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贸易结合度及贸易逆差实证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以我国部分省区经济贸易逆差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在该理论影响下部分省区的经济增长趋势,此外,运用软件 Eviews对所选取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与格兰杰检验,试图探索出我国部分省区经济贸易存在逆差的真实原因,以期为这些省区的经济发展趋势逐渐步入正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部分省区 贸易逆差 现状 经济评价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贸易日益成为了各国的重要经济活动,并与消费、投资共同组成了提高经济水平的“三驾马车” 。尽管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部分省区一直存在经济贸易逆差的问题,诸如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吉林省等,且这种贸易逆
2、差具有总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相关理论分析 笔者经调查发现,2011 年,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海南省、甘肃省以及吉林省的贸易逆差总额分别为 9639 亿元、11042 亿元、1543亿元、3277 亿元以及 7168 亿元,与 2010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5.8%、9.1%、10.6%、9.2%以及 12.5%。此外,在上述省份中,伴随着贸易逆差总额的增长,这些省份的经济也同时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高于同一时期全国的 GDP 增长速度(肖黎,2012) 。 (一)根本性原因 某产业的贸易逆差是其得到深入发展的必然需求,是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上述数据显示:我国境
3、内存在贸易逆差的省区,既有诸如甘肃省、吉林省等经济落后、开放条件不足的地区,也有诸如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等经济发达且外贸开放条件较充分的地区(李美娟等,2012) ,因此,单一因素并不能导致一省份出现贸易逆差,同时,表象因素也不能全面解释贸易逆差现象中存在的深层内容,而只有受到众多元素的同时影响,部分省区的贸易逆差额才会明显增加。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变产业结构的关键阶段,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的引进日益成为了提升产业装备势力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性与灵活性等特点。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在产业组合、配套方面
4、仍然存在着问题,例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先进设备匮乏、核心技术短缺等。 (二)经济增长作用 1.外汇平衡。从宏观角度出发,一个省份的外汇平衡度反映了其国际贸易目标的合理性;而若从省区内部的“中观经济层面”出发,并以GDP 收支核算法为理论依据,可以发现:贸易顺差能够直接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笔者认为:通过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优化三大产业结构,完善禁忌体系,并把“高水准”的贸易逆差做为“经济投入” ,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必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孙天乐等,2012) 。这就要求部分省份以关键设备、高新产品以及核心技术为主要进口对象,服务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发展。 2.产品结构。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受贸
5、易逆差的影响,其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且第三产业的产品成为了部分省份的主要进、出口对象。具体表现为:为顺应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势,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部分省份加快了对本省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度;受国内与国际双重市场的影响,只有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扩大市场规模,才能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杨劲松等,2012) 。就我国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程度来看,随着贸易逆差总额的增加,各省区经济并没有出现“负增长” ,而是都逐渐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且其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在这种大环境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由于较强的出口能力对消费与投资具有拉动作用,因此,贸易逆差加快了我国产业结
6、构的调整速度。 (三)趋势性发展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省份的贸易逆差状态呈现出了“阶段性”的特点。同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得到了深一步的发展,因此,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为主的部分省份,应及时调整、升级其产业结构,并以关键设备、核心技术等作为重点进口对象。此外,实现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与贸易逆差的合理增长,成为了我国部分省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笔者经分析发现,加大提高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供应链的终端,有助于增加其出口总额,提升该企业的出口能力(王艳等,2012) ,同时,随着国际市场对其他产品需求的缩小,该企业的进口总额也将有所递减,而在这种进口、出口之间的正反作
7、用下,该省份的贸易逆差现像终将有所缓解、消失。因此,某一省份贸易逆差的存在、缓解过程,与该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紧密相连,与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相适宜,是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分析 (一)原始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吉林省、甘肃省与海南省内,国际贸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逆差现象,因此,笔者以此作为分析、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甘肃省从 2006 年起才逐渐出现贸易逆差现象,且与甘肃省相关的样本数量较小,可信度不高,因此,笔者以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吉林省与海南省为研究区域。此外,笔者以 2002-2011 年为研究时间段,以上述四大省份的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与对外贸易额
8、为研究内容,并选用进口、出口、GDP 指数与 GDP 为样本变量,令 NY、M、Y 分别代表净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同时,由于 NY 为净出口总额,因此,取其数值的绝对值对研究结果并无影响(马春梅,2012) ,此外,为了从根本上减少产品价格对该研究的影响,笔者采用 GDP 的相对指数对变量进行了减平运算;为了避免数据中出现异方差,需对每个变量值取对数,即令 LNY=log(NY) 、LM=log(M) 、LY=log(Y) 、LGDP=log(GDP) 。 (二)Granger 关系检验 1.平稳性检验。首先,笔者令LGDP、LNY、LM、及LY 分别表示 LGDP、LNY、LM 及
9、 LY 的一级差分值,然后,笔者采用了 ADF 检验法,对上述内容的平稳性进行了深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1 的检验结果表明:吉林省、海南省以及北京市的时间序列成非平稳状态,而其一阶差分值呈平稳状态,因此,可采用格兰杰检验法对其进行检验。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的 LGDP 为平稳状态,而其 LNY、LM 及 LY 为一阶整数,因此只能对 LNY、LM 及 LY 使用格兰杰检验法(张巧莲,2012) 。 2.格兰杰检验。在本文中,笔者的研究目标为:探索部分省份的国际贸易逆差与其经济增长水平的关系,同时,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探究引发国际贸易出现逆差现象的深层原因,因此,笔者选用了格兰杰检验法,
10、将滞后阶数定为 3,对LGDP、LNY、LM、及LY 变量对进行了深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由表 2 中的检验结果可知,若将滞后阶数定为 3,那么大部分假设都成立,具体表现为:在检验贸易逆差、出口与进口关系的过程中,四个省份全部接受假设内容,即贸易逆差、出口与进口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王敏等,2012) ;在检验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过程中,北京市、海南省与吉林省都接受以下假设:“出口与经济增长无因果关系” 、 “进口与经济增长无因果关系” 、 “贸易逆差并非经济增长的成因”等;由于海南省与北京市拒绝了假设“经济增长并非贸易逆差的成因” ,即否认经济增长是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而吉林省
11、却接受该假设,这表明吉林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贸易逆差并非由经济增长所引发。 (三)协整性检验 笔者检验数据协整性的目的为:考察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该类时序变量是检验单阶同整性的必要前提。据上文检验结果可知,除内蒙古外,吉林省、海南省以及北京市的相关数据:LGDP、LNY、LM 及LY 均具备稳定性,因此,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与分析。此外,由于笔者主要考察 LGDP 与 LNY 以及 LM 与 LY 之间的两两关系,因此,笔者较倾向于运用 GE 两步检验法,其中,笔者首先对变量进行普通线性回归,从而得到残差值;然后,笔者以变量协整性理论为依据,对该残差值进行根检验,并判定变量
12、之间是否具有长期有效的均衡关系。表 3 为 GE 检验结果。 研究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运用软件 Eviews 对数据的协整性与平稳性做出了格兰杰分析,并结合各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得出了以下结果: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在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长中,出口与进口业务不能引发国际贸易中的逆差现象。随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部分省份的外贸综合竞争力有所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对经济增长的速度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结合部分省份的发展现状,海南省与北京市属于外向型省份,其经济增长与贸易逆差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相对较弱的稳定性。在当前阶段,我国部分省份处于调整与转变产业结构的关键阶段,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支撑作用相对较
13、弱,因此,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贸易逆差现象仍会十分显著。 结论 笔者以格兰杰检验法为基本方法,经分析研究得出,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存在显著的贸易逆差现象,而由于省份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贸易逆差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深入,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会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我国部分省份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为国际贸易提供发展背景,从而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肖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J.学术论坛,2012(8) 2.李美娟,刘睿.论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经济,2012(3) 3.孙天乐,马林,李海霞.贸易结合度、贸易结构现状与贸易摩擦对中美贸易发展的多角度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4) 4.杨劲松,蒋依依.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遏制策略J.商业时代,2012(27) 5.王艳,吴晓颖.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2012(8) 6.马春梅.我国新能源汽车贸易的发展策略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视角的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2(7) 7.张巧莲.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逆差关系的实证分析J.企业导报,2012(11) 8.王敏,黄涛.外贸收支逆差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特征与挑战J.国际金融,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