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017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摘要: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营造手法。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可以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层次和空间。通过植物的高低起伏变化,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塑造更多更大更丰富的空间形态,而且微地形的塑造往往是以山丘等自然形式为主,是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的融为一体,基于此,从实际出发,结合工作经历,对景观微地形堆坡进行了阐述,希望对广大园林工程建设者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地形 景观 作用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一、微地形概念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施工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其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其地面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不

2、太大。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主,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1、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行地形的再塑造 现在提倡节约型园林,在地形地貌的塑造上,原则上要求对现状地形不要进行大的改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体现自然景观效果,是我们园林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原则。 2、因地制宜,根据地形的特点来塑造地形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

3、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3、 因景制宜,地形的塑造必须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统一 地形景观必须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协调统一,以消除地形与环境景观之间的界限,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1、景观结构作用 微地形可以通过控制景观视线来构成不同的空间类型。比如,视线开阔地形平坦的微地形可以构成开放的空间;坡地、山体和水体可以构成半封闭或封闭的景观公园。可以

4、说这种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了人们感觉周边环境的体验方式,创造了多样的空间效果。平坦的地形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场所,平整的铺装为人们提供了集散场所。而微地形则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再通过植物使平地与坡地相结合,使整个空间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2、工程与辅助工程作用 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如在我国南方地区,雨水量比较充沛,微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微地形的利用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量。据研究表明,在一块面积为 5 平方米的平面绿地上可种植树木 2-3 棵,而设计成起伏的微地形后,树木的种植量可增加 1-2 棵,绿地量增加了 30%。 四、微地形的处理方法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

5、题 1、充分发挥园林中自然的形象特征突兀的岩石,起伏的小山丘,或一个生动有趣的地形起伏都能够增添园林景观价值,显示它的自然意趣。 场地中的一个小山或小山丘就可能起到挡风、屏障或增加围合感的作用。它还能够为设计中将要建造的某一视觉焦点提供很好的背景。当创造小土丘或微地形时,必须十分认真谨慎,以避免露出人工斧凿之痕。任何一种大小的微地形更像一个自然中残剩的土堆,创造一个好的微地形往往是最费力的。因此微地形的边缘应该时常有波动起伏,以模仿自然中的典型特征。持续不断的统一,不变的斜坡会让人觉得没有变化。因此尽可能地使整个景观空间内的地形有所起伏是其周围典型地形特征的延续。所以浑圆的土质微地形在山地或亚

6、利桑那沙漠地区就会显得很不协调。 2、综合考虑地质环境 当设计一个微地形或一系列微地形时,应该既考虑到要使用的土方来源又要考虑该区域的排水。在一个新建的场地内,可以利用那些将被运出场外的残土,或者建筑地基下挖提供的大量残土。否则,如果微地形的创造全部需要通过填方来完成,那就需要运输大量的地表土。其次,微地形放置的位置不合适,就会形成坝,限制了水的排放。而地表水必须被排到区域外面。有时在构造微地形中,也常常使用挖沟排水,这样至少可以平衡一部分填挖方量。 3、微地形的改造 除了微地形的表面规划,还必须考虑它的维护这是必须要牢记的。创造微地形所使用的土壤安息角决定了它的最大坡度。但某些地方最好要低于

7、安息角,特别是对于需要进行改造的微地形。为了使改造容易且安全,坡度应不超过 1:3(30%) ,但在小的范围内为创造特殊效果也可适当陡一些。 4、植物的生长环境 起伏地形的营造,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体现和加强自然景观的形成。但是微地形能够改变区域的小气候。对于一个相当大小的土丘,南坡和西坡的土壤,春季升温较快,而在秋季温度保持的时间也较长。同时,东坡和北坡的生长期要比正常的相对短些。即使对于一个 4-5 英尺高的微地形,阳坡的草也要比阴坡的草早绿 1-2 周。因此,要依据小气候对于微地形上的植物进行选择。同时,应该把微地形看成是一个有利条件,因为与一个平坦的区域相比,它可以提供一个较宽的植物材料

8、选择范围。如果忽视了这些小气候的影响也会导致植物种植地点的选择错误,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三、不同绿地的微地形处理方法 在城市园林景观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绿地,本文以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为例,将不同绿地的微地形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1、公共绿地 1.1、广场绿地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

9、,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对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地块,以微地形为主,达到扩大景深,丰富景观的作用 1.2、街道绿地 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的要素,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整地时把地表做成“龟背状”或楔状,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管线、管沟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又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

10、的生态效益,但要注意的是,在分车带车辆出入口,不要做成微地形,以免因为视线被遮挡,影响行车安全。 2、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 由于居住区地域有限,且各种暴露的地面建筑设施(管沟、路灯杆、井盖等)较多,常使绿地显得小而零碎。由此可见居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挖潜力,找绿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居住区的环境治理也极有意义。 2.1 窨井、化粪池、建筑散水的处理 生硬的窨井、化类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常被认为是园中的一大败景,因为无论从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与周围景观格格不入。通过微地形处理可能有效改善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中常采用花卉或绿篱、藤蔓植物、花坛的植物景观进行遮盖处理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如果通过在

11、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上置石或架空成微地形处理手法,则可使其与周围景致更加协调。 2.2 园路 在居住区、动态交通、游路设计中常见。园路的微地形处理上,可造成适当的地形起伏,或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调节游人的步伐、缓解疲劳。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化路面,如用卵石或用卵石拼成不同图案铺地,可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利于健身;如用碎瓷砖铺地,既可充分利用材料又可增加园林景观色彩。 2.3 楼梯下部 楼梯下部空间一般比较狭小、阴暗潮湿,常常形成卫生死角,常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经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则可使这个角落形成一定的视觉景

12、观。可采用日本枯山水园林的手法,在楼梯下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景观,配以彩色灯光照明,颇具写意韵味。也可使楼梯下的地形呈自然起伏,配置耐荫植物、园林设施,形成精巧的微型园林景观。 2.4 中庭、天井 中庭、天井一般是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要使景观丰富而又不显得拥挤,可依不同的景观设计作微地形处理。结合建筑户型,在中庭、天井开挖规则式或自然式水池,营建喷泉、跌水、地泉、小溪流、水石等水体景观,引水入户,使人更加贴近自然。如将地面处理成自然起伏,配上植物,可呈现自然风貌,充满野趣。 2.5 楼宇之间 楼宇之间空间有限,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形成小土包,可代表自然

13、界的山峰;也可形成主峰与副峰遥相呼应,两峰之间的低矮地段自然而然地形成山谷,峰谷相间形成自然山野的微缩景观。把自然搬进家门可做到足不出户便可享受自然之趣,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2.6 绿地边沿 一般做法是使绿地边沿形成缓坡逐渐延伸至路面,不仅利于排水,而且在道路与绿地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也可随意以自然石嵌边或采用短木埋桩,不仅能形成野趣景观而使整块绿地清新而不落俗套,使道路与绿地融为一体,使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1】计成(原著) ,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姚承组原著。营造法原(张至刚增编)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版。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1998 【4】吴为廉.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第一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作者简介: 赵京华(1975-) ,园林工程师,项目经理,造价员,主要从事风景园林的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及相关研究工作 张春雪(1990-) ,园林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的园林规划、设计等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