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基线集技术(SBAS)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小基线集技术(SBAS)克服了传统 D-InSAR 技术中时间、空间失相干和大气效应的限制。和 PS-InSAR 技术相比,它要求的 SAR 影像数目不多,且获取的形变序列在空间上更为连续。本文利用 8 景 RADARSAT-2 雷达影像获取了洛阳市 2012 年 2 月至 10 月 240 天间的地面沉降量和空间分布特征,验证了 SBAS 方法用于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 关键词:小基线集技术;RADARSAT-2;洛阳市;城市地面沉降监测 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D-In
2、SAR)可获得一段时间内的地表形变场。但是由于受时间和几何失相干、大气的不均一性干扰、地形模拟存在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使此方法的应用范围大大受到限制1。 2000 年 Ferretti 等提出一种永久散射体(PS)方法,它是选择一幅主影像,并基于幅度阈值法选取相干点,逐个分离出线性形变速率、非线形形变速率、高程误差以及大气相位,进而提高形变信息提取的精度2。不足之处是数据量要求大(一般超过 25 幅) ,不适合小数据集处理。 2002 年 Berardio 等提出一种小基线集(SBAS)的方法3,它是将SAR 影像数据组成若干个子集,子集内的 SAR 图像基线距小,以降低空问失相干对干涉纹图的影
3、响;并通过奇异值分解(SVD)方法解决子集间基线距大的问题2。该方法在 SAR 影像数据有限的情况下非常适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基线集技术(SBAS)的方法原理,并利用 RADARSAT-2 卫星获取的 8 景 SAR 影像,得到了洛阳市 2012 年地面沉降信息,对小基线集技术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2 SBAS 方法原理 假设存在景 SAR 影像,首先,从中选定一副做为主影像,将其它影像配准到主影像;然后,设定适当的时间基线和垂直基线,选择出 M 个干涉对,可生成 M 景差分干涉纹图: (1) 干涉相位包括平地相位、地形相位、形变相位、大气相位和噪声相位。利用外部 DEM 数
4、据,结合成像几何关系,可以去除平地和地形相位,考虑到 DEM 数据存在误差,不能完全去除地形相位,则差分干涉相位可表示为: (2) 其中为雷达视线向(LOS)的形变相位,为高程误差,为大气相位,为噪声相位。选取的高相干点建立方程组,为待求点上的 N 个时刻视线方向上的形变相位,其与差分干涉相位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3) 为维稀疏系数矩阵,每一行对应一个干涉对,主影像的系数为 1,辅影像的系数为-1,其他为 0。由于大于,系数矩阵秩亏。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VD): (4) 式中,为的对角矩阵,是的正交矩阵,为矩阵。经过奇异值分解,可以得到形变相位的最小范数意义上的最小二乘解: (5) 将相位
5、转化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估计出线性形变速率和高程误差,去除线性部分,得到残余相位。对残余相位在空间上进行低通滤波,在时间上进行高通滤波,分离出大气相位,就可以得到非线性形变。将非线性形变叠加到线性形变中,就可以求出总的地表形变信息。 3 洛阳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3.1 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选用 2012 年 2 月至 10 月间获取的 8 景 RADARSAT-2 雷达影像,DEM 选用 90m 分辨率的 SRTM 数据。选取第一景图像做为主图像对其余 7 景数据做精确配准,配准精度在 0.020.05 个象元之间。 根据垂直基线小于350m 的标准共选取 26 个干涉对,其中垂直基线最
6、长-336.1m,最短-0.1m,时间基线最长 240 天,最短 24 天,干涉对基线组成如图 1 所示: 图 1 干涉对组成图 对 26 对干涉对进行干涉处理,采用 DEM 模拟的地形相位做差分处理,去除平地相位和地形相位后得到差分干涉图。依据所有干涉对的相干系数求出平均相干系数。设置阈值为 0.4,凡是平均相干系数大于 0.4 的点都选作高相干点,整个试验区共选取了 53853 个高相干点。 差分干涉图成功解缠后,通过这些高相干点建立的线性模型,利用SVD 方法解方程组,估计出线性形变速率和高程误差。去除线性相位后,在空间和时间上对残余相位进行滤波,去除大气相位,得到非线性形变,与线性形变
7、信息相加得到最终的地面沉降信息。依照最后求得噪声相位的相干值剔除一些质量差的点,最后剩下 22033 个高相干点,点密度约为。各时间段内形变序列如图 2 所示。 为了更好的研究地面沉降的分布,将沉降结果根据其地理坐标投影到地理底图上最终得到洛阳市 2012 年的地面沉降速率图(图 3) 。 图 2 LOS 方向形变序列图 图 3 洛阳市 2012 年地面沉降速率图 3.2 地面沉降分析 经过处理最终获得洛阳市区范围内 2012 年相隔 240 天间 22033 个高相干点的形变速率。在所有的高相干点中最大沉降速率达到-17.0mm/a,坐标为东经 112.501671,北纬 34.732906
8、,研究区所有高相干点平均沉降速率为-3.8mm/a。全部高相干点的形变速率分布情况如表 1 所示。表 1 高相干点形变速率分布表 序号 形变速率(mm/a) 高相干点数 比例 1 -15 135 0.61% 2 -15-10 2384 10.82% 3 -10-5 6176 28.03% 4 -50 8816 40.01% 5 0 4522 20.52% 高相干点总数 22033 根据洛阳市 2004 年二、三等水准测量的结果分析4,洛阳市存在两个明显的沉降漏斗,其中一个为洛阳市西部横跨涧西区和高新区的“534 医院土桥沟”沉降漏斗,1993 年2004 年最大下沉量为114.2mm;洛阳市中
9、部横跨西工区和老城区的“定鼎立交桥黎明院310 国道”为另一比较大的带状范围沉降漏斗,1993 年2004 年最大下沉量为 61.6mm。而根据本文监测结果来看, “534 医院土桥沟”沉降漏斗向北转移,沉降中心转移到洛阳欧诺机械有限公司,2012 年最大沉降量小于 9mm。沉降速度已经放缓。横跨西工区和老城区的“定鼎立交桥黎明院310 国道”的沉降漏斗没有继续发展。反而在洛阳市北部、东部和东北部形成了三个新的年沉降量大于 10mm 的沉降漏斗区。他们是,洛阳北部沉降区:以宋岭村、土桥村、蒋家沟村为中心,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为 15.0mm/a;洛阳东北部沉降区:以洛阳中国银行廛河支行为中心,沉
10、降区最大沉降速率为 15.9mm/a;洛阳东部沉降区:以洛阳牡丹宫为中心,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为 14.7mm/a。其中洛阳东部沉降区与东北部沉降区有连成一起的趋势。 图 4-1,4-2 反映了洛阳东北部沉降区沿中州路沉降趋势 图 4-1 东北部沉降区中州路沿线 图 4-2 中州路沿线 SBAS 监测剖面图 4 结论 本文利用 8 景 RADARSAT-2 雷达影像对小基线集技术(SBAS)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方法用于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地解算出形变时间序列和形变速率,对研究城市地面沉降时空演变过程非常有利。 通过和以往水准监测结果对比发现,洛阳市老的沉降漏斗区已经发生了移动,且
11、沉降速率放缓,另外还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沉降漏斗区,其中两个还有连成一起的趋势。下一步的研究将重点放在利用水准、GPS 数据和 InSAR 解译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验证 InSAR 解译的精度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勇,卞正富,刘振国,雷少刚.SBAS 方法监测城市地表形变初步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1):133-136. 2葛大庆,王艳,郭小方,范景辉,刘圣伟.利用短基线差分干涉纹图集监测地表形变场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28(2):61-66. 3Berardino P.,Fornaro G.,Lanari R.A new algorithm for surface defromation monitoring based on small baseline differential SAR interferometryJ.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02,40(11):2375-2383. 4马保卿,张荫.洛阳市区地面沉降机理分析J.山西建筑,2008,34(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