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聚落空间初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9600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坪羌寨聚落空间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桃坪羌寨聚落空间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桃坪羌寨聚落空间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桃坪羌寨聚落空间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桃坪羌寨聚落空间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桃坪羌寨聚落空间初探摘要:羌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上几经迁徙,却又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历史遗产。桃坪羌寨依山而建,层层向后顺应山体等高线分布,逐步抬高,面向河谷滩地,表现出强烈的适应自然环境的特点,寨内碉楼、地下水网、立体的交通网络构成了羌寨独特的空间脉络。 关键词:碉楼、地下水网系统、道路、屋顶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传统聚落 聚落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在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中,生活的经验告诉人们,聚集在一起开展互助合作能够更好的实现防御、繁衍及获取更多的资源等目的,由此就逐渐形成了聚居。传统聚落以选址为基础,由居住环境中的自然与人的行为活动相互依

2、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统的法则进行有序的建造,往往历经数代居民的共同参与,成为有延续性的传统脉络,形成地域性很强的聚落风貌。 二、桃坪羌寨聚落空间初探 1、桃坪羌寨简介: 桃坪乡所在地区为羌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贡嘎山脉的东侧、岷江上游支流杂谷脑河北岸的河谷内。由于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四季分明。气候的典型特征是:降水稀少,日照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在 3000 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羌族就活跃我国的西北部,隋唐以来,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使得羌人来到岷江上游一带定居,直至今日。 2、聚落空间分析 桃坪羌寨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 。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

3、与环境完全协调是其最大特色。羌寨依山势而建,层层向后顺应山体等高线布局,逐渐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分布,前面较为平坦的河谷滩地作为耕作或放牧所用。桃坪羌寨这种适应环境的聚落特色使得建筑群产生了强烈的聚落密集感,并形成了以碉楼为中心垂直分布的特征。 2.1 羌寨的中心碉楼 羌寨中的碉楼在过去主要功能是瞭望与防守,因此大都处于地势险、视线好的地方。碉楼的防御功能再加上它高耸威严的特殊造型,在羌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于是,在羌寨的聚落空间构成过程中,整个布局完全以碉楼为中心展开,所以向心性是羌寨聚落组合形式的一大特点。 桃坪羌寨里能明显看到羌寨的聚落形式不同于汉藏民居独立性,在这里多户密集建房,建筑密度极

4、高。而作为防御中心的碉楼面向河流,背靠大山,周围被羌房密密环绕,聚落整体沿着山脉层层向后拔高,形成了非常壮观的空间气势和空间层次。而碉楼以位置、形体、尺度、材质、色彩和背后民居形成强烈对比,主宰着空间的收放、聚合、层次、错落与节奏。 2.2 空间构成 桃坪羌寨最有特色的空间表现形式在于其分为上中下三层的交通往来体系。 2.2.1 地下水网 桃坪羌寨的地下水网系统是这里最伟大的古建筑工程。很早以前,羌族人民就利用岷江之流丰富的水资源及溪流的落差来满足日常用水需求,而桃坪羌寨更是水渠发育最为成熟的村寨之一。看的出来,羌寨聚落形成之初就考虑到了水路流向的多功能性。水路与道路并行,而水流暗渠则通向各家

5、各户无贵贱之分,人们在家里便可以自由取水。这是不仅能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求,还能御敌、防火的成熟的布局形式。 羌人在设计水渠的布局时,明渠与暗渠进行了灵活的转换,寨内的空间形式完全受水渠影响制约,反而构成了错落有致的空间形象。水渠与道路走同一路线,走在路上,感受到水渠有时全开敞,有时时隐时现,有时全隐蔽,这种对水的完美的表现形式构成了聚落内水流、人流、道路同步发展的空间形象。 (图 1) 寨内有为方便汲水洗涤设置的敞开式水渠,这种水渠一般设置在较宽的十字道路中间,附近还留出一个较宽敞的空间,这样的“节点”既方便人们汲水又不影响交通,同时还起到了丰富景观变化的作用。这种小节点空间的穿插,使街巷空间

6、的线性形态与点状空间形态结合,打破了寨内封闭狭窄的压抑单调感增强了抑扬顿挫节奏感。整个村寨在水渠的点缀下充满了活力与情趣。 2.2.2 地面道路 桃坪羌寨的地面路网系统是为适应环境与防御的目的,结合地形特征,构成的主次分明、纵横有序的交通空间,这是羌寨的骨架。羌寨根据山势地形、按需而建,围绕着一条主干道生发出许多小路。初入村寨,往往分不清东南西北。这也是羌族人民防御外敌的有效手段。 (图 2) 桃坪羌寨的地面形式主要有街与巷两类,寨内的街道窄,巷子更窄,而两侧羌房较高,街巷常处于阴影中,在这里山墙往往成为界定空间的界面。这样的设计节省了占地面积并免于夏季烈日暴晒;而冬季寒冷且风大,直接导致山墙

7、上开窗少而且小,致使街巷空间成为一种十分狭窄与封闭的带状空间,显得更加幽深。在桃坪羌寨人们的活动路线开始于村口,然后进入到街道空间,再转入巷道空间,最终被引导至自己家的宅院入口,这个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从自然空间向人工限定空间的过渡,从宽敞空间向窄小空间的转换,也同时完成了从公共性向私密性转换的空间序列,上述序列同时还经历由静至闹,再由闹至静的过程。 2.2.3 屋顶的形式 桃坪羌寨的空中交通路网是指村寨中高低错落的屋面道路系统。它的产生原因一是寨内空间密集,平屋顶是无疑是重要的室外活动场所,不仅可为生产劳动所用,也是邻里来往重要的社交场所;二是基于战时互相支援的考虑,寨内单体建筑之间间距较窄

8、,有的甚至共用山墙,羌人利用跳板、梯子等将整个村寨的屋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独特的屋面交通体系,同时拓展了生存空间。如果说地面道路使人感到封闭甚至有些压抑的话,那么这空中的道路则与天为伴,开敞大气,与地面道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这种立体的空间形式是羌族民居中的一大特色。(图 3) 三、小结 从桃坪羌寨可以看出,羌人在规划他们的住居时,并不是如同现代设计师一般遵照各种设计真理运用各种设计手法或者迎合某些潮流特征得去设计空间形式,他们的行为完全出于原始本能。如同前文所讲的为了对抗大自然聚居在一起,出于对争风避雨、抵御外敌、生产生活等的需求来建设他们的家园。 桃坪羌寨的聚落布局是顺应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同时以碉楼为中心形成其空间形式,而内部肌理又有以水渠的进出序列为线索形成的“人气中心”而组合的空间形态。由于羌族部落发展迁徙的历史因素、民族特性和所处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地上及屋面的道路来往渠道,这种独特的立体交通网络更是羌寨空间构成的特殊呈现 参考资料: 季富政中国羌族建筑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2 月第一版 业祖润 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探析 建筑学报 200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