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解决公共自行车租还车难问题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058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在解决公共自行车租还车难问题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联网在解决公共自行车租还车难问题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联网在解决公共自行车租还车难问题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联网在解决公共自行车租还车难问题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联网在解决公共自行车租还车难问题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联网在解决公共自行车租还车难问题中的应用摘要: 文章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得出在给定的资源与配置下,破除信息不对称对用户选择交通路线与方式造成的障碍是解决租还车难问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具体分析了运用物联网技术缓解租还车难的可行性。最后,本文结合物联网技术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公共自行车;租还车难;物联网;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的热门话题。学者们多以提高运载能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为目的展开研究,并提出自身观点。PascalPoudenx(2008)对全球 12 个国家(地区)的交通政策

2、和尾气排放、能源消耗进行了研究。他提出,最佳的、旨在减少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交通政策,应该更多得考虑如何增加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同时提高其能源利用率。2于一凡(2004)在讲述巴黎交通策略的发展与变迁时指出,公共交通若想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不仅需要“便捷舒适”而且需要“富有魅力” 。上述学者都认为提高竞争力是改善城市公交的核心,而作为城市公交的一环,公共自行车的运行效率与带给用户的体验是决定其竞争力高低的关键。 李黎辉(2008)以武汉市为例,在将租赁点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居住点与其他租赁点位的空间和数量关系,并提出“总量控制,分类分块,平衡规模,灵活调整”的总体布局思路。姚遥(2009)通过

3、分析杭州市公共自行车首批服务点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规划,提出了公共自行车的发展目标、应具备的特征、系统构架及合理规模。上述学者均从布点和规模两方面提出了优化公共自行车资源配置的方法,但未探讨在资源配置完成之后,如何维持或提高其运营效率。 与以往不同,本文的研究重点不是布点与规模,而是在布点与规模给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公车运营中的一个具体问题租还车难。 二、租还车难的原因 (一)理论分析 笔者认为用户无法确定其在到达租赁点时能否顺利租车或还车是导致租还车难的重要原因。循着这一思路发散开来,可得到三项更加具体的原因:一是总量问题,即由于道路、财政等资源有限,公车系统不能随意扩展,因此

4、容量是有限无法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二是结构问题,即由于布点不恰当、合规模不合理、调度不及时等问题,使得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降低了公车系统的运营效率,提高了租还车失败的可能;三是信息流通问题,即用户不能及时充分的掌握系统运行情况,以致其做出错误的路线或交通方式的选择,最终导致了租还车失败。其中,前两项可以视作事前的资源配置问题,要求在公车被使用前,采用合理的规模和布点提高其容纳量。第三项则为事后的资源配置问题,要求破除公车使用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使用户参与到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 虽然事前资源配置能够缓解租还车难问题,但却并非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甚至必要条件:一方面资源的稀缺

5、性决定了资源配置潜力的有限性,在有限的资源内即使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也不一定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资源配置不是一次性的,在基础配置下,必须通过信息的流通发挥企业和用户双向的能动性,以维持系统运行的效率;再者,即使事前资源的配置不是最优的,只要信息的传递是及时的,在用户与企业和用户与用户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就能有效减少租还车失败的发生。 综上,本文认为在给定的事前资源配置下,破除信息不对称对用户选择造成的障碍是解决租还车难问题的核心。 (二)实证研究 通过对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的抽样调查,可得各时段自行车的平均被使用次数。从表一可以清晰的看出公共自行车在各时段的使用频次成“双峰”形,在上下班时

6、段公车的使用特别频繁。 表一:各时段自行车月均被使用次数 注:数据来源于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采集的 2010 年 6 月份公车使用数据 与此同时,由于工作地和居住地各自聚集,形成了公车流动的“潮汐现象” 。在上班时段,公车向工作地集中,导致居住地租车难的同时工作地还还车;在下班时段,公车向居住地集中,导致工作地租车难的同时工作地还车难。 上述两种情况的存在,客观上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困难,公车系统不得不通过频繁的调度来维持其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公车的调度受制于信息传递和管理执行的滞后性,无法很好的解决租还车难问题。因此,消除信息不对称,发挥用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租还车难的建模分

7、析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信息同劳动力、资本一样,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这也在现代城市公交系统中得到了应验。根据马强(2007)的定义,交通是一种运动状态的表现,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人和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移动的需求。从发达国家的交通发展历程来看,要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不是通过无止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在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上,通过对 “源”的管理以减少部分“流”的生成;通过加强对运输系统的管理,提升供给能力,达到市场供需的平衡;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如果把交通系统看作一个“市场” ,那么信息的作用就是让 “供给”与“需求”显性化,使市场达到供需平衡,避免“供需过剩”的发生。然而

8、,由于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这个市场的供需往往是失衡的,因而产生租还车难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旦信息被及时的互换,企业与用户便能主动调节自身的供给与需求,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需求并减少租还车失败的发生。通过模型可更加具体的看到信息的这一作用。 现用户甲要从 A 地出发到 Z 地,其可选的线路如图一所示。其中B、C、Z、D 均为公车租赁点,A、B、C 三地为公交车站点。根据杭州市的交通状况,设公交车速度=25.2 公理/小时=7 米/秒;骑车速=14.4 公理/小时=4 米/秒;步行速度=1.25 米/秒。各点间的距离S1、S2、S3、S4、S5、S6、S7、S8 分别为 30

9、00 米、800 米、200 米、3200 米、900 米、1000 米、200 米、1000 米;在甲、乙出发时 B、C 的可用自行车数为 B1=0、B20,Z、D 的空闲车位数为 L1=0、L2=0,且 5 分钟后会有一批公共自行车调运至 C。 图一:模拟公交线路图 假设甲根据出发时的信息确定其路线,若出发时不能确定各点的可用自行车或车位数,甲会假定到达时有可用自行车或车位。若甲以最短的时间内到达 Z 为目标,在“、 、 、 、 ”等五个不同的约束条件集下可分别得到相应的最优解(交通方式和线路) 。其中: A 条件为“用户能在某个租赁点获取其他租赁点的信息” B 条件为“用户能随时获取租赁

10、点的信息” C 条件为“企业能向用户发布调度信息” D 条件为“甲能在一定时间内预定一辆公共自行车” 。 租赁点的信息包括现有可用自行车和车位的数量及相关的调度信息,调度信息包括目标租赁点、车辆数及到达时间。基于上述模型和假设可得: (1)在的约束下,甲选择的路线和方式为从 A 坐车到 B,由于 B 没有公车,而甲认为 C 有公车,因此甲从 B 步行到 C(当甲到达 C 点时已有一批自行车调度至 C) ,然后从 C 骑车至 Z,但 Z 没有还车位,于是甲从Z 骑车至 D 还车,并步行回 Z。共耗时约 1023 秒,发生两次租还车失败。(2)在的约束下,甲选择从 A 坐公交到 B,但是 B 没有可用自行车,甲在 B 获知 C 有可用自行车而 Z 无空闲车位,因此步行至 C 再从 C 骑车至 D,最后从 D 步行回 Z。共耗时约 999 秒,发生一次租车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