有公交车站。另外,公

10、交车辆普遍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方便调度,以便定点准时。 2.2 科技手段 新加坡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其有 4 大供水来源。 新加坡的日处理废水能力达 100 多万 m3,处理率达到 100%。一些初步处理后的水经过进一步处理后作为工业用水使用,脱水后的污泥用作填海造地、植树和种草皮的材料,实现了再利用。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绩由此可见一斑。 所谓“新生水” ,就是新加坡对污水进行再循环处理,使之清洁并可供人饮用的水。经过专家鉴定,新加坡生产的新生水各项水质指标都优于目前使用的自来水,清洁度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饮用水标准高出 50 倍,当地 98%的民众对新生水持接受态度。 2.3 政

11、策引导 新加坡的法律规则和日常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到社会性的问题, 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则的约束, 而且相应的处罚措施都十分严厉。 新加坡政府规定:在公共场所不得吸烟,不准乱画,不准摘花,不准嚼口香糖,不准在地铁内吃东西,不准乱过马路,不准放鞭炮,不准从楼上往楼下扔垃圾,18 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准喝酒,中小学男生不准留长发,女生不准穿超短裙戴首饰,政府官员不准接受宴请和馈赠。违法者除罚款外,对破坏公共卫生的人,还要罚其清扫公共场所,登报“曝光” ,严重的要判以鞭刑,拘留。 2.4 教育的影响 在社会公共教育方面, 新加坡政府通过学校教育、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方式, 揭露和批评

12、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行为, 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倡导爱清洁、爱卫生、守纪律的社会公德, 大力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 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在舆论导向上, 新加坡注重加强东方价值观和优秀传统道德的宣传, 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常年开展的“ 礼貌运动” , 要求人们讲文明, 讲礼貌, 严守公德, 杜绝粗野和不道德的言行。 3日本生态城市建设 3.1 基本思路 在日本,生态城市一词并不常用,取而代之是英文直译的“Ecocity”一词,还有一个官方的提法是“小环境负荷城市” 。 日本实现小环境负荷城市规划的 3 个基本思路:一是密集集约的城市规划;二是作为一个有机体进行呼吸,与自然进行对话的城

13、市规划;三是环境与便利性相互协调的城市规划。 3.2 建设措施 (1)实现建筑低碳化。 (2)对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3)改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 (4)号召民众广泛参与。 (5)实施绿色支援政策。 3.3 典型案例 日本的千叶新城采取网络化与生态原生态相结合的开发模式来建立生态型城市。按照尽可能遵循原始自然环境条件的原则,对当地的河流、湖泊、山地、绿色植被等自然地貌进行合理有机的规划设计,并辅助相应的景观设计,使其与人们休闲活动场所密切联系,在当地建成了十几个景色各异、大小参差不齐的开放式公园。当地居民的娱乐休闲场所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密切结合很大原因是得益于网络化的城市生态系统。 自

14、20 世纪 70 年代伊始,日本的九州市为了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努力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物的产生。其提出了“各种产业尽最大限度的互相利用废弃物,实现整个地区零排放垃圾”的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构筑设想。主要包括了开发环境新技术、建设环境产业和综合开发社会三个方面的目标。并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宣传活动来促进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动各家开展“家庭记账本”的形式将家庭生活费与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联想起来;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向大气排放,政府制作了各种汽车“无空转活动”的宣传标志;并且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以“清洁美化城市”为主体的各种活动。 4结语 新加坡和日本的部分城市是亚洲生态城市的典型代表,归纳其发

15、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发展紧凑型城市得到重视。采取密集开发和混合使用的策略,使人们的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尽可能的靠近人们的居住场所。不但重视地理条件,还特别注重时空条件和本地区内在的密切联系。紧凑型城市主要包括城乡边界和景观明显、密集的居住条件、降低对汽车的依靠、土地的混合利用、丰富居民日常生活、使生活多样化、明晰身份、使社会公平正义等八个方面的内容。集约化的使用土地可以有效混合利用土地,避免资源的浪费,恢复城市的活力,并且有利于在社区中尝试生态化的技术手段与推行有效的公共交通策略,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由政府建造高层“祖屋”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并在不大的邻里

16、社区中配置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其规划完善程度位于世界前列,有效缓解了新加坡国土紧张的问题。 (二)生态网络化得到推广。欧洲城市所进行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许多国家都认为都把经济的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十分有必要,并制定了有效的城市、环境、能源和保护气候的规划原则进行城乡发展。 (三)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人们采取了很多创新性的改革方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对机动车的依赖问题,其主要原则的保证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权,并大力发展非机动车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降低对私人小汽车的使用。例如新加坡的公交系统和捷运系统组成了“无缝接”的综合交通网络。 (四)大量采用绿色技术。珍

17、视城市的自然资源,并且认真考虑城市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提倡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对绿色能源和生态建筑技术的使用,并大胆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措施来推进生态城市的建立。例如利用可循环的材质、分类处理垃圾、安装热能转换设施和推行节能建筑材料。 (五)引入社区促进开发模式。国外的生态型城市采取提高居民作为城市生产者、建设者、消费者和保护者的重要地位,倡导居民参与和社会促进相结合的方式,依靠公众的努力来保障生态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虎如何建设生态型城市N学习时报2008 (1). 2.丁大卫.把握生态城市建设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08 (3). 3.崔雪松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 (4). 4.叶士聪生态城市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J.广东科技2010(8). 5.马交国杨永春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6 (2). 6.尹洪妍国外生态城市的开发模式J城市问题200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