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材:中国画创新的成功探索者.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8491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晓材:中国画创新的成功探索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孙晓材:中国画创新的成功探索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孙晓材:中国画创新的成功探索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孙晓材:中国画创新的成功探索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孙晓材:中国画创新的成功探索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孙晓材:中国画创新的成功探索者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这个话题,在艺术界曾被无数人探讨并尝试过。早在 20 世纪初期,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三位先生就曾先后踏上欧洲的土地,观摩研究西方美术,他们学贯中西,大胆创新,成为中国画改革的先驱者。徐悲鸿更是被誉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 。 经过岁月的沉淀,当中国画艺术继续走过漫长的 100 年之后,当西方艺术充斥着东方人的眼球的时候,又一批改革者涌现。而在这群人中间,不得不提的就是孙晓材。 孙晓材的绘画创作在中外画坛上可谓独树一帜,是中国当代较有代表性的创新型画家。他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绘画的创新与探索,用中国画的材质综合借鉴了油画、雕塑、版画的表现手法,创造了

2、中国画特有的视觉表现形式, “意真语朴、简约敦厚、格老气苍”且具有金石韵味与古代青铜器的质感,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开创的综合画法力图“打破水墨” ,从而“融会中西” 。这种创作方法是将中西绘画美学融合后的视觉形象的呈现,因之他的中国画创作是一种综合的创新,其作品给人一种综合的美感,被众多学者称之为“中国画综合画派” 。 擎起中国画综合画派旗帜 “水墨为本”是中国画创作的千年古训。这在中国传统文化自成体系的年代,是毋庸置疑的。在当代中西文化相互撞击之后, “水墨之争”便不绝于耳。艺术家对中国画创新有很多种看法,多数人无非就是改变色彩和造型,而孙晓材则是从画面的肌理上,从创作的形式上做了很多文章

3、。 孙晓材认为所谓的综合,就是在西方绘画的艺术理念之上加入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在技法上打破水墨,将水弱化,将墨强化;将线弱化,将面强化;将中国画的神韵与西画的立体感融合。这种新的理念与技法在孙晓材创作的圣地印象 、 雪域雏子 、 雪域守望等藏域系列作品中充分得到体现。 孙晓材在中国画的“水”与“墨”之间,更青睐于后者,在创作时注重墨的渲染。他本身就有非常扎实的油画创作基础,于是他巧妙地运用赶墨焦墨的方法,通过墨的干与燥来渲染出绘画对象的服装、皮肤、毛发的质感。并通过反复施墨来缩小画面的偶然性,把水墨的属性减弱到最小,让人感觉到作者仿佛在宣纸上创作出了油画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线与面的表现中,孙

4、晓材把油画以面为主的技法糅合到中国画创作上,他一方面通过中国的绘画材料笔墨来呈现作品表面的肌理,另一方面通过画面所表现的人物造型来呈现隐含的肌理,通过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作品,反而是油画所不能达到的,传达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质朴感。 尽管孙晓材借鉴西画的成分较多,但人们一看他的作品便知是中国画。除了作者在创作选材上以中国地方特色为题材,孙晓材还运用了国画中“知白守墨”的布置手法,将画面中的人物设置在“留白”的空间之中,背景大多采用中国画写意画法,使点缀相对抽象,与人物的写实相对照,达到了“计白当黑”的效果。与此同时,孙晓材又将西画中对肌理与造型的理念绘入其间。在作品圣地印象中,身处高原的小女孩稚

5、嫩的面孔和淳朴的心灵全由那一双清澈的眼睛表现出来。而藏地人皮肤的特质,以及极具地域特征的服饰则用综合画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了西画素描层次的质感,让人更有板画雕塑的感觉。让观者耳目一新! “我不会去定型一种创作 风格” 如果用语言来形容孙晓材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那么,生拙、朴素、辛辣、意真语朴、格老气苍、古典、简约效厚、不求表面的流畅和习见的技巧漂亮也许是十分恰当的。但这些是否能概括其全部特色呢?答案是否定的。 看过孙晓材作品的人也许会有所体会,孙晓材作品的题材多样,手法也多样。他偶尔创作传统中国水墨画,偶尔创作综合画派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油画作品。在题材上也多种多样,你仿佛摸不透

6、他的心思。哪一类人物、哪一种画面最能感动他?想必孙晓材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我对风格持有不同的意见。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是随着时代、思想以及地域、社会的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艺术家是在不断地吸收和创造中成长的,如果说一个人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风格,就将会失去一部分创造力,他的思想以及创作都将被束缚起来。 ”孙晓材说, “我从来不会给自己定型为一种创作风格,我的风格多样,我自己都数不清,在我听不同类型的音乐的时候所产生的创作欲望是截然不同的。听到欢快的音乐所创作出的作品定是酣畅淋漓的;听到哀婉的音乐所创作出的作品则会是凝重的。而在题材上,表现人物与表现山水、花鸟则更为不同。 ” 在孙晓材的画室观赏,

7、我似乎可以领略到他的创作个性所在。他画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大幅用综合画法创作的吴冠中肖像,肌肤和服装文理极具质感,写实的创作风格将人物的沧桑感和一位老艺术家的深沉与厚重表现得恰到好处。在吴冠中老人的画像旁边,还挂着数幅中国传统写意画,画面中的山水竹林,石台清茗,让人感到悠然自得。将视线再向右侧移动,我又看到两三幅尚未装裱的现代人物肖像,这显然是孙晓材近日的新作,画面中女孩手中拿着的一束紫竹正是孙晓材画室墙角的那一束,人美,画美,意境更美。 纵观孙晓材的作品,无论什么题材,无论哪种画法,却大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尤其在吾民大象系列作品的中,作者以 20 世纪中国人的民俗形象为审美对象,其中的人物形

8、象有提笼架鸟的闲散之人,吟诵着之乎者也的私塾先生,有身着满族旗袍和长辫大褂的正红旗的夫妻面对这些艺术形象,作者保持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态,这一心态可以概括为对“欲羡还讽”的民俗情节,用作者的话来说,这些绘画里面“既有我对传统人文思想的情节深处的依恋,又有从文化中感悟到的人性这一自然过客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认定了中华民族的吾民的精神,丰富了人类思想与文化的精神内在。 ” 由此看出,孙晓材的创作,不仅在形式上是积极探索的成功者,在思想意蕴上也达到了一种哲理的深度。 中国艺术教育的缺憾 一个真正的画家一定是一个综合绘画的高手,孙晓材的这个观点被很多画家所认同。 纵观中国绘画历史中的历代大

9、家的作品,几乎都有所表露。仅以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三人为例,就足以说明。他们不仅能够创作中西两种方式的作品,仅在中国画上,他们也创作出了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人物、花鸟、山水几乎都是强项。但是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尤其是当代艺术教育逐渐将艺术分科细化,导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创作题材单一,极大减弱了艺术的综合形式主义。 孙晓材作为身处艺术教育一线的教授,对中国的艺术教育看得更为透彻,也更加清楚其中的种种问题。 在国外,艺术教育多是采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可以支上画架画油画,也可以去搞装饰,也可以搞行为艺术学生在创作的形式和思维上都没有束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的艺术天性。当艺术思维有了

10、宽度,艺术语言才会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会变得多样化,作品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中西方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存在极大的差距。艺术品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见证品,是历经岁月、战争、灾难等洗礼后所沉淀下的真贵礼物,收藏和保护艺术品,实际上就是对文化的收藏和祭奠。在法国巴黎这样一个拥有 1400 多年建都历史的城市,其建筑和艺术品都保存得完好。在中国,古都北京就没能完好地保存下它的容貌,除了在战争中受损的一些建筑之外,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中,古老的城墙被拆毁了,一些建筑也渐渐消失了。艺术品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无数,实在是一场人类文化的灾难。 在中国,文化艺术在社会上处于边缘的位置。面对艺术教育,中国的艺术类课程始终处于副科地位,甚至一些地区和学校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就关闭艺术类课程。直到近年来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定,中国才真正重视发展“软实力” 。 “思想决定艺术家的高度。 ”孙晓材说。作为一个画家,无论社会大环境的好与坏,孙晓材从未停止过对艺术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对艺术的传播。他认为艺术家不应该去迎合大众,而是要去引导艺术的发展,引导人的审美。艺术家要真诚地对待生活,对待艺术,要多方面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会用多种方法去表现和创造。这也是艺术家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