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039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内容摘要: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本文较全面地选取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等作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我国30 个省区的 1997-2011 年面板数据,以全国和区域角度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特点,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以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影响因素 区域差距 引言 生产性服务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链接各类经济发展的桥梁,也对商品贸易及工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转

2、变,生产性服务业有了大的发展,这是基于发达国家为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变化。由于服务业的无形性、非生产性等特点,一些学者等对服务业发展的观点持消极态度。但现实中,生产性服务业充实了经济理论,把经济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从发展中国家来看,基于经济发展程度还不高,作用相对较小,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展迅速,也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服务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进展更加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表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 WTO 后服务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地理学角度来

3、看,国外的服务业发展基于大城市的经济优势,生产服务业多集中在美国的纽约、芝加哥,加拿大的多伦多等,加之制造业的发展,服务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但对于我国的服务业而言,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国没能较早地参与到服务业革命,服务产业发展较慢,虽然对其日益重视,但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拓展。 1979-2005 年我国 GDP 年均增长 9.6%,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放慢,2002 年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由于重化工业化加速,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下降。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末

4、,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 15.8 万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将占到全部服务业的 55%,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1%。在一些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甚至呈现出高于工业和服务业增长速度的发展态势。 从相关的文献来看,大多研究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空间聚集方面,较少涉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韩德超和张建华(2008) 、庄树坤等(2009) 、胡国平等(2012)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发现专业化、提高效率、金融发展和政策、非国有产权比重、市场因素、城市化、制度因素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但研究也有一些不足,如生产服务业的统计缺失、重要因素被忽略等,因此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 理论假设

5、从理论研究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需求因素,如专业化分工、服务效率、工业化程度、外部环境等。也有供给因素,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的,如制度的市场和干预因素,科技创新是其发展动力,产业融合是其关键因素等。因而,笔者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从供需方面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 (一)制度等环境因素 制度因素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如积极的政策可促进产业分工和优化产业结构。就我国来看,政府主导的考核体系下,制造业生产率要大于服务业,政府一般会通过税收等政策扶植产业发展,这就是政府的干预能力。对于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是国民经

6、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政府干预较多。因而,与制造业相比,政府的某些不正当的干预会阻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副作用,服务业也就难以发生作用。因此,政府提供的制度、政策等发展环境至关重要。本文用商务经营环境来表示。假设 1:商务经营环境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产业融合程度 产业融合有利于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降低交易成本等,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正处于发展、调整和融合,优化了经济结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信息等渗透到制造业,扩大市场潜能。 假设 2: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程度,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三)专业化分工

7、 专业化分工在市场规模和迂回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市场规模可影响厂商数量、促进分工,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迂回生产是深化和发展分工,发挥“干中学”的效应,创新技术,降低成本,延伸价值链。 假设 3:专业化分工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化程度高,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四)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效率 产业部门的发展需要有效率作保障,生产服务业也是如此,提高其效率,成本会降低,利润增加,会引起新一轮的投资,影响下游产业并提高竞争能力,也能提高制造业价值链的附加值,进而对生产性服务业也有积极影响,这种良性循环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和发展。 假设 4: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效率高,有利于生产性服务

8、业的发展。 (五)工业化程度 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制造业是其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两者相互融合以致深化。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需求较大,不同的工业发展会对生产服务业产生差异,作为中间投入品,生产性服务业积极为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提供服务,将会进一步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假设 5: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工业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计量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根据相关文献,如胡国平(2012) 、刘纯彬(2013)等学者的研究和上述理论分析,笔者构建如下模型: PSi,t=0+1DIVi,t+2INDi,t+3EPSi,t+4ICi,t+5 BDi,t +6 DMi,t +

9、7 OPENi,t Ui PSi,t 表示 i 地区 t 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表示;DIVi,t 表示 i 地区 t 年的专业化分工,以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表示;INDi,t 表示 i 地区 t 年的工业化程度,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表示;EPSi,t 表示 i 地区 t 年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效率,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除以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表示;BDi,t 表示 i 地区 t 年外商直接投资占 GDP比重,以衡量商务经营环境好坏程度;DMi,t 表示 i 地区 t 年制造业集中度,用该地区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

10、数的比重除以同期全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代表;OPENi,t 表示 i 地区 t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与 GDP 之比,代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本文选取 1997-2011 年我国 30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数据可获得性,港澳台、西藏未考虑,数据选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 各省统计年鉴 、 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本文使用 STATA11.0计量软件完成。 采用面板数据验证前,检验模型的设定,各地区面板数据的 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各地区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虚拟假设,可选用固定效应模型,R2 值为固定效应的相应数值且 F 值均在 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模型拟

11、合情况较好。最终检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基于全国层面,就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用来看,专业化分工对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影响力相对较小;工业化具有推动作用,特别是当前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可增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商务经营环境、市场竞争秩序具有正向作用;工业集聚度也是其重要的推动力量,因为工业企业需要大量的需求;经济开放度不显著,表明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参与国际市场少,但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基于区域层面,就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性而言,东中西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差异性。专业化分工的作用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因为中西部地区无法像东部发达

12、地区创造更多服务需求;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是因为东部地区工业化率高,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减弱,中部崛起发展,对服务业需求起主导作用,西部地区工业化层次不一,需求较少;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中东部地区比西部好,或许与人才丰裕程度有关;商务环境的影响更说明了东部市场化较高,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环境是其保障,而西部这方面较为滞后;工业集聚度方面,东部产业发达,中西部更多的工业企业选择远程服务外包从东部获取生产性服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济开放度方面,对外开放对中西部具有重要意义,而东部开放程度较高,中西部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显示了比东部更强烈。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

13、从中得出启示,以推进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积极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做出贡献。首先,就东部地区来看,要依靠现有的工业基础,引导工业企业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创新企业,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建设服务配套和平台,推动集聚化发展。其次,就中部地区来看,推进市场化改革,多渠道吸引投资,各地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关配套保障,重点发展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业。最后,对西部地区而言,利用能源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充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要提供好全方位保障。 参考文献: 1.Andersson M.Co-Location ofManufacturing & Pro

14、ducer ServicesR.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Studiesin Science and Innovation,2004 2.Raff H,Marc von der Ruhr.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Producer Services: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J.Economics Quarterly,2007,53(3) 3.刘纯彬,杨仁发.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4) 4.胡国平,徐显峰,刘军等.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机制及影响因素J.宏观经济研究,20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