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雁形发展模式”走向衰落给中国的启示.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672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雁形发展模式”走向衰落给中国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日本“雁形发展模式”走向衰落给中国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日本“雁形发展模式”走向衰落给中国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日本“雁形发展模式”走向衰落给中国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日本“雁形发展模式”走向衰落给中国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日本“雁形发展模式”走向衰落给中国的启示【摘要】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的领头羊,其产业发展路径很好的诠释了“雁行发展模式” 。但在 90 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则陷入了停滞,缺乏强有力的支柱产业推动经济增长。中国目前正进入工业化后期,可能面临着当年日本发展遇到的困难,因此日本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 【关键词】 “雁行模式” 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 一、理论介绍 “雁行模式“最早由日本学者赤松要在其中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 1932 年) 一文中提出,该理论揭示后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途径,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制造业的连续发展过程。他认为,后进国应遵循“进口-国内生

2、产-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发展。 二、日本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借鉴 日本产业结构演变符合雁形发展模型,本文重点讨论发展后期出现的问题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一)战后经济发展情况综述 战后日本在纺织工业、机械工业、钢铁、机电等众多工业及产品方面实现了进口替代及出口,完成了雁形发展模式的飞跃。从东亚区域看,日本在经济崛起的同时也在建筑以自己为核心的“东亚雁形分工体系” ,通过发动“工业化动力”把不具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了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80 年代初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也开始参与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三方形成了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日本处于主导地

3、位。 (二)1980-2000 三次产业结构情况 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表 1 可以看到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日本的产业结构已呈现出发达国家特征,随后产业结构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其基本的演进趋势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 表 1 日本三次产业占 GDP 的比重变化(%)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4 1998 2000 第一产业 3.6 3.1 2.4 2.1 1.5 1.3 第二产业 37.8 36.3 37.2 35.5 28.6 27.9 第三产业 58.7 60.7 60.4 62.4 69.7 70.7 产业结构特征。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在产值和就业人

4、员比重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1995 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 60%。促成日本产业结构呈现服务化特征的原因包括:日本制造业的大规模海外转移;设计、企画等脑力劳动作为一项独立工作或一种要素投入, 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增加; 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增加,文化、教育、娱乐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主导产业缺位。日本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强国之后, 进入了“无航海图”时代, 以往参照欧美确定的并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相继进入了成熟期,日本失去了模仿的目标。80 年代后, 日本的主导产业可以被归纳为电气机械(通信设备) 、一般机械、运输机械(轿车) 、化学。进入 90 年代, 这些主导产业的产值份额变化不大,

5、没出现核心的领头羊产业,主导产业缺位。 (三)雁形模式逐渐式微 20 世纪末,日本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2001 年 5 月 18 日,日本发表版题为面对 21 世纪对外经济政策挑战的贸易白皮书,第一次明确指出,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经济“雁行形态发展”时代结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新兴国家参与全球化削弱了日本竞争优势,随着亚洲其他国家加入到全球化当中,日本失去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新兴国家转移。第二,创新能力不足,日本历次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采取“吸收-消化-模仿”战略,忽视了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资,这导致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领域,日本竞争不过美国,特别是在信息和生物技术

6、领域。 (四)评价 “雁行模式”在推动日本经济发展上功不可没,它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向更高层次的转换,证明了该理论的适用性。但“雁行模式”也有局限性,它侧重强调的是产业的国际替代,忽视了基础研究及创新的重要性。在步入发达国家行业之后,经济发展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日本经济走向了长期疲软。 三、中国当前产业结构情况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GDP 由 1978 年的 3645 亿元增长至 2012 年的 519322 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一)1978-2012 三次产业结构情况 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较为稳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总体经济朝着高水平发展。但同日本相比,第三产业的比

7、重相对较低,主要是我国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服务产业对工业的替代作用还未明显体现出来。 表 2 中国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变化 (%) 1978 1986 1994 2002 2010 2012 第一产业 28.2 27.2 19.8 13.7 10.1 10.1 第二产业 47.9 43.7 46.6 44.8 46.8 45.3 第三产业 23.9 29.1 33.6 41.5 43.1 44.6 (二)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表 3 钱纳里关于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 人均 GDP (美元) 所处阶段 364-728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728-1456 工业化初期 1456-2912 工业化

8、中期 工业化阶段 2912-5460 工业化后期 5460-8736 经济发达初期 经济发 8736-13104 经济发达后期 达阶段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2012 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6100 美元,按照钱纳里的标准,我国至少已经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初步迈向经济发达初期。 (三)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我国要避免日本犯下的错误,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障基础研究的投入开发,鼓励创新,扶持有自主开发能力、技术路线和领先的核心技术的产业,建立产业不断升级的机制。 四、结论 日本经济曾取得辉煌成绩,但是在发展后期,由于缺乏基础性研究工作,创新不足,最终没能出现支柱性的新兴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这一系列原因造成了所谓的“日本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化描绘出另一个“雁阵模式” ,目前可能也将面对日本在发展后期遇到的困难。为此,中国需要保持对研发创新的投入,并完善相关风险投资机制,为新兴产业的诞生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边恕.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J.日本研究,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