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 IPO 首日超额收益研究【摘要】 本文通过对 2010 至 2011 年审核过会上市的中小板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IPO 发行价格、市盈率、换手率对首日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他基本面因素对该收益率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中小板 IPO 超额收益率 股票市场 一、引言 IPO 指首次公开募股,也就是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一个完善的股票市场必然包含两个部分,即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在现阶段,我们国家越来越强调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确保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行市场是股票存在的前提,企业通过 IPO 成为上市公司,然后股票
2、进入二级市场流通。要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规范股票发行市场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 IPO 的研究是非常热门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IPO 抑价是 IPO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IPO 抑价就是上市公司新股首日收盘价格远大于股票的发行价格。以至于市场上存在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投资新股,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在我国 IPO 超额收益率较西方成熟资本市场更明显。本文试图通过发掘影响 IPO 定价的因素来解释超额收益率。 二、文献评述及研究假设 对于 IPO 抑价现象,外国学者有大量的研究,Rock(1986)提出了“赢者诅咒”假设(Winners Curse Hypothesis) ,他认为,为了
3、吸引非知情投资者参与认购,新股发行不得不低定价,以弥补非知情者由于逆向选择而造成的损失。Carter 和 Manaster(1990)首次提出了“投资银行声誉假说” ,他们认为在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承销商集中了发行人和投资者两方面的信息优势,因而在 IPO 定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发现投资银行的声望给 IPO 市场提供了有关企业风险的信号,高信誉的投资银行承销的企业抑价率一般会较小。但 Cooney 等(2001)以及Loughran 和 Ritter(2004)等研究发现,20 纪 90 年代以后,尤其是网络泡沫期间,投行声誉越高,其承销的股票 IPO 抑价率也越高,他们认为这可能因为
4、发行人以及投资银行的目标函数发生了变化。 对于中国股票市场上 IPO 首日收益问题的研究,从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都认为我国 IPO 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新股发行定价偏低的现象。Dongwei Su 和 Belton M.Fleisher(1999)实证表明:我国IPO 首日收益率在股票市场建立初期程度最高,其原因是股票总供给较少,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国有股规模与 IPO 首日收益率正相关,但关系不显著,职工股规模与首日收益率负相关。陈工孟、高宁(2000)认为,信息不均衡和其他风险因素可能不是我国 IPO 首日收益率偏高的主要因素,我国新股发行定价采取市盈率法则可能造成 IPO 低定价。
5、对超额收益率的解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企业基本面的指标,若企业的基本面良好,盈利能力很强,公司的未来业绩也会有保障,则会被市场看好。由此,本文作出假设。 假设一:公司销售毛利率越高,公司越能受到追捧,则越有可能在二级市场上产生高的首日回报率。 企业的成长性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一个理性的投资者都不会把自己的资金投放到一个停滞不前的公司。公司的成长性分析在于考察一个公司经营发展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成长性指标之一。 假设二:公司成长性越强,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越高,公司的未来越被投资者看好,所以 IPO 首日的回报率也越大。 资本结构对于投资者的来讲也是非
6、常重要的选股指标,如果一家企业负债能力过高,那么该公司的财务风险就比较大,破产的可能性同样会被放大,所以投资者有可能规避负债过高的企业投资。 假设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IPO 首日的回报率越低。 新股的发行价格对首日回报率的影响,当新股的发行价格定价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时,有利于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如果新股的定价很高,一些小的投资者只能望而却步,无法参与。 假设四:IPO 定价的大小对首日的回报率是负影响,即新股定价越高,首日回报率越低。 假设五:IPO 的市盈率越高,则首日回报率越高。 首日上市新股的数量对首日的回报率会有很大的影响,从供给需求来分析,供给越大,价格越低。供给越少,价格越高
7、。 假设六:首日上市新股的数量越多,IPO 首日回报率越小。 中签率的影响,可以这样理解,该比率越小,证明参与申购的投资者越多,市场上对该股票看好。 假设七:中签率对首日回报率是负面的,所以中签率越高,首日回报率越小。 换手率能表现出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该股票的认可程度,换手率越高,表明二级市场投资者越追捧该股票。 假设八,换手率对首日回报率呈正面影响,换手率越高首日回报率越大。 三、研究设计与分析 本文以我国 2010 至 2011 年上市的中小板企业为研究对象来,试图解释超额收益率问题。数据的选取标准是在 2010 年以后审核过会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总共 246 家企业。文中的样本数据均来源
8、于 WIND 数据库。 变量的设计:首日收益率本文用首日收盘价减去 IPO 发行价格,然后用该价差除以 IPO 发行价格,由此得到 IPO 首日收益率。这个指标用IR 表示,发行价格为 P0,首日收盘价格为 P1,所以 IR=。销售毛利率R 的指标,本文是采用近三年(2008、2009、2010)年度财务表的均值。成长性指标 Growth,本文采用的是近三年(2008、2009、2010)的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资产负债率 Debtr 即公司负债总额除以总资产,也是求出近三年的均值。新股的发行价格 P0、市盈率 PE、首日上市数量NUM、中签率 ZQR、换手率 HSR 皆来自于上市公告书。
9、模型的设计:IR=?琢+?茁 1R+?茁 2Growth+?茁 3Debtr+?茁 4P0+?茁 5PE+?茁 6NUM+ ?茁 7ZQR+?茁 8HSR 其中,销售毛利率为 R,主营业务增长率为 Growth,资产负债率为Debtr,新股发行价格为 P0,市盈率为 PE,首日上市数量为 NUM,中签率为 ZQR,换手率为 HSR。 对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 1,IPO 首日收益率最大值为 235.04%,最小值为 15.55%,均值为 32.24%;销售毛利率最大值为 96.42%,最小值为 6.83%,均值为 29.6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最大值为 411.03%,最小
10、值为-35.75%,均值为 18.77%;资产负债率最大值为 85.69%,最小值为 14.88%,均值为 46.45%;发行价格最大值为 148 元,最小值为 5.8 元,均值为 27.61 元;市盈率最大值为 223.17,最小值为19.97,均值为 55.54;首日上市数量最大值为 32000 万股,最小值为1064 万股,均值为 3044.86;中签率最大值为 65.52%,最小值为0.21%,均值为 1.54%;换手率最大值为 95.27%,最小值为 17.99%,均值为 70.85%。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检验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本文采用 OLS 方法对样本数据做线性回
11、归,回归结果见表 2。从回归结果来看,发行价格、市盈率、换手率对 IPO 首日收益率的影响均通过了 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发行价格对被解释变量呈显著的负影响,与预期一致;市盈率对被解释变量是呈显著正影响,与预期的符号也是一致的;换手率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显著为正,与预期一致;其他解释变量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可以归结为股票的基本面因素,但是从回归的结果来看,这些因素对于 IPO 首日的收益率没有显著的影响,销售毛利率的系数甚至是负值,即当一家企业的销售毛利率越高,反而使得其首日收益率越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系数为正,但是不显著。资产负债率的系数为负数
12、,与前文的分析相悖。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在我国 IPO 中,投资者参与次新股的投资不太关注企业的基本面,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投资,或者说只是“投机行为” 。 市盈率越高,首日收益率越高,表明机构投资的看法能对市场行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见表 3。 五、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和经验分析得出:在影响 IPO 首日收益率的诸因素中,发行价格、市盈率、换手率显著为正。实证得出,在我国 IPO 中,投资者更偏好价格更小的股票,存在着“价格幻觉” ,投资者的直觉是相同的投资金额,购买价格更低的股票,获得的数量更多。 因为 IPO 的市盈率在上市公司在路演中,由询价机构给出,所以要
13、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严格管理市场上有可能给出报价的机构,促使它们给以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行为。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 IPO 首日收益率的解释因素考虑的不够,在资本市场上,影响该变量的因素很多,如公司的规模、所处的行业、承销商的实力与声誉;市场因素也没有列入考虑的范围中,这些都是后续研究应该考虑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Aggarwal,Reena and Patrick Conway.Price Discovery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and the Role of the Lead UnderwriterJ.Journal of Finance,2000(55). 2 Carter,Richard and Steven Manaster.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and Underwriter Reputa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90(45). 3 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J.金融研究,2000(8). 4 金晓斌、吴淑琨、陈代云:中国投资银行声誉、IPO 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J.经济学(季刊)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