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休闲经济作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之一.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182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休闲经济作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之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休闲经济作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之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休闲经济作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之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以休闲经济作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之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以休闲经济作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之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以休闲经济作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之一摘要:休闲经济作为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征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是工业化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加,使休闲经济得以不断发展。休闲经济对刺激城市居民去农村消费、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传播先进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休闲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7-0060-0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

2、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提出,为我国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指明了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其中特别强调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

3、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发展休闲经济是实现城乡统筹的便捷之路。休闲经济以人们的休闲消费、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休闲供给等为对象,以满足人的个性化、多样性、多元化需求为目的,以在“生产系统”与“生活世界”之间充当媒介为途径,作为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征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是工业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我国大体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休闲的时间、休闲的消费逐步增加,休闲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休闲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休闲经济对刺激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传播先进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

4、具有重要作用,对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促进城乡社会经济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休闲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休闲经济的发展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休闲活动呈现大众化趋势。20072011 年,我国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从 266422 亿元和265810.3 亿元增长到了 472115 亿元和 472881.6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20169 元上升到 35181 元(约 5660 美元) ;全国城市化率从 2006 年的 43.9%提高到 2011 年的 51.27%;城镇人均文化娱乐用品消费从 2002年的 245.16

5、 元上涨到 2011 年的 449.55 元。可见,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方面,还是在休闲经济所需条件的改善方面,我国都已为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好了准备。而休闲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对经济发展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一)休闲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休闲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它可通过产业依托来延长自身产业链,从而带动经济增长。还体现在它可同时对相关行业产生作用,增加相关行业的营业收入,促进投资和消费,直接或间接拉动经济增长。如,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从 1990 年的 170 亿元增长到 2012 年的 2.59 万亿元。据统计,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 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

6、超过 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 50%,对餐饮业和商品销售的贡献率超过 40%。 (二)休闲经济的发展带动就业的增长 休闲经济涉及的行业领域较广,仅旅游业就关联 109 个行业,因而可为全社会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20002010 年,我国农村和城镇的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 49.1%和 39.4%下降到 44.4%和 36.3%,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温饱之余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均体现了消费模式的变化,休闲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的持续性。如,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就业需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就业门槛低,可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有效缓解城镇失业问题。2009 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数

7、超过 1000 万人,与旅游业相关的就业人数达 6000 万人。2010 年,我国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已超过 1200 亿元,使 1500 万农民受益。国内旅行社数量从 1990 年的 1603 家迅速增长至 2010 年的 22784 家,旅行社职工人数也从 1990 年的 6 万多人增长至 2010 年的 30 多万人。 (三)休闲经济的发展促进消费 休闲经济的发展能带动相关领域消费的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大,休闲消费对物质基础足够的消费者而言更是不断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02 年城镇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平均每人 90

8、2.28 元,2011 年达 1851.74 元。2010 年,全国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全年接待 4亿人次,全国 90 多个旅游景点客流量上百万人次,据估计,到 2020 年我国旅游地产生的直接消费将达 5 万亿元。 (四)休闲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 近年来,我国第一、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有所降低,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增加到 43.35%。休闲经济实现了产业间的跨越,对三次产业之间的运行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人们物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对“脱物化”的需求程度决定了各产业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特色农业、生态园区、森林旅游等都将实现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2010 年

9、,与休闲经济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17.1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9.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3%。目前,以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业为投资热点的传媒业正逐渐兴起。19902000 年间,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文化产业产值从 12.1 亿元增加到 118.9 亿元,增长近 10 倍,2011 年国内文化娱乐产业产值超过 1000 亿元,这正是休闲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影响。 二、休闲经济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衔接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平均 9.5%的速度高速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持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问的比值,从 19

10、80 年的 2.5 倍提高到 2010 年的 3.23 倍,扣除城镇居民所享受的各种福利,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同时,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 1978 年的 0.3 增加到 2008 年的 0.47,超过了0.4 的国际警戒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比的变化趋势与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2002 年党中央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概念,这是缩小城乡差距过大、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新战略。对此问题,学术界一般主张通过现代工业的扩张(即工业化)带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来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换。但现阶段我们不能仅仅强调工业部门的扩张,还要

11、从我国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战略性调整的视角来解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二元结构问题,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高度破解城乡差距扩大的难题。在我国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增大的压力下,特别是在有些产业的产能已出现过剩的情况下,休闲经济作为非物质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等的集合体,成为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多、乡村环境改善、现代农业示范的来源,而且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之一。 (一)休闲产业能通过互联带动效应推进城乡经济融合 休闲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有直接贡献,而且休闲的支出与其他领域的支出一样,也具有“联动”或“倍增”的特点。通过

12、休闲农业、体验式农场、生态旅游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文化及生态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互动式的融合,逐渐缩小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差距。在经济社会发展由消费型转向享乐型、休闲型、体验型时,休闲经济的市场更加广阔,它投入低、见效快,对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发展高科技产业只能在一些科技资源丰富的城市,而发展休闲经济不受地域限制,城市人走向田园,农村人走向城市,实现了城乡的双向流动。我国地域辽阔,56 个民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各地的风土文化和自然风光各具特色,同时还有许多有待开发的隐藏在民间的非物质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休闲需求也不断增加。所以,乡村可凭借当地资源和文化优势,发

13、展具有当地生态、民族、地域特色的农业采摘休闲、文化休闲、娱乐休闲等产业。抓住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机遇,发展古村镇旅游、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业等新兴业态,促进现代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和城乡产业的联动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城市人的休闲生活。 (二)休闲经济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休闲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在国家总就业份额中所占的比重要比其增加值在国家 GDP 中所占的份额还要大,因为休闲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平均劳动力密集度高于其他产业。许多国家都将休闲旅游业看作是就业的重要源泉,尤其是当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失业率上升时。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向非

14、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进程逐渐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通过大力发展休闲经济,一方面能吸纳农业生产中过剩的劳动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另一方面还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对人力资本(健康和教育)的投入有了极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这对切实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入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至关重要。 (三)发展休闲经济有利于推进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 城市和乡村是整个社会两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城乡在互动互促、互惠互利中得以和谐发展。一直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现阶段,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

15、征和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应以休闲经济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以信息化为平台,加快城市居民、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以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兴办农村体验游、采摘游、农家乐等新兴业态,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城乡生活方式的一体化。 三、发展休闲经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路径 (一)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抓手,提升休闲经济的战略地位 休闲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需要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现阶段,我国应以统筹城乡一体化为抓手,提升休闲经济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第一,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促进休闲经济发展的政策

16、和中长期战略规划,从战略高度引导休闲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制定相关财税政策引导农业向农业休闲业态转型,同时设立城乡公共休闲设施发展基金,放宽市场进入条件,鼓励各种资本进入休闲产业,推动城乡休闲经济的发展。第二,从战略高度发展休闲经济,使其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现在,人们开始改变现有的过度耗费资源的生产方式。如,追求有机农产品,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在已进入后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都出现了回归传统集约农业的趋势。城市郊区的农庄提供土地让市民承租耕种,一方面可以让城市居民亲近土地,体验农作物耕作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农户的农业生产风险,增

17、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接受城市现代文明的洗礼,提高了农民收入和转变了生活方式。第三,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提升休闲经济的地位,进一步推动休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从过去的体验农业、采摘农业及农家乐的传统业态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庄园等种养、垂钓、休息娱乐一体化转移,提高城乡休闲产品的供给水平和层次。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培养和引导休闲消费需求,实现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促进地区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各地资源禀赋为基础,建立多样化的休闲经济发展模式 各地应依据资源禀赋,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休闲经济模式。我国应依据各地禀赋、区位及传统文化

18、优势,发展多样化休闲经济模式。发展农村休闲产业,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旅游休闲产业有多种模式。如,我国香港强调生态平衡的体验式农场,古巴将有机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从“契作概念”出发,消费者直接向农户订购,鼓励在当地消费。由于扣除了运输、经销商的支出,使消费者和农民取得双赢。四川省成都及周边涌现出的乡村酒店、休闲度假村、农家乐多达万余家,形成了一条城市郊区休憩带。其中著名的三圣乡“五朵金花”是全国首批 AAAA 级农业生态示范旅游区,开创了以花卉和新型农业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的新途径。贵州的巴拉河乡村旅游国际示范项目以“秀丽山水+田园风光+民

19、族文化+历史遗存”为特色,在 2004 年 3 月到 2006 年 3 月,新西兰政府为该项目提供了 50 万新西兰元援助,修建基础设施,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乡村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链。由此可看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是以区位、山水、田园风光、民族文化为基础。另外,应加大对各地休闲经济的投资,挖掘古镇及乡村文化内涵、整理文化遗产、挖掘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建立多样化的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模式。 (三)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载体,延伸休闲经济产业链 休闲经济为农民提供了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应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立足于我国各地农村自然禀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

20、农产品加工基地,延伸休闲经济产业链,使城市居民享受到种植、采摘、加工的快乐,使休闲产业真正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撑点。发展休闲经济,要转变当地农民的思想观念,对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生活、善经营的现代农民,提高休闲经济的层次,不断增强其品牌影响力,使休闲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凡勃伦著,蔡受百译.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0-54. 2约瑟夫皮铂著,刘森尧译.休闲文化的基础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4. 3张广瑞,宋瑞.关于休闲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1(5):17-20. 4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42-44、49. 5田松青.休闲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佳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